1.蘇軾的簡單的詩有哪些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大文學家、大藝術家,在詩詞、散文、書法、繪畫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對后世影響很深。他的詩詞,揮灑自如,明快豪放,善于運用新鮮的比喻描寫山水景物,善于從常見的事物中提示深刻的哲理。
1.題西林壁——寫在西林寺的墻壁上。西林寺在廬北麓。
2.橫看——從正面看,從山前山后看,山橫在眼前,所以說橫看。廬山總的是南北走向,橫看就是從東面西面看。
3.側——側看,從側面看,從山的一端——南端或北端看。
4.廬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自古以來就是瀏覽勝地。
5.緣——因為。
點評:
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游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于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游詩。《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后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游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游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
后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為什么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游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我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于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
這是一首哲理詩,但詩人不是抽象地發議論,而是緊緊扣住游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借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2.關于蘇軾的十首詩,簡短
題西林壁
作者: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六月copy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作者:蘇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贈劉景文 / 冬景
作者: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2113時
海棠
作者: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花影
作者: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剛被5261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春宵
作者:蘇軾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臺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
琴詩
作者:蘇軾
若言4102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東欄梨花
作者:蘇軾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惠州一絕 / 食荔枝
作者:蘇軾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趙昌寒菊
作者:蘇軾
輕肌弱骨散幽葩,更1653將金蕊泛流霞。欲知卻老延齡藥,百草摧時始起花。
3.蘇軾的古詩有哪些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作者] 蘇軾[朝代] 宋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
題西林壁
[作者] 蘇軾[朝代] 宋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曉景二首
[作者] 蘇軾[朝代] 宋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作者] 蘇軾[朝代] 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
贈劉景文 / 冬景
[作者] 蘇軾[朝代] 宋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
惠州一絕 / 食荔枝
[作者] 蘇軾[朝代] 宋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
春宵
[作者] 蘇軾[朝代] 宋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臺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 >>
百度漢語APPAI讓學習更簡單立即下載
海棠
[作者] 蘇軾[朝代] 宋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作者] 蘇軾[朝代] 宋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 >>
和董傳留別
[作者] 蘇軾[朝代] 宋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 >>
花影
[作者] 蘇軾[朝代] 宋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又叫明月送將來。 >>
和子由澠池懷舊
[作者] 蘇軾[朝代] 宋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 >>
東欄梨花
[作者] 蘇軾[朝代] 宋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
東坡
[作者] 蘇軾[朝代] 宋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犖確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
琴詩
[作者] 蘇軾[朝代] 宋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
秧馬
[作者] 蘇軾[朝代] 宋
春云蒙蒙雨凄凄,春秧欲老翠剡齊。嗟我婦子行水泥,朝分一壟暮千畦。
4.蘇軾的短詩
【題目】題西林壁(宋 蘇軾)
【詩詞原文】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們觀察事物的立足點、立場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人們只有擺脫了主客觀的局限,置身廬山之外,高瞻遠矚,才能真正看清廬山的真面目。要認清事物的本質,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既要客觀,又要全面。
【題目】琴詩(宋 蘇軾)
【詩詞原文】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哲理】美妙的樂曲是一個有機整體,而整體都是由若干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部分、要素構成的。在樂曲、琴聲中指頭、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唯物辯證法認為,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就是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的矛盾雙方的聯系。因此,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頭和琴聲三者之間的矛盾關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內,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與琴、指之間的關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內部矛盾(內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間的關系。前者是音樂產生的根據,后者則是音樂產生的條件,兩者缺一不可。
5.簡單的
【作品】:八聲甘州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
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
記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處,空翠煙霏。 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
約他年、東還海道,愿謝公雅志莫違。 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
【作品】:卜算子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 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 寂寞沙洲冷。
【作品】:采桑子 【內容】:潤州多景樓與孫巨源相遇 多情多感仍多病。 多景樓中,尊酒相逢, 樂事回頭一笑空。
停杯且聽琵琶語。 細捻輕擾,醉臉春融, 斜照江天一抹紅。
【作品】:澄邁驛通潮閣二首 余生欲老南海村, 帝遣巫陽召我魂 杳杳天低鵲沒處, 青山一發是中原。 【作品】:春日詞 春云陰陰雪欲落, 東風和冷驚羅幕。
漸看遠水綠生漪, 未放小桃紅入萼。 佳人瘦盡雪膚肌, 眉斂春愁知為誰? 深院無人剪刀響, 應將白纻作春衣。
【作品】: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 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臺聲細細, 秋千院落夜沉沉。
【作品】: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 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遁, 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 多情卻被無情惱。
【作品】:蝶戀花 記得畫屏初會遇。 好夢驚回,望斷高唐路。
燕子雙飛來又去,紗窗幾度春光暮。 那日繡簾相見處, 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縷。
斂盡春山羞不語,人前深意難輕訴。 【作品】:定風波 王定國歌兒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麗,善應對,家世住京師。
定國南遷歸,余問柔:廣南風土應是不好?柔對曰:此心安處,便是吾鄉。因為綴詞云: 常羨人間琢玉郎, 天應乞與點酥娘。
自作清歌傳皓齒, 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年愈少, 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 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作者】:蘇軾 【作品】: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
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作品】: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 水殿風來暗香滿。
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 人未寢,倚枕釵橫鬢亂。 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 時見疏星渡河漢。
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 金波淡,玉繩低轉。
但屈指西風幾時來? 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作品】:洞仙歌 江南臘盡,早梅花開后, 分付新春與垂柳。
細腰肢,自有入格風流, 仍更是,骨體清英雅秀。 永豐坊那畔,盡日無人, 誰見金絲弄晴畫? 斷腸是飛絮時,綠葉成陰, 無個事,一成消瘦。
又莫是東風逐君來, 便吹散眉間一點春皺。 【作品】:海棠 東風裊裊泛崇光 香霧空蒙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燒高燭照紅妝。 【作品】:和侄女王城(東風未肯入東門) 東風未肯入東門,走馬還尋去歲村。
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江城白酒三杯釅,野老蒼顏一笑溫。
已約年年為此會,故人不用賦招魂。 【作品】: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是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作品】:賀新郎 乳燕飛華屋。 悄無人、桐陰轉午, 晚涼新浴。
手弄生綃白團扇, 扇手一時似玉。 漸困倚、孤眠清熟。
簾外誰來推繡戶? 枉教人夢斷瑤臺曲。 又卻是,風敲竹。
石榴半吐紅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盡, 伴君幽獨。
秾艷一枝細看取, 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風驚綠。
若待得君來向此, 花前對酒不忍觸。 共粉淚,兩簌簌。
【作品】:江城子 【內容】: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
.他的詩還有一半多 寫不完了 里面的句子自己挑吧 抱歉抱歉。
6.蘇軾的詩全部的全部最簡單的
《江城子》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斷腸處, 明月夜,短松岡。
《蝶戀花》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題西林壁
作者: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作者:蘇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贈劉景文 / 冬景
作者: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海棠
作者: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花影
作者: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春宵
作者:蘇軾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臺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
琴詩
作者:蘇軾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東欄梨花
作者:蘇軾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惠州一絕 / 食荔枝
作者:蘇軾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7.蘇軾的詞 要短點的~~ 10首
卜算子 黃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浣溪沙 蔌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
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門試問野人家。 昭君怨 誰作桓伊三弄,驚破綠窗幽夢。
新月與愁煙,滿江天。 欲去又還不去,明日落花飛絮。
飛絮送行舟,水東流。 減字木蘭花 春月 春庭月午,搖蕩香醪光欲舞。
步轉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輕云薄霧,總是少年行樂處。
不似秋光,只與離人照斷腸。 浣溪沙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 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浣溪沙 照日深紅暖見魚,連溪綠暗晚藏烏。
黃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雖未慣,猿猱聞鼓不須呼。
歸家說與采桑姑。 浣溪沙 旋抹紅妝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籬門。
相挨踏破茜羅裙。 老幼扶攜收麥社,烏鳶翔舞賽神村。
道逢醉叟臥黃昏。 浣溪沙 麻葉層層苘葉光,誰家煮繭一村香。
隔籬嬌語絡絲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搗〔麥少〕軟饑腸。
問言豆葉幾時黃。 念奴嬌 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浣溪沙 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
何時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
使君元是此中人。 浣溪沙 山色橫侵蘸暈霞,湘川風靜吐寒花。
遠林屋散尚啼鴉。 夢到故園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
月明千里照平沙。
8.蘇軾的短詩
初入廬山
蘇軾
青山若無素,偃蹇不相親。
要識廬山面,他年是故人。
自昔懷清賞,神游杳靄間。
如今不是夢,真個是廬山。
芒鞋青竹杖,自掛百錢游。
可怪深山里,無人識故侯。
登廬山懷李十使君渤
蘇軾
讀書廬山中,作郡廬山下。
平湖浸山腳,云峰對虛榭。
紅蕖紛欲落,白鳥時來下。
猶思隱居勝,亂石驚湍瀉。
過廬山下
蘇軾
亂云欲霾山,勢與飄風南。
群儕相應和,勇往事驂驃。
可憐薈蔚中,時出紫翠嵐。
雁沒失東嶺,龍騰出西龕。
一時供坐笑,百態變立談。
暴雨破坱圠,清飚掃渾涵。
廓然歸何處,陋矣安足戡。
亭亭紫霄峰,窈窈白石庵。
五老數松雪,雙溪落天潭。
雖云默禱應,已有移文慚。
題西林寺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過圓通詩
蘇軾
石耳峰頭路接天,梵音堂下月臨泉。
此生初飲廬山水,他日徒參雪竇禪。
袖里寶書猶未出,夢中飛蓋已先傳。
何人更識嵇中散,野鶴昂藏未見仙。初入廬山
蘇軾
青山若無素,偃蹇不相親。
要識廬山面,他年是故人。
自昔懷清賞,神游杳靄間。
如今不是夢,真個是廬山。
芒鞋青竹杖,自掛百錢游。
可怪深山里,無人識故侯。
登廬山懷李十使君渤
蘇軾
讀書廬山中,作郡廬山下。
平湖浸山腳,云峰對虛榭。
紅蕖紛欲落,白鳥時來下。
猶思隱居勝,亂石驚湍瀉。
過廬山下
蘇軾
亂云欲霾山,勢與飄風南。
群儕相應和,勇往事驂驃。
可憐薈蔚中,時出紫翠嵐。
雁沒失東嶺,龍騰出西龕。
一時供坐笑,百態變立談。
暴雨破坱圠,清飚掃渾涵。
廓然歸何處,陋矣安足戡。
亭亭紫霄峰,窈窈白石庵。
五老數松雪,雙溪落天潭。
雖云默禱應,已有移文慚。
選吧~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蘇軾的詩詞有哪些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