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500字時評 10篇
時評:學生社會實踐“一字值千金”? 《人民日報》200字4000元,《現代金報》300字3000元,《舟山日報》600字1000元……不要以為這是媒體的稿費清單,事實上,這是浙江某高校為提高學生社會實踐的宣傳力度而特別設置的獎勵。
據記者了解,這樣的“獎勵”在全省高校并非個案。(據8月3日《現代金報》) 原來如此——今年浙江大多數高校都設了一個專項獎,用來獎勵暑期實踐做得比較成功的團隊,獎金少則幾百元,多則幾千元。
而媒體是否參與報道,是評審的主要標準之一。高校獎勵學生暑期實踐活動,本來是件好事,可以激勵學生在暑期參加社會實踐,了解社會,增長社會知識。
如果說,高校是為了激勵學生的社會實踐而實行獎勵的話,還情有可原,起碼出發點還是好的,事實可能并非這么簡單。因為媒體報道中必然要提到是某某高校的學生,也就是在“宣傳”這所高校,“宣傳”這所高校培養的學生如何在“實踐”。
有網友一針見血——學校為了擴大知名度,進而爭取生源,可謂挖空心思。 看來,高校的“宣傳”意識是如此之強,連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也不放過。
除了有“政策性獎勵”外,還提供了“全套服務”——為了讓學生們順利地找到媒體,學校還專門向學生發了新聞媒體的參考名單,內有40家媒體的信息,包括媒體級別、地址、電話等。與其說是激勵學生社會實踐,倒不如說是在鼓勵學生去“攻關”媒體。
高校擴大知名度,爭奪生源,一定程度上也是情非得已。但是高校間的競爭關鍵在于教育實力,其中包括教育資源、教學理念、就業率等。
“利用”學生來給自己臉上“貼金”,“攻關”媒體,其實也是一種不正當競爭的體現。學生過早就“接受”這樣的“社會知識”難道是件好事? 學生社會實踐,“一字值千金”?學生社會實踐的“變味”,學生是最大的受害者,對尚未進入社會的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金錢觀的形成構成“威脅”,產生誤導。
有專家認為,這樣的激勵制度很容易導致原本純粹的社會實踐活動變得不踏實,反而把實踐的意義糟蹋掉了。 此外,竊竊地問一句:《現代金報》的這篇新聞稿件差不多有千字,按照“規定”高校該獎勵給實踐學生多少錢?。
2.時評范文500字
我們總站在富足的地方憫惜貧窮,總躺在安全的地方怒斥邪惡,總在五十步笑百步后呼喚遠離冷漠,總在血痕淡去后才忙著計算生命的價值。
于是,我們俯身憐憫的姿態傷害了別人的自尊。
每次災難過后,都有太多的人爭先領養孤兒,當這片熱潮過去,又有太多的孤兒陷入苦難。據心理學家分析,領養孤兒要考慮自己的經濟狀況,家庭氛圍要同孩子原先家庭相似,教育方式、家長性格都要與孤兒相適宜。但是,太多的人僅憑自己一腔熱血。熱心卻喚回了家庭的分裂,孩子們再次面臨家園破碎的痛苦,傷害再次打擊無辜孩子柔軟的心靈。善良由甜蜜變為苦澀。
我們用沸騰的熱血燙傷了他人的肉體。
2008年奧運會是我們中國人的奧運,舉國歡慶,氣氛火熱,圣火傳遞,同一世界,同一夢想。但是,不和諧的色彩也玷污了奧運火紅的火炬、綠色的橄欖枝。據報道,8歲孩童用55天時間完成抵京 馬拉松式 賽跑;10歲孩子捆綁雙臂在激流中前行;8歲女孩在父親陪同下步行3000多千米到達首都北京 這些行為引起中國甚至世界媒體的關注,其中不乏外國媒體以此對中國奧運的詆毀。不實評論需全力抵制,但也不可否認,這是 畸形奧運熱 。
8/48頁
我們舉辦一個理性的奧運,就需要理性的行為作支撐。熱情由火熱的激情變為瘋狂。
我們在用熱血燙傷他人肉體時,也燙傷他人的心靈。
2008年5月21日的汶川大地震,我們以最迅速最團結的行動援救了太多的生命,我們贏得了世界的尊重。無數的閃光燈聚焦四川,閃爍著無數動人感人的故事,但也刺傷了災區人們的瞳眸。
被成功救援的孩子本是幸運的,但有記者為了采訪一遍一遍喚起他們沉痛的回憶,孩子失聲痛哭,大人也泣不成聲;有熱心的志愿者無救災意識,卻前往災區,雖一顆熾熱之心卻給災區添亂。不正確的救援動作,不完善的服務行為,不合理的安慰幫助,給災區人民 二次傷害 。善良由本意的撫慰變成了利劍。
中華民族是堅毅、熱心、善良的民族。當我們挺過洪水、挺過非典,挺過不法分子對祖國的分裂和對奧運的褻瀆,我們也必將挺過慘烈的汶川大地震,成功地舉辦奧運。但我們需要更多的思索和行動,站在別人的角度,理性全面地看待問題。
愛人之心 深入我們的血液,永葆善良甜蜜,為善良保鮮,讓它不褪色,不變質,不變味。
3.
(觀點正確,有自己的見解;言之成理,語言通順) [示例]①這則新聞折射出當前社會心態失衡、人心不足的現狀。
人們的物欲和權利欲等越來越膨脹,永遠盯著那些比自己強的人,不滿足于自己的既得利益,陷入貪多務得、患得患失的心理怪圈。 ②這則新聞具有強烈的諷刺意義。
黨政干部、公司白領等這些處在較高社會階層的人竟然自認為是“弱勢群體”,那些掙扎在社會底層、沒有社會保障的人們又是什么?這種身在高處而忘記底層、無視民生的心理要不得。 ③“弱勢群體”不是一種感覺,而有它特定的界定標準。
這些受訪者對 “弱勢群體”這一概念的理解有偏差。這說明我們需要對“弱勢群體”進行客觀的定義,讓它能涵蓋真正的“弱勢群體”,從而引導人們關注那些需要關心、幫助的人們。
4.最近新聞,簡短寫
最近五日的中外簡明新聞 :2016.3.26.人民日報:中國經濟不需要“地產投機客”。中央**會議: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2016.3.26.日本再次捕殺333頭鯨魚 其中包括懷孕母鯨。2016.3.27.專家:朝鮮若繼續示強 半島很可能擦槍走火。2016.3.27.安哥拉4名中國公民被害 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捕。2016.3.28.朝軍炮兵向樸槿惠發通牒:若不謝罪將遭打擊。2016.3.28.中國最先進向陽紅03科考船入列 可勘察北冰洋。
2016.3.29.埃及航空一架客機遭劫持。
2016.3.29.西藏發現最大單個千萬噸級銅礦床 開辟找礦新方向。
2016.3.30.美副國務卿放狠話:即使中國反對也要部署薩德。媒體:用今天的發展告慰忠勇作戰的志愿軍英烈
2016.3.30.國足2比0擊敗卡塔爾隊,獲得世預賽亞洲區十二強賽參賽資格。
2016.3.30.朝開展全國糧食節省運動:我們或要再次吃草根。
5.【《人民日報》的每一篇社論都是流淌著的歷史
(1)由材料一“…工業化--這是我國人民百年來夢寐以求的理,這是我國人民不再受帝國主義欺負不再過窮困生活的基本保證,因此這是全國人民的最高利益.”可知,全國人民的最高利益是實現工業化.為實現國家工業化,我國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2)依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可得,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是改革開放的開端,我國我國從此走上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故答案為:(1)最高利益:實現工業化(發展工業).建設規劃:第一個五年計劃(“一五計劃”).(2)工作重心:經濟建設(現代化建設).意義:我國從此走上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