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介紹廣西
廣西是全國五個自治區中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區,轄5個地區、9個地級市、59個縣、12個民族自治縣、10個縣級市、26個市轄區、3個市郊區。總人口4700多萬,其中壯族占三分之一,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
從歷史上看廣西有五大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歷史悠久。廣西人類的起源非常悠久。據考古發現,早在距今20萬年以前,就有原始人類在此生活。距今2萬—1萬年前,生活在廣西的人類以“麒麟山人”為代表,已學會制造和使用簡單的石器。約在四、五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就有已進入以血緣為紐帶,處在母系氏族社會初期的“柳江人”在桂西、桂北的山區活動。現在東南亞發現最早的人類的化石在廣西,就是“柳江人”。廣西最早納入中國統一的行政區劃,始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攻取嶺南,設置桂林、象、南海等3郡。其中象、桂林兩郡所轄縣大多在今天的廣西境內。唐朝于咸通三年(公元862年)設置嶺南西道,舊治在今天的南寧市。宋朝于端拱元年(公元988年)設置了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舊治在今天的桂林市。公元1363年,設置廣西行中書省,舊治在今天的桂林市。公元1376年,廣西行中書省改為廣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清朝廣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改為廣西行省,治在桂林。中華民國時期,廣西行省改為廣西省,初舊治在今天的南寧市,1936年遷于桂林市。1957年7月15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決定,撤消廣西省,設立廣西僮族自治區,1965年10月12日,**批準廣西僮族自治區更名廣西壯族自治區。歷史上桂林是廣西的省郡,所以廣西簡稱桂,又稱“八桂”。
第二個特點是起義多。廣西人有英勇、善戰的歷史。從春秋開始,廣西就有起義,元朝后進入頂峰。所以廣西歷史上留下很多著名的起義,最著名的有“金田起義”、“鎮南關起義”、“百色起義”、“龍州起義”等。
第三個特點是民族多。廣西是壯族自治區,有40多個民族,其中人口較多的有5個:壯族、漢族、苗族、侗族、瑤族。
第四個特點是文化獨特。悠久的歷史造就了廣西絢麗多姿的文化。廣西的文化最獨特的有至今未能破譯的左江流域花山崖壁畫。左江流域數公里的懸崖峭壁上,畫有一幅幅赫紅色的人物、動物、器物畫像。懸崖峭壁上,有600多種動物,僅人的圖案就有3、4百種,大的幾十米,小的只有幾毫米。廣西的“銅鼓”是廣西的象征。還有繡球,繡球原來是象征愛情的信物,現在已經延伸為友誼、幸福、祝福的象征。廣西還是個歌海,廣西的少數民族愛唱歌,廣西有“三月三”和國際民歌節兩個譽滿全球的歌節。廣西的少數民族用歌來對話,農民走親戚在村口就開始唱歌,一直唱到家里,對方也用唱歌來迎接客人。廣西的獨特文化還有秦始皇時期修的溝通珠江和長江水域的靈渠,郭沫若說“北有長城,南有靈渠”。
第五個特點是方言多。廣西的方言之多,堪稱全國之最。廣西流傳比較廣的語種有6種:流傳在南寧市、欽州市、防城港市、北海市一帶的“粵語”;流傳在桂林、柳州一帶的“官話”;流傳在梧州市、玉林市和賀州地區一帶“客家話”;流傳在南寧地區、百色地區、河池地區一帶的“壯話”,以及“桂北湘南的方言”、南寧市郊的“平話”等,還有瑤話、侗話、仫佬話等語言
2.廣西的民風民俗
·壯族螞拐節 ·桂平的少數民族
·崇左采茶舞 ·七百弄瑤胞隆重歡慶“祝著節”
·豐富多彩的百色民族風情 ·玉林民間婚喪風俗
·玉林民間傳統節日 ·木偶
·鬧八音 ·舞麒麟
·玉林舞獅 ·玉林采茶
·玉林山歌 ·賀州民俗精粹
·防城港民族風情 ·北海銀灘的傳說
·北海的禮俗及宗教 ·梧州的鄉土文化
·梧州水上民歌 ·恭城月柿節
·恭城關公文化節 ·桂林龍舟節
·龍勝紅衣節 ·資源河燈歌節
·陽朔漁火節 ·桂北興安:山水間嗅得秦唐風
·在西街尋找心里的春天 ·侗寨長桌宴
·侗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倒躥 ·民族風情活動
·南寧民歌節 ·壯族民風風俗
·壯族風情 ·廣西古樸濃郁的民族風情
·跳弓節 ·踩高蹺踢足球
·板鞋舞 ·壯族巖葬
·牛魂節 ·拋繡球
3.廣西民族的簡介
廣西民族的簡介如下:
1、廣西民族種類
廣西世居民族有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另有滿、蒙古、朝鮮、白、藏、黎、土家等其他民族44個。
2、廣西民族人口數量
2013年末廣西常住人口中有少數民族人口2004萬,其中壯族人口1698萬,分別占自治區常住人口的42.5%和35.98%。
3、廣西民族的主要聚居地
(1)壯族是廣西也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南寧、柳州、崇左、百色、河池、來賓等6市。靖西縣是壯族人口比重最高的縣,比例高達99.7%。
(2)漢族在各地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南部沿海及桂東地區。
(3)瑤族主要居住在金秀、都安、巴馬、大化、富川、恭城等6個瑤族自治縣。
(4)苗族主要分布在融水苗族自治縣和隆林、龍勝、三江、南丹、環江、資源等自治縣(縣),其中融水苗族自治縣苗族人口最多,約占全自治區苗族人口的40%。
(5)侗族主要居住在三江、龍勝、融水等3個自治縣,其中三江侗族自治縣侗族人口最多。
(6)仫佬族主要居住在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散居于宜州、忻城、環江、融水等縣(自治縣、市)。
(7)毛南族主要聚居在環江毛南族自治縣。
(8)回族主要居住在桂林、柳州、南寧、百色等市及臨桂、靈川、鹿寨、永福等縣(區)。
(9)京族主要居住在東興市江平鎮。彝族主要居住在隆林各族自治縣和西林、田林、那坡等縣。
(10)水族散居在南丹、宜州、融水、環江、都安、興安、河池市金城江區等縣(自治縣、市、區)。
(11)仡佬族主要居住在隆林、田林、西林等縣(自治縣)。
4、廣西民族使用的語言
世居廣西的12個民族除回族轉用漢語外,其他民族均有自己的語言并都在使用,分別是漢語、壯語、瑤語、苗語、侗語、仫佬語、毛南語、京語、彝語、水語、仡佬語。其中,漢語、壯語、瑤語、苗語、彝語還各有自己的方言土語。
5、廣西民族的節日
(1)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節,4月3日在田陽敢壯山開幕。
(2)那坡白彝族跳弓節,農歷四月初十在那坡縣城廂鎮達臘屯舉行。
(3)環江毛南族分龍節,6月28日在環江縣城舉辦。
(4)龍勝紅瑤曬衣節,(農歷六月六)在龍勝各族自治縣金坑大寨村瑤寨舉行。
(5)東興京族哈節,7月30日在東興金灘開幕。
參考資料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民族
參考資料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語言
參考資料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少數民族節慶與民俗活動
4.廣西壯族民俗特點200個字
廣西少數民族一般穿家織的土布,上面有姑娘們親自手繡的各種精美、復雜的圖案,色澤艷麗,款式多樣。姑娘們喜戴銀制飾物,耳環、項圈、手鐲、銀釵、銀扣等,看上去光彩奪目。人民豪爽、純樸、熱情、友善、崇尚美德,并且能歌善舞,喜歡用歌聲表達自己的情感。每逢節日或者祭祀,會舉行各種盛大的活動,人們穿上最隆重的服裝,唱歌、跳舞,熱烈的氣氛會令游人深深陶醉其中。
廣西的少數民族都保持著他們純樸的民族習俗,在飲食、服飾、居住、節日、禮俗方面都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其中壯族的歌、瑤族的舞、苗族的節、侗族的樓和橋是廣西民族風情旅游不可不看的四絕。
壯族的歌--壯族人民善于以歌來表現自己的生活和勞動,抒發思想感情,所以廣西又被稱為"歌的海洋"。青年男女戀愛唱情歌,婚嫁唱哭嫁歌,喪葬唱哭喪歌,還有互相盤考比賽智力的歌,宴請賓客唱勸酒歌和節令歌,祈神求雨唱祈禱歌,教養兒童唱兒歌和童謠。每到春秋兩季,男女青年盛裝打扮會集到特定的場所對歌,這種歌會形式稱為"歌圩",亦稱"歌節"。
瑤族的舞--廣西的金秀瑤族自治縣居住著一支保持了瑤族古老文化及習俗的瑤族同胞。他們的歌舞民族色彩極為濃厚,其旋律、歌詞、服裝、舞姿、形象與道具均獨立構成。18種舞蹈尤以長鼓舞、捉龜舞、黃泥鼓舞、盤古兵舞、八仙舞、胡碟舞等最為盛行。每年在中國農歷十月十六日、七月初七、六月初六等瑤族節日都可以看到各種瑤舞的表演。
苗族的節--苗族以節日多、場面大而出名。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每年有苗年節、蘆笙節、拉鼓節、芒歌節、新禾節、斗馬節等眾多節日,紀念豐收、祭祀等。節日中可以聽到動聽的蘆笙曲和看到優美的蘆笙舞表演,到苗寨旅游或作客,可以享受到攔路歌、攔路酒、攔路鼓、掛彩帶、掛彩蛋、打酒印等眾多苗族好客習俗的款待。
侗族的樓和橋--三江侗族自治縣的風雨橋是我國聞名的木建筑,是侗族的象征。橋身建筑不用一枚鐵釘,全是榫頭結合,高超的建筑技藝令人驚嘆不止。侗族的樓,包括吊腳樓、鼓樓、涼亭、寨門、水井亭等幾種木結構建筑,都是獨具特色的侗族建筑。近年來,侗族的建筑藝術展,更是轟動了全中國,人們一致稱贊侗族的建筑藝術是"凝固的詩,立體的畫"。
5.廣西有什么民風民俗啊
毛南族簡介
京族簡介
仫佬族簡介
瑤族簡介
壯族簡介
玉林民間婚喪風俗
玉林民間傳統節日
木偶
鬧八音
舞麒麟
玉林舞獅
玉林采茶
玉林山歌
梧州的鄉土文化
梧州水上民歌
在西街尋找心里的春天
民族風情活動
南寧民歌節
壯族民風風俗
壯族風情
踩高蹺踢足球
板鞋舞
壯族巖葬
牛魂節
拋繡球
三月三和歌圩
壯姑夏裝
出嫁時大罵媒人
壯族的歌
壯族婚俗
三月三歌墟,到處是歌的海洋
四月初八牛魂節
春節舞獅舞雞又舞牛
祭祀青蛙的“螞拐節”
悠久的族源和 “銅鼓文化”
壯族民俗概述
6.廣西壯族的民俗是什么,簡要的描述及介紹
1、唱山歌大賽:壯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帶稱為“歡”,左江一帶稱為“詩”,桂北一帶稱為“比”和“歡”,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舉行的唱山歌會,稱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農歷三月初三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萬人以上參加。
2、歌圩:歌圩盛行于壯族地區。各地圩期不完全一樣,但大體上春秋二季為最盛。定期歌圩一般一年舉行三兩次,規模大者上萬人參加,小者也有一二千人。不定期歌圩一般是小型的,三五十人,一二十人都可以進行。歌圩上所唱的歌,主要是以男女青年追求美好愛情理想為主題。
3、歌會:歌會與歌圩有所不同,大概是從歌圩衍生出來的。歌會的會期不確定,只要有需要,隨時都可以進行。 主要是以表現壯族人民變革社會、變革生活的思想激情和對未來生活的憧憬為主題。參加歌會的一般是對時政有所感的成年人。
4、婚禮習俗:壯族的婚姻,有自由戀愛和父母包辦的形式,一般婚前享受充分的戀愛自由,但父母干涉包辦也時常有。壯族一般實行一夫一妻制。婦女和男子一樣都是家庭的勞動力,但僅有男子有繼承權。其婚姻制中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現在有些地方還保持這種習俗。
擴展資料
壯族是個好客的民族,過去到壯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認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幾家輪流請吃飯,有時一餐飯吃五、六家。平時即有相互做客的習慣,比如一家殺豬,必定請全村各戶每家來一人,共吃一餐。
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務必備酒,方顯隆重。敬酒的習俗為“喝交杯”,其實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湯匙勺起一羹,雙以最好的食宿,對客人忠。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壯族習俗
7.廣西民族的簡介
廣西除了漢族以外,還有11個少數民族,分別是:
壯族 1482萬人,占廣西人口的33%,是全國55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壯族為廣西的土著民族。主要分布于南寧、百色、河池、柳州4個地市。
瑤族 134.9萬人,占全國瑤族人口62%,占廣西人口3%。瑤族在廣西分布廣泛,全自治區88個縣市中有1000人以上者達60個縣市。
苗族 廣西苗族人口42.3萬人,占全國苗族人口5.5%,占廣西人口1%。廣西苗族主要分布在桂北、桂西北高山大嶺地區,最大聚居地是融水苗族自治縣。
侗族 廣西侗族人口29.87萬人,占廣西總人口0.66%。侗族是廣西的土著民族。主要分布在三江、融水、龍勝3個自治縣和羅城仫佬族自治縣。
仫佬族 廣西仫佬族人口15.26萬人,占全國仫佬族人口98%,占廣西人口的0.34%。仫佬族是廣西的土著民族。主要分布于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及鄰近的縣。
毛南族 廣西毛南族人口6.9萬人,占廣西人口的0.15%。毛南族是廣西的土著民族,主要聚居于環江,少數分布在南丹、河池、宜山、都安一帶。
回族 廣西回族人口2.74萬人,主要分布于桂林市及臨桂、陽朔以及柳州市、南寧市,也有居住于靈川縣、永福縣、鹿寨縣的。
京族 廣西京族人口1.37萬人,是廣西少數民族中惟一以漁業為主的民族。其祖先于明朝年間由越南凃山—帶因捕魚漂海而落居于廣西北部灣的尾、巫頭、山心等地。
水族 廣西水族人口1.15萬人,主要分布在南丹、環江、河池、宜州、融水、都安等縣(自治縣)、市。
彝族 廣西彝族人口0.62萬人,僅占全國彝族人口的657萬人的很少一部分。我國彝族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貴州等地。廣西彝族主要分布在鄰近貴州、云南的邊緣縣份如隆林、百色、凌云等縣。
仡佬族 廣西仡佬族人口0.29萬人,是廣西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全國的仡佬族有43.8萬人)。廣西的仡佬族是在明清時期從貴州遷移來的,主要分布在隆林各族自治縣及西林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