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正廉潔的小故事短點
1,春秋時,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人鑒定 后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說:“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2,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并懷金十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2.清廉小故事
三國時,胡質在魏國任州郡長官近三年,死后家無余財,只有朝廷賞賜的衣服和數箱書籍而已。對他的廉潔操守,人人稱道。胡質在荊州任刺史時,其家眷都在京都。一次他的兒子胡威到住所去看望他,等回家時,胡質拿出一匹絹給他,讓他路上做盤纏。胡威跪在父親面前說:“爹爹為官一向清正,不知此絹從何而來?”胡質說:“吾兒不必懷疑,此絹是我的俸祿所余。”胡威謝過父親的賞賜,遂騎驢上路。一路上,他在打尖住店時都是自己放驢,自己砍柴做飯。
后來胡威也官任刺史,政績卓著,清名遐邇。入晉以后,晉武帝接見了他。晉武帝談起當年胡質的生平事跡贊嘆不已,遂向胡威道:“你的清廉和你的父親比起來怎樣?”胡威答道:“不如吾父。”晉武帝問:“為什么呢?”胡威說:“臣父清廉惟恐人家知道,臣清廉惟恐人家不知道,所以臣和家父相差甚遠。
海瑞(公元1514年~1587年)
海瑞一生剛直不阿,執法如山。他體察民情,革除弊政,積極反對貪污和奢侈;禁饋贈,懲貪官,秉公執法,鐵面無私,審理積抑,昭雪了許多冤獄。海瑞生前儉樸到一般人難以置信的地步。他的私章用泥巴刻成,夏天睡在一張破席上,蓋著夫人的舊裙……
海瑞不僅為官清廉,生活也十分儉樸,清苦之行舉朝第一。萬歷十五年(公元1587年)十月,七十四歲的海瑞以老病之身卒于官舍后,死后僅余葛幃舊衣,賴同僚捐治葬具才得葬殮。同鄉蘇民懷檢點其遺物,只有竹籠一只,內有俸金八兩,舊衣數件而已。故海瑞深得百姓擁戴,發喪之日,市民送者夾岸,酹酒而哭者百里不絕,被百姓呼為“海青天”。時人王世貞以九字評:“不怕死,不愛錢,不立黨。”
春秋時,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人鑒定 后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說:“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并懷金十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3.廉潔小故事,100字到200字
1、以廉為寶
春秋時,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人鑒定 后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說:“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 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2、楊震拒金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并懷金十 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 “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 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3、一錢太守
東漢時,一位叫劉寵的人任會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廢除苛捐雜稅,為官司 十分清廉。后來他被朝廷調任為大匠之職,臨走,當地百姓主動湊錢來送給即將離開的劉寵 ,劉寵不受。后來實在盛情難卻,就從中拿了一枚銅錢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稱為“一 錢太守”
4、陶母退魚
晉代名臣陶侃年輕時曾任潯陽縣吏。一次,他派人給母親送了一罐腌制好 的魚。他母親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動退回給他,并寫信給他說:“你身為縣吏,用公家的 物品送給我,不但對我沒任何好處,反而增添了我的擔憂。”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5、吳隱之不懼飲貪泉
晉代人吳隱之任廣州太守,在廣州城外,見一池泉水名“貪泉” 。當地傳說飲了貪泉之水,便會貪婪成性。他信這些,照飲不誤,飲后還寫了一首詩:“古 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他在任期間,果然廉潔自律,堅持了 自己的操守。
6、一貧如此
南宋大臣張浚因與奸相秦檜政見不和弧跡崗克瞢久哥勛工魔,被貶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發 時,帶了幾箱書隨行,有人誣告他與亂黨有關系,結果被高宗檢查書信和破舊衣物,高宗嘆 息道:“想不到張浚貧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憐他,于是派人騎快馬追上張浚,賞賜他黃金 三百兩。
7、兩袖清風的于謙
明朝名臣于謙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時,人們買 些當地的絹帕、蘑菇、線香等土特產回京分送朝貴,他沒有接受。同時還寫了一首詩表明心 跡: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指百姓)話短長。”
8、不私一錢
明朝時,嘉興知府楊繼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監經過這里, 向他索要賄賂,他打開府庫,說:“錢都在這兒,隨你來拿,不過你要給我領取庫金的官府 印券。”太監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傷他。英宗問道:“你說的莫非是不私一 錢的太守楊繼宗嗎?”太監聽后,再也不敢說楊繼宗的壞話了。 ?
9、手好不要錢
清乾隆進士王杰為人剛直敢言,不附權貴。當時和坤在朝中專權,大臣 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與其據理力爭。有一次,議政完畢,和坤有意戲弄王杰,拉著他 的手說:“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顏厲色地回答道:“王杰手雖好,但不能要錢耳!”和 坤羞愧而去。
10、孫中山
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逝世時,留下了一份《家事遺囑》:“余因盡粹國事,不治家產,其所遺書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慶齡以為紀念,余之兒女已長成自立,望各自愛,以繼余志。此囑。”孫先生為中國的獨立與自由奮斗了一生,功勛卓著。他擔任過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大總統,但臨終時留下的遺物只有一些生前的衣物,2000多本書籍,還有華僑為他募捐購買的住宅。這份《家事遺囑》就是孫先生一生廉潔的真實寫照,怎能不令人動容?
4.關于廉潔小故事
廉潔小故事1 春秋時,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
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人鑒定后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說:“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
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楊震拒金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并懷金十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天黑,無人知曉。”
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一錢太守 東漢時,一位叫劉寵的人任會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廢除苛捐雜稅,為官司十分清廉。
后來他被朝廷調任為大匠之職,臨走,當地百姓主動湊錢來送給即將離開的劉寵,劉寵不受。后來實在盛情難卻,就從中拿了一枚銅錢象征性地收下。
他因此而被稱為“一錢太守” 陶母退魚 晉代名臣陶侃年輕時曾任潯陽縣吏。一次,他派人給母親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魚。
他母親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動退回給他,并寫信給他說:“你身為縣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給我,不但對我沒任何好處,反而增添了我的擔憂。”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吳隱之不懼飲貪泉 晉代人吳隱之任廣州太守,在廣州城外,見一池泉水名“貪泉”。當地傳說飲了貪泉之水,便會貪婪成性。
他信這些,照飲不誤,飲后還寫了一首詩:“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
他在任期間,果然廉潔自律,堅持了自己的操守。 一貧如此 南宋大臣張浚因與奸相秦檜政見不和,被貶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
他出發時,帶了幾箱書隨行,有人誣告他與亂黨有關系,結果被高宗檢查書信和破舊衣物,高宗嘆息道:“想不到張浚貧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憐他,于是派人騎快馬追上張浚,賞賜他黃金三百兩。 兩袖清風的于謙 明朝名臣于謙居官清廉。
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時,人們買些當地的絹帕、蘑菇、線香等土特產回京分送朝貴,他沒有接受。
同時還寫了一首詩表明心跡: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指百姓)話短長。”
不私一錢 明朝時,嘉興知府楊繼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監經過這里,向他索要賄賂,他打開府庫,說:“錢都在這兒,隨你來拿,不過你要給我領取庫金的官府印券。”
太監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傷他。英宗問道:“你說的莫非是不私一錢的太守楊繼宗嗎?”太監聽后,再也不敢說楊繼宗的壞話了。
手好不要錢 清乾隆進士王杰為人剛直敢言,不附權貴。當時和坤在朝中專權,大臣都不取得罪他。
惟王杰每每與其據理力爭。有一次,議政完畢,和坤有意戲弄王杰,拉著他的手說:“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顏厲色地回答道:“王杰手雖好,但不能要錢耳!”和坤羞愧而去。
省委書記自定菜單 一九九六年初,湖南省委書記王茂林帶省委調查組到花垣縣進行調查時,隨身帶著一份自定菜單:一葷一素一湯。每到一地,他就親手將菜單交給負責同志,反復叮囑按菜單備餐就連元宵節那天,也不例外。
他的這一舉動,極大地鞭策和鼓舞了當地的干部講廉潔。 **廉潔從政小故事 “我作為**總理,工作是失職的,對不起那里的人民。”
**的廉潔從政深入人心,不是表面的,是實實在在的。70年代初,素有“苦甲天下”的甘肅定西連續20多個月沒有下過一場透雨,許多群眾不僅缺衣少食,連飲水都十分困難。
在中央召開的工作會議上,來自甘肅的**同志匯報了定西的災情。**聽完匯報,神色十分嚴峻。
他說,要想盡一切辦法把群眾組織起來,發展生產,增加收入,改變面貌。后來,中央工作會議召開全體會議,**在大會上心情沉重地說:“我聽到了甘肅中部地區群眾生活困難的情況,心里難過,很不安。
解放20多年了,那里的群眾生活還這樣困難,我作為**總理,工作是失職的,對不起那里的人民。”會后不久,總理便派工作組到甘肅,帶去糧食、棉衣、棉被等救災物資。
若干年后,當人們看到定西群眾仍穿著當年總理親自布置發放的棉軍衣時,無不感慨萬千。 “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
**的廉潔是無比的威嚴,他的影響力是當今無人能比的。當年在**會議廳入口處,有一塊鐫刻著“艱苦樸素”四個大字的木屏風,這是總理身體力行的工作作風的寫照。
在**的會上,人們不止一次地聽到總理拒絕裝修會議廳的建議,總理說:“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1959年,在**的氣氛下,水利部未經報告請示,在密云水庫附近興建一座水利建設成就展覽館。
有一天,在西花廳開會,總理突然轉過頭向水利部副部長錢正英說:“錢正英,賀老總告訴我,你們在密云水庫那里修建一個相當高級的樓,有沒有這回事?”錢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覽館。”總理沉默了一會兒,搖搖頭,輕聲地說了一句:“沒有想到你們也會辦這種事。”
錢聽了羞愧得無地自容,心里像刀割一樣難受。如果按現在某些干部的想法,總理既未嚴厲批評,又未責成處理,既無紀委處分的威懾,更無丟官的危險,完全可以蒙混過關。
但在**偉大。
5.我身邊的廉潔小故事
[我身邊的廉潔小故事] 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發生了許許多多的小事情,我身邊的廉潔小故事。
然而,這些事情有好的,有壞的,有令人深思的,也有令人興奮的……我們每個人也無時無刻都在演繹著大大小小的道德故事。 有一次,我和媽媽坐213線路的公共汽車去八卦嶺。
那天早晨,天氣特別冷,風呼呼地刮著,刮在臉上,像刀割一樣。忽然,在洪湖公園這一站的時候,車停了下來。
上來了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她嘴唇蒼白,走起路來很吃力的樣子。這時,車里擠滿了男女老少。
過了一會兒,車上響起了廣播:“請您主動給殘疾人、老人、孕婦、抱嬰者讓座”。可這廣播好像透明的,車上的男女老少個個還是無動于衷。
過了一會兒,僵局終于被打破了。這時,我聽到了一個稚嫩的聲音:“老奶奶,您來我這邊坐吧!”她的聲音是那樣的清脆,小學生作文《我身邊的廉潔小故事》。
我順著聲音望去,只見一個大約10歲的小妹妹,攙扶著老奶奶,一步一步的扶到她的座位上,把座位讓給了老奶奶坐。“謝謝!……謝謝!你真是個好孩子!”老奶奶一邊向小妹妹道謝,一邊一個勁的夸她。
小妹妹聽了,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 記得還有一次,在翠山路上,我看見一位老人,雖然這只是一段很短的路,但老人吃力得騎一輛裝滿豬肉的三輪車。
雖然老人很用力,但車子仍慢悠悠的向前移動。這時,一位小弟弟馬上跑過去,幫他推車。
老人頓時感到輕松了很多。三輪車在他們的努力下爬上了坡。
老人笑了,他也笑了,旁邊的花朵也笑了。就像<<愛的奉獻>>這首歌的歌詞一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這兩件事情雖然已經過去很久了,但在我心中卻記憶猶新。
我們在生活中也要伸出援助之手,用自己的雙手多給別人一點愛,那世界將會變的更美好 〔我身邊的廉潔小故事〕【失敗是什么?沒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過了所有通向失敗的路,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6.關于廉潔廉政的小故事
2113《揚起廉政的風帆》 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5261中,曾出現過許許多4102多清正廉潔、勤政1653愛民的典范人物。
他們各自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職位上鞠躬盡瘁,譜寫了感人肺腑的篇章。我國偉大人民解放軍司令彭德懷的“家私”只有四件“珍寶”:一支左輪手槍,一枚紅星獎章,8塊銀元,一包歷史材料。
在中南海工作時,彭德懷一直把它們珍藏在保險柜中。 左輪手槍是抗日戰爭時期從日本鬼子手里繳獲的戰利品,他一直把手槍帶在身邊,留作歷史的紀念。
紅星獎章是中央蘇區時,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人民委員會授予他的,記載著無數革命戰士英勇獻身的革命精神。那包歷史材料是彭德懷司令的筆記和一些油印的戰斗經驗的總結。
那8塊銀元,是紅軍時期分給他的伙食尾子。他語重心長地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伙食尾子就是節約下來的伙食費。
那時,干部和戰士的生活很艱苦,都沒有零用錢,每天只有幾分錢的菜金。當時官兵平等,有了伙食尾子,分得一樣多,可用它來買必需品。
我很少花錢,于是就把它攢積下來了。” 人民解放軍的高級領導竟與兵平等,不愛金錢,用心的將一分一分的伙食尾子積攢出8塊銀元。
這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都是清政廉潔、勤政愛民的好典范。 這位人民解放軍的司令,不愛錢財,執著追求共產主義信仰,始終保持一種崇高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我國近代也出現了不少動人的勤政愛民的故事: 有這樣一位內地干部,曾兩次進藏,在崗巴工作的3年見,他跑遍了全縣的鄉村、牧區,訪貧問苦。和當地群眾一起收割、打場、干農活、修水利,他視少數民族同胞為骨肉,1992年拉薩市周圍幾個縣發生了地震,他在救災中認領了3個失去父母的孤兒。
擔負起養育的責任。他家境本不富裕,再加上他每次下鄉總要接濟生活上貧困的藏族群眾,工資不到半月便所剩無幾。
領養了3個孤兒后他的經濟上更拮據,為了不讓孩子受苦,他悄悄地來到醫院獻血,1993年,他先后獻血900毫升共收取醫院所付的營養費900元,都用于生活補貼。在外人眼里,一個**中高級干部生活如此清貧難以想象。
他因車禍殉職后,人們在他的遺體上找到了的現金只有8元6角,在場的每個人都流下了淚。孔繁森——他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勤政愛民的動人篇章。
廉潔奉公的官,受人民敬重,潔身自好的人,受百姓愛戴。春秋時期,公儀休是魯國宰相,清正廉潔,潔身自好,其“拒魚”的故事流傳至今,被后人傳為佳話。
然而,在前進的歷史潮流中,還是有不和諧的浪頭出現,就在我們身邊,瑞安莘塍中村的前任支部書記,被人稱瑞安市“地下組織部長”陳仕松,他的被捕,連帶瑞安的原市委書記、市長、市人大副主任、副市長等幾個幾乎被“一鍋端”。這些貪官又給社會給人民帶來了多大的危害,每每想及此事,人們總是切齒痛罵。
一個人如果只比待遇,不講奉獻;只比條件,不講工作;只比崗位,不講業績;能有何作為?奉獻,不是痛苦,不是喪失,而是快樂的升華,幸福的源泉。一個人,有了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光輝的人格魅力,就會拋棄私心雜念,排除各種誘惑,能為所熱愛的工作奉獻出自己的青春和熱血。
這一點,彭德懷和孔繁森為我們做出了光輝的榜樣。著名音樂家貝多芬曾這樣說過:“我來到這個世界上不是來享受快樂生活的,而是來完成偉大工作的。”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生活處處充滿了精彩的誘惑,“人民的公仆”們更要保持廉潔的品質,多做有利于人民的事。 作為小學生的我們,是國家明日的主人,寄托著民族的希望,擔負著建設未來的重任。
我們中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的發育時期,我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正在形成中,提倡廉政文化的活動,能使我們擁有正確積極健康的信念。讓清正廉潔成為中華民族興國安邦之源,讓我們從實際行動中奠定終身廉潔做人的品德基礎,讓我們揚起廉政的風帆,在廉政文化的海洋中迎風破浪勇往直前。
7.關于廉潔的小故事
古代廉潔小故事1:我以不貪為寶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人上山采石時,采到一塊寶玉,他擔心別人會來搶,想拿出去賣,又怕被商人占了便宜。
想來想去,他決定把這塊寶玉送給京城里的大官。 于是,他帶著寶玉,來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獻上寶玉。
子罕覺得很奇怪,便問道“我和你素不相識,你為什么要獻寶玉給我?我可從來不收別人任何禮物的。”那人以為子罕懷疑這是一塊假玉,就答道“這塊玉我請玉匠看過,確實是一塊真玉,價值連城,所以我才送給你的。”
子罕說“我把不貪的品格當作珍寶,你把這塊玉石當作珍寶,如果你把玉給了我,我們倆人都喪失了珍寶,不如你我還是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寶吧!”那人跪下懇求道“我們小百姓,拿著這樣珍貴的東西,是不敢出門的,我把它獻給你,是為了免于禍患。”子罕就讓那人暫時留下,請玉匠把那塊寶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幫他把玉賣掉,把所得的錢全部交給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這個故事見于《左傳·襄公十五年》。后來,人們就用“不貪為寶”這句成語來形容清正廉潔的高尚品質。
古代廉潔小故事2:一錢太守 東漢時,一位叫劉寵的人任會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廢除苛捐雜稅,為官司十分清廉。后來他被朝廷調任為大匠之職,臨走,當地百姓主動湊錢來送給即將離開的劉寵,劉寵不受。
后來實在盛情難卻,就從中拿了一枚銅錢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稱為“一錢太守”。
古代廉潔小故事3:楊震拒金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并懷金十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天黑,無人知曉。”
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古代廉潔小故事4:陶母退魚 晉代名臣陶侃年輕時曾任潯陽縣吏。
一次,他派人給母親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魚。他母親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動退回給他,并寫信給他說:“你身為縣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給我,不但對我沒任何好處,反而增添了我的擔憂。”
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古代廉潔小故事5:一貧如此 南宋大臣張浚因與奸相秦檜政見不和,被貶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
他出發時,帶了幾箱書隨行,有人誣告他與亂黨有關系,結果被高宗檢查書信和破舊衣物,高宗嘆息道:“想不到張浚貧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憐他,于是派人騎快馬追上張浚,賞賜他黃金三百兩。 古代廉潔小故事6:兩袖清風的于謙 明朝名臣于謙居官清廉。
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時,人們買些當地的絹帕、蘑菇、線香等土特產回京分送朝貴,他沒有接受。
同時還寫了一首詩表明心跡: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指百姓)話短長。”
古代廉潔小故事7:不私一錢 明朝時,嘉興知府楊繼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監經過這里,向他索要賄賂,他打開府庫,說:“錢都在這兒,隨你來拿,不過你要給我領取庫金的官府印券。”
太監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傷他。英宗問道:“你說的莫非是不私一錢的太守楊繼宗嗎?”太監聽后,再也不敢說楊繼宗的壞話了。
? 古代廉潔小故事8:手好不要錢 清乾隆進士王杰為人剛直敢言,不附權貴。當時和坤在朝中專權,大臣都不取得罪他。
惟王杰每每與其據理力爭。有一次,議政完畢,和坤有意戲弄王杰,拉著他的手說:“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顏厲色地回答道:“王杰手雖好,但不能要錢耳!”和坤羞愧而去。
古代廉潔小故事9:丹心要學月月紅 蘇東坡是我國北宋時期的一位著名詩人。他在擔任徐州知府時,以為官清廉、剛正不阿、不畏權勢,執法嚴明著稱,受到徐州百姓的稱道和傳頌。
至今徐州城鄉還流傳著他不少的佳話。 蘇東坡五十歲的時候,家人要為其祝壽,蘇東坡一再制止,并囑咐家人不準宣揚。
誰料,壽辰這一天,來了一個送禮人,雙手抱著一盆盛開的月季花,家人便問:“請問尊姓大名,有何事?”來者說:“我叫趙錢孫李,來祝壽的。”家人聽罷,奇怪地笑道:“那有這樣的名字呢?”來者說:“我本姓趙,右鄰姓錢,左鄰姓孫,對門姓李,知府大人今年五十大壽,大家推薦我送一盆月月紅,給知府大人做壽禮。”
家人聽后,知是百姓心意,本想收下,但大人從不收禮,只好叫來者說出理由,那人思忖片刻,道出:“花開花落無間斷,春去春來不相關。但愿大人常康健,勤為百姓除贓官。”
家人把詩寫在紙上,叫仆人把詩送給蘇東坡看,讓他來處理此事。不一會蘇東坡出來,親自收下那盆月季花,笑著詠詩道:“趙錢孫李張王陳,好花一盆黎民情。
一日三餐撫心問,丹心要學月月紅。” 后蘇東坡雖賦閑回家,但他一生清正廉明、懲貪除惡的好名聲卻在民間永遠流傳。
8.廉潔的小故事 不太長,不太短
1、東漢 東漢時,南陽太守羊續,他憎惡當時官僚權貴的貪污腐敗,奢侈鋪張。
他為人謙潔、生活樸素,平時穿著破舊衣服,蓋的是有補丁的被子,乘坐著一輛破舊馬車。餐具是粗陋的瓦器,吃的粗茶淡飯。
府丞焦儉,是他的下級,為人也很正派,與羊續關系很好,他看自己的上級生活太清苦了,他聽說羊續喜歡吃生魚,就買一條魚送給羊續。焦儉怕羊續拒收,就笑著說:“大人到南陽時間不長,可能不知這就是此地有名的‘三月望餉鯉魚’所以我特意買一條送給您,平時您把我當作兄弟,所以這條魚只是小弟對兄長的一點敬意,您知道的,我絕非阿諛逢迎之輩,因此,務請笑納!”羊續見焦儉這么說,覺得不收下倒是見外了,于是笑著說:“既然如此,恭敬不如從命。”
等焦儉走后,羊續便把這條魚,掛在室外,再也不去碰它。第二年三月焦儉又買了一條鯉魚,心想一年送一條總可以吧,知道買多了,羊續不會要。
到羊續府上,焦儉剛說明來意。羊續便指著那條枯干了的“三月望餉鯉魚”,說:“你去年送的還在這里呢!”焦儉愣住了,搖搖頭嘆口氣,帶著活魚走了。
2、包拯的《誡廉家訓》 北宋包拯,他為官清廉公正是婦孺皆知的,老百姓稱之為“包青天”。 包拯一生,身居高位,廉潔無私,痛恨貪官污吏,到了晚年,擔心后人會出不肖之徒,于是就在家中立了一塊石碑,上面鐫刻著著名的《誡廉家訓》以警戒后人。
其意大致是:“凡是包氏后代子孫中有貪污受賄者,不能被稱為包氏后代,甚至死后,也不能葬入其家族的墓地中。不遵從此訓令者,一概不是包公子孫。”
3、馬寅初拒賄 我國現代著名經濟學家、社會活動家馬寅初解放前曾擔任浙江省財政廳長。有一天,德清縣有一個想當縣長的人托人將一千大洋送給馬寅初,請馬寅初開開后門,讓他就任某縣縣長。
馬寅初勃然大怒,罵道:“不要臉的東西,這種人今天能用錢打關節,真的當了縣長,一定是個貪官。憑這一條,他就不能當縣長。
立即吩咐來人把錢退回。 4、**總理的衣服 **的一件睡衣穿了二十多年,破了補,補了再補(有許多補丁),已經磨得無絨了仍舍不得丟棄。
一件襯衣已經舊得換了袖口領子,一件衣服補得顏色已經不一了,他還在穿,當別人要求他換新的時候,他總是說:“舊的還可以再穿。” “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
當年在**會議廳入口處,有一塊鐫刻著“艱苦樸素”四個大字的木屏風,這是總理身體力行的工作作風的寫照。在**的會上,人們不止一次地聽到總理拒絕裝修會議廳的建議,總理說:“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
1959年,在**的氣氛下,水利部未經報告請示,在密云水庫附近興建一座水利建設成就展覽館。有一天,在西花廳開會,總理突然轉過頭向水利部副部長錢正英說:“錢正英,賀老總告訴我,你們在密云水庫那里修建一個相當高級的樓,有沒有這回事?”錢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覽館。”
總理沉默了一會兒,搖搖頭,輕聲地說了一句:“沒有想到你們也會辦這種事。”錢聽了羞愧得無地自容,心里像刀割一樣難受。
如果按現在某些干部的想法,總理既未嚴厲批評,又未責成處理,既無紀委處分的威懾,更無丟官的危險,完全可以蒙混過關。但在**偉大人格的感召下,錢回部后,立即在黨組會上作了傳達。
水利部黨組隨即決定:將這座價值400多萬元的建筑,無償轉讓給第一機械工業部一個研究所,并向中央寫了一個深刻檢查的報告。 5、以廉為寶 春秋時,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
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人鑒定 后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說:“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 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
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6、楊震暮夜拒金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來拜訪他,并懷金十 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天黑,無人知曉。”
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 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7、一錢太守 東漢時,一位叫劉寵的人任會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廢除苛捐雜稅,為官司 十分清廉。
后來他被朝廷調任為大匠之職,臨走,當地百姓主動湊錢來送給即將離開的劉寵 ,劉寵不受。后來實在盛情難卻,就從中拿了一枚銅錢象征性地收下。
他因此而被稱為“一錢太守” 8、陶母退魚 晉代名臣陶侃年輕時曾任潯陽縣吏。一次,他派人給母親送了一罐腌制好 的魚。
他母親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動退回給他,并寫信給他說:“你身為縣吏,用公家的 物品送給我,不但對我沒任何好處,反而增添了我的擔憂。”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9、吳隱之不懼飲貪泉 晉代人吳隱之任廣州太守,在廣州城外,見一池泉水名“貪泉” 。當地傳說飲了貪泉之水,便會貪婪成性。
他信這些,照飲不誤,飲后還寫了一首詩:“古 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
他在任期間,果然廉潔自律,堅持了 自己的操守。 10、一貧如此 南宋大臣張浚因與奸相秦檜政見不和,被貶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
他出發 時,帶了幾箱書隨行,有人。
9.廉潔小故事
2007年8月5日 星期日 天氣:晴
“太好了,太好了!今天妹妹要來我家了。”一眨眼就到了中午,面對這如火的太陽,在外面玩耍的我和妹妹口渴難耐,連奔帶跑回到家里的冰箱前,眼前的情景讓我們都泄了氣,就剩下一瓶底的冰水了,只夠一個人喝。因為妹妹比我小,而且又是我家的客人,所以我把這些“貴如油”的水讓給妹妹,可是妹妹不愿喝,她說:“姐姐,要喝就我們一起喝,我是不會一個人獨享的。”商量下來,我們決定去商店買兩瓶水。去商店的途中,雖然很熱,但是我們的手始終牽著,微笑掛在我們的臉上。
情景二:“孝心可貴”
2007年8月10日 星期五 天氣:晴
昨天開始,祖母生病,她不能起床,爸爸今天特地請了半天假在家照顧她,爸爸去街上買了菜便在廚房里忙開了,近中午時,幾樣清爽可口的飯菜端到了祖母的窗前,“媽,你吃點吧”把祖母攙扶起來后,爸爸就陪穿攻扁紀壯慌憋葦鉑倆在旁邊微笑著看著祖母吃,胃口不好的祖母看著爸爸額頭的汗珠,一邊拿起紙巾幫他擦拭著一邊細細地品味著菜的味道。爸爸心滿意足地看著祖母吃完睡去后,匆匆忙忙地上班去了。下午,媽媽請假回來了,她躡手躡腳地來到祖母窗前,摸摸祖母的額頭,又躡手躡腳地出去,走到我的面前說:“奶奶還有熱度,媽媽得去給她換個藥試試,你注意點,看奶奶醒來后還需要什么!”看著媽媽離去的背影,我心里甜甜的……
文明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它是無處不在的,它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還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總之,它的作用太多了。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讓文明禮儀“裝飾”整個世界!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廉潔簡短小故事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