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節包餃子活動感想收獲50字
過年了,我家鄉有一風俗——包餃子,吃餃子,今天,我們一家人就自己動手包餃子,并品嘗自己包的餃子。
包餃子需準備的是:肉餡、餃子皮、一小杯水。媽媽先把準備好的肉切成小塊,再由小塊切成絲,然后再把肉絲剁幾下,最后加上鹽、味精、醬油等調料后攪拌均勻,肉餡就算做好了。取一張餃子皮并放入餡料,用手沾一點水,沾在皮最外圈,將右端邊角捏住,右手拇指向外輕推內側皮,食指將外側皮形成褶折,右手拇指將褶折捏緊,這樣餃子就做好了。包好了餃子,媽媽就把包好的餃子放在鍋里蒸。在餃子煮的時候,我們商議好了,自己吃自己包的餃子。餃子蒸熟了,媽媽一打開鍋蓋,肉餡的香味撲鼻而來,開始品嘗了,不知道為什么,不管是包得像月牙的餃子,還是包得“皮開肉綻”的餃子,味道還是那樣香美。
大家一邊收看著春節聯歡晚會,一邊品嘗著自己的勞動果實,心里怎能不高興?春節怎能過得不快樂?
2.春節包餃子的由來 急需
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醫圣張仲景首先發明的。
相傳東漢末年,“醫圣”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后辭官回鄉。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他看見南洋的老百姓饑寒交迫,兩只耳朵凍傷,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張仲景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床實踐,便在當地搭了一個醫棚,支起一面大鍋,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熱的藥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后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從此鄉里人與后人就模仿制作,稱之為“餃耳”或“餃子”,也有一些地方稱“扁食”或“燙面餃”。
3.包餃子的體會
我要自己包水餃!我腦子里突然有了 這么一個想法,說干就干,我抄起家伙就干起來。
和面我可不行,別回頭面沒和成,讓我給弄成一盆生面湯了!我找來爸爸,讓他幫我和面。爸爸干這活過程可真熟練,一會的工夫,一大塊面就和好了。我拿出面,放在大面板上,拿著搟面杖使勁地打。打一下,心里原來受的氣就少了一點,再打一下,又少了一點,真是爽呀!
搟皮兒我應該差不多吧,我懷著自信的心起搟皮兒。誰知,從我這兒搟出的皮個個都和怪物一樣,要不不成樣子,要不肚子破了個洞,總之,沒有一個合格的可是爸爸媽媽的面皮兒就有模有樣,飄飄亮亮的,我真是羨慕呀!
接著就是包水餃了,這可是我的拿手絕活,從上幼兒園時我就幫著大人們包水餃,到大了,肯定有不小 的長進吧!確實,我用勺子舀起半勺餡子,放到面皮上再鋪平,先合起來,然后雙手一捏,一個漂亮的餃子從此誕生啦!或許是因為我太過驕傲,后面的幾個餃子都包的不怎么樣。管他好不好吃呢,反正下出來都是一樣好吃的。
熱騰騰的餃子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搶”了一個餃子吃,啊!真香呀!
吃著香噴噴的餃子,我的感受也不少。第一就是要合作,今天要不是爸爸幫我和了面,媽媽幫我搟了皮兒,這水餃還不知道是什么樣的呢!你要是只靠自己,不懂裝懂,那結果也不會好,但你要是只靠別人,不靠自己,結果也會不堪設想。第二就是要節約。平常家人包的餃子自己總是浪費,以為吃一頓水餃很簡單,今天我才知道也體會到了吃一頓水餃有多么的難。需要層層工序,才能吃上美味的水餃,真是不容易呀!第三是要懂事。想一想,家長們包完餃子就已經累的不行了,我們再讓他們生氣,那多不好呀!
一起小小的活動,讓我的感受真的很深。
4.春節跟家人包餃子寫出體會
過年了,我家鄉有一風俗——包餃子,吃餃子,今天,我們一家人就自己動手包餃子,并品嘗自己包的餃子。
包餃子需準備的是:肉餡、餃子皮、一小杯水。媽媽先把準備好的肉切成小塊,再由小塊切成絲,然后再把肉絲剁幾下,最后加上鹽、味精、醬油等調料后攪拌均勻,肉餡就算做好了。
取一張餃子皮并放入餡料,用手沾一點水,沾在皮最外圈,將右端邊角捏住,右手拇指向外輕推內側皮,食指將外側皮形成褶折,右手拇指將褶折捏緊,這樣餃子就做好了。包好了餃子,媽媽就把包好的餃子放在鍋里蒸。
在餃子煮的時候,我們商議好了,自己吃自己包的餃子。餃子蒸熟了,媽媽一打開鍋蓋,肉餡的香味撲鼻而來,開始品嘗了,不知道為什么,不管是包得像月牙的餃子,還是包得“皮開肉綻”的餃子,味道還是那樣香美。
大家一邊收看著春節聯歡晚會,一邊品嘗著自己的勞動果實,心里怎能不高興?春節怎能過得不快樂?。
5.春節包餃子的由來 急需
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醫圣張仲景首先發明的。
相傳東漢末年,“醫圣”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后辭官回鄉。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他看見南洋的老百姓饑寒交迫,兩只耳朵凍傷,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
張仲景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床實踐,便在當地搭了一個醫棚,支起一面大鍋,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熱的藥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后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傷寒,治好了凍耳。
從此鄉里人與后人就模仿制作,稱之為“餃耳”或“餃子”,也有一些地方稱“扁食”或“燙面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