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收集意見:學生做一個簡單訪談定什么主題好
既然是學生,雖然我不知道是小學生,中學生還是大學生,就應該以學業為重。
可以定一個有關于提高zhidao學習成績方面的主題,比如說如何聽講,才能記住老師在課堂上的授課內容。如何深刻領會其中的含義,才能更好地完成作業??等等。
每個人都有版自己的夢想,學生正處在純真的年代,當然也會有自己的美好夢想。根據需要,也可以定一個有關于個人理想的主題。
其實想做一個簡單的訪談,定什么主題好?題主完全可以去征求同學們的意見,這樣才可以調動大家的積極權性,更好地做好訪談。
2.小學生口語交際采訪有哪些話題
口語交際 習作教學設計
黑河市第六小學孟坤
教材分析:這次“口語交際習作”是本組教材的專題“我愛閱讀”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綜合性學習的繼續。是對綜合性學習中搜集名人讀書故事或讀書名言;訪問周圍愛讀書的人請他們談談讀書的體會;去圖書館或書店了解圖書的種類;給自己的圖書歸類,作書目;做讀書摘抄或閱讀記錄卡并進行展示和交流。
學生分析:根據學生情況注重提高學生的口語、書面表達能力,從而達到讀寫知識和能力的一次遷移。
教學目標:
1、通過講述讀書故事、交流讀書體會、介紹采訪心得、開展辯論等活動,增強學生的表達、傾聽和與他人交往溝通等能力,促進學生養成多讀好書的良好習慣。
2、根據開展活動的情況,選擇一個角度進行習作,學習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練習修改自己的習作。
教學重點:增強學生的表達、傾聽和與他人交往溝通等能力,促進學生養成多讀好書的良好習慣,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傾聽和與他人交往溝通等能力,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激發興趣,明確目標
同學們,一本好書,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美好的情感。閱讀一本好書,就是跨越時間和空間,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對話,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在這次“我愛讀書”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獲吧?今天,我們就來交流一下。
二、組內討論,人人參與
①你們小組開展了哪些活動,有什么收獲呢?請同學們在組內交流。
②學生在組內交流。教師巡視檢查、督促,要求人人發言。
③互聽互評,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語交際水平。
④推薦代表參加全班交流。為了使代表的發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組成員可集體出主意、想辦法,使發言的內容更全面、更精彩。
三、全班互動,交流評價
①提示互動內容:
◆《竊讀記》中的小女孩,在書店里品味了“竊讀”的快樂,在你的讀書經歷中,有什么樣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中的小女孩,在對長輩的訪談中獲得了讀書的啟示。如果你采訪了身邊愛讀書的人,你可以和同學交流采訪的經過,談談采訪的心得體會。
②全班互動。
◆以小組為單位在全班介紹,小組成員互相補充。
◆你對誰說的話有同感?學生自由交流評價,感受閱讀的快樂。
四、開展辯論,啟迪思維
①人們常說:“開卷有益。”但也有人說:“開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書反而有害。”你對這個問題怎么看?請同學們擺事實、說道理,咱們可以展開一次辯論。
②學生分成正、反兩方展開辯論,教師及時指導、點撥。
③師總結:好書會像營養品一樣滋潤我們的心靈,像朋友一樣陪伴我們的人生,像窗戶一樣打開我們的世界,給我們力量、勇氣和智慧。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和好書交朋友呢?讓我們養成愛好閱讀的習慣,一生都與好書相伴吧!
板書設計:口語交際 要求:你和哪些書是朋友,體會是什么?
第二、三課時 習作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在口語交際課上,同學們通過講述讀書故事、交流讀書體會、介紹采訪心得、開展辯論等活動,體會到讀書帶給我們的樂趣。大家的發言都各有見地。把你們交流的內容進行加工整理,寫下來就一定會成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請大家選擇一個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寫下來吧!
二、閱讀提示,明確要求
①學生默讀提示,劃出習作內容。
②投影出示習作內容:
◆讀書故事;
◆采訪記錄;
◆記一次辯論活動。
二、試寫初稿,反復修改
①學生進行習作,教師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②好文章是改出來的!請同學們完成初稿后,自己認真進行修改。
③組內互讀互改,提出修改建議。
④按照小組同學的建議,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
三、朗讀佳作,共同賞評
每小組推薦一至二名同學,分別朗讀各自的習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賞析。
四、謄寫作文,制作小報
①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直到滿意后抄寫在作文本上。
②整理習作和資料,小組合作辦一期“讀書樂”為主題的手抄報。
板書設計: 習作
記一次辯論
“開卷有益”與“開卷未必有益”
3.小學生采訪提綱范文
原發布者:andyli127
新聞采訪提綱范文 采訪提綱范例《07年編輯記者、播音員主持人資格考試的采訪提綱》 采訪目的: 1、了解編輯記者、播音員主持人資格考試 2、了解編輯記者、播音員主持人資格考試的作用 3、了解哪些人參加了編輯記者、播音員主持人資格考試,為什么參加? 4、參加考試者復習的情況。 采訪要求: 1、言簡意賅。 2、用詞適當。 采訪步驟: 1、采訪編輯記者、播音員主持人資格考試相關專業人士 2、采訪參加編輯記者、播音員主持人資格考試的人員 采訪方法: 1、專訪編輯記者、播音員主持人資格考試相關專業人員 2、隨機采訪編輯記者、播音員主持人資格考試參考人員 采訪時間:10月10日 采訪對象: 1、國家廣電總局人教股股長 2、資格考試網站站長 3、參加考試的大學生、已參加工作人員 采訪問題:(注:這是采訪提綱中最為重要的部分) (1)采訪國家廣電總局人教股股長 1、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全國編輯記者、播音員主持人資格考試是一個什么樣的考試? 2、國家廣電總局為什么要設立這樣一個資格考試? 3、哪些人員可以參加資格考試? 4、過了資格考試就可以得到編輯記者證或者播音員主持人證嗎?如果不能還需要些什么步驟? 5、目前,這個資格考試已經進行了幾屆?每屆參加考試的有多少人?主要是哪些職業的人員參加? (2)采訪記者考試網站長 1、大概有多少人光顧你的記者考試網?他們主要面臨的問題
4.求一篇新聞類的短篇采訪稿
我市“童心向黨”主題教育系列活動全面啟動
本報訊 日前,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教委、市文廣局、團市委、市婦聯、市關工委下發通知,面向全市180多萬未成年人開展“童心向黨”主題教育系列活動,隆重紀念中國**成立90周年,培育未成年人心向黨、跟黨走的高尚情感和遠大志向。
1.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找一個活動的現場切入。
2.開始聯系,正好某地有個紅色箴言大賽,問選手要通過作品表達什么、學到了什么、從多少作品中選出參賽作品。舉辦方則是要通過這樣的活動,達到什么效果。
3.主題的突破口自然是今年是90周年的契機,而且讓這些未成年人學習紅色精神,對他們的成長有什么幫助,給他們有效的心靈帶來了什么。
4.采訪對象的話
通過講故事 手抄報 還有講座 紅色故事進課堂等等各種形式 讓孩子了解了黨的發展歷史 在班會課上通過孩子們的交流 討論 我覺得他們更加理解了**員身上堅貞不屈的精神 了解了很多革命先烈的故事 同時也了解了很多黨的光榮傳統 為他們健康成長奠定了基礎
我們給學生們講主要分年齡段 像小學生比較小 我們就講紅色故事 講革命先烈的故事 通過這些故事讓他記住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誰給的是中國**給的 沒有中國**也就沒有我們今天 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
我們學習了小夜鶯的故事 小英雄雨來的故事 我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一句話 有志不在年高 所以我們要樹立遠大的理想 遠大的目標 為祖國的發展而努力
(為了參加)比賽我用了半個月的時間 才把這篇文章背完
我們在黨和祖國的呵護下健康的成長 我希望通過我的演講能使更多的人 更加的熱愛我們的祖國
在未成年人當中開展童心向黨這么一個系列活動 針對不同年齡學生的特點 開展不同的系列活動 比如說在小學生當中開展讀紅色箴言活動 在中學生當中開展 看紅色影片活動 還有組織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 通過系列活動的開展 激發學生愛黨 愛國 愛人民愛家鄉的熱情
5.導語: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等單位,面向全市180多萬未成年人開展“童心向黨”主題教育系列活動,隆重紀念中國**成立90周年。(直接點題)
6.從比賽的事例出發,到為什么要開展這樣的活動,這樣活動的意義
7.背景已經直接點在導語里了
8.結尾就直接說通過這些活動,培育未成年人心向黨、跟黨走的高尚情感和遠大志向。
9.標題要最概況新聞的就行:我市“童心向黨”主題教育系列活動全面啟動
5.小學生采訪提綱范文
參考下列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借鑒用較多的時間尋找線索、收集資料,并擬訂一個完善的采訪提綱一般的新聞報道也很重視采訪的前期工作,記者應該善于研究分析資料,并以此為據寫出采訪提綱。
但這種資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訪提綱也是粗略的。因為一般新聞采訪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個相對獨立的事實。
所以,只要記者精于提問,往往就會有收獲。然而,單個的、相對獨立事實的深度對于深度報道是不夠的。
在Why(原因)和How(怎么樣)上的探究,使背景資料的收集和研究成為深度報道采訪前期工作中新聞工作者耗費大量精力的地方。首先,通過對社會現實狀態和發展變化的研究分析,找準受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
能否準確、敏銳、富有遠見地選擇報道題材直接關系到深度報道的成功與否。這就要求記者對現實生活要有敏銳的嗅覺,對社會動態有明智的把握。
《中國青年報》的“冰點”是以深度報道見長的專欄,那些看似冷點的新聞事件,卻正是一段時間內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的“冰山一角”,新聞記者通過艱苦的調查研究在凌亂瑣碎的線索中找到適宜的報道題材。其次,作好背景資料的收集和分析。
新聞事件的背景大致包括:補充性的歷史資料、展示事物間相互關系的資料、提供人物必要經歷的資料、數據性的事實等,收集并分析這些背景材料對深度報道采訪的前期準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對報道的全過程也有深遠的推動作用,包括幫助記者獲得采訪機會、迅速進入采訪角色和取得采訪對象的信任。中央電視臺記者水均益為了能獨家采訪基辛格博士,就在準備了大量相關背景材料的基礎上,分析了基辛格博士的性格特點,然后直接打電話同基辛格的辦公室聯系采訪事宜,還當面向辦公室工作人員闡述了基辛格接受采訪的種種好處,最終使基辛格接受了獨家訪問。
最后,擬訂一個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訪提綱。采訪提綱是記者邏輯思維和思考問題層次的體現,一個好的采訪提綱,能夠幫助記者堅定信心,臨陣不亂、掌握采訪的主動權,使采訪得到完善的結果。
杜駿飛在《深度報道原理》一書中提到,美國內華達新聞學教授拉魯·吉爾蘭德曾在擬定采訪提綱方面推出了設計問題的輔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他提醒記者在設 計提問時應該涉及到下列一些具體的問題:目標———你們(或組織)要實現的目標是什么?障礙———你們遇到過什么難題嗎?目前的阻力是什么?解決———你們是怎樣對付這些難題的?是否有解決矛盾的計劃?開始———這一設想是什么時候開始的?是根據誰的意見提出的?當然,采訪提綱的擬訂還和記者本人的采訪習慣、交流方式有很大的關系,但確保問題的獨特、準確、連貫、創意、引人入勝是更為重要的因素。
歸根結底,一次采訪無非是一場生動活潑而富于思想的交談,具體的提問技巧包括:1、抓住核心問題,開門見山,切中要害。這種方法是一開始就提出硬性的、緊扣主題的問題,然后擴展為比較籠統的問題。
它適用于采訪那些善于言辭、敏于思考、感覺自信的對象。開門見山會讓對方覺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對方覺得你懂行,值得交談。
2、由淺入深,追問問題,發掘未知的細節。深度報道的提問有許多尖銳的問題,有時難免讓記者碰壁,采訪對象要么拘謹不安,支支吾吾,談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絕,閃爍其辭,加以敷衍。
這就要求記者具備追問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寬泛的話題緩解氣氛,逐漸引入正題;或旁敲側擊,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細節。
3、誘導性的提問,引出生動活潑、論點鮮明的談話。在誘導性提問中,采訪對象得有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爭辯,而記者則需要掌握好談話的時機,運用語氣、聲調或措辭來引誘對方作肯定性回答。
誘導性提問會產生什么樣的結果,取決于記者和采訪對象之間建立融洽關系的程度。因為誘導性提問容易使談話達到互不相讓的地步,但只要融洽關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話。
4、適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報道采訪提問中的一個重要的技巧,因為深度報道的提問多是要點性、針對性、獨家類的提問,需要給采訪對象留出思考和闡述問題的時間。
聰明的記者一般不會打斷采訪對象的話,這樣可能得到直接詢問得不到的情況。故意地不露聲色,有時同樣有效。
美國著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邁克·華萊士說:“我發現,在電視采訪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問一個漂亮的問題,等對方回答完畢你再沉默三、四秒鐘,仿佛你還在期待著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會怎樣嗎?對方會感到有點窘促而向你談出更多的東西。”
善于觀察與傾聽,捕捉采訪問答中所不能顯現的事實。艾豐提醒所有的記者“在采訪時別忘了帶上眼睛和耳朵”。
我們強調觀察和傾聽是因為深度報道采訪需要記者全身心地投入,許多鮮為人知的原因和珍貴的新聞事實,都是記者調動所有感官包括心靈去感知到的。(1)選擇正確的視角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
這個視角可能是指宏觀的,把握事物相互關聯的全局視角;也可能是指記者個人情感、思想的視角;還可能是指在現場觀察時的微觀視角。總之,正確的視角加上細致的觀察,會讓記者獲得準確的、直接的、富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