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誰有短小 情節曲折的故事
卡夫卡>中有一段可以抽出來作為單獨一篇,那就是> 法的門前站著一個守門人。
一個從鄉下來的人走到這個守門人跟前,請求讓他進法的門里去。可是,守門人說,現在不能讓他進去。
鄉下人想了一想,然后又問道,那么以后可不可以讓他進去。“有可能,”守門人說,“但現在不行。”
因為通向法的大門始終是敞開著的,守門人又走到一邊去了,鄉下人便彎腰探身,往門里張望。守門人發現他這樣做,笑著說:“如果你很想進去,那就不妨試試,暫且不管我是否許可。
不過你得注意:我是有權的。我只是一個最低級的守門人。
從一個大廳到另一個大廳都有守門人,而且一個比一個更有權。就是那第三個守門人的模樣,我甚至都不敢正視一眼。”
鄉下人沒有料到會有這么多的困難;他本來想,法的大門應該是每個人隨時都可以通過的,但是,他現在仔細地看了一眼穿著皮大衣的守門人,看著他那又大又尖的鼻子和又長又稀又黑的韃靼〔韃靼(dádá)〕古時漢族對北方各游牧民族的統稱。明代指東蒙古人。
胡子,他便決定,還是等一等,得到允許后再進去。守門人給了他一只小矮凳,讓他在門旁坐下。
他就這樣,長年累月地坐在那里等著。他作了多次嘗試,請求讓他進去,守門人也被弄得厭煩不堪。
守門人時不時地也和他簡短地聊上幾句,問問他家里的情況和其他一些事情,不過,提問題的口氣是非常冷漠的,就好像那些大人物提問一樣;臨到最后,他總是對他說,現在還不能放他進去。鄉下人為這次旅行隨身帶了許多東西;為了能買通守門人,他把所有的東西都送掉了,這總還是非常值得的。
守門人雖然把禮物都收下了,但每次總是說:“我收下來,只是為了免得讓你認為,還有什么事情辦得不周。”在這漫長的年月里,鄉下人幾乎一刻不停地觀察著這個守門人。
他忘記了還有其他的守門人。似乎這第一個守門人就是他進入法的大門的惟一障礙。
最初幾年,他還大聲地咒罵自己的不幸遭遇,后來,他漸漸老了。只能獨自嘟嘟噥噥幾句。
他變得稚氣起來了,因為對守門人的長年觀察,甚至對守門人皮領子上的跳蚤都熟識了,他也請求跳蚤來幫助他,說服守門人改變主意。最后,他的視力變弱了,他不知道,是否他的周圍世界真的變得暗下來了,或者只是他的眼睛在欺騙他。
可是,就在這黑暗中,他卻看到一束從法的大門里射出來的永不熄滅的光線。現在他的生命就要完結了。
在臨死之前,這么多年的所有體驗都涌在他的頭腦里,匯集成一個迄今為止他還沒有向守門人提出過的問題。他招呼守門人過來,因為他那僵硬的身體再也站立不起來了。
守門人不得不把身子俯得很低才能聽到他說話,因為這兩個人的高度差別太大顯得對鄉下人非常不利。“你現在還想知道些什么?”守門人問,“你這個人真不知足。”
“所有的人都在努力到達法的跟前,”鄉下人說,“可是,為什么這許多年來,除了我以外沒有人要求進去呢?”守門人看出,這鄉下人快要死了,為了讓他那漸漸消失的聽覺還能聽清楚,便在他耳邊大聲吼道:“這道門沒有其他人能進得去,因為它是專為你而開的。我現在要去把它關上了。”
2.求情節曲折字數簡短的文章一篇
這是最近最流行的曲折小說了,看下吧,呵呵
皇宮寢宮深處,兩男一女,三個人影上竄下跳,接著同時跳入一片空地當中。來男子手拿拂塵,瞪眼罵道:“禿驢!你好大的膽子!竟敢跟貧道搶師太!”女子叫道:“哥!你凈身入宮多年,我們根本不能做源夫妻,你何必苦苦相逼呢!”說著,緊緊拉住身邊的男子:“我只愛他!心里也只有他!”那男子輕輕掙開女子的手,上前一步,低聲說道:“女兒!退后!看老衲今天殺了這臭道士!以報多年前的奪妻之恨!”
--------------- 解讀:此段信息量甚大,可以簡單得出以下幾點,一,道士與和尚是情敵,兩人都鐘情于師太;二,道士與師太是兄妹;三,和尚與師太是父女;四,道士當年搶了和尚的老婆。以上百是簡單的推論,從字面上理解不難得出,但是我們把第二點和第三點結合起來,就可以得出和尚與道度士其實是父子關系,而和尚的老婆也就是道士和師太的母親,當年道士從父親手里搶下了母親,所以現在和尚十分恨他,而如今道士又愛上了自己的妹妹師太,可師太偏偏又鐘情于自己的父親和尚。
3.環節曲折的小故事
越獄小學時,難免調皮搗蛋,無視校規,卻也因此獲得快樂。
那時,我們都是在學校搭午餐,每日都是吃飯、午睡、吃飯、午睡,不出校門,千篇一律。像在所監獄中,這樣一成不變的生活,使心中對刺激的渴望越來越大,一個想法逐漸在腦中成型,卻一直找不到機會行動。
終于,年級上組織放風箏,那天和風麗日,晴空萬里,一只只各樣的風箏被清風抬著,推著,舉上藍天,千萬種風箏粘在風的衣角上,與淘氣的春風一同追逐散落、溫暖、燦爛的陽光。用完了最后一卷線,我忽然有種想放開線頭,讓風箏飛向更高處的沖動,雖荒唐,卻萬分強烈。
于是,在那天中午,我鼓動了一個同學,同我一起借口回家拿書、放回風箏,溜出了學校。我們只是單純地想找些樂子,相視笑著,交流著眼神通過了班組任這關。
一出校門,便帶著越獄得逞的快樂笑倒在綠菌菌的草坪上,笑著告訴對方:作壞事野蠻好玩。至于午飯,兩元的抄手就夠了。
也不知是抄手真好吃,還是心情所致,當時我們一致認為此為極品佳肴。至今,我仍想吃,但應為當時是亂走亂闖,早記不了路,便只能暗自懷念了。
吃完飯,又自認是“游山玩水”了一番,我們才戀戀不舍地返校,只是才想起要家長開證明,情急之下,我們將事情告于一會草書的同學。他羨慕不以,寫了兩份證明并要求下次加入。
誰知姜還是老的辣,老班一眼就看出兩份證明出自一人之手,問曰:“咦?你們倆是兄妹啊?怎么不早說?”老班說得很甜,笑得很陰險,我們嚇得渾身冒冷氣,倒豆子似的乖乖全招了,后果為寫小字五篇。后來老班越管越嚴,再不可能出去“瀟灑”了,卻依然懷戀“越獄”時的舒坦與快樂。
大搜捕 “唉,算了吧,都六年級了還玩這!”“有什么不行,這叫返樸歸真!”“捉迷藏是一年級玩的,想返樸歸真,去幼兒園吧。”“什么一年級,二年級的,捉迷藏乃世界通用也。”
“這樣,我們舉手表決——看,過半了,少數服從多數。”就這樣,在漆黑的夜晚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
第一輪,女生藏,男生捉。由于我們女生膽子小,幾個人分為兩組分別躲藏。
俗話說: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我們組就藏在男生背后的樹叢里。
兩個男生大咧咧晃過來時,我的腳不小心碰到了小樹,樹枝發出沙沙的響聲,我們不約而同地屏住呼吸,瞪大了眼睛。一個男生警覺地朝我們藏身的地方望了望,對另一人說:“那地方好像有人。”
“不會的”,同伴毫不在意“那些女生膽小如鼠,才不會躲在黑森森的地方。”說著,拉著滿腹疑問的伙伴朝有燈光的地方走去。
我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暗暗嘲笑男生的IQ不過如此。正當我們慶幸脫險時,遠處傳來一聲驚呼:“快追!她們在那兒!”“繳槍不殺!”隨后是一陣匆匆的跑步聲。
過了一會兒,聲音又傳來:“不行了,不行了,跑不動了。我們投降了。”
看來,那組是全軍覆沒了。又一隊男生搜尋過來了,忽聽一聲尖叫:“蛇!”我身邊的伙伴猛地跳了起來,我定眼一看,那是蛇呀,明明是爬山虎。
目標已暴露,搜尋者一步步向我們逼近,逃也來不及了。我對另一伙伴說:“三條蛇,你對付哪條?”伙伴心領神會:“你把你身邊的弄好。”
短短兩句話,任務便分配好了:她引開男生,我帶著另一人撤退。說著,伙伴大義凜然地站起來,向男生跑去。
“來,來,我在這兒呢。抓我呀。”
兩個男生立刻追了上去。我拉起身邊的同伴迅速突圍,轉移了陣地。
男生搜查了幾圈,最后宣布投降。我和我的同伴拉著手,驕傲地從電話亭出來。
隨著男生的驚呼:“什么?你們躲在這。這地方我起碼經過了五次。”
我高興地歡呼起來:“革命勝利了,帝國主義垮臺!”第二輪,男生躲,女生找。我們女生拿出革命者的英雄氣概,不怕苦,不怕黑。
一會兒,從草叢里踢出一個,一會兒從樓道里抓住一個,一會兒從花壇捉住一個,一會兒又從汽車貨車廂逮住一個……不一會工夫,男生的大部隊已被我們殲滅,經查點還差一名。于是,我們又開始了拉網式的搜尋,幾圈下來,我們還是一無所獲,站在花園中,面面相覷。
遠處傳一陣得意的笑聲:“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快,那邊。”
“在右側。”……我們迅速地從兩側朝聲音發源地圍攻。
“唉。怎么沒人呢?”“耐心點。”
同伴敲了敲我的腦袋,她仔細觀察了四周,樂了,朝樹上大喊到:“梁上君子,下來吧。”“不錯,不錯,智商二百五十分,視力二百五十度。”
一個人邊說邊從樹上跳下來,并以飛速跑開。“什么,罵我們二百五?,真是大膽,來啊,捉到者重賞!”我們一擁而上,向著逃跑者的方向追去…… 最近有點煩我不是上天的寵兒,“寵”字是一個寶蓋頭加一個龍,是上天寶貴的龍,我不是龍,也不是鳳,更不是老天的寵兒,所以,我也有我的煩惱,而煩惱的源頭來自于我那不滿3歲的小表弟。
自從舅媽給我添了一個小表弟,全家人的注意力立刻從我和表哥身上來了一個180度大轉變,一下子聚在小表弟身上了。大家對小表弟可謂是百依百順,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月亮都摘給他。
每當我看見大家為小表弟忙進忙出,心里就不是滋味酸溜溜的。小表弟的出現使一見面就會跟我起化學反應的表哥和我有了共同語言:一見家人圍。
4.要簡短的關于堅持不懈的名人故事(故事)
1、1999年的阿里巴巴創辦者馬云,對夢想從不放棄。他曾經想考重點小學,但卻失敗了;考重點中學也失敗了;考大學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學也沒有成功。但他有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話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他通過自已的努力,最終成功了。他說:夢想,要腳踏實地,和眼淚是息息相關的。
2、有一次上課時,蘇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業,讓他的弟子們做一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過一個星期后,他問有多少人現在還堅持做了的,百份之九十的人都堅持做了。一個月后,他又問了,現在只有一半的人了。一年后,他再問了,現在只有一個人堅持下來了,那個人就是柏拉圖。
3、愛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制蓄電池,其間不 斷遭受失敗的他一直咬牙堅持,經過了五萬次左右的試驗,終于取得成功,發明了蓄電池, 被人們授與“發明大王”的美稱。
4、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趁老師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門去玩。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到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么?”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 “只要天天磨,鐵杵就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李白聽后,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憤讀書,終于成為了一位偉大的詩人,并被稱為“詩仙”。
5、梵高的執著的繪畫夢想,雖然很遺憾在他生前,他的作品沒有受到是人的欣賞,但在那種世人漠視、窮困潦倒的環境下,仍堅持著自己的夢想,畫自己想畫的畫,這也著實非常人所能的。
6、海倫·凱勒雙目失明、兩耳失聰,卻努力的從一個讓人同情默默無聞的小女孩變成讓全世界尊敬的女強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么,生活對她的不公平可謂到了極致。她完全可以放棄她的夢想躲在陰暗的角落里放聲痛哭,沒有人會責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輪椅上,像一個植物人一樣由人服侍。可是這一切,她都沒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盲語,觸摸著事物,僅僅憑著她永不言棄的信念和堅持不懈的意志。她把她理想的天空涂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7、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時很注意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不管刮風下雨,每天都堅持到街頭去 觀察、諦聽,記下行人的零言碎語,積累了豐富的生活資料。這樣,他才在《大衛·科波菲 爾》中寫下精彩的人物對話描寫,在《雙城記》中留下逼真的社會背景描寫,從而成為英國 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學事業上的巨大成功。
8、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家境貧寒,沒有文憑、沒有導師,地處窮鄉僻壤,但他卻成功了。他靠的是什么?正是鍥而不舍這一精神!他臥床三月翻書不止就可以作證。
9、松下剛剛陷入事業的困境,這天他無助地走在路上。一對姐弟的談話,引起了他的注意。 姐姐正在燙衣服,弟弟想讀書,卻無法開燈,因為那時插頭只有一個。 “你能不能快一點開燈,讓我怎么看書呀?”“好了,好了,就快了。”“老是說好了,都過了30分鐘了。”松下突然想:只有一根電線,的確太不方便了,何不想個可以兩用的插頭呢?他認真地研究這個問題,不久,就想出了兩用插頭的構造。試用品問世后,很快就賣光了,訂貨的人越來越多,簡直供不應求,松下的事業也從此走上軌道,利潤大增。 遭遇任何問題,都是激發創意的好機會。
5.曲折感人的故事
我 知道,所有的男孩都喜歡倪曉薇。
倪曉薇是我的好友,從小到大我們形同手足,一直,我是她的陪襯。有些女孩天生會是一些漂亮女孩的陪襯,我就是她的陪襯,我的平凡與普通更襯托出她的不俗——她高高的潔白的額頭、修長的腿、如瀑長發、美麗眼睛似一潭秋水,不,這些還不夠,她還有足夠的聰明,我們班的第一名總是她拿,盡管我很努力,可是我只拿第二名。
有很多男生接近我,我知道他們是為什么。他們問我,倪曉薇喜歡什么顏色?倪曉薇喜歡吃什么?他們問我的時候裝作無所謂,可我知道他們喜歡倪曉薇。
我沒想到顧衛北也會喜歡倪曉薇。這太出乎我的意外,真的,他怎么能喜歡倪曉薇呢?他多么狂野,而且,他是教師眼中的壞學生,他打架、吸煙、喝酒,跳學校的墻頭支看電影,他一個人坐在最后一桌。
他的眼神陰郁,喜歡捧一本卡夫卡看,文科班的學生,如他一樣有靈氣的人不多,我看過他寫的文章,他不是不聰明,他只是不屑于學習。 無法想像他迷戀倪曉薇一樣,我也不可救藥的迷上了顧衛北。
當我語氣里流露出對顧衛北的好感時,倪曉薇以奇怪的眼神看著我,小莫,你不會喜歡他吧?他那種小子怎么可能讓你喜歡呢?你看那副流氓樣子,讓人睢了就想開除他! 這就是倪曉薇對顧衛北的感覺。但有一天顧衛北在路上攔住了我。
我心里怦怦地跳著,我以為,他要對我說什么。 他的確給了一封信,他鬼魅地笑著,充滿了野性的美,他穿著飛著邊子的牛仔褲,張揚的臉在黃昏里更加英俊動人,真的,他的身材怎么會那么好呢?一米八的身高,加上一張類似三浦友和的臉,那時三浦友和已經成了過氣明星,可他的確很像。
我深深地迷醉著,在夕陽中看著他,發著呆。是給倪曉薇的情書。
他說,請你,請你幫我這個忙。我無法拒絕他。
好!我說,我試試。其實我知道倪曉薇不喜歡他,可是,我怎么忍心告訴他,傷害他? 那時,我們還有四個月高考。
我知道這樣心猿意馬是不對的。可是,可是我怎么管得了自己呢? 顧衛北等來的判決很殘忍,倪曉薇居然把顧衛北的情書貼到了教室的墻上,當顧衛北路過倪曉薇身邊時,倪曉薇冷笑著說:什么時候能輪到你給我寫情書呢?你想想,我們是一個世界的人嗎?我的心縮成了一團,我看著顧衛北,他的眼睛里全是冰涼,那么涼那么涼,如一口井一樣深,我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倪曉薇,你太過分了。
顧衛北轉身走了,留給我的一個孤獨的背影,我趴在桌子上好久好久,顧衛北,對不起。顧衛北的受辱好像是我的受辱一樣,我心里的難過并不比他少。
當北師大的錄取通知書交到我和倪曉薇手里時,倪曉薇高興地說,小莫,我們又能在一起四年了。 她說,我舍不得離開你呢。
她沒有再提顧衛北半個字,也許那樣的男生在她眼中只是過眼云煙吧,可是我,我如何能輕晚,輕晚就忘掉呢? 顧衛北傳來的消息越來越不好,他落了榜,成了社會閑散人員,他常常喝醉酒,還常常打架,據說,有一次****局把他還抓了起來,也許那次情書張貼把他的自尊全抹殺了吧,或者,他根本覺得自己是個沒用的人?這樣下去他會毀了自己的! 我給他寫了第一封信,我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激勵他! 那封信,我是以倪曉薇的名義寫的,我說,顧衛北,原諒我,那時我年少氣盛,所以,做了一件錯事,請你一定要努力啊,明年,我等你的好消息。我相信他會回信的,因為他真的很愛很愛倪曉薇啊。
果然,一周之后,我收到了顧衛北的回信,他寫道:謝謝你啊倪曉薇,因為你那封信,我已經決定回去復讀了,請相信我的聰明和我的努力,我一定給你一個滿意的答復。好,我說,以后,每周我都會寫信給你。
從那以后,每周我以倪曉薇的名義給顧衛北寫信,給他寄復習資料,半年之后,顧衛北給我寄來他的成績單,他以不可思議的成績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期中考試,他是全年級第一名! 這一切,但倪曉薇不知道,她上大學以后又成了校花,照樣那樣忙,文學社、學跳國標……她的時間總是那么擠,當然,她也開始談戀愛,男友換了一個又一個,她總是挑三棟四,環肥燕瘦,好像總是不如意。 一年之后,顧衛北以我們難以想像的成績考上了復旦大學,倪曉薇聽到這個消息時吃了一驚,她說,不會吧?但轉眼,她就又忙著和男友去約會了。
但顧衛北給我的信卻說,倪曉薇,我愛你。從你給我的第一封信開始,所以,不要離開我,你如果離開了我,我所的一切都將毫無意義,我將會退學,繼續自己的流浪生涯。
為了顧衛北,我繼續扮演倪曉薇,我也為了顧衛北訂了三條規則:一、不許和我通電話,因為我喜歡寫信這種古典方式;二、不許見面,除非四年之后我們考上北大的研究生,因為我想先讀書;三、把我們的秘密維持下去,這是兩個人的愛啊。 那是我怕暴露自己而提出來的三條原則,沒想到顧衛北想也沒想就答應了,他說,四年之后,北大見!此時的倪曉薇,正忙著談第N次戀愛,沒有辦法,她總是這樣惹得男人為她赴湯蹈火,男人們在她面前,全然沒了自尊。
我沒有告訴她顧衛北的事情。 三年,三年內我和顧衛北寫了多少封情書呢,我是給自己的心上人寫,而顧衛北,全然把我當做了倪曉薇,如果他知道我是小莫,他肯定。
6.作文 一個曲折的故事
生活需要曲折
你游過武夷山的九曲溪嗎?坐在竹筏上向前看,并沒有你預料的那樣奇山異水一覽無余,而是一座座雄奇的山峰屏嶂似地兀立眼前。峰回路轉,你才窺見下一處勝景。就這樣迂回環繞九個彎,你終于明白了什么叫蕩氣回腸。
楊萬里有句詩: "正下萬山圈子里,一山放下一山欄。"說明不是同一個道理嗎?生活需要曲折,而不是一帆風順、萬事如意。麥當勞的創始者麥克唐納在經歷了風風雨雨之后,方成就宏圖大業,那橫臥的"3"字標志不是他的寫意人生嗎?
生活又像股市的走勢。小小的波動會形成生活的大波瀾,許多人就在這曲線中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心電圖代表著一顆心的搏動。它的韻律和光波的跳動相互輝映;若光波平靜了,成為一條直線,人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
人人都渴望激情四溢的人生,而不是平淡如水的庸懶。命運交響曲是時而激昂澎湃,時而低回婉轉,時而柔情似水的,一唱三嘆的節奏更能牢牢牽動人們的心。陽光灑滿海面,浪頭排山倒海,不想去體驗一下嗎?高爾基如是說: "風平浪靜的湖泊打造不出強壯的水手。"去迎接生活的曲折吧,與風浪搏擊,站在風頭浪尖了望生活,你是時代的弄潮兒。
在充滿曲折的生活道路上,在一路過來的摸爬滾打中,我們學到了很多,滿眼風光多閃爍,看山恰似走來迎,山后一定是個美麗的湖泊,綠樹環繞,湖水如寶石幽邃深藍……
山路十八彎,水路九連環。曲折的人生充滿曲線美,波瀾起伏的生活更值得玩味。在曲折中前進,無悔的人生。
7.一件曲折完整的故事
,張高平從浙江被押送至4000公里外的新疆石河子監獄服刑。在眾多罪犯中,張高平顯得突兀,他不像其他人老實勞動改造,而是整天喊冤,不服管教,見到獄警和駐監檢察官,也從不喊自己的囚號。他成了一個令監獄管理者頭疼的對象。獄情通報會上,監獄方經常要研究他的問題。
監獄管理者勸他遵守紀律,他仍然近乎偏執地堅持“服法但不認罪,勞動拒不減刑”,他拋給監獄管理干部的一句話是:“我不是犯人,我沒犯罪,減什么刑?”
8年間,他不斷地寫著自己的申訴材料,不斷地重復著一個相同的故事,而這個故事,與判決書認定的事實迥然不同。
2003年5月18日晚,張高平和侄子張輝開著大貨車從歙縣前往上海。受人之托,他們讓去杭州的女同鄉王某搭上了順風車。次日上午10時,在杭州西湖區留泗路邊的水溝中,王的尸體被發現。4天后,在王某上車的地方,張高平、張輝落案。2004年4月21日,杭州中院一審判處張輝死刑、張高平無期;當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