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助人為樂的事跡
說到助人為樂其實平常聽到老師講課文的時候,還有聽電視上,或者其他人說的時候,都只是聽一聽,無法真正的體會到助人為樂帶給自己本身的快樂。其實助人為樂,是一件非常平常不過的事情,助人為樂將會給我們自己帶來非常多的快樂。我直到自己親身去助人為樂了一會,就體會到其中那帶給我的快樂的感覺。
這天我和往常一樣坐著公交車去上學,車上的人很多,幾乎可以說是人擠人,但是我是比較幸運的,我有個座位可以做。坐在那里我看著非常擁擠的人們,覺得自己好慶幸。就在我才坐了不到兩站的時候,公交車上突然上來一位抱著小孩的阿姨。說實話,我其實真的舍不得我的座位,因為離開它就意味著我要和擁擠的人們進行肉搏了。但是想起老師的教誨,想起父母的告誡,想到自己應該做一個助人為樂的好孩子。我立馬站了起來,想阿姨說“阿姨,您坐這里。”阿姨正為在擁擠的人群中不好抱孩子犯愁呢,看到我讓座高興的向我連連道謝。她手中的嬰兒仿佛也對我表示感謝似的,一直沖我笑個不停。
一次普普通通的讓座,讓我感受到無比的快樂,讓我覺得生活是如此的美好,其實助人為樂并不難,只有我們每個人都互相關心他人,我們的社會才會變得更美好。
2.助人為樂事跡材料
原發布者:kanewwe
助人為樂事跡材料愛,在人間,愛就在你的身邊,身邊的好人數不勝數。有人說,友愛如春雨,滋潤著大地;有人說,友愛如陽光,溫暖著人心。左鄰右里的一聲問候、一杯熱茶、一句關心問候足以讓人感到溫暖心窩。為了讓更多人感受到這份愛,我們應更加那里去關心身邊的人,也更應該推薦,評論身邊的好人,讓這樣的好人成為大家效仿的模范。因此我們推薦助人為樂的好人xxx。同事朋友都親切的稱呼她為安大姐,年輕的都親切稱她為安阿姨。xxx、女、44歲、漢族、中專學歷、1990年參加工作,現xxx醫院檢驗科工作。xxx同志是一位具有親和力特點的好大姐,好阿姨,她熱心公益,助人為樂,深得同事朋友們的喜愛和單位領導及群眾的好評!一是助人為樂,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她把助人為樂當作自己人生重要的一部分,盡可能的去服務社會和幫助別人不斷充實自己的人生。她常說:“我現在在做好本職工作的情況下,最想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對社會盡一份自己的責任”。她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于是,他做好本職工作之余,一頭扎進社會公益活動中。一直以來,敬老愛親是中華名族的美德,倡導敬老愛親,她先于別人,積極行動干出了樣子。她在單位也好,居住的新泰花園也好,還是人民群眾長期聚集活動的名藩廣場上,均積極組織和參與“助人為樂、敬老愛親”、“文明從我做起”等活動。通過她的努力,她所在的科室,小區大家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遵紀守法意識得到了進一步提高,使單位、科室及新泰花園小區處處呈現
3.助人為樂的事例
家住蛇口某花園的王小姐,上中學時就患了嚴重風濕病,如今,王小姐的病情發展到雙腿行走都很困難。
王小姐的單位在蔚藍海岸附近,從家里到單位,有六七公里的路程。吳剛與王小姐萍水相逢,非親非故。
據的哥吳剛回憶,1999年的一天早晨,他開車在花園門前等客,看到這位拖著雙腿行走非常艱難的小姐由她的母親攙扶著一瘸一拐地來到他的車前。小姐被母親很吃力地扶上了吳剛的出租車。
吳剛把這位小姐送到了蛇口后海路的蔚藍海岸附近。第二天也是在同樣的時間,吳剛在花園門口,又見到了這位腿腳不靈便的小姐,她還是坐上了吳剛的出租車。
在去后海路蔚藍海岸的途中,吳剛與小姐聊天時知道,她在一家建筑設計單位上班。這位小姐走路和上下出租車困難的樣子,讓吳剛產生了同情心。
第三天吳剛把車開到花園門口專門接這位小姐。吳剛說,這位小姐腿病這么嚴重,走路困難,但她還出來上班做事,毅力確實讓他感動。
他便產生了利用自己開車的便利,幫助這位小姐的想法。每天早上8時,吳剛按時接她上班,下午按時接她回來,開始,吳剛堅持不收車費。
母女倆都堅持一定要付車費,否則的話就不坐吳師傅的車。最后,吳剛只好每次象征性地收10塊錢,而這段距離打表要17元多。
4年里,吳剛接送王小姐的事從未間斷過,就是在他得病住院期間,他都沒有忘記,讓朋友的車子到花園與王小姐聯系,接替他送王小姐上下班。吳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顯得很平靜。
他說,王小姐可貴的毅力同樣也感染了他。關愛有困難的人是我們社會的公德,也是自己應該做的。
今后要把這項工作繼續堅持下去。他還透露了一個想法:就是在一個適當的時間,準備將王小姐付給他的車費,最后一次性還給王小姐,勉勵她戰勝更多的困難。
在社會上,招雪芬女士是一位熱心公益、樂于助困的可敬可親之人。十年之前,她就開始自己出錢幫扶一個困難家庭。
據不完全統計,十年間她共幫扶了20多個貧困、不幸的家庭擺脫貧困,走出陰影,邁向光明。她的助人善舉,溫暖了受助人,感動了人心。
十年前,九江鎮下西村一名婦女,因其丈夫得重病去世,遺下她和兩個孩子,既要照顧日常生活又要供養2個孩子讀書,經濟十分困難。這位母親感到一籌莫展,不知如何是好。
芬姐得知此事后,馬上伸出援助之手,即時表態,幫助解決這兩個孩子的學習費用,從小學一直扶持到高中。除了扶助這兩個孩子外,招雪芬女士還扶助了幾戶因重病致貧的困難家庭。
例如:我鎮上西村一戶家庭,有兩人都得了白血病,由于治病,家庭經濟陷入了困境。芬姐知道后,立即決定對這個家庭每月付給500元的生活費。
又如,太平社區有一困難戶家庭,全家五口人只靠丈夫一人開摩托車搭客為生,妻子和一個孩子都長期患病,還有二個正在讀小學,招雪芬也每月付給他們300元生活費。 除了結對幫扶這些困難家庭外,招雪芬女士對鎮區等各級政府和部門的慈善募捐活動都積極參與,慷慨解囊。
在2002年,“九江慈善會”開展籌款活動,招雪芬立即響應捐出了一筆資金;2004年,在鎮團委“托起明天的太陽”助學活動中捐資壹萬元,為鎮內20多位特困學生支付學習費用。2005年南海區婦聯開展“和諧南海,愛心行動—-援助單親特困母親家庭”活動,招雪芬女士又主動捐資壹萬元援助單身特困母親。
2005年,招雪芬又獲得佛山市婦聯授予“援助單親特困母親家庭活動”“愛心大使”的光榮稱號。 招雪芬熱心公益、助人為樂的事跡早就在我鎮廣大群眾中傳開了,群眾都非常贊賞她的做法。
政府有關部門多次想宣傳她扶貧幫困的善舉,但都被她婉言謝絕了,她說她想保持低調,不做宣傳。有人問她:為什么你能夠做到十年不間斷熱心幫助困難家庭,特別是困難孩子?她回答說:“因為我自己也窮過,但又十分喜歡讀書 ,因此我切身感受到孩子對讀書的渴望。
我不是救世主,我今天的生活是通過努力工作得來的,但我很愿意盡自己的能力幫助困難家庭的孩子完成學業,也愿意幫助一些因疾病導致生活困難的貧困家庭,這些算是回報社會吧。” 招雪芬女士就是這樣一位常行慈善之舉,熱心幫扶貧困孩子完成學業,幫助困難家庭擺脫生活困境的好心人。
她說,今后她仍會一如既往僅能力幫助有需要的人。我們相信,今后我們將繼續看到她的感人之舉! 2007年7月17日清晨,回龍壩鎮梁灘河洪峰洶涌,一幢幢民房成片垮塌,情況萬分危急。
站在自家樓頂的李明素發現50米開外的一個屋頂站滿了群眾,正在大聲呼救。由于地處洪流中心,房屋受到強大沖擊,隨時都有垮塌的危險,而一旦坍塌,群眾生還的可能十分渺茫。
李明素毅然決定帶領一家三口,立即展開營救。李老師用手勢引導受困群眾利用兩樓之間的四幢房屋屋頂,逐步爬向相對安全的自家屋頂。
當30多名群眾爬到隔壁王孝倫家樓頂時,由于兩家間隔太大,群眾被困在了王家樓頂上。李明素來不及多想,割掉家中所有繩索拼接在一起,將樓梯搭在兩屋之間,她和丈夫牢牢地扶住梯子,人們順著梯子一個個向李明素家轉移。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在李明素的指揮下,老人、小孩、婦女、男人,依次爬了過來。
上至65歲的老人,下至2歲小孩,一共。
4.助人為樂的感人事跡
讓座
有一天下午,我和媽媽、姐姐一起去小舅家做客,回來時我們打算做大巴車回去。
上了車,我看見了一個比我還小的小弟弟,看起來只有二年級。他坐的是最后一排,還有三個位置,我們就坐在他的旁邊。
車停在了下一個車站,一個老奶奶上了車,她抬起頭來,向四周看了看,發現沒有位置了,她就隨便走到一個位置旁,扶著車桿站好。
老奶奶旁邊的那個位置坐著一個年輕人,他抬起頭,看了看老奶奶,然后帶上耳機,聽起了MP3。
車上有很多男士,他們明明就看見了老奶奶,但卻像根本沒看見似的,自己做自己的事。那一刻,我憤怒極了,難道他們不懂尊老愛幼嗎?還是他們把老奶奶當成空氣?就算他們不懂尊老愛幼,也應該要有點兒紳士風度吧?
就在這是,那個小弟弟站了起來,他走向老奶奶,對她說:“老奶奶,您做我那吧!”老奶奶擺擺手,說:“不行不行,你坐回去吧!我不累的!”男孩有禮貌地說:“老奶奶,您不用跟我客氣,您去坐吧!”“那……好吧,我坐,你累了的話,要跟我說哦!謝謝你喲,你真是一個好孩子!”老奶奶聽小男孩這么說,只好答應了。
那時,我看見車上有一些人的臉紅了,我想他們應該是不好意思了吧?那個男孩讓車上所有的人都懂得了:樂于助人自己也會快樂。而且是要發自內心的,那樣才是真正的樂于助人。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助人為樂簡短事跡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