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霧霾的簡單資料
簡單說,氣象條件,工業生產、機動車尾氣排放、冬季取暖燒煤等導致的大氣中的顆粒物(包括粗顆粒物PM10和細顆粒物PM2.5)濃度增加是霧霾產生的重要因素。
細分為:人為因素及氣候因素
人為因素:城市有毒顆粒物來源
第一:是汽車尾氣。使用柴油的大型車是排放PM10的“重犯”,包括大公交、各單位的班車,以及大型運輸 卡車等。城市有毒顆粒物來源:首先是汽車尾氣。使用柴油的車子是排放細顆粒物的“重犯”。使用汽油的小型車雖然排放的是氣態污染物,比如氮氧化物等,但碰上霧天,也很容易轉化為二次顆粒污染物,加重霧霾。
機動車的尾氣是霧霾顆粒組成的最主要的成分,最新的數據顯示,北京霧霾顆粒中機動車尾氣占22.2%,燃煤占16.7%,揚塵占16.3%,工業占15.7%。但隨著汽車技術進步以及油品質量的上升,環境管理者發現機動車尾氣對霧霾天氣形成并不起決定性作用,但作為一些汽車擁有量較大的城市,管理者依舊需要控制機動車排放標準,避免霧霾天氣的形成。
第二:北方到了冬季燒煤供暖所產生的廢氣。
第三:工業生產排放的廢氣。比如冶金、窯爐與鍋爐、機電制造業,還有大量汽修噴漆、建材生產窯爐燃燒排放的廢氣。
第四: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產生的揚塵。
第五:可生長顆粒,細菌和病毒的粒徑相當于PM0.1-PM2.5,空氣中的濕度和溫度適宜時,微生物會附著在顆粒物上,特別是油煙的顆粒物上,微生物吸收油滴后轉化成更多的微生物,使得霧霾中的生物有毒物質生長增多。
第六、家庭裝修中也會產生粉塵“霧霾”,室內粉塵彌漫,不僅有害于工人與用戶健康,增添清潔負擔,粉塵嚴重時,還給裝修工程帶來諸多隱患。
除了氣象條件,工業生產、機動車尾氣排放、冬季取暖燒煤等導致的大氣中的顆粒物(包括粗顆粒物PM10和細顆粒物PM2.5)濃度增加,是霧霾產生的重要因素。如今很多城市的污染物排放水平已處于臨界點,對氣象條件非常敏感,空氣質量在擴散條件較好時能達標,一旦遭遇不利天氣條件,空氣質量和能見度就會立刻下滑。
氣候因素
“'霧'和‘霾’實際上是有區別的。霧是指大氣中因懸浮的水汽凝結、能見度低于1公里時的天氣現象;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氣中懸浮的大量微粒和氣象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成因有三:
一、在水平方向靜風現象增多。
城市里大樓越建越高,阻擋和摩擦作用使風流經城區時明顯減弱。靜風現象增多,不利于大氣中懸浮微粒的擴散稀釋,容易在城區和近郊區周邊積累。
二、垂直方向上出現逆溫。
逆溫層好比一個鍋蓋覆蓋在城市上空,這種高空的氣溫比低空氣溫更高的逆溫現象,使得大氣層低空的空氣垂直運動受到限制,空氣中懸浮微粒難以向高空飄散而被阻滯在低空和近地面。
第三,空氣中懸浮顆粒物和有機污染物的增加。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和工業發展、機動車輛猛增,導致污染物排放和懸浮物大量增加。
參考資料:
/link?url=3y3tbUeC2_--irxhk6dykK#6
2.關于霧霾的簡單資料
簡單說,氣象條件,工業生產、機動車尾氣排放、冬季取暖燒煤等導致的大氣中的顆粒物(包括粗顆粒物PM10和細顆粒物PM2.5)濃度增加是霧霾產生的重要因素。
細分為:人為因素及氣候因素 人為因素:城市有毒顆粒物來源 第一:是汽車尾氣。使用柴油的大型車是排放PM10的“重犯”,包括大公交、各單位的班車,以及大型運輸 卡車等。
城市有毒顆粒物來源:首先是汽車尾氣。使用柴油的車子是排放細顆粒物的“重犯”。
使用汽油的小型車雖然排放的是氣態污染物,比如氮氧化物等,但碰上霧天,也很容易轉化為二次顆粒污染物,加重霧霾。 機動車的尾氣是霧霾顆粒組成的最主要的成分,最新的數據顯示,北京霧霾顆粒中機動車尾氣占22.2%,燃煤占16.7%,揚塵占16.3%,工業占15.7%。
但隨著汽車技術進步以及油品質量的上升,環境管理者發現機動車尾氣對霧霾天氣形成并不起決定性作用,但作為一些汽車擁有量較大的城市,管理者依舊需要控制機動車排放標準,避免霧霾天氣的形成。 第二:北方到了冬季燒煤供暖所產生的廢氣。
第三:工業生產排放的廢氣。比如冶金、窯爐與鍋爐、機電制造業,還有大量汽修噴漆、建材生產窯爐燃燒排放的廢氣。
第四: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產生的揚塵。 第五:可生長顆粒,細菌和病毒的粒徑相當于PM0.1-PM2.5,空氣中的濕度和溫度適宜時,微生物會附著在顆粒物上,特別是油煙的顆粒物上,微生物吸收油滴后轉化成更多的微生物,使得霧霾中的生物有毒物質生長增多。
第六、家庭裝修中也會產生粉塵“霧霾”,室內粉塵彌漫,不僅有害于工人與用戶健康,增添清潔負擔,粉塵嚴重時,還給裝修工程帶來諸多隱患。 除了氣象條件,工業生產、機動車尾氣排放、冬季取暖燒煤等導致的大氣中的顆粒物(包括粗顆粒物PM10和細顆粒物PM2.5)濃度增加,是霧霾產生的重要因素。
如今很多城市的污染物排放水平已處于臨界點,對氣象條件非常敏感,空氣質量在擴散條件較好時能達標,一旦遭遇不利天氣條件,空氣質量和能見度就會立刻下滑。 氣候因素 “‘霧’和‘霾’實際上是有區別的。
霧是指大氣中因懸浮的水汽凝結、能見度低于1公里時的天氣現象;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氣中懸浮的大量微粒和氣象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成因有三: 一、在水平方向靜風現象增多。 城市里大樓越建越高,阻擋和摩擦作用使風流經城區時明顯減弱。
靜風現象增多,不利于大氣中懸浮微粒的擴散稀釋,容易在城區和近郊區周邊積累。 二、垂直方向上出現逆溫。
逆溫層好比一個鍋蓋覆蓋在城市上空,這種高空的氣溫比低空氣溫更高的逆溫現象,使得大氣層低空的空氣垂直運動受到限制,空氣中懸浮微粒難以向高空飄散而被阻滯在低空和近地面。 第三,空氣中懸浮顆粒物和有機污染物的增加。
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和工業發展、機動車輛猛增,導致污染物排放和懸浮物大量增加。參考資料:/link?url=3y3tbUeC2_--irxhk6dykK#6。
3.用簡潔的文字說明霧是怎樣形成的
霧的出現,導致地面的水平能見度顯著降低。按照世界氣象組織規定,令能見度降低到1公里以下的稱為霧,能見度在1-10公里的稱為輕霧。常見的霧多為乳白色。在城市及工業區,因空氣中污染物的影響可導致霧呈土黃色或灰色。冰霧則可為暗灰色。
霧的形成主要是空氣中水汽達到(或接近)飽和,在凝結核上凝結而成。霧的形成通常有兩種途徑:(1)因空氣溫度降低而產生平流霧、輻射霧、上坡霧等; (2)因空氣中水汽增加而產生蒸發霧、鋒面霧、生物霧等。
按照霧的微結構和溫度,可將之分為暖霧、過冷霧和冰霧三種。 (1)暖霧由溫度高于0℃的水滴組成;(2)過冷霧由溫度低于0℃的過冷水滴組成; (3)冰霧由冰晶組成。其中過冷霧常能通過人工催化而被消除。
4.有關霧淞的資料簡單一些
霧凇
霧凇是寒冷北方冬季可以見到的一種類似霜降的自然現象,它其實也是霜的一種。顆粒狀霜晶稱為霧凇,它是由冰晶在溫度低于冰點以下的物體上形成的白色不透明的粒狀結構沉積物。過冷水滴(溫度低于零度)碰撞到同樣低于凍結溫度的物體時,便會形成霧凇。當水滴小到一碰上物體馬上凍結時便會結成霧凇層或霧凇沉積物。霧凇層由小冰粒構成,在它們之間有氣孔,這樣便造成典型的白色外表和粒狀結構。由于各個過冷水滴的迅速凍結,相鄰冰粒之間的內聚力較差,易于從附著物上脫落。被過冷卻云環繞的山頂上最容易形成霧凇,它也是飛機上常見的冰凍形式,在寒冷的天氣里泉水、河流、湖泊或池塘附近的蒸霧也可形成霧凇。霧凇是受到人們普遍欣賞的一種自然美景,但是它有時也會成為一種自然災害。嚴重的霧凇有時會將電線、樹木壓斷,造成損失。
霧凇俗稱樹掛,是一種冰雪美景。它是由于霧中無數零攝氏度以下而尚未結冰的霧滴隨風在樹枝等物上不斷積聚凍粘的結果。因此霧凇現象在我國北方是很普遍的,在南方高山地區也很常見,只要霧中有過冷卻水滴就可形成。
5.用簡潔的文字說明霧是怎樣形成的
霧的出現,導致地面的水平能見度顯著降低。
按照世界氣象組織規定,令能見度降低到1公里以下的稱為霧,能見度在1-10公里的稱為輕霧。常見的霧多為乳白色。
在城市及工業區,因空氣中污染物的影響可導致霧呈土黃色或灰色。冰霧則可為暗灰色。
霧的形成主要是空氣中水汽達到(或接近)飽和,在凝結核上凝結而成。霧的形成通常有兩種途徑:(1)因空氣溫度降低而產生平流霧、輻射霧、上坡霧等; (2)因空氣中水汽增加而產生蒸發霧、鋒面霧、生物霧等。
按照霧的微結構和溫度,可將之分為暖霧、過冷霧和冰霧三種。 (1)暖霧由溫度高于0℃的水滴組成;(2)過冷霧由溫度低于0℃的過冷水滴組成; (3)冰霧由冰晶組成。
其中過冷霧常能通過人工催化而被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