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林寺桃花詞語解釋
1.大林寺:在江西廬山附近。
2. 人間:指廬山下的平地村落。
3. 芳菲:盛開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艷盛的陽春景色。
4.盡:指花凋謝了。
5. 山寺:指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峰頂,相傳為晉代僧人曇詵所建,為我國佛教勝地之一。
6.長恨:常常怨恨。
7.春歸:春天回去了。
8.覓:尋找。
9. 不知:豈料、想不到。
10.轉:反。
11. 此中:這深山的寺廟里。
12.始:開始。
句意:四月里別處的春花都凋謝了, 大林寺的桃花卻剛剛開放。 人們常說春天走了再也沒地方尋找, 卻沒料到春天卻悄悄地轉移到這里來。
【解釋】:
四月,平地上正是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
但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剛剛開始盛放。
我常常為春天的逝去,為其無處尋覓而傷感,
此時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來春天是轉到這里來了。
2.《大林寺桃花》賞析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這首詩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初夏,當時白居易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任上。這是一首紀游詩,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峰頂。關于他寫這首詩的一點情況,本集有《游大林寺序》一文,可參考。
全詩短短四句,從內容到語言都似乎沒有什么深奧、奇警的地方,只不過是把“山高地深,時節絕晚”、“與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節候,做了一番紀述和描寫。但細讀之,就會發現這首平淡自然的小詩,卻寫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詩的開首“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兩句,是寫詩人登山時已屆孟夏,正屬大地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我們從緊跟后面的“常恨春歸無覓處”一句可以得知,詩人在登臨之前,就曾為春光的匆匆不駐而怨恨,而惱怒,而失望。因此當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沖入眼簾時,該是使人感到多么的驚異和欣喜!詩中第一句的“芳菲盡”,與第二句的“始盛開”,是在對比中遙相呼應的。它們字面上是紀事寫景,實際上也是在寫感情和思緒上的跳躍——由一種愁緒滿懷的嘆逝之情,突變到驚異、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開頭,詩人著意用了“人間”二字,這意味著這一奇遇、這一勝景,給詩人帶來一種特殊的感受,即仿佛從人間的現實世界,突然步入到一個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間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這一感受的觸發下,詩人想象的翅膀飛騰起來了。“常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他想到,自己曾因為惜春、戀春,以至怨恨春去的無情,但誰知卻是錯怪了春,原來春并未歸去,只不過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樣,偷偷地躲到這塊地方來罷了。
這首詩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寫得具體可感,形象美麗;而且還把春光擬人化,把春光寫得仿佛真是有腳似的,可以轉來躲去。不,豈只是有腳而已?你看它簡直還具有頑皮惹人的性格呢!
在這首短詩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寫得是如此的生動具體,天真可愛,活靈活現,如果沒有對春的無限留戀、熱愛,沒有詩人的一片童心,是寫不出來的。這首小詩的佳處,正在立意新穎,構思靈巧,而戲語雅趣,又復啟人神思,惹人喜愛,可謂唐人絕句小詩中的又一珍品。
3.詩大林寺桃花字詞翻譯
(1)大林寺:在廬山大林峰,相傳為晉代僧人曇詵所建,為我國佛教勝地之一。
(2)人間:指廬山下的平地村落。從大林寺上看,好比天堂——人間
(3)芳菲:盛開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艷盛的陽春景色。
(4)盡:指花都凋謝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開始;剛剛開始。
(7)長恨:常常惋惜。
(8)春歸:春天回去了。
(9)覓:尋找。
(10)不知:豈料、想不到。
(11)轉:反。
(12)此中:這深山的寺廟里。
譯文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
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才剛剛盛放。
我常常為春天的逝去,為其無處尋覓而傷感,
此時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沒想到春天反倒在這深山寺廟之中了
4.大林寺桃花詞語解釋
1.大林寺:在江西廬山附近。
2. 人間:指廬山下的平地村落。 3. 芳菲:盛開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艷盛的陽春景色。
4.盡:指花凋謝了。 5. 山寺:指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峰頂,相傳為晉代僧人曇詵所建,為我國佛教勝地之一。
6.長恨:常常怨恨。 7.春歸:春天回去了。
8.覓:尋找。 9. 不知:豈料、想不到。
10.轉:反。 11. 此中:這深山的寺廟里。
12.始:開始。 句意:四月里別處的春花都凋謝了, 大林寺的桃花卻剛剛開放。
人們常說春天走了再也沒地方尋找, 卻沒料到春天卻悄悄地轉移到這里來。 【解釋】: 四月,平地上正是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 但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剛剛開始盛放。
我常常為春天的逝去,為其無處尋覓而傷感, 此時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來春天是轉到這里來了。
5.大林寺桃花內容的分析
原文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注釋譯文
注釋
(1)大林寺:在廬山大林峰,相傳為晉代僧人曇詵所建,為我國佛教勝地之一。
(2)人間:指廬山下的平地村落。從大林寺上看,好比天堂——人間
(3)芳菲:盛開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艷盛的陽春景色。
(4)盡:指花都凋謝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開始;剛剛開始。
(7)長恨:常常惋惜。
(8)春歸:春天回去了。
(9)覓:尋找。
(10)不知:豈料、想不到。
(11)轉:反。
(12)此中:這深山的寺廟里。
譯文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
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才剛剛盛放,濃艷欲滴,嫵媚動人。
我常常為春天的逝去,為其無處尋覓而傷感,
此時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沒想到春天反倒在這深山寺廟之中了。
作品賞析
此詩雖只有短短的四句,從內容到語言都似乎沒有什么深奧、奇警的地方,只不過是把“山高地深,時節絕晚” 、“與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節候,做了一番紀述和描寫。但細讀之,就會發現這首平淡自然的小詩,卻寫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大林寺桃花字詞賞析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