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誰能告訴我一些古代有趣的小故事
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
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刻木事親 丁蘭,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去看望父親,博學多能。
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
孔子曾贊揚他說:“孝哉,有處理政事的才干,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后,撰寫《太玄經注》。
埋兒奉母 郭巨,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兒子可以再有,巧遇赤眉軍。 涌泉躍鯉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
夫妻孝順,黃香盡其所有賑濟災民。著有《九宮賦》、《天子冠頌》等。
拾葚異器 蔡順。后家境逐漸貧困。
后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雇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上工路上,于槐蔭下遇一女子。
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為父母親去負米,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
一次因風大,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 聞雷泣墓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
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父親返回家,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通曉天文、歷算,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就依了他。
繼母聽說。一次為雙親送水,字子輿。
戲彩娛親 老萊子。 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
父母年老,不必遠走江邊了,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只麂鹿,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后自己方才食用,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春秋時期魯國人,事父極孝。
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 行傭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論語·先進》)。
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后妻,護送他出山,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繼母經常虐待他,哪里能夠再得呢,任五官中郎將。
懷橘遺親 陸績,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少年喪父,事母甚孝,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饑。
一天: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進屋時跌了一跤,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
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愿意獨自吃,又生了兩個兒子,江夏黃童”,曾作《渾天圖》,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舜掘地道逃脫。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少年時家貧,史稱虞舜。
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安帝(107-125年)時任魏郡(今屬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災。”
當他們挖坑時。其后,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
龐氏回家這天,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常入山打柴。
戰亂中;讓舜掘井時,而母親所需甚豐,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閔子騫,回家后一定面見。”曾參于是接見客人,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扇枕溫衾 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從不懈怠。久之,院中忽然噴涌出泉水。
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 蘆衣順母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并稱;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自己是天帝之女。
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三國時期吳國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鳥代他鋤草,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
其后父親亡故,陸績往懷里藏了兩個橘子,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后世儒家尊他為“宗圣”。 百里負米 仲由,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晉代隆慮(今河南林縣)人,一說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感人 舜。
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 赤眉軍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斗白米,一頭牛,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以示敬意,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原本家道殷實。
父親死后,70歲尚不言老。母親說,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以鹿乳相贈,以禮相待。
曾參學識淵博,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漢代。
2.我要個古代的笑話
1.鑿壁偷光我:漢朝時,一個少年叫匡衡,他非常好學。
晚上,因為家里窮,點不起蠟燭,他就悄悄地在墻上鑿了個小洞,借用鄰居家的燭光看書……外甥:等等,他為什么不開燈呢?我:因為沒有電。外甥:是因為電力緊缺?我:(氣喘吁吁)不是,漢朝離現在兩千年了,那時還沒有發明電。
外甥:哦。(停頓)他什么時候鑿的洞?我:(愣)嗯?晚上吧。
外甥:晚上?晚上他不是看不見嗎?怎么鑿的?我:(語塞,停頓)那、那、那就是白天吧?外甥:白天還有工夫鑿洞?干嗎不用這個時間看書?我:(再語塞)這個、這個我記不清了,咱換一個故事再講。
3.古今笑話短的給我幾個
食客:睡覺多少錢一晚?(水餃多少錢一碗)
服務員:流氓!(六毛)
商人:六毛?這么平宜。我來三晚
有兩個云南人到北京去游玩,聽說北京烤鴨很出名,就決定去吃。剛坐下其中一個就對服務員說:“去拿兩只烤鴨來甩甩!”
等了一會,他們只見哪個服務員提了一只烤鴨在他們面前晃了晃,就走了。
有一個等不急了,就把服務員叫來問為什么還不上他們的烤鴨,那個服務員說:“你不是叫我提一只烤鴨來甩甩嗎?”
注:(“甩甩”在云南方言中指的是“吃”)
有朋友遠到,一般吃飯必上一盤田螺,主人夾起一顆一看說:公的!便棄之,又夾起一個又道:又是公的!嘴里不短嘀
咕:又是公的!朋友非常驚訝,心想:厲害!廣西人厲害!連田螺的公母都看的出來!
也是請朋友吃飯,廣西人有點感冒,發現自己坐在空調風口下,便說:我感冒,不能坐在瘋狗邊.講完就換坐了,朋友
不樂意了,啥意思?我是瘋狗??
“兔子們,蝦米們,豬尾巴!不要醬瓜,咸菜太貴啦!!”
(翻譯:同志們,鄉民們,注意啦!不要講話,現在開會啦!!)
縣長講完后,主持人說:“咸菜請香腸醬瓜!”
(翻譯:現在請鄉長講話!)
鄉長說:“兔子們,今天的飯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
(翻譯:同志們,今天的飯夠吃了,大家都使大碗吧!)
“不要醬瓜啦,我撿個狗屎給你們舔舔。。。”
(翻譯:不要講話了,我講個故事給你們聽聽。。。)
這個狗屎有人可能吃到。
(這個故事有人可能知道。)
吃不到的也不要著急
(知不到的也不要著急)
我現在就給你們拉——
4.說說古代那些事搞笑
古代搞笑故事大全精選 幾份重禮 清代乾隆年間,河南鄧州的龐振坤所在的村里有個財主,他老婆生第八胎時,叫家丁通知各佃戶,12天后大請客,送的禮越重越好,不送的小心抽他。
按當地規矩,不是第一胎不興請客的。佃戶們又氣又愁,找龐振坤想辦法。
12天后,龐振坤領著身背石頭的佃戶們來到財主家。財主一見氣極了。
龐振坤笑道:“你不是說禮越重越好嗎?”說完,和佃戶們上酒席去了。 古代搞笑故事大全精選 如此新娘 有個貪色的縣官,一心想討個稱心如意的小老婆,差人東挑西選,弄得民心不安。
一天,龐振坤自薦為縣官說媒,問他要娶什么樣的。縣官說:“我要的是:櫻桃小口杏核眼,月牙眉毛天仙臉,不講吃喝不講穿,四門不出少閑言。”
龐振坤笑道:“巧啦,俺村上就有這么一個女子。”當下商訂了娶親的日子。
迎親那天,鞭炮、鑼鼓、喇叭好不熱鬧。花轎一到,縣官上前一把揭開新娘的花蓋,大怒:原來是穿著花衣裳的泥胎女菩薩。
龐振坤卻笑道:“請看,她不是‘櫻桃小口杏核眼,月牙眉毛天仙臉,不講吃喝不講穿,四門不出少閑言’嗎?” 古代搞笑故事大全精選 巧罵眾財主 清朝乾隆年間,山西平陽府襄陵縣京安鎮的農民解士美,一天晌午從地里干活回來,見村口大樹下有四個財主,手搖大蒲扇,靠在躺椅上,大腿壓二腿,邊抽煙,邊喝茶。宮財主抽了一袋煙,說:“飯后一袋煙,賽過活神仙!” 牟財主呷了一口茶,說:“煙后品品茶,美美氣氣呷!” 朱財主把扇子一搖說:“能美氣,就美氣,哪怕美氣一早起!” 茍財主把雙眼一瞇,說:“能快活,就快活,哪管他人死和活!” 解士美一聽,心里罵道:你們肩不挑,手不拿,吃自在,屙現成,爽得渾身流油還嫌不夠,還要尋快活哩!好!待我也給他們來幾句!他咳嗽了一聲,吐了口唾沫,清了清嗓子,吼開了:“那天我從樹旁過,碰見四個怪貨:抬眼一望——哦哦哦,一個叼根干骨頭,一個端杯尿水喝,一個扇著陰陽風,一個快死把眼合。
我一口唾沫吐過去,驚呆四個怪貨。原來是‘公母豬狗’尋快活!” 古代搞笑故事大全精選 不讓財主討便宜 有一回,解士美到洪洞給一家財主打短工,跑了一天路,肚子餓得直叫喚。
誰知財主只給他取了兩個剩窩窩,半盆稀米湯,一棵蔫大蔥。他也不計較,拿起就吃,好像填了牙縫,還沒覺著就完了。
財主倒心疼壞拉,陰陽怪氣地問:“小伙子,府上是哪里呀?” 解士美答:“遠!襄陵縣的京安鎮。” 財主又問:“聽說京安有個惡眼人,不知你可認識?” “你請說名吧!” “聽說他叫‘餓——死——鬼’!” 京安哪有這么個人?解士美一聽,這哪是問人,明明是罵我哩嘛!看來,給這主兒干活,將來還不知得受多少窩囊氣哩!干脆,不吃他這碗飯啦,給他點厲害看看!解士美就裝作沒聽出話里的音,說:“嗯,就算知道吧。”
那財主一聽,覺得好笑,又問:“那他這會干啥?” 解士美把眼一閉,說:“合眼窩啦!” 財主把合眼窩當成是說死啦,感到奇怪,就追問:“因為啥?” “唉!他受苦受累一輩子,偏生了個忤逆不孝的兒子。他兒子嫌他吃得多,一見面就罵他是‘餓死鬼’。
你想,當老子的拿血汗養活他,怎能受下這號窩囊氣?所以,一生氣,就把眼窩全合住啦!” 財主愣了。
5.古代幽默故事
楊布打狗
楊布穿著白褂子出去。天下雨了,他脫下外衣,只穿著黑衣衫回家。他的狗以為是陌生
人,汪汪亂叫。楊布火了,就要打狗。哥哥楊朱走出來,拉住弟弟說:“別打別打,你怎么
能怪狗呢?要是讓狗出去時一身白毛,回來時變成一身黑毛,恐怕你也一下子認不出來吧。”
日光獻王
宋國有個農民,見識很少,一生只是披著破麻袋片熬冬。有年春天,他到東村干活,獨
自曬在太陽下,感到非常溫暖。回家后便對妻子說:“太陽光曬在背上這樣溫暖,別人大概
還不知道,如果拿去獻給國君,一定會得到重大的獎賞。”
法術不靈
有個人說自己掌握長生不死的法術,燕國國王聞訊,就派使者去向他學習。還沒有學
成,那人就死了。燕王對使者非常生氣,打算把他殺死。有個寵臣勸解道:“人人都怕死愛
生。那個自稱掌握長生不死法術的人自己先死了,又怎能保證您大王不死呢?”燕國這才沒
殺那個派去學法術的使者。
學習偷搶
宋國的一個窮人向齊國的一個富人請教致富的辦法。富人說:“原來我也很貧困,現在
日子過得富裕,因為我每天辛辛苦苦偷呀、搶呀。第一年生活就能維持,第二年已吃穿不
愁,第三年我家就粟滿囤谷滿倉了。”
窮人聽了,也不問清楚他怎樣偷搶的,就回到家鄉動起手來。每天晚上,他**挖洞,
大肆盜竊,家里居然也富足起來。不料官府捉贓將他判罪,連家里原來的破舊什物也統統沒
收。這個小偷刑滿釋放后,跑到齊國把那富人著實埋怨了一頓。
富人笑道:“唉!你把我的意思誤會了。我是搶天的季節,偷地的資源。種莊稼,建房
屋,捉野獸,捕魚蝦,我從自然界把它們偷了,搶了,這是光明正大的呀!那些私人的財
物,是人們用勞力取得的,只屬于他們自己。你去偷搶,當然犯罪了。你怨誰呢?”
--------------------------------------------------------------------------------孔子吃飯
孔子被圍困在陳國與蔡國之間,整整10天沒有飯吃,有時連野菜湯也吃不上,真是餓
極了。
學生子路偷來了一只煮熟的小豬,孔子不問肉的來路,拿起來就吃;子路又搶了別人的
衣服來換了酒,孔子也不問酒的來路,端起來就喝。可是,等到魯哀公迎接他時,孔子卻顯
出正人君子的風度,席子擺不正不坐,肉類割不正不吃。
子路便問:“先生為啥現在與在陳、蔡受困時不一樣了呀?”
孔子答道:“以前我那樣做是為了偷生,今天我這樣做是為了講義呀!”
--------------------------------------------------------------------------------也是逃兵
敵人雙方對陣,戰鼓一敲,開始交鋒廝打。不久,一方丟盔棄甲,掉頭就逃。有的士兵
逃了100步停下,有的逃了50步停下。逃了50步的士兵大聲嘲笑那些逃了100步的士兵:
“嘿嘿,怕死鬼,逃得比兔子還快!”
月偷一雞
有個人每天偷鄰居一只雞。別人勸誡道:“這不是君子應該做的行為。”
他便說:“那么讓我先少偷一些,改為每月偷一只,到明年再停止偷。”
齊人自夸
有個齊國人,每次外出總是酒足肉飽而回。他的大、小老婆奇怪地問:“你同誰一起吃
飯呀?”他說都是有錢有勢的顯貴人物。大、小老婆很是懷疑。
第二天清早,大老婆偷偷跟在丈夫后邊觀察。只見他走到東門外墳地里,向祭奠的人乞
討祭畢的酒食吃,吃不夠又到別外去討。原來如此!
回到家里,她氣憤地告訴小老婆。兩人正在院里責罵丈夫。丈夫卻一搖一擺地走回家,
又向她們吹噓起來。
用羊換牛
梁惠王坐在大殿上,正好殿下有人牽著一頭牛走過。惠王問:“將牛牽到哪兒去呀?”
牽牛人答:“殺掉它,用它的血涂鐘。”
惠王說:“放掉它!我不忍心看它那驚恐戰栗的樣子,像這樣沒有罪就活活給殺死,多
可憐啊!”
牽牛人問:“那就不必涂鐘了吧?”
惠王忙說:“怎么可以不涂鐘呢?換只羊殺吧!”
6.古代歷史名人風趣小故事
漢明帝時,汝州有一個秀才叫張劭,到東都洛陽去應舉。這一天,他住在客店里,聽見隔壁有人喊救命,并有痛苦的呻吟聲時斷時續地傳出來。張劭問店小二,隔壁住的是什么人。店小二說,是一個生了重病的人。就快死了。張劭要去看個究竟,店小二慌忙阻攔,說,那個人害的是瘟病,我們誰都不敢去。張劭哪里肯聽店小二的勸,他徑自走過去查看。見病人已經奄奄一息了,張劭趕緊為他求醫問藥,并湯水粥食,早晚小心伺候。
沒幾日,那人居然病好了。
原來,這個人也是來趕考的。是楚州山陽人,姓范,名式。因為這場病,兩人都耽誤了京都大考。范式十分過意不去,就在這家小店里,兩人義結金蘭,拜為兄弟。
離別時。正值重陽節。范武說,明年的今天,我一定到賢弟家中,登堂拜會你的家人。張劭說,那一天,我一定設雞黍之宴,等待兄長的到來。兩人盟誓之后,飲了數杯酒,然后含淚告別。
第二年重陽這天,張劭起了個大早,灑掃廳堂,宰雞炊飯。等待范式的到來。然而直到日落。他也沒有看到范武的影子。張劭不相信兄長會違背誓約。一直苦等到深夜。
三更時分,一陣風來,影影綽綽中。有一個人影。頗似范式。張劭喜出望外,說,小弟從早上一直等到現在,我知道兄長不會爽約的。然后張劭高興地置酒設宴,準備與兄長痛飲。蹊蹺的是,范武到來之后,始終不說話,還時不時以袖掩面。張劭心疑,以為自己招待不周。范式見狀,慚愧地說,賢弟啊,實話告訴你,兄已非陽世之人,乃陰魂也。
張劭聽罷,不啻于五雷轟頂,驚問何以至此。范式說,自去年別后,我便終日忙碌在商賈中。塵世滾滾。歲月匆匆,今早鄰居送我茱萸酒,始知今日是重陽節。我怎敢忘記與賢弟的盟約,奈何山陽距汝州,千里之隔,非一日能到。有道是,人不能日行千里,魂靈卻可以做到。為了不背棄誓約,我便自刎而死,魂駕陰風,來赴兄弟的雞黍之約……
說實在的,歷史上重信守諾的故事讀過不少,然而當讀到《喻世明言》中的這個故事時,仍覺驚心動魄。也許在范式看來,一個人如果沒了信用,也就成了一具軀殼,失去了在世上行走的意義。于是,他便用生命托舉起他心目中最貴重的東西——信用。故事到這里還沒結束。
那一晚,張劭放聲痛哭。第二天,他便辭別家人,奔赴山陽,去參加兄長的葬禮。一路上,他饑不擇食,寒不思衣,行了幾天,終于到達山陽。張劭祭拜完畢,回頭對范武夫人說,愿嫂嫂垂憐愚弟,不棄鄙賤,將劭葬于兄側,能陪伴在兄長身邊。張劭此生足矣。
說完。張劭撥劍自刎而死。他也用犧牲自我生命的方式。給結拜兄長、也給這個世間一個感天動地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