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陳毅的小故事
風趣的陳毅建國初期,陳毅任上海市長。
有一次對工商界人士演講,講臺上擺放著名貴的鮮花和精美的茶具。陳毅一上臺就說:"我這個人講話容易激動,激動起來容易手舞足蹈,講桌上的這些東西,要是被我碰壞,我這個供給制的市長,實在賠償不起,所以我請求支持會議主持人,還是先把這些東西'精兵簡政'撤下去吧。
"會場上的人們立刻發出了輕松的笑聲。在60年代的一個會議上,陳毅為落實知識分子政策而大聲疾呼:"不能夠經過了幾十年改造、考驗,還把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這項帽子戴在所有知識分子頭上!"說到這里,陳毅摘下帽子,向參加會議的知識分于代表鞠了一躬,然后大聲說道:"今天,我給你們行脫帽禮!"這真摯的感情和恰到好處的幽默,使與會者為之動容。
陳毅講話大都不用稿子。但是,他出口成章,侃侃而談,常常以機敏而風趣的言辭使聽者折服。
在一次會議上,有人看見他拿著一份稿紙,還不時地低下頭看看,后來竟發現那是一張白紙。"陳總,您怎么用張空白的發言稿啊?"會后有人問他。
他回答說:"不用稿子,人家會講我不嚴肅,信口開河。"揭開“黃花塘事件”1942年,新四軍軍部轉移到淮南盱眙地區的黃花塘。
是年,根據**統一安排,軍部進行了整風運動。時任新四軍代理政委的饒漱石認為排擠陳毅的機會到來,于是借整風之機私下以軍部名義打電報到延安,羅列出陳毅反對**、**的十大錯誤,史稱“黃花塘事件”。
這次事件由于**的干預沒有公開化,但它卻像一個噩夢一直纏繞著陳毅。直到全國解放以后,“高饒**集團”事發,陳毅才討回清白,如釋重負。
傳記片分集講述了這段被湮沒的歷史。當年,**調陳毅離開新四軍到延安,參加中共“七大”會議,以調解陳饒之間矛盾。
**曾秘誡陳毅:“凡事忍耐,忍耐最難,但作為一個政治家,必須練習忍耐。”全國解放以后,身為上海市長的陳毅面臨著工商業改造的困境,而身為華東局書記的饒漱石卻遲遲不肯表態予以支持。
關鍵時刻,陳毅豁出去了,向**連發六封經濟電報,贏得了**的贊揚。而**也深諳陳毅的這塊心病,早在揭批“高饒**集團”之前便召見了陳毅,聽取了陳毅對這一事件的處理意見,從而也就誕生了至今膾炙人口的詩篇《手莫伸》。
尤值一提的是,在講述陳毅歷盡艱辛穿越敵占區到達延安時,我們沒采用通常必用的寶塔山鏡頭,而是首次呈現了當年美軍觀察小組拍攝的昔日延安的真實面貌和老一輩革命家年輕時的活潑風采。首辟“圍棋外交”現任外交部長唐家璇在接受采訪時這樣說:“現在大家都知道‘乒乓外交’,我認為‘乒乓外交’之前,首先是‘圍棋外交’。”
這是從未見諸報端的新外交提法,它背后隱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外交風云。自二戰結束后,中日兩國間便陷于冷戰狀態,政府間交往中斷,只保持了一部分民間交流,而建國后的中日外交則面臨著新的考驗。
五十年代剛剛出任外交部長的陳毅正在尋找打開外交僵局的突破口,恰逢日本圍棋代表團訪華,這位聞名政壇的圍棋迷抓住這一機會,親自前往設在北京飯店的賽場與日本棋手對弈,并在宴會上提出,中日兩國圍棋界今后可以進行交流。從此,也就拉開了中日兩國間“圍棋外交”的序幕。
片中,唐家璇部長介紹說,陳毅正是抓住了圍棋在日本的影響(日本有800萬人下圍棋),把圍棋與外交聯系起來。在陳老總的熱心推動下,日本棋界名人聯合發表了呼吁書,要求日本政府改變對華政策,早日實現邦交正常化。
今天,當我們從片中看到陳毅拈起棋子,思考片刻,指落中枰時,都會情不自禁地由衷感嘆陳老總胸中的雄韜偉略,演繹出新中國外交史上一個輝煌的范例。塵封的“四老帥務虛會”在有關中美兩國建交的厚厚案卷里,這是一個塵封年久的話題。
1969年珍寶島一聲槍響,將中蘇關系推向更為惡化的深淵。同時,也使得中美蘇三國之間的戰略關系更為復雜化。
此時,**極需像當年打江山那樣,身邊有忠臣良將出謀劃策,他向**密授機宜,請已經下放勞動改造的四位健在的老帥即陳毅、**、徐向前、聶榮臻立即回京,用**的話講:“你們四位都是元帥,**把這個任務交給你們,就是希望以戰略的眼光分析國際形勢,提出戰略性看法,供**決策參考。”這也就是多年來人們猜測紛傳的所謂“四老帥務虛會”。
這年3月至10月,由陳毅牽頭主持,四位老帥在中南海武成殿共開了24次會,向**呈遞了三份對國際形勢的分析報告。陳毅曾說過:“這是關系國家安危的大事,回答必須明確,不能含糊其詞。”
后來,他在病榻上得知尼克松將于次年訪華時,欣然道:“也許我看不到兩國正式建交,但我們的建議起了作用,這就好嘛。”歷史證明,四老帥務虛會為**下決心改善冰封已久的中美關系起到了關鍵性推動作用。
當**與尼克松的手握到一起時,尼克松曾語重心長地這樣說:“今天,我在這里握手時不能忘記另一個人,他在幾個月前去世,他就是陳毅……”西哈努克親王的回憶柬埔寨國家元首諾羅敦·西哈努克親王是陳毅生前摯友。我們見到他是在北京他的私人官邸。
在鳥語花香、石砌玉雕的花園內。
2.關于陳毅的革命老故事
901年8月26日,陳毅出生在四川省樂至縣。
五歲那年,父親送他去私塾念書。私塾老師叫毛崇芝,是個老秀才。
他學問淵博,教學嚴謹。學童如果不守紀律,不完成課業,他責罰嚴厲,因此學童們見了他有點害怕。
但陳毅卻并不畏懼這位嚴師的管教,他對那些極為難懂的文言詩書似乎有著特別的愛好,而且他似乎有著一般兒童所沒有的超常的記憶力。老師所數的子曰、詩云,他只要回家讀三遍,就能瑯瑯背出。
老祖父見陳毅如此聰慧,也常常給他點兒小獎勵。這樣,陳毅對念書、背書更感興趣,他常常把那些要背的篇目背得滾瓜爛熟為止。
在私塾里,每到背書的時候,常常有不少學童因背不出而受到塾師打手心的懲罰。然而陳毅卻從來未嘗過打手心的滋味,因為別的學童背不出的,他都能從容而流利地背出來。
老師對那些背不出的學童說:“你們要好好向陳毅學學,他年紀比你們小,背得這樣熟,你們年齡比他大,卻背不出,難道不嗎?”在私塾里,陳毅念了一年多的書,讀完了《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雖然他并不理解這些篇章的意義,但為他今后的學習打下了基礎。由于他聰慧好學,成績,便被同窗學友們稱為“小神童”。
陳毅雖然聰慧好學,但家境清貧,沒有錢買當時價格昂貴的紙,父母為此犯了愁。而學堂要求學生練字臨帖。
此外,陳毅還給自己規定,每天除老師布置的作業之外,還要加練1000個大字,1000個小字。陳毅讓父親給自己買了一些價格便宜的草紙,沾著米湯在草紙上寫字,寫完后拿出去曬干,第二天再寫。
如此循環往復,寒暑不息。老師對于陳毅書包里有一大疊草紙感到很奇怪,通過問陳毅方才知道其中原委。
用秤一稱,足有一斤多重!他說:“這紙里的字不僅是米湯寫的,更是凝聚著他的心血啊!還有一次,他正在看書時,媽媽端來一盤餅和一碗芝麻醬,叫他蘸著吃。陳毅的書桌上有一個大墨盒,因為每天都要用,所以墨盒經常是開著的。
陳毅一邊看書,一邊吃餅,不知不覺中,竟把餅蘸到墨盒里,一口一口吃得還挺香的。媽媽走進屋里,看到他滿嘴都是墨,吃驚地叫起來:“你在吃什么?”這時,陳毅才發現自己蘸的不是芝麻醬,而是墨水。
媽媽一邊責怪他,一邊心疼得拉他去漱口。陳毅笑著說:“沒關系!吃點墨水好啊!我肚子里的‘墨水’還太少了呢!”就這樣,陳毅憑著自己的勤奮學習、刻苦努力,長大后成為一個改造舊世界、創造新中國的革命者。
新中國成立后,先后擔任過國家副總理和,他的卓越風采和光輝形象永遠閃耀在共和國的浩瀚星空;。
3.十大元帥陳毅的故事
1、陳毅糍粑蘸墨汁的故事有一年,他到一位親戚家去歡度中秋節,一到就看見一本自己很想讀的書,于是忘記了步行盡十里路的疲勞,立即躲到一個空房間里專心地讀起來,一邊讀,一邊作毛筆批注。
親戚幾次來催他吃飯,他也舍不得將書放下。親戚就把糍粑和糖給他端去,誰知他嘴里吃著糍粑,注意力卻還完全沉浸在書中。
糍粑本該蘸糖吃,可他竟把糍粑伸到硯臺里蘸上墨汁往嘴里送。過了一會兒,親戚又給他端面去,只見他滿嘴都是墨,便喊來了眾親友來看,大伙一瞧都忍不住捧腹大笑。
陳毅卻很風趣地說:“喝點墨水沒關系,我正覺得肚子里墨水少哩。”2、陳毅的幽默故事建國初期,陳毅任上海市長。
有一次對工商界人士演講,講臺上擺放著名貴的鮮花和精美的茶具。陳毅一上臺就說:“我這個人講話容易激動,激動起來容易手舞足蹈。
講桌上的這些東西,要是被我碰壞,我這個供給制的市長,實在賠償不起,所以我請求支持會議主持人,還是先把這些東西‘精兵簡政’撤下去吧。”會場上的人們立刻發出了輕松的笑聲。
在60年代的一個會議上,陳毅為落實知識分子政策而大聲疾呼:“不能夠經過了幾十年改造、考驗,還把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這項帽子戴在所有知識分子頭上!”說到這里,陳毅摘下帽子,向參加會議的知識分于代表鞠了一躬,然后大聲說道:“今天,我給你們行脫帽禮!”這真摯的感情和恰到好處的幽默,使與會者為之動容。陳毅講話大都不用稿子。
但是,他出口成章,侃侃而談,常常以機敏而風趣的言辭使聽者折服。在一次會議上,有人看見他拿著一份稿紙,還不時地低下頭看看,后來竟發現那是一張白紙。
“陳總,您怎么用張空白的發言稿啊?”會后有人問他。他回答說:“不用稿子,人家會講我不嚴肅,信口開河。”
3、一盤開局的圍棋陳毅故居景區有一處景點,用花崗石雕刻了20顆巨型棋子,形如一盤開局的棋,名為“友誼廣場”。這處廣場正是立意于陳毅元帥“圍棋外交”的高超外交手段。
1958年2月11日,**正式任命**副總理陳毅兼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部長。雖然他在日記中曾表示對負責外交工作“實有綆短汲深之懼”,但他仍然出色地完成了黨交予他的這項重任。
陳毅的外交手段極為豐富,其中一個明顯特征,就是善于借力。1958年,中國對日本提出改善中日關系的政治三原則后,淺沼稻次郎、石橋湛山和松村謙三等日本政界知名人士相繼訪華。
在一次會見中,陳毅對松村謙三先生提出一條建議,“圍棋、乒乓、書法、蘭花都可以交流,不談政治,只談友好。”松村謙三先生極為贊同,回國后,他積極奔走,終于促成了1960年日本圍棋代表團首訪中國的中日關系破冰之行,1962年中國圍棋代表團回訪日本,此后中日民間交流日益增多。
1964年12月,日本29位知名棋手發出呼吁,發動日本800萬棋士征集民眾簽名,要求恢復中日邦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兩國全面實現邦交正常化。
陳毅這一外交創新,也被運用到了中美兩國建交進程之中。陳毅,以其外交工作的輝煌成就,為新中國真正登上世界舞臺建立了功勛。
4、一張折痕照片陳毅生平事跡陳列館珍藏著一張帶有深深折痕的照片,這張照片是隨一封陳毅寫給父母的信一起送達的。在抗戰時期,這是殊為不易的,而它能保存到今天也體現了陳毅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崇高地位。
1943年底,陳毅留下一首《赴延安留別華中諸同志》,即趕赴延安。到達延安后,陳毅參加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主席團成員、中央委員會委員。
是時,全黨全軍正在開展“整風運動”,陳毅積極投身其中。時常與**促膝談心,書信往來,向**介紹自己在“整風運動”中的收獲。
**復信稱贊道:你的思想一通百通,無掛無礙,從此到處是坦途了。其間,陳毅因思念遠在四川的父母,將自己開展勞動的照片附信寄往。
為了避免信件被日偽軍攔截,陳毅將信中“延安”二字改為“西安”,并落款為“兒仲弘敬書”。信件幾經周折,順利送達父母手中。
新中國成立后,陳毅父母將這張照片贈予陳毅的侄女陳德珍。5、一臺水力軋花機1922年,21歲的陳毅回鄉時,做過一件至今仍被鄉親們傳為佳話的事情。
當時,農村極為落后,只有一些人力驅動的前清時安裝的農業機械。以軋棉花的機子為例,需要3到5個壯勞動力輪番上陣才能驅動,且效率十分低下。
一日,陳毅步行于羊岔河畔,看著潺潺流水,突然想到村里的軋花機太過笨重,費時又費力。為何不為鄉親們改裝成水力驅動?也正好將學到的知識用之于民,讓鄉親們認識到科學與知識的力量。
陳毅很快便將想法付諸實踐。經過試用,陳毅改裝的軋花機不僅省了勞動力,軋棉花的效率更提升了一倍多,十里八鄉的村民都趕來“看稀奇”,面對大家的嘖嘖稱贊,陳毅格外開心。
隨后,他向留法的同學蔡和森去信,申請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不久之后,他收到了蔡和森的回信,組織已經同意他的請求。
1923年初,陳毅離開故鄉。從此,堅定地走上了無產階級革命的道路。
如今,這臺水力軋花機仍然保存在陳毅生平事跡陳列館中。
4.陳毅的故事
1962年,陳毅元帥出國訪問回來,路過家鄉,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親。
陳毅的母親癱瘓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陳毅進家門時,母親非常高興,剛要向兒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換下來的尿褲還在床邊,就示意身邊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陳毅見久別的母親,心里很激動,上前握住母親的手,并切地問這問那。過了一會兒,他對母親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么東西藏到床底下了?”母親看瞞不過去,只好說出實情。陳毅聽了,忙說:“忍受,您久病臥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里非常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著呢。”母親聽了很為難,旁邊的人連忙把尿褲拿出,搶著去洗。陳毅急忙擋住并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說完,陳毅把尿褲和其他臟衣服都拿出洗得干干凈凈,母母親欣慰地笑了。
5.求一個簡練的革命小故事
這些糧食大部分從寧岡的大隴運來,地勢十分險要,一會兒就把一面黃一面白的半片竹子?大家一商量、藥材以及糧食奇缺,自己動手。
第二天,同**帶領的工農革命軍會師。 11月中旬、陳毅帶領湘南起義的隊伍,**任黨代表,專門編了一首歌贊頌他、鋸 1928年4月,紅軍集合在寧岡,**的扁擔的故事傳開了,戰士們仍然穿著單衣,所需要的食鹽,粉碎敵人‘圍剿’”,籌款也遇到很多困難,熟練地削,走起路來十分穩健利落,進行冬季訓練,井岡山根據地同國民黨統治區幾乎斷絕了一切貿易往來,大家齊心協力,嚴冬已到,累壞了怎么辦,組成工農革命軍第4軍(不久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
大隴的糧食是礱市:“**挑谷上坳,年青力壯的小伙子也常被他甩得老遠,每人每天5分錢的伙食費也難以為繼、古城一帶。從此、棉花,有時還吃野菜。
由于湘贛兩省敵軍的嚴密封鎖。**沒了扁擔,紅4軍司令部發起下山挑糧運動,三星未落,心里很著急。
四十開外的人了,就在上面刻了“**記”3個大字,做成了一根扁擔,感到十分驚奇、古城等地集中起來存在那里的。他的兩只籮筐裝得滿滿的,根據地軍民生活十分困難、刮,糧食絕對可靠,一天往返50公里。
一日三餐大多是糙米飯、艱苦奮斗的精神,是湘贛兩省的交界,他破開竹子,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幾分干勁。紅軍官兵除糧食外。
**也常隨著隊伍去挑糧、南瓜湯,他讓警衛員到老鄉那兒買了一根碗口粗的毛竹。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地處羅霄山脈中段,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
為防止戰士們再藏他的扁擔,大家看見他又有了一根新扁擔。戰士們從心眼里敬佩朱軍長,**仍然走在戰士們中間。
井岡山軍民為了永遠紀念**這種身先士卒。 為了解決眼前的吃飯和儲備糧食問題,為革命日理萬機,就把他的扁擔藏了起來。
周圍五百里都是崇山峻嶺、布匹,挑糧的隊伍又出發了。月光下,到達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礱市,但又心疼他,連夜做起了扁擔,**任軍長、新城,**。
6.陳毅的故事有哪些
陳毅元帥的幾則小故事(一) 1928年冬,擔任紅四軍政治部主任的陳毅,到二十八團傳達紅四軍軍委會議精神。
他趕了一夜路,直到第二天中午才到。二十八團黨代表何長工笑著說:“陳毅同志,今天我請客。”
這話被偵察班的戰士聽到了,其中有幾個從舊軍隊改編過來的戰士議論開了:“聽見沒有,陳主任來了,就特別招待”。“當官的總比當兵的吃的好一點嘛! ”“不會吧,”另一個戰士嚴肅地說:“前不久,我們不是聽說人家講過陳主任和戰士同甘共苦的故事嗎?” 大家想起了那個故事:陳毅帶著隊伍來到一座高山上,正值下大雪,陳毅和戰士們一樣,一身單衣,一雙草鞋,幾天喝不上一口粥。
這時炊事班不知從哪兒弄來了點米,大家高興地圍過去,七嘴八舌,都說應該給陳毅同志做一碗白米飯吃。陳毅卻堅持要炊事員把這點米和野菜拌在一起煮,大家一樣,都吃野菜拌飯。
“百聞不如一見,這回我們要親眼看看”。大家把腳步放得很輕,趕至團部窗外,透過薄薄的窗戶紙往里看,只見何長工拿出一個小紙包,笑著說:“吃吧,這東西你一定愛吃。”
陳毅問:“什么呀?” “這是冬天最好的“補品。”我是湖南人,你是四川人,我曉得,都是愛吃這種“補品”的。”
陳毅看了看小包里的東西,笑道:“我們一起補吧。” 他們究竟吃的是什么?有的戰士急不可耐地用手指戳破窗戶紙,一看全愣了,原來,陳毅、何長工和大家一樣,吃的是南瓜湯、紅米飯,小紙包里的是一些辣椒面…… (二) 談起陳毅,大家都不陌生,他是一個骨子里有著滿腔熱血的好男兒。
他是一個為了革命事業甘愿犧牲自己的人。 與社會作斗爭時期,陳毅對那些為非作歹的外國人恨鐵如鋼。
有一次與幾個好友搭火車去上海,當他們走上碼頭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時,突然發現在這“風景畫”中居然有外國列強的旗幟,這是陳毅十分惱火,祖國的大好河山怎能容得外國列強的鐵蹄任意踐踏呢?他們回到客棧,這時聯系船票的人回來了,他說:“有三家,一家是日本人辦的,為旅客贈送洋傘;一家是英國人辦的,為旅客贈送床單;還有一家是中國人辦的,大概是虧了本,什么都不送。” 有的人說:“坐外國人的吧,還能撈點東西.” 這時陳毅開口了,做中國人的火車!他說,我們不能因為一點小恩小惠就出賣自己的國家。
是啊!世界上能有幾個像歌曲《我的中國心》中唱得“洋裝雖然穿在身,可我心依然是中國心”呢?所以,朋友振作起來吧,為了祖國的美好明天,奮斗吧風趣的陳毅 建國初期,陳毅任上海市長。有一次對工商界人士演講,講臺上擺放著名貴的鮮花和精美的茶具。
陳毅一上臺就說:"我這個人講話容易激動,激動起來容易手舞足蹈,講桌上的這些東西,要是被我碰壞,我這個供給制的市長,實在賠償不起,所以我請求支持會議主持人,還是先把這些東西'精兵簡政'撤下去吧。"會場上的人們立刻發出了輕松的笑聲。
在60年代的一個會議上,陳毅為落實知識分子政策而大聲疾呼:"不能夠經過了幾十年改造、考驗,還把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這項帽子戴在所有知識分子頭上!"說到這里,陳毅摘下帽子,向參加會議的知識分于代表鞠了一躬,然后大聲說道:"今天,我給你們行脫帽禮!"這真摯的感情和恰到好處的幽默,使與會者為之動容。 陳毅講話大都不用稿子。
但是,他出口成章,侃侃而談,常常以機敏而風趣的言辭使聽者折服。在一次會議上,有人看見他拿著一份稿紙,還不時地低下頭看看,后來竟發現那是一張白紙。
"陳總,您怎么用張空白的發言稿啊?"會后有人問他。他回答說:"不用稿子,人家會講我不嚴肅,信口開河。
" 揭開“黃花塘事件” 1942年,新四軍軍部轉移到淮南盱眙地區的黃花塘。是年,根據**統一安排,軍部進行了整風運動。
時任新四軍代理政委的饒漱石認為排擠陳毅的機會到來,于是借整風之機私下以軍部名義打電報到延安,羅列出陳毅反對**、**的十大錯誤,史稱“黃花塘事件”。這次事件由于**的干預沒有公開化,但它卻像一個噩夢一直纏繞著陳毅。
直到全國解放以后,“高饒**集團”事發,陳毅才討回清白,如釋重負。 傳記片分集講述了這段被湮沒的歷史。
當年,**調陳毅離開新四軍到延安,參加中共“七大”會議,以調解陳饒之間矛盾。**曾秘誡陳毅:“凡事忍耐,忍耐最難,但作為一個政治家,必須練習忍耐。”
全國解放以后,身為上海市長的陳毅面臨著工商業改造的困境,而身為華東局書記的饒漱石卻遲遲不肯表態予以支持。關鍵時刻,陳毅豁出去了,向**連發六封經濟電報,贏得了**的贊揚。
而**也深諳陳毅的這塊心病,早在揭批“高饒**集團”之前便召見了陳毅,聽取了陳毅對這一事件的處理意見,從而也就誕生了至今膾炙人口的詩篇《手莫伸》。尤值一提的是,在講述陳毅歷盡艱辛穿越敵占區到達延安時,我們沒采用通常必用的寶塔山鏡頭,而是首次呈現了當年美軍觀察小組拍攝的昔日延安的真實面貌和老一輩革命家年輕時的活潑風采。
首辟“圍棋外交” 現任外交部長唐家璇在接受采訪時這樣說:“現在大家都知道‘乒乓外交’,我認為‘乒乓外交’之前,首先是。
7.陳毅的名人故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革命家、政治家、新四軍老戰士陳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名世俊,字仲弘,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
1901年8月26日,陳毅在四川省樂至縣勞動鎮出生,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1年回國,1922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加入中國**。1927年在武漢中央軍校擔任政治工作,同年在南昌起義部隊任第十一軍二十五師七十三團政治指導員,工農革命軍第一師黨代表、紅四軍軍委書記、江西軍區司令員,紅軍長征后與項英等同志參與領導三年艱苦卓絕的革命游擊斗爭;抗日戰爭后期,他出任新四軍軍長;解放戰爭期間,他擔任華東野戰軍司令員、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全國解放后,陳毅擔任上海市第一任市長、上海市委第一書記,1958年后擔任**副總理兼外交部長、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陳毅是中共八大中央**委員,中共七、九大中央委員,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
陳毅元帥因患直腸癌,于1972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1歲。[編輯本段]生平事略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工農革命軍第一師黨代表,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十二師黨代表、師長,紅四軍政治部主任、軍委書記,紅六軍、紅三軍政治委員,中共贛西南特委書記,紅二十二軍軍長,江西軍區總指揮兼政治委員,西方軍總指揮,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
紅軍長征后,留在江西蘇區,領導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 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一支隊司令員,江南指揮部、蘇北指揮部指揮,新四軍代軍長、軍長。
外灘---陳毅塑像解放戰爭時期,歷任山東軍區司令員,華東軍區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原軍區和中原野戰軍副司令員,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建國后,任華東軍區司令員兼上海市市長,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954年任**副總理。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
1958年兼任外交部部長。還曾任**外事辦主任,外交學院院長,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名譽會長,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全國政協第三、四屆副主席。
是中共第七、九屆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委員。1972年1月6日,因患直腸癌在北京逝世,終年71歲。
陳毅兼資文武,博學多才。有多種軍事、政治論著和詩詞著作,編為《陳毅軍事文選》、《陳毅詩詞選集》和《陳毅詩稿》等。
8.陳毅的小時候的故事
今天我想給大家講講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陳毅爺爺小時候的故事。
1901年8月26日,陳毅出生在四川省樂至縣。五歲那年,父親送他去私塾念書。私塾老師叫毛崇芝,是個老秀才。他學問淵博,教學嚴謹。學童如果不守紀律,不完成課業,他責罰嚴厲,因此學童們見了他有點害怕。但陳毅卻并不畏懼這位嚴師的管教,他對那些極為難懂的文言詩書似乎有著特別的愛好,而且他似乎有著一般兒童所沒有的超常的記憶力。老師所數的子曰、詩云,他只要回家讀三遍,就能瑯瑯背出。老祖父見陳毅如此聰慧,也常常給他點兒小獎勵。這樣,陳毅對念書、背書更感興趣,他常常把那些要背的篇目背得滾瓜爛熟為止。
在私塾里,每到背書的時候,常常有不少學童因背不出而受到塾師打手心的懲罰。然而陳毅卻從來未嘗過打手心的滋味,因為別的學童背不出的,他都能從容而流利地背出來。老師對那些背不出的學童說:“你們要好好向陳毅學學,他年紀比你們小,背得這樣熟,你們年齡比他大,卻背不出,難道不難為情嗎?”在私塾里,陳毅念了一年多的書,讀完了《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雖然他并不理解這些篇章的意義,但為他今后的學習打下了基礎。由于他聰慧好學,成績出類拔萃,便被同窗學友們稱為“小神童”。陳毅雖然聰慧好學,但家境清貧,沒有錢買當時價格昂貴的紙,父母為此犯了愁。而學堂要求學生練字臨帖。此外,陳毅還給自己規定,每天除老師布置的作業之外,還要加練1000個大字,1000個小字。陳毅讓父親給自己買了一些價格便宜的草紙,沾著米湯在草紙上寫字,寫完后拿出去曬干,第二天再寫。如此循環往復,寒暑不息。老師對于陳毅書包里有一大疊草紙感到很奇怪,通過問陳毅方才知道其中原委。用秤一稱,足有一斤多重!他說:“這紙里的字不僅是米湯寫的,更是凝聚著他的心血啊!還有一次,他正在看書時,媽媽端來一盤餅和一碗芝麻醬,叫他蘸著吃。陳毅的書桌上有一個大墨盒,因為每天都要用,所以墨盒經常是開著的。陳毅一邊看書,一邊吃餅,不知不覺中,竟把餅蘸到墨盒里,一口一口吃得還挺香的。
媽媽走進屋里,看到他滿嘴都是墨,吃驚地叫起來:“你在吃什么?”這時,陳毅才發現自己蘸的不是芝麻醬,而是墨水。
媽媽一邊責怪他,一邊心疼得拉他去漱口。陳毅笑著說:“沒關系!吃點墨水好啊!我肚子里的‘墨水’還太少了呢!”
就這樣,陳毅憑著自己的勤奮學習、刻苦努力,長大后成為一個改造舊世界、創造新中國的革命者。新中國成立后,陳毅元帥先后擔任過國家副總理和外交部長,他的卓越風采和光輝形象永遠閃耀在共和國的浩瀚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