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程門立雪的典故 50字左右
程門立雪的主要內容:
北宋大學問家楊時和游酢去拜會當時著名的理學家程頤。程頤正在閉目養神,楊時、游酢二人恭敬地站在一旁,等了很長時間。程頤醒來,門外已雪深一尺。后人就以“程門立雪”作為尊師重道的范例。
擴展資料
程門立雪中的人物介紹——楊時
楊時少年時,聰穎好學,善作詩文,被人稱“神童”。幼時讀佛學,少年攻讀儒學。八歲能賦詩,九歲能作賦。得到人們稱贊。楊時少時在將樂含云寺讀書 。十五歲時,在邵武游學有名聲。二十一歲,赴禮部考試。下第,補太學生。
歸鄉后,在含云寺讀書講學。并作有《札記解義》《此日不再得》,年二十四,登狀元徐鐸榜進士。
中進士后,授予汀州司戶參軍。以病為由沒有赴任,專心研究理學,著《列子解》。元豐四年,楊時被授予徐州司法。后專門投于洛陽著名學者程顥門下,研習理學,與游酢、伊熔、謝良佐成為程門四大弟子。
四十一歲時楊時投于程顥的弟弟程頤門下,到洛陽伊川書院學習。他對理學已有相當造詣;但是,他仍然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勤奮好學。他與游酢“程門立雪”的故事成為尊師重道的佳話。程頤很為他們誠心求學的精神所感動,更加盡心盡力教授。
楊時不負重望,終于學得程門理學的真諦。楊時學成后回到南方繼續潛心研究和傳播程氏理學。他為了弄清楚張載《西銘》之理,專門寫信向程頤請教。他在二程理學和朱熹之間起了承前啟后的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楊時
2.程門立雪的典故要短哦
河南人程顥和弟弟程頤在熙寧、元豐年間講授孔子和孟子的學術精要(即理學),河南洛陽這些地方的學者都去拜他們為師,楊時被調去做官他都沒有去,在潁昌以學生禮節拜程顥為師,師生相處得很好。
楊時回家的時候,程顥目送他說:“(你回家了)我的學說就將向南方傳播了。”又過了四年,程顥去世了,楊時聽說以后,在臥室設立了程顥的靈位哭祭,又用書信訃告一同(跟從程顥)學習的人。
之后,又到洛陽拜見程頤,此時楊時已四十歲了。一天,拜見程頤,程頤正閉著眼睛坐著,楊時與同學游酢就侍立在門外沒有離開,程頤已經察覺的時候,那門外的雪已經一尺多深了。
擴展資料:程門立雪的故事啟示1、求學一定要學會堅持,千萬不可以半途而廢2、為人要學會尊重別人,只有尊重別人才會讓別人尊重自己并且重視自己3、遇到困難要知難而上,信念必須堅定。程門立雪主人公楊時的軼事典故楊時為了教育兒孫“儉以養德”,特立下這樣的家規:“三餐飯蔬,不論脆甘酸苦,只要是可以吃的,就不可有所嗜好;衣服鞋帽,不論布料精細,只要合身,就不許挑挑揀揀;所處房屋,盡管簡陋,只要還能居住,就應安居樂業,不要羨慕別人雕梁畫棟;故山田園,先祖遺留,應該守其世業,不可增營地產,侵犯他人利益。”
他還賦詩勉勵兒孫:“敝裘千里北風寒,還憶簞瓢陋巷安;位重金多非所慕,直緣三釜慰親歡。”他還諄諄告誡后學者:“富貴如浮云,茍得非所臧。
貧賤豈吾羞,逐物乃自戕。胼胝奏艱食,一瓢甘糟糠。
所逢義適然,未殊行與藏。”(楊時《書含云寺學者》)他晚年在故里仍筆耕不輟,著書立說,先后寫成《三經義辨》、《日錄辨》、《字說辨》等書。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楊時。
3.程門立雪的故事,急
楊時從小就聰明伶俐,四歲入村學,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
他十五歲時攻讀經史,熙寧九年登進士榜。他一生立志著書立說,曾在許多地方講學,倍受歡迎。
居家時,長期在含云寺和龜山書院,潛心攻讀,寫作教學。 有一年,楊時赴瀏陽縣令途中,不辭勞苦,繞道洛陽,拜師程頤,以求學問上進一步深造。
有一天,楊時與他的學友游酢,因對某問題有不同看法,為了求得一個正確答案,他倆一起去老師家請教。 時值隆冬,天寒地凍,濃云密布。
他們行至半途,塑風凜凜,瑞雪霏霏,冷颼颼的寒風肆無忌憚地灌進他們的領口。他們把衣服裹得緊緊的,匆匆趕路。
來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
這時,遠山如玉簇,樹林入銀妝,房屋也被上了潔白的素裝。楊時的一只腳凍僵了,冷得發抖,但依然恭敬侍立。
過了良久,程頤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他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
4.程門立雪的故事,急
相傳,一日楊時、游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正遇上這位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程頤明知有兩個客人來了,他欲zhidao不言不動,不予理睬。楊、游二人怕打擾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肅然待立,版一聲不吭等候他睜開眼來。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頤才如蘿初醒,見了楊、游,裝作一驚說道:“啊!啊!賢輩早在此呼!”意思是說你們兩個還在這兒沒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時候,開始下起雪來。門外積雪,有一尺多深。
這個故事,就叫“程門立雪”。在宋代讀書人中流傳很廣,權后來形容尊敬老師,誠懇求教,人們就往往引用這個典故和這句成語
5.程門立雪的故事在什么時代50字
楊時字叫中立,是劍南將樂地方的人。
小的時候就很聰穎顯得與眾不同,善寫文章。年稍大一點既潛心學習經史,宋熙寧九年進士及第,當時,河南人程顥和弟弟程頤在熙寧、元豐年間講授孔子和孟子的學術精要(即理學),河南洛陽這些地方的學者都去拜他們為師,楊時被調去做官他都沒有去,在潁昌以學生禮節拜程顥為師,師生相處得很好。
楊時回家的時候,程顥目送他說:“吾的學說將向南方傳播了"。 又過了四年程顥去世了,楊時聽說以后,在臥室設了程顥的靈位哭祭,又用書信訃告同學的人。
程顥死以后,又到洛陽拜見程頤,這時楊時已四十歲了。一天拜見程頤,程頤正閉著眼睛坐著,楊時與同學游酢(音zuò)就侍立在門外沒有離開,程頤已經察覺的時候,那門外的雪已經一尺多深了。
6.程門立雪的故事,簡短一點
程顥、程頤兄弟倆都是宋代極有學問的人。進士楊時,為了豐富自己的學問,毅然放棄了高官厚祿,跑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虛心求教。后來程顥死,他自己也有40多歲,但仍然立志求學,刻苦鉆研,又跑到洛陽去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塊兒到程家去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睡著了。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說道:“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 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一尺多了,而楊時和游酢并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楊時這種尊敬老師的優良品德,一直受到人們的稱贊。正是由于他能夠尊敬師長,虛心向老師求教,學業進步很快,后來終于成為一位全國知名的學者。各地的人,都不遠千里地來拜他為老師,大家尊稱他為“龜山先生”。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程門立雪簡短故事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