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短的資料(廬山)
廬山,位于中國江西省北部,東經 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緯29度26分——29度41分,面積30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面積500平方公里。北瀕一瀉千里的長江,南襟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大江、大湖、大山渾然一體,險峻與秀麗剛柔相濟,素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
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著名詩人李白便這樣贊美廬山:“予行天下,所游山水甚富,俊偉詭特,鮮有能過之者,真天下之壯觀也。”
廬山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外險內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種地貌。主峰——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廬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間散布岡嶺26座,壑谷20條,巖洞16個,怪石22處。水流在河谷發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瀑布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廬山奇特瑰麗的山水景觀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旅游觀賞價值。
廬山生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 76.6%。高等植物近3000種,昆蟲2000余種,鳥類170余種,獸類37種。山麓鄱陽湖候鳥保護區,是“鶴的王國”,有世界最大的白鶴群,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座萬里長城”。廬山地處中國亞熱帶東部季風區域,面江臨湖,山高谷深,具有鮮明的山地氣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霧日191天,年平均相對濕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溫度16.9攝氏度,夏季極端最高溫度32攝氏度。良好的氣候和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廬山成為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
2.廬山資料,簡單又具體的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廬山由于高聳于江湖之間,雨量豐富,年降水量可達1950一2000毫米,故山中溫差大,云霧多,千姿百態,變幻無窮。
到廬山旅游,不可不體味廬山的云霧之美!你看,清晨,那輕盈的薄霧,從澗底婀娜多姿、飄飄繞繞地升騰著,彌漫著,像是仙女飄舞的紗巾,紗巾飄過之處,景物便漸次迷蒙起來。霧越來越厚,不消片刻,便如雪浪排空,填滿了深谷幽壑,把天地連成了一片。
就是近在幾米之外的樹木,此時也像是嬌羞的少女,用紗縵遮住了俊美的面顏和窈窕的身姿,只是偶爾意識流地現出一點俏麗的倩影,以萬般的媚態來挑逗你的遐思。忽然,有一處濃霧倏地變薄,瞬息之間便消散殆盡,露出一座紅柱綠瓦、斗拱飛檐的亭子來,而亭子四周,卻依然是茫茫的霧海,亭臺也就越發顯示出天堂般的神秘,儼然是人間仙境,又仿佛是海市蜃樓。
須臾,云霧開始流動起來,并且逐漸加快,剎那間便演示出亂云飛渡之勢。 在季節變化上,廬山則夏季涼爽,秋季早到,冬無酷寒,春則晚來。
所以成為全國著名的避暑勝地。唐代詩人白居易詩云:“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常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人此山來。”說的就是廬山。
在廬山,有時山巔高出云層,從山下看山上,廬山云天飄緲,時隱時現,宛如仙境;從山上往山下看,腳下則云海茫茫,有如騰云駕霧一般。有時山上暗無天日,山下則是細雨飄飛,情趣異常。
明代哲學家王陽明詩云:“昨夜月明峰頂宿,隱隱雷聲在山麓。曉來卻問山下人,風雨三更卷茅屋。”
這樣的自然條件,使得廬山植物生長茂盛,植被豐富,值得一提的便是廬山植物園:廬山植物園現已成為廬山的一個重要景區,不可不游哦 廬山游覽區的風景名勝,遍布山上山下。以牯嶺鎮正街為中心,修建了環山公路,北山、南山兩公路分別與九江、南昌相接,并把東谷、西谷、小天池、仙人洞、大天池、三寶樹、黃龍潭、含都口等著名風景點連接了起來。
廬山是我國著名的佛教圣地。東漢明帝時,廬山就是中國佛教中心之一,當時山上寺廟多達三百多處,其中號稱廬山“三大名寺”的西林寺、東林寺、大林寺和“五 大叢林”的海會、秀峰、萬杉、柄賢、歸家等,最為著名。
廬山更是一座名人山,歷代許多帝王和文人到廬山游歷。相傳夏禹王疏九江來過廬山,秦始皇南巡時也曾登臨;陶淵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范仲淹、蘇軾、陸游、王陽明等歷代大文豪都曾紛紛賦詩填詞,岳飛、文天祥、李時珍、徐霞客等亦曾到此游歷。
據統計,現存歷代名人歌頌廬山的詩詞達4000多首。山上的歷代名家書法、碑刻也均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是我國旅游文化的瑰寶。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廬山的奇秀幽美是看不完的,廬山的歷史文化也是說不盡的,這或許不失為對此詩的另一種理解吧? 氣候:廬山地處中國亞熱帶東部季風區域,面江臨湖,山高谷深,具有鮮明的山地氣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霧日191天,年平均相對濕度78%,每年7月至9月的平均溫度為16.9℃,夏季極端最高溫度32℃,夏季涼爽宜人。 良好的氣候和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廬山成為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來廬山的最佳季節當然是夏季。
3.簡短的資料(廬山)
廬山,位于中國江西省北部,東經 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緯29度26分——29度41分,面積30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面積500平方公里。
北瀕一瀉千里的長江,南襟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大江、大湖、大山渾然一體,險峻與秀麗剛柔相濟,素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著名詩人李白便這樣贊美廬山:“予行天下,所游山水甚富,俊偉詭特,鮮有能過之者,真天下之壯觀也。”
廬山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外險內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種地貌。
主峰——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廬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間散布岡嶺26座,壑谷20條,巖洞16個,怪石22處。
水流在河谷發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瀑布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
廬山奇特瑰麗的山水景觀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旅游觀賞價值。廬山生物資源豐富。
森林覆蓋率達 76.6%。高等植物近3000種,昆蟲2000余種,鳥類170余種,獸類37種。
山麓鄱陽湖候鳥保護區,是“鶴的王國”,有世界最大的白鶴群,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座萬里長城”。廬山地處中國亞熱帶東部季風區域,面江臨湖,山高谷深,具有鮮明的山地氣候特征。
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霧日191天,年平均相對濕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溫度16.9攝氏度,夏季極端最高溫度32攝氏度。良好的氣候和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廬山成為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
4.廬山資料,簡單又具體的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廬山由于高聳于江湖之間,雨量豐富,年降水量可達1950一2000毫米,故山中溫差大,云霧多,千姿百態,變幻無窮。
到廬山旅游,不可不體味廬山的云霧之美!你看,清晨,那輕盈的薄霧,從澗底婀娜多姿、飄飄繞繞地升騰著,彌漫著,像是仙女飄舞的紗巾,紗巾飄過之處,景物便漸次迷蒙起來。霧越來越厚,不消片刻,便如雪浪排空,填滿了深谷幽壑,把天地連成了一片。
就是近在幾米之外的樹木,此時也像是嬌羞的少女,用紗縵遮住了俊美的面顏和窈窕的身姿,只是偶爾意識流地現出一點俏麗的倩影,以萬般的媚態來挑逗你的遐思。忽然,有一處濃霧倏地變薄,瞬息之間便消散殆盡,露出一座紅柱綠瓦、斗拱飛檐的亭子來,而亭子四周,卻依然是茫茫的霧海,亭臺也就越發顯示出天堂般的神秘,儼然是人間仙境,又仿佛是海市蜃樓。
須臾,云霧開始流動起來,并且逐漸加快,剎那間便演示出亂云飛渡之勢。在季節變化上,廬山則夏季涼爽,秋季早到,冬無酷寒,春則晚來。
所以成為全國著名的避暑勝地。唐代詩人白居易詩云:“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常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人此山來。”說的就是廬山。
在廬山,有時山巔高出云層,從山下看山上,廬山云天飄緲,時隱時現,宛如仙境;從山上往山下看,腳下則云海茫茫,有如騰云駕霧一般。有時山上暗無天日,山下則是細雨飄飛,情趣異常。
明代哲學家王陽明詩云:“昨夜月明峰頂宿,隱隱雷聲在山麓。曉來卻問山下人,風雨三更卷茅屋。”
這樣的自然條件,使得廬山植物生長茂盛,植被豐富,值得一提的便是廬山植物園:廬山植物園現已成為廬山的一個重要景區,不可不游哦廬山游覽區的風景名勝,遍布山上山下。以牯嶺鎮正街為中心,修建了環山公路,北山、南山兩公路分別與九江、南昌相接,并把東谷、西谷、小天池、仙人洞、大天池、三寶樹、黃龍潭、含都口等著名風景點連接了起來。
廬山是我國著名的佛教圣地。東漢明帝時,廬山就是中國佛教中心之一,當時山上寺廟多達三百多處,其中號稱廬山“三大名寺”的西林寺、東林寺、大林寺和“五 大叢林”的海會、秀峰、萬杉、柄賢、歸家等,最為著名。
廬山更是一座名人山,歷代許多帝王和文人到廬山游歷。相傳夏禹王疏九江來過廬山,秦始皇南巡時也曾登臨;陶淵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范仲淹、蘇軾、陸游、王陽明等歷代大文豪都曾紛紛賦詩填詞,岳飛、文天祥、李時珍、徐霞客等亦曾到此游歷。
據統計,現存歷代名人歌頌廬山的詩詞達4000多首。山上的歷代名家書法、碑刻也均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是我國旅游文化的瑰寶。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廬山的奇秀幽美是看不完的,廬山的歷史文化也是說不盡的,這或許不失為對此詩的另一種理解吧?氣候:廬山地處中國亞熱帶東部季風區域,面江臨湖,山高谷深,具有鮮明的山地氣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霧日191天,年平均相對濕度78%,每年7月至9月的平均溫度為16.9℃,夏季極端最高溫度32℃,夏季涼爽宜人。良好的氣候和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廬山成為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來廬山的最佳季節當然是夏季。
5.介紹一下廬山
廬山,位于九江市廬山區內,九江縣以東。它是世界級名山,相對高1,200~1,400公米。最高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東偎婺源鄱陽湖,南靠南昌滕王閣,西鄰京九大通脈,北枕滔滔長江。蘆林湖、石澗瀑、五老峰、險峰均為廬山著名的風景點,自東北向西南延伸約25公里,寬約15公里。東西兩側為大斷裂,山勢雄偉。是江西首屈一指的名山。雄踞于江西省北部,緊靠九江市區南端的蓮花鎮附近。可謂一山飛峙,斜落而俯視著萬里長江,正瀕而側影著千頃闊湖,山清水秀景色泛勝。由長江、廬山、鄱陽湖相夾地帶,才會形成襟江帶湖、江環湖繞,山光水色、嵐影波茫之景象。故古人云:“峨峨匡廬山,渺渺江湖間”,形容恰到好處。也正因是如此,廬山才不愧為一幅充滿魅力的天然山水畫卷。
坐落于廬山北部山頂的小天池,清波泛碧,久旱不涸,久雨不溢。小天池西側凌空突出的懸崖上,建有天池亭,是暮觀晚霞,欣賞云景的好地方。傍晚登亭,可欣賞落日西墜及彩云朵朵、霞光萬丈的美景。廬山東谷含鄱領的含鄱口,海拔1211米,山勢高俊,怪石嶙峋,形凹如口,以"勢含鄱湖,氣吞長江”而得。
廬山腳下東林大佛位,吸收了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敦煌大佛、日本鐮倉大佛、古印度及盛唐時期佛像的優點,力圖達到宗教精神與雕塑藝術的最高水平結合(從小到中稿已經二十余次修改)。東林大佛項目總投資約10億元,動用48公斤黃金為大佛鍍金。2013年5月,世界最高阿彌陀佛銅像東林大佛已建成。
6.廬山的具體資料
1996年12月江西廬山文化景觀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廬山位于長江中游南岸江西省九江市南,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濱,是座地壘式斷塊山。相傳在周朝時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結廬為舍,由此而得名。
自古享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盛譽。 大山、大江、大湖渾然一體,險峻與柔麗相濟,素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
是中國名山之一,有雄奇挺秀的山峰,變幻莫測的云海,神奇多姿的流泉瀑布,文明悠久的歷史古跡。 廬山區長約25公里,寬約20公里,最高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牯嶺街1167米,巍巍的廬山,遠看有如一山飛峙大江邊,近看千峰攜手緊相連,橫看鐵壁鋼墻立湖岸,側看擎天一柱聳云間,正如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廬山的地形成因是斷裂隙起的斷塊山,周圍斷層頗多,特別是東南部和西北部,呈東北——西南走向的斷層規模較大,由于這種斷層塊構造而形成的山體,故多奇峰峻嶺,懸崖峭壁,千姿百態,有的渾圓如華蓋,有的綿延似長城;有的高摩天穹,有的俯瞰波濤,有的象船航巷海,有的如龜行大地,雄偉狀觀、氣象萬千。山地的周圍則滿布著斷崖峭壁,峙谷幽深;但從牯嶺街至漢陽峰及其他山峰的相對高度卻不大,走伏較小,谷地寬廣,形成“外陡里平”的奇特地形,極便于旅游。
廬山處于亞熱帶季風區,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宜人,盛夏季節是高懸于長江中下游“熱海中”的“涼島”。廬山的年降水量可達1950—2000毫米,而山下的九江則為1400毫米左右,故山中溫差大,云霧多,千姿百態,變幻無窮。
有時山巔高出云層之上,從山下看山上,廬山云天飄渺,時隱時現,宛如仙境;從山上往山下看,腳下則云海茫茫,有如騰云駕霧一般。有時山上暗無天日,山下則是細雨飄飛,情趣異常。
這樣的自然條件,使得廬山植物生長茂盛,植被豐富,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熱狀況垂直分布,由山麓到山頂分別生長著常綠闊葉林,常綠及落葉闊葉混交林。據不完全統計,廬山植物有210科、735屬、1720種,分為溫帶、熱帶、亞熱帶、東亞、北美和我國7個類型,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園。
廬山主要風景名勝有五老峰、三疊泉、含鄱口、蘆林湖、大天池、花徑、如琴湖、錦繡谷、仙人洞、小天池、東林寺、白鹿洞書院、廬山植物園、廬山博物院等。牯嶺鎮是廬山上一座奇特的山城,也是廬山風景名勝區的游覽中心。
廬山富有獨特的廬山文化,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與美學價值。廬山風景名勝區面積302平方千米,外圍保護地帶500平方千米。
廬山有獨特的第四紀冰川遺跡,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種地貌類型,有地質公園之稱。 廬山地區地質構造復雜,形跡明顯,展現出地殼變化的主要過程。
第四紀廬山上升強烈,許多斷裂構造形成眾多山峰。廬山上升之際,周圍相對下陷,鄱陽湖盆地進一步發展,形成鄱陽湖。
北部以褶曲構造為主要特征,形成一系列谷嶺地貌;南部和西北部則為一系列斷層崖,形成高峻的山峰。山地中分布著寬谷和峽谷,外圍則發育為階地和谷階。
眾多的奇峰、怪石、壑谷、瀑布、巖石等,形成了奇特瑰麗的山岳景觀。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為廬山第一高峰。
鐵船峰,海拔950米,危崖聳立,似一艘巨艦,偉岸壯觀。王家坡雙瀑,飛瀑成雙,勢若二龍倚天,噴珠瀉玉。
三疊泉,既分為三疊,又呵成一氣,落差達155米,風飄日映,千姿百態。 廬山是中國古代教育基地和宗教中心。
白鹿洞書院創建于公元940年,居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首。宋代理學大師朱熹在此提出的教育思想成為中國古代教育的準則,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重要影響。
公元391年,佛教領袖慧遠建立東林寺,是中國最早的寺廟園林。慧遠在廬山活動了36年,創建凈土法門,使廬山成為中國南方的佛教中心。
公元5世紀,南朝道士陸修靜在廬山開創道教南天師派。唐代馬祖道在山上開創佛叫臨濟宗和溈仰宗,影響極大。
到宋代,廬山有寺廟多達361座。明清以后,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也在廬山建堂傳教。
經過1600年的發展,廬山已形成一山兼聚五教的罕見現象。 廬山有至今保存完好的國際別墅群落。
廬山是中外聞名的避暑勝地,現有英、美、德、法等18個國家建筑風格的別墅600余棟。美廬別墅、原歇爾曼別墅、原威廉斯別墅等已成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在中國的名山中,唯有廬山有這樣大規模的“世界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