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誰能幫忙用一句話概括《牡丹亭》各主要人物
是寫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故事的
貧寒書生柳夢梅夢見在一座花園的梅樹下立著一位佳人,說同他有姻緣之分,從此經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寶之女名麗娘,才貌端妍,從師陳最良讀書。她由《詩經·關雎》章而傷春尋春,從花園回來后在昏昏睡夢中見一書生持半枝垂柳前來求愛,兩人在牡丹亭畔幽會。杜麗娘從此愁悶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彌留之際要求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的梅樹下,囑咐丫環春香將其自畫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陽安撫使,委托陳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觀”。3年后,柳夢梅赴京應試,借宿梅花庵觀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麗娘畫像,發現杜麗娘就是他夢中見到的佳人。杜麗娘魂游后園,和柳夢梅再度幽會。柳夢梅掘墓開棺,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結為夫妻,前往臨安。杜麗娘的老師陳最良看到杜麗娘的墳墓被發掘,就告發柳夢梅盜墓之罪。柳夢梅在臨安應試后,受杜麗娘之托,送家信傳報還魂喜訊,結果被杜寶囚禁。發榜后,柳夢梅由階下囚一變而為狀元,但杜寶拒不承認女兒的婚事,強迫她離異,糾紛鬧到皇帝面前,杜麗娘和柳夢梅二人終成眷屬。
2.簡要概括《牡丹亭》的故事情節
《牡丹亭》故事梗概:
女主人公杜麗娘長得天生麗質而又多情善感。她到了豆蔻年華,正是情竇初開的懷春時節,卻為家中的封建禮教所禁錮,不能得到自由和愛情。
忽一日,她那當太守的父親杜寶聘請一位老儒陳最良來給她教學授課,這位迂腐的老先生第一次講解《詩經》的“關關雎鳩”,即把杜麗娘心中的情絲觸動了。數日后。杜麗娘到后花園踏春歸來,困乏后倒頭睡在了床上。
不一會見一書生拿著柳枝來請她作詩,接著又將她抱至牡丹亭成就了云雨之歡。待她一覺醒來,方知是南柯一夢。此后她又為尋夢到牡丹亭,卻未見那書生,心中好不憂悶。漸漸地這思戀成了心頭病,最后藥石無治竟然死去了。
其父這時升任淮揚安撫使,臨行將女兒葬在后花園梅樹下,并修成“梅花庵觀”一座,囑一老道姑看守。而杜麗娘死后,游魂來到地府,判官問明她至死情由,查明婚姻簿上,有她和新科狀元柳夢梅結親之事,便準許放她回返人間。
此時書生柳夢梅赴京應試,途中感風寒,臥病住進梅花庵中。病愈后他在庵里與杜麗娘的游魂相遇,二人恩恩愛愛,如漆似膠地過起了夫妻生活。不久,此事為老道姑察覺,柳夢梅與她道破私情,和她秘議請人掘了杜麗娘墳墓,杜麗娘得以重見天日,并且復生如初。
倆人隨即做了真夫妻,一起來到京都,柳夢梅參加了進士考試。考完后柳夢梅來到淮揚,找到杜府時被杜巡撫盤問審訊,柳夢梅自稱是杜家女婿,杜巡撫怒不可遏,認為這儒生簡直在說夢話。
因他女兒三年前就死了,如何現在能復生,且又聽說女兒杜麗娘的墓被這儒生發掘,因而判了他斬刑。在審訊正吊打之時,朝廷派人伴著柳夢梅的家屬找到杜府上,報知柳夢梅中了狀元了。柳夢梅這才得以脫身,但杜巡撫還是不信女兒會復活,并且懷疑這狀元郎也是妖精。
于是寫了奏本讓皇上公斷,皇帝傳杜麗娘來到公堂,在“照妖鏡”前驗明,果然是真人身。于是下旨讓這父子夫妻都相認,并著歸第成親。一段生而復死,死而復生的姻緣故事就這樣以大團圓作了結局。
擴展資料:
《牡丹亭》創作背景:
萬歷二十八年(1598年),湯顯祖辭官,回到家鄉江西臨川縣的鄉村閑居。這一年他49歲。他在生活中耳聞目儲了一些青年男女的愛情遭遇,這些經歷激起了他的創作感情。回鄉不久,他就開始了《牡丹亭》的寫作。
在明朝初期,由于各地方語言、風俗以及傳統音樂的差異,傳奇劇可以說是諸腔競作,包括了大量風格各異的地方聲腔。到了明朝中期,南曲中最為盛行的四大聲腔為:“海鹽腔”、“余姚腔”、“弋陽腔”、“昆山腔”。
嘉靖、隆慶年問,以魏良輔為代表的一批戲曲音樂家,對昆山腔進行了成功的全面改進。在唱曲的板眼、宮調等方面,伴奏方面,氣韻和平仄的使用方面,將昆山腔進行重新的規劃整理,創立了一種清新典雅的聲腔風格,時稱“水磨調”、“冷板曲”。
《牡丹亭》就采取了由海鹽腔衍化而來的宜黃腔為基礎寫作。 《牡丹亭》據明人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改編而成。
《牡丹亭》作者簡介:
湯顯祖(1550—1616),江西臨川人,明代戲曲家,字義仍,號海若,又號若士,別署清遠道人。早有才名,2l歲中舉人,34歲進士及第。先后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禮部祠祭司主事等。因上奏《論輔臣科臣疏》,激烈抨擊朝政,謫廣東徐聞縣典史。
兩年后調任浙江遂昌知縣,抑制豪強,關心民生疾苦,頗多善政。49歲棄官還鄉,致力戲曲創作。湯顯祖深受“左派王學”影響,反對程朱理學,批判擬古主義的文學,追求個性解放。
其創作成就主要在戲曲上,代表作有《牡丹亭》、《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合稱“玉茗堂四夢”(又名“臨川四夢”),詩文有《玉茗堂全集》等。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牡丹亭還魂記 (明代湯顯祖創作戲劇)
3.《牡丹亭》概述
牡丹亭》簡介 《牡丹亭》是明朝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寫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故事。與其《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并稱為“臨川四夢”。此劇原名《還魂記》,創作于1598年。
舞臺上常演的有《鬧學》、《游園》、《驚夢》、《尋夢》、《寫真》、《離魂》、《拾畫叫畫》、《冥判》、《幽媾》、《冥誓》、《還魂》等幾折。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還魂記》,即《還魂記》,也稱《還魂夢》或《牡丹亭夢》,傳奇劇本,二卷,五十五出,據明人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而成,明代南曲的代表,湯顯祖著。
湯顯祖萬歷二四六年棄官告歸,絕意仕途,筆耕以終老。其一生四部傳奇雜劇比較著名,《牡丹亭》、《南柯記》、《紫釵記》、《邯鄲記》,又稱“臨川四夢”,其中,以《牡丹亭》最為著名,他本人也十分得意,曾說:“一生四夢,得意處惟在牡丹。”清人沈德符稱“湯義仍《牡丹亭夢》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
《牡丹亭》是湯顯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國戲曲史上浪漫主義的杰作。作品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生死離合的愛情故事,洋溢著追求個人幸福、呼喚個性解放、反對封建制度的浪漫主義理想,感人至深。杜麗娘是我國古典文學里繼崔鶯鶯之后出現的最動人的婦女形象之一,通過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愛情婚姻,喊出了要求個性解放、愛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聲,并且暴露了封建禮教對人們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殘。《牡丹亭》以文詞典麗著稱,賓白饒有機趣,曲詞兼用北曲潑辣動蕩及南詞宛轉精麗的長處。明呂天成稱之為“驚心動魄,且巧妙迭出,無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湯顯祖在該劇《題詞》中有言:“如杜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閱讀《牡丹亭》,享受文字的饗宴,穿越時空的生死之戀,不必借助現代科技,纏綿秾麗,至情弘貫蒼茫人世,迤邐而來。
青春版《牡丹亭》由著名小說家白先勇改編,他對名著進行如此改編的初衷就是要讓高雅文化能夠雅俗共賞。青春版《牡丹亭》全部由年輕演員出演,符合劇中人物年齡形象。在不改變湯顯祖原著浪漫的前提下,白先勇將新版本的《牡丹亭》提煉得更加精簡和富有趣味,符合年輕人的欣賞習慣。
【故事梗概】
貧寒書生柳夢梅夢見在一座花園的梅樹下立著一位佳人,說同他有姻緣之分,從此經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寶之女名麗娘,才貌端妍,從師陳最良讀書。她由《詩經·關雎》章而傷春尋春,從花園回來后在昏昏睡夢中見一書生持半枝垂柳前來求愛,兩人在牡丹亭畔幽會。杜麗娘從此愁悶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彌留之際要求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的梅樹下,囑咐丫環春香將其自畫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陽安撫使,委托陳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觀”。三年后,柳夢梅赴京應試,借宿梅花庵觀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麗娘畫像,發現杜麗娘就是他夢中見到的佳人。杜麗娘魂游后園,和柳夢梅再度幽會。柳夢梅掘墓開棺,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結為夫妻,前往臨安。杜麗娘的老師陳最良看到杜麗娘的墳墓被發掘,就告發柳夢梅盜墓之罪。柳夢梅在臨安應試后,受杜麗娘之托,送家信傳報還魂喜訊,結果被杜寶囚禁。發榜后,柳夢梅由階下囚一變而為狀元,但杜寶拒不承認女兒的婚事,強迫她離異,糾紛鬧到皇帝面前,杜麗娘和柳夢梅二人終成眷屬。
4.《牡丹亭》概述
牡丹亭》簡介 《牡丹亭》是明朝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寫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故事。
與其《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并稱為“臨川四夢”。此劇原名《還魂記》,創作于1598年。
舞臺上常演的有《鬧學》、《游園》、《驚夢》、《尋夢》、《寫真》、《離魂》、《拾畫叫畫》、《冥判》、《幽媾》、《冥誓》、《還魂》等幾折。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還魂記》,即《還魂記》,也稱《還魂夢》或《牡丹亭夢》,傳奇劇本,二卷,五十五出,據明人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而成,明代南曲的代表,湯顯祖著。
湯顯祖萬歷二四六年棄官告歸,絕意仕途,筆耕以終老。其一生四部傳奇雜劇比較著名,《牡丹亭》、《南柯記》、《紫釵記》、《邯鄲記》,又稱“臨川四夢”,其中,以《牡丹亭》最為著名,他本人也十分得意,曾說:“一生四夢,得意處惟在牡丹。”
清人沈德符稱“湯義仍《牡丹亭夢》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 《牡丹亭》是湯顯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國戲曲史上浪漫主義的杰作。
作品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生死離合的愛情故事,洋溢著追求個人幸福、呼喚個性解放、反對封建制度的浪漫主義理想,感人至深。杜麗娘是我國古典文學里繼崔鶯鶯之后出現的最動人的婦女形象之一,通過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愛情婚姻,喊出了要求個性解放、愛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聲,并且暴露了封建禮教對人們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殘。
《牡丹亭》以文詞典麗著稱,賓白饒有機趣,曲詞兼用北曲潑辣動蕩及南詞宛轉精麗的長處。明呂天成稱之為“驚心動魄,且巧妙迭出,無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湯顯祖在該劇《題詞》中有言:“如杜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閱讀《牡丹亭》,享受文字的饗宴,穿越時空的生死之戀,不必借助現代科技,纏綿秾麗,至情弘貫蒼茫人世,迤邐而來。
青春版《牡丹亭》由著名小說家白先勇改編,他對名著進行如此改編的初衷就是要讓高雅文化能夠雅俗共賞。青春版《牡丹亭》全部由年輕演員出演,符合劇中人物年齡形象。
在不改變湯顯祖原著浪漫的前提下,白先勇將新版本的《牡丹亭》提煉得更加精簡和富有趣味,符合年輕人的欣賞習慣。 【故事梗概】 貧寒書生柳夢梅夢見在一座花園的梅樹下立著一位佳人,說同他有姻緣之分,從此經常思念她。
南安太守杜寶之女名麗娘,才貌端妍,從師陳最良讀書。她由《詩經·關雎》章而傷春尋春,從花園回來后在昏昏睡夢中見一書生持半枝垂柳前來求愛,兩人在牡丹亭畔幽會。
杜麗娘從此愁悶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彌留之際要求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的梅樹下,囑咐丫環春香將其自畫像藏在太湖石底。
其父升任淮陽安撫使,委托陳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觀”。三年后,柳夢梅赴京應試,借宿梅花庵觀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麗娘畫像,發現杜麗娘就是他夢中見到的佳人。
杜麗娘魂游后園,和柳夢梅再度幽會。柳夢梅掘墓開棺,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結為夫妻,前往臨安。
杜麗娘的老師陳最良看到杜麗娘的墳墓被發掘,就告發柳夢梅盜墓之罪。柳夢梅在臨安應試后,受杜麗娘之托,送家信傳報還魂喜訊,結果被杜寶囚禁。
發榜后,柳夢梅由階下囚一變而為狀元,但杜寶拒不承認女兒的婚事,強迫她離異,糾紛鬧到皇帝面前,杜麗娘和柳夢梅二人終成眷屬。
5.請用兩三句話概括以下幾句哲理詩所蘊含的哲理
1、陸游: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迷茫中堅定執著地前行,才會有希望的驚喜。
2、劉禹錫: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世間萬物總不能擺脫消亡,但是同時又會有新生命的誕生,表達一種欣慰的情感。
3、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表達一種歷盡艱難險阻后取得成功的驕傲情感,告訴人們成功的韻味,從而激勵世人。
4、朱熹: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教人應當有奉獻自己,服務他人而且默默無聞的精神。
5、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站的高看的遠,每個事物都能發揮他的作用,即使飽受他人的壓制摧殘也要實現自己的價值。
6、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死而后已的一種愛戀。感動他人的往往還是人與人之間的真情,所以好好去守護他人吧。(可能有點下掰,不過我這種答案往往有轟動效應,建議可以一試)
7、蘇軾:人有悲歡離合,月由陰晴圓缺。
自然萬物包括人都是分分合合,不必難過,可是你不是他,怎知別人的痛苦。表達無奈時的內心感受。
8、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人生就該豪邁灑脫,不謂權貴,做自己想做的事。
9、白居易: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抒發一種享受生活情趣吧,感嘆自然給人的美感,表達一種樂觀的思想。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兩三句話牡丹亭簡短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