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母愛感人小故事50字
美好的日子總是過得那么快,轉眼間又一個愉快的暑假過去了。今天是我回學校的日子,我本想自己去,可媽媽要跟著我去,無奈,兒從母命理所當然,我只好讓媽媽跟著我去了。我帶好日常用品,一切就緒,便和媽媽打了一輛車駛向了目的地。不知怎的,平時愛坐車前座的媽媽卻和我一起坐在后車座上了。
在路上媽媽給我講故事,還讓我吃水果,問寒問暖的。此時此刻,我是多么幸福呀!但也有說不出的難受,是呀!要和母親分別數日誰不會傷心呢?原來每天可以看到母親那慈祥的面龐,吃到母親親手做的香噴噴的飯菜;可現在卻不行了。想到這里我十分想哭,不想住校了。但是我不能哭,因為我還有一個使命,那就是在學校里好好學習,長大后回報父母,報效祖國。
到了學校,媽媽把我放在了生活老師那里,我和媽媽揮淚告別,當時我覺得媽媽蒼老了許多。我在心里暗暗立志:不能辜負媽媽對我的期望,我長大后一定要成為棟梁之才。
2.關于母親的感人事跡 簡短的
【錢學森之母】:讓兒子成為忠誠于祖國的人 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的錢學森從小天資聰穎,悟性極高,3歲時就能背誦百首唐詩、宋詞。
錢學森的母親章蘭娟性格開朗、熱情,心地善良,而且計算能力與記憶力極強,具有很高的數學天賦。應該說,錢學森的超人天賦有來自他母親的遺傳。
章蘭娟在錢學森很小的時候,就讓其置身于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中。錢學森最愛聽母親給他講岳飛精忠報國、陸游仗劍去國、杜甫憂國憂民、諸葛亮忠于漢業,為輔佐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等故事。
每當聽到這些故事時,錢學森是那么認真、投入,稚氣的臉龐上充滿了對古人的崇敬。他們的高風亮節在幼小的錢學森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長期浸潤在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中,錢學森的心底滋生了對民族燦爛文明的崇敬和熱愛之情,同時也激發了他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深厚的民族自豪感。 1936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的錢學森赴美學習,他渴望以自己的知識來改變祖國貧窮落后的現狀。
臨行時,家人特意為他買了《老子》、《莊子》、《墨子》、《孟子》以及《論語》、《綱鑒易知錄》等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典籍。母親囑咐他:“熟讀這些書籍,可以對祖國傳統的哲學思想摸到一些頭緒。”
母親和父親一樣,還認為:“任何一個民族的特性和人生觀,都具體體現在它的歷史中。因此,精讀史學的人,往往是對祖國感情最深厚、最忠誠于祖國的人。”
父母的勉勵,給錢學森極大的力量支撐。 在美國的日子里,錢學森學習起來游刃有余,但生活上他有些不習慣,特別是某些美國人瞧不起中國人的傲慢態度令他生氣。
一次,一個美國學生當著錢學森的面恥笑中國人抽鴉片、裹腳,錢學森立刻向他挑戰:“我們中國作為一個國家,是比你們美國落后;但作為個人,你們誰敢和我比。”周圍的美國學生聽了這話后,都伸了伸舌頭,再也不敢小看中國人了。
錢學森懷著一顆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只用一年時間就拿下了飛機機械工程專業的碩士學位。 根據麻省理工學院的辦學宗旨,各專業學科的學生都要在學期內到對口的工廠、科研部門實習。
錢學森本來應該去飛機制造廠實習。可是,他沒有想到,美國的飛機制造廠只準許美國學生去實習,不接納外國學生。
這種民族歧視是錢學森在美國遭受的又一次沉重打擊。但是,挫折和困難并沒有動搖他為祖國強盛而發憤學習的決心。
既然學習航空工程走不通,他決定改學航空理論,并大膽地毛遂自薦,投奔到加州理工學院任教的世界航空理論權威馮·卡門教授門下。不久,錢學森在導師的培養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雖然美國方面為錢學森提供了優越的工作環境和物質待遇,但身在美國的錢學森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始終沒有忘記報效祖國的愿望。遠在國內的母親每次在給錢學森寫信時,都提醒他早日回國。
錢學森始終把母親的教誨牢記在心頭。多年后,錢學森幾經輾轉,終于回到了祖國,投身于“兩彈一星”的研究,為我國的航天事業立下了不朽功勛。
【丁玲之母】:尊重女兒自己的選擇 丁玲的母親蔣勝眉在常德女子師范和長沙稻田第一女子師范學校讀了兩年書后,回到常德女子小學擔任學監。剛毅、自強的蔣勝眉對女兒從不嬌寵溺愛。
她十分重視對孩子的教育,親自教女兒讀《古文觀止》、《論語》、《孟子》。在母親的影響下,丁玲從小博覽群書,打下了深厚的文學基礎。
1918年夏,14歲的丁玲以優異成績從小學畢業。暑假中,母親送她到桃源縣報考第二女子師范學校。
那時,學校要學生繳納保證金,母親沒錢,留下一枚金戒指,托女管理員變賣。那位女管理員將戒指賣了后,把交保證金余下的兩元多錢交給丁玲,說:“你媽媽生活很艱苦,這錢可不能亂花。”
丁玲拿著錢,想著這些年來母女倆的艱苦生活,眼眶都紅了。她小心地把錢放在小木箱里,用換洗衣服壓著,一直沒舍得花,到寒假回常德時才用了幾角錢做路費。
正當學期快結束時,“五四”運動爆發了。同學們上街游行,丁玲也投入了這場斗爭。
她從小受母親的思想影響,帶頭把發辮剪了。學生會還辦了貧民夜校,向附近貧苦婦女宣傳反帝反封建,給她們上識字課。
丁玲在夜校教珠算,因為她年齡最小,學生們都管她叫“崽崽先生”。 暑假回到家,舅媽一看見她剪了發,冷冷地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
丁玲不客氣地回答:“既然不可毀傷,人的耳朵為何要穿眼,你的腳為什么要變得像個粽子?你那是束縛,我這是解放。” 丁玲高興地向母親講述學校的各種新鮮事。
母親看見女兒在思想上、功課上都有進步,也非常欣慰。母親告訴女兒,在“五四”運動中,她領著學生游行、喊口號,也參加各種活動,并且已經辭去省立女子高小管理員職位,專辦婦女儉德會附屬小學。
眼下她除了繼續辦儉德女子小學以外,又在東門外為貧苦女孩辦了一個小小的“工讀互助團”,學生可以不交學費學文化,還可以得到點工錢幫補家庭。母親受向警予寄來的書信文章的激勵,常閱讀《新青年》等進步書刊,積極參加社會工作。
丁玲看見母親雖已四十多歲,卻仍然熱情洋溢,精神飽滿,公而忘私,向往未來,也感到高興、放心。 暑假過后,丁玲向母。
3.關于母親感人事跡簡短的
一只老鹿和小鹿被一群兇猛的獵豹追逐到了一個峽谷前,那峽谷的寬度太大,超越了鹿的跳躍極限,但老鹿毫不畏懼地跳了。結果大峽谷前出現了這樣一幅壯烈場面:老鹿起跳后小鹿也飛身起跳了,到了峽谷中間,就在老鹿即將墜落谷底的剎那間,小鹿落在了老鹿的背上,并以老鹿的背為支點,成功地實 現了第二次起跳……老鹿犧牲了,小鹿躍上了峽谷彼岸,存活下來。
動物的母愛尚且如此感人,人類母愛的力量就更是感天地泣鬼神。這里有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在某省一個旅游景區,一部滿載游客的纜車突然從高空墜落,就在轉瞬即至的生死關頭, 年輕的母親和父親一起,奇跡般地將不滿周歲的孩子高高舉起,結果,纜車內三十余名游客全部遇難,惟有這個小孩存活了下來……
最近還讀到另外一個關于母愛的故事:一天深夜,一場突如其來的特大泥石流吞沒了小山村。次日,當救援人員循著哭聲刨開泥土,掀開屋頂,發現一個光著身子蜷縮在屋梁下的兩三歲小女孩竟然活著。救援人員趕緊將小女孩抱出來,可她死活不肯離開,邊用小手指著邊哭喊起來:“媽——!”救援人員沿著隱約露出的一雙泥手小心翼翼地往下刨,眼前現出一幅驚心動魄的畫面:一個半身赤裸的女人,呈站立姿勢,雙臂高高舉過頭頂,仿佛一尊舉重運動員的雕塑……女人竟是一個盲人,身體早已僵硬。而她的身下,又刨出一個昂首挺立的半裸男人!女人正是站在男人的肩上,雙手高舉小女孩,小女孩才奇跡般地成為這場泥石流中惟一的幸存者!
動物也罷,人類也好,惟有父母之愛是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的。生死攸關的時候,他們總是義無反顧地舍棄自我,把生的希望留給后代。當初,老鹿如果停蹄不跳,它和小鹿毫無疑問都會成為獵豹們的戰利品。關鍵時刻,老鹿選擇了作小鹿的跳板,用自己的生命換取小鹿的生命。而年輕父母和盲人父母舍己救子女的壯舉更是愛的力量的最好詮釋。
世間最偉大、最無私的愛是母愛。奉獻和犧牲是母愛這兩個字眼豐富內涵中最動情和閃光的部分。正是這種博大深厚的愛的力量,繁衍傳承了生生不息的人類社會和萬物生靈,譜寫出永恒不朽、傳誦不衰的愛的詩篇和情的樂章。
漫漫人生旅程,正是無私奉獻的母愛,教會我們用心去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世界;也正是這種母愛驚天動地的力量,激勵我們摒棄自私和怯懦,用愛心擁抱真善美的生活,一步步走向成熟和成功。
4.簡短母愛的感人事跡
對不起我知道的和找的只有這些了,有些不是很相似有的是父愛的比如海馬母海馬生出海馬后公海馬就把所有的卵吞到腹中,等孵化為小海馬時才會放出來。盡心盡力養護下一代!
雅馬哈魚,每年的春季都會逆流而上,回到自己的出生地產卵,然后為了保證子女出生時有充足的食物就把自己的身體獻給下一代這才是最真正的母愛!
北極的春季(三、四月份)是北極熊的交配期,一般兩周左右,有時可達1個月之久。性成熟的雌北極熊(4齡以上)和雄北極熊(5齡以上)或許由于有緣千里來相會,或許心靈感應所致,相會之后,雙方便一起漫步于晶瑩剔透的冰蓋上,有時,身材嬌小的母熊走在前面,體格粗壯的公熊則緊隨其后,相距不到兩三步,有時,情之所致,雙方貼得相當近。當然,有時會出現母熊對公熊不甚滿意的情形,這時公熊往往會采取暴力行動,于是雙方便撕打起來,但是體質羸弱弱的母熊豈是體大粗壯的公熊的對手,最后母熊不僅遍體鱗傷,而且還要委屈求全,不得不違心地當上新娘。從某種意義上講,雄北極熊所作所為雖有點粗暴,但對其整個種族的繁衍是極其有利的。因為交配期一過,雙方便各奔東西,各自過著獨身生活,而且為生活所迫,整天東奔西跑,很難有機會再相遇,而交配期稍縱即逝,若不趁此良機繁殖后代,恐怕又要推遲一年,而明年的此時能否有此機遇,還很難預料。因此,為了保證世世代代延續下去,不致滅絕,雄北極熊抓住每一個繁殖的機會實在是明智之舉。
隆冬時節(12月份至翌年的1月份),母熊便在自己建造的洞穴中分娩了,一般為雙胞胎,偶爾是單胎或3胎。剛生下的熊仔光禿禿的,雙眼一抹黑,雙耳聽不見聲音,體重僅有幾百克重,相當于母熊體重的1%左右。出生之后,生長得相當快,經過3~4個月的哺乳,即可長到9~13.5公斤,而在此之前,母熊則與熊仔朝夕相處,形影不離,駐守洞穴中,并完全依靠體內貯存的營養維持自身生命,而且還要哺乳熊仔。北極熊乳汁的脂肪含量高達30%以上,這是任何食肉動物所無法比擬的,因此熊仔才能發育良好,3~4個月后,母熊便攜子離開洞口,讓其外出見世面,長見識,晚上領著它們回洞過夜。
熊仔跟隨母熊約2年左右的時間,其間要學習捕食和如何在北極嚴酷的環境中求得生存。年滿2歲后,就開始日食其力,而且一旦長成,它們很少找同類做伴,整天風里來,雪里去,輾轉于浮冰和陸地間,由于其特殊的攝食方式和相當大的食量(北極熊的胃可容納50~70公斤的食物),因此它總是獨來獨往,漂泊不定,儼然一位孤獨的流浪者。
長到4~5歲,北極熊便達到性成熟,并開始婚配生育,另立新家。其生殖年齡可以持續到20~25歲。目前,尚無法斷定野生北極熊到底能活多久,估計也就是20~30年,但是曾有一只捕獲的北極熊在動物園里活了40年;不過,也只有在動物園里,北極熊才吃喝不愁,而且管理人員精心飼養照料,身體極少得病,即使有病,也會被治療,這樣才得以高壽。若是在北極,那些年老的北極熊往往視力、聽力欠佳,牙齒磨得平平的,很難捕到獵物,饑寒交加,再加疾病纏身,很快便會死去。
5.關于母親感人事跡簡短的
一只老鹿和小鹿被一群兇猛的獵豹追逐到了一個峽谷前,那峽谷的寬度太大,超越了鹿的跳躍極限,但老鹿毫不畏懼地跳了。
結果大峽谷前出現了這樣一幅壯烈場面:老鹿起跳后小鹿也飛身起跳了,到了峽谷中間,就在老鹿即將墜落谷底的剎那間,小鹿落在了老鹿的背上,并以老鹿的背為支點,成功地實 現了第二次起跳……老鹿犧牲了,小鹿躍上了峽谷彼岸,存活下來。 動物的母愛尚且如此感人,人類母愛的力量就更是感天地泣鬼神。
這里有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在某省一個旅游景區,一部滿載游客的纜車突然從高空墜落,就在轉瞬即至的生死關頭, 年輕的母親和父親一起,奇跡般地將不滿周歲的孩子高高舉起,結果,纜車內三十余名游客全部遇難,惟有這個小孩存活了下來…… 最近還讀到另外一個關于母愛的故事:一天深夜,一場突如其來的特大泥石流吞沒了小山村。次日,當救援人員循著哭聲刨開泥土,掀開屋頂,發現一個光著身子蜷縮在屋梁下的兩三歲小女孩竟然活著。
救援人員趕緊將小女孩抱出來,可她死活不肯離開,邊用小手指著邊哭喊起來:“媽——!”救援人員沿著隱約露出的一雙泥手小心翼翼地往下刨,眼前現出一幅驚心動魄的畫面:一個半身赤裸的女人,呈站立姿勢,雙臂高高舉過頭頂,仿佛一尊舉重運動員的雕塑……女人竟是一個盲人,身體早已僵硬。而她的身下,又刨出一個昂首挺立的半裸男人!女人正是站在男人的肩上,雙手高舉小女孩,小女孩才奇跡般地成為這場泥石流中惟一的幸存者! 動物也罷,人類也好,惟有父母之愛是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的。
生死攸關的時候,他們總是義無反顧地舍棄自我,把生的希望留給后代。當初,老鹿如果停蹄不跳,它和小鹿毫無疑問都會成為獵豹們的戰利品。
關鍵時刻,老鹿選擇了作小鹿的跳板,用自己的生命換取小鹿的生命。而年輕父母和盲人父母舍己救子女的壯舉更是愛的力量的最好詮釋。
世間最偉大、最無私的愛是母愛。奉獻和犧牲是母愛這兩個字眼豐富內涵中最動情和閃光的部分。
正是這種博大深厚的愛的力量,繁衍傳承了生生不息的人類社會和萬物生靈,譜寫出永恒不朽、傳誦不衰的愛的詩篇和情的樂章。 漫漫人生旅程,正是無私奉獻的母愛,教會我們用心去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世界;也正是這種母愛驚天動地的力量,激勵我們摒棄自私和怯懦,用愛心擁抱真善美的生活,一步步走向成熟和成功。
6.簡短感人母愛故事
古代日本貧困家庭有拋棄老人的習慣。一次,一個窮得叮當響的兒子背著老娘走向山岙,準備將老娘拋棄。
一路上,老娘不斷地折下樹枝丟于地上,兒子很不耐煩地問:
“你老是丟樹枝干嗎?快死了還多事。”
但母親回答說:
“孩子,為了在這深山冷岙里好讓你能找到回家的路”聽罷,兒子頓時淚如雨下。于是又把母親背回了家。
岳母刺字飛不受楊么的使者王佐之聘,其母恐日后還有不肖之徒前來勾引岳飛,倘若一時失察受惑,做出不忠之事,英名就會毀于一旦。于是禱告上蒼神靈和祖宗,在岳飛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字。該書敘述岳母刺字時,先在飛脊背上,用毛筆書寫,再用繡花針刺就,然后涂以醋墨,使永不褪色。
7.母親和子女之間的感人故事(短小,簡潔)
每次接女兒放學的時候,女兒總是遠遠地迎上來,我蹲下身子,她就撲進我的懷里。此時天地間只有一個擁抱,任何生活的壓力、身心的疲憊,轉眼都煙消云散了。
小時,父親喜歡抱起我,輕輕地拋向空中,又輕輕地接住抱在懷里,惹得我一路上笑個不停,現在想起來那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我讀高三那年,父親患上了胃癌,醫生說需要盡快動手術。父親對我隱瞞了這件事情,怕影響我高考。一天夜里,我聽到母親的抽泣聲,父親低聲對母親說:“我想還是高考以后再動手術,這樣能確保不會影響女兒考試的發揮。現在動手術萬一失敗,說不定會改變孩子一生的道路。”聽到這里,我再也忍不住,推開房門,撲進父親的懷里,任自己的眼淚流淌,父親只是撫摸著我的頭,什么也沒說。
第二天醒來的時候,父親已經起床,他決定盡快動手術,希望身體好了之后親自送我去參加高考。父親的手術很成功,一個月后,父親真的送我去參加考試。每次進入考場之前,父親總是和我熱烈地擁抱,然后舉起拳頭,示意我要努力。
以后的日子,無論我遇到什么困難,我都會勇敢地跨越它們。父親用他的實際行動教會我堅強地面對一切,教會我以一顆堅韌的心去戰勝一切。在父親與癌癥搏斗的日日夜夜,他給予我的是我一生都用之不盡的精神財富!
后來我參加工作,再也沒有和父親擁抱過。父親一天天衰老,病情也日益沉重。今年治療期間,每當我推著父親進出病房,眼淚總是會情不自禁地流下來。在父親彌留之際,我拉著他的手。陡然,父親把兩支手都伸出來,身體用力地向前挪動著,他沒有來的及表白就離開了我們。我忽然明白父親挪動身體的目的,他是想要再最后一次擁抱一下他的女兒,擁抱一下父女幸福的感覺。
常常想起父親的擁抱,想起父親最后沒有完成的擁抱,我不禁淚流滿面。
8.感人的小故事,關于母愛,要簡短
【感人的小故事,關于母愛,要簡短】
去年四川地震發生后,在搶險人員經過一番努力,在清理倒塌的建筑物下的一位婦女,當人們小心的把擋著她的廢墟清理開,在她的身體下面躺著她的孩子,包在一個紅色帶黃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個月大,因為母親身體庇護著,他毫發未傷,抱出來的時候,他還安靜的睡著,他熟睡的臉讓所有在場的人感到很溫暖。隨行的醫生過來解開被子準備做些檢查,發現有一部手機塞在被子里,醫生下意識的看了下手機屏幕,發現屏幕上是一條已經寫好的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 愛你”,看慣了生離死別的醫生卻在這一刻落淚了,手機傳遞著,每個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淚了。
9.找10個寫母親的故事
<母愛如粥> 有這樣一位母親,她每天都和她的兒子聊天,她給他講一些他小時侯的故事:光著屁股在小河里游泳被蝦刺傷了屁股赤著腳丫躥到樹上吃桑葚被毛毛蟲咬得渾身疙瘩,林林總總,他都已經忘了的事情,她總是記憶猶心,如數家珍。
她每天總是會利用一大部分時間來給他熬粥。用那種最長最大、顆粒飽滿、質地晶瑩、略帶些翠青色的米粒。
一顆一顆精心挑選。如果偶爾一不小心手指沾起了兩顆,她會將它們重新放進米堆,重新挑選。
她把那些米們洗得純粹而有潔凈,然后放進一只棕色瓦罐,倒上沉淀過的泉水,用柴火慢慢熬,火不能太猛,否則粥會受熱不均勻。她把火兒侍侯得溫順而精致,宛若一位恬靜嫻雅的江南女子。
熬一罐粥,通常要花費兩個半小時。她小心翼翼地把粥倒進一只花瓷碗,一邊晃著腦袋,一邊對著粥吹氣,吹到自己呼吸困難,粥也變涼了。
她微笑著用湯匙喂給兒子吃,可是兒子閉著眼睛,漠然地拒絕了她。她并不生氣,微笑如昔。
第二天,繼續揀米,熬粥,吹冷,并且接受拒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她的手指已經變得粗糙而又遲鈍,她搖晃的腦袋已經白法叢生,她的力氣也大不如從前往往是粥冷到一半時便已經上氣不接下氣,必須借助扇子來完成下一半的降溫。可是兒子依然冷漠著拒絕她。
她一直微笑著,始終沒有流下一滴眼淚。 這種熱情與冷漠的對峙持續了八年零七十三天,第八年零七十四天,她正和他兒子講著他小時侯的故事,兒子突然睜開眼睛,不大清晰的說了聲:“媽媽,我要和粥。”
她頓時淚如雨下——那是他自從醫生宣布腦死亡后開口說的第一句話。醫生說,像他這樣的情況,只有十萬分之一的機會。
兒子那天吃到了母親熬的粥,粥其實并不像她描述的那樣好吃,有微微的糊味,而且還帶有咸咸的眼淚味道。可想而知,母親是多么不平靜。
故事到這里并沒有結束。三個月之后,就在兒子完全可以生活自理之時,母親撒手人間。
臨走時,握著兒子的手。笑容安詳而從容。
兒子在清理遺物的時候,發現了一本母親的病歷,其實早在七年多以前,在兒子昏睡后的一年多之后,不幸又一次降臨了這個家庭——母親被確診為肝癌晚期。 是什么信念可以支撐一位肝癌晚期晚期的女人與病魔對抗了七年?醫生說這是個奇跡。
兒子知道,創造奇跡的正是——那可憐而尊貴、平凡卻偉大的母親! < 母親給出的答案> 有個孩子對一個問題一直想不通;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卻才考了第二十一名? 回家后他問道:“媽媽,我是不是比別人笨?我覺得我和他一樣聽老師的話,一樣認真地做作業,可是,為什么我總比他落后?”媽媽聽了兒子的話,感覺到兒子開始有自尊心了,而這種自尊心正在被學校的排名傷害著。他望著兒子,沒有回答,因為她不知道怎樣回答。
又一次考試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還是第一名。回家后,兒子又問了同樣的問題。
她真想說,人的智力確實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腦子就是比一般人靈。冉而這樣的回答,難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嗎?她慶幸自己沒說出口。
應該怎樣回答兒子的問題呢?有幾次,她真想重復那幾句被上萬個父母重復了上萬次的話——你太貪玩了;你在學習上還不夠勤奮;和別人比起來還不夠……以此搪塞兒子。然而,像她兒子這樣不夠聰明,在班上成績不夠突出的孩子,平時活得還不夠辛苦嗎?所以她沒有這么做,她想為兒子的問題找到一個完美的答案。
兒子小學畢業了,雖然他比過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沒趕上他的同桌,不過,與過去相比,他的成績一直在提高。為了對兒子的進步表示贊賞,她帶他去看了一次大海。
就是在這次旅行中,這位母親回答了兒子的問題。 現在這位做兒子的在也不必擔心自己的名次了。
也再沒有人追問他小學時成績排第幾名,因為去年他已經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清華。寒假歸來時,母校請他給同學及家長做一個報告。
其中他講了小時侯的一段經歷: “我和母親坐在沙灘上,她指著前面對我說,你看那些海邊爭食的鳥兒,當海浪打來的時候,小灰雀總能迅速起飛,它們拍打兩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鷗總顯得非常笨拙它們從天空飛入海灘總要很長的時間,然而,真正能飛越大海橫過大樣的還是它們。”這個報告使很多母親流下了眼淚,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