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與朱元思書翻譯 簡單點的
風停了,煙霧都消散盡凈,天空和遠山呈現出相同的顏色。(我乘著船)隨水流漂浮移動,隨心所欲,任船所致觀賞景物。從富陽到桐廬大約(相距)一百里左右,奇異的山水,是天下絕無僅有的。
江水都呈青綠色,深深的水流清澈的千丈也能見底。游魚和細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直看下去,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洶涌的波浪猛似奔馬。
兩岸的高山,都長著耐寒常綠的樹,(高山)憑依山勢,爭著向上,仿佛競相向高處和遠處伸展;(它們)爭相比高遠,筆直地向上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沖激著石頭,發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兒相向鳴叫,鳴聲諧而動聽。(樹上的)蟬兒長久不斷地鳴唱,(山中的)猿猴也時刻不住地啼叫。像老鷹飛到天上那樣追逐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靜下來;那些辦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昏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可以見到陽光。
2.《與朱元思書》用現代文翻譯50字
(那空間的)煙霧都消散凈盡,天空和遠山呈現出相同的顏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飄流蕩漾,任憑船兒東西漂泊。從富陽縣到桐廬縣(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異水,是天下絕無僅有的。
江水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見到水底。游魚和細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無障礙。(那飛騰的)急流比箭還快,洶涌的波浪猛似奔馬。
兩岸的高山,都長著郁郁蔥蔥的樹木,使人看了有寒涼之意,(高山)憑著(高峻的)形勢,奮力直向上聳,仿佛互相競賽向高處和遠處發展;(它們)都在爭高,筆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沖激著石頭,發出冷冷的清響;好鳥兒相向和鳴,唱出和諧而動聽的聲音。(樹上的)蟬兒一聲接一聲不斷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聲一聲不住地啼。那些懷著對名利的渴望極力高攀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于功名利祿之心;那些辦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象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可以見到陽光。
3.與朱元思書全文翻譯
譯文
風和煙都散盡了,天和山是一樣的顏色。隨著江流飄蕩,時而偏東,時而偏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來里的水路,奇異的山水獨一無二。 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
游動的魚兒和細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迅猛的浪濤像飛奔的駿馬。
江兩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長著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樹;山巒憑借著(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仿佛都在相互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筆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無數的山峰。泉水沖擊著巖石,發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百鳥互相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
蟬兒和猿猴也長時間地叫個不斷。極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高峰,就會平息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治理政務的人,看到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
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昏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還可以從枝葉的空隙中見到陽光。
全文原文如下: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piǎo)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miǎo),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響;好鳥相鳴,嚶嚶(yīng)成韻。蟬則千轉(zhuà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yuān)飛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經綸(lún)世務者,窺(kuī)谷忘反。橫柯(kē)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擴展資料
本文敘述作者乘船自桐廬至富陽途中所見,描繪了這一段的山光水色(富春江),它創造出一種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讀后悠然神往,仿佛也親自領略了其間的山水之美;
同時也表現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流露出對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視,含蓄地傳達出愛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之趣。
藝術手法
《與朱元思書》保持了駢文的特點,文章基本遵循駢文的要求,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并于文章后半部分大量運用對偶句, 如“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文章首段以“奇山異水, 天下獨絕”八字總領全篇,二、三兩段分承“異水”和“奇山”兩方面,環繞“獨絕”二字展開生發和描摹,結構上綱舉目張,脈絡分明。 寫景順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遠,逐層展開,符合“從流飄蕩”的觀景習慣,條理清楚。
寫景重點上, 全文詳寫“山”略寫“水”;寫“水”的部分,詳寫靜態略寫動態;寫“山”的部分,詳寫動態略寫靜態。這樣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顯得詳略適宜,輕重有度。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與朱元思書
4.與朱元思書的解詞和原文翻譯
從:順,隨。
俱:全,都。 凈:消散盡凈。
共色:一樣的顏色。共,相同,一樣。
從流飄蕩:(乘船)隨著江流飄蕩。從,順,隨。
任意東西:任憑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時而向東,時而向西。東西:方向,在此做動詞,向東向西。
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此句中的富陽與桐廬都在杭州境內,富陽在富春江下游,桐廬在富陽的西南中游。如按上文“從流飄蕩”。
則應為“從桐廬至富陽”,可能為作者筆誤。自:從。
至:到。許:表示大約的數量,上下,左右。
獨絕:獨一無二。 絕:獨特 皆:全,都。
縹(piǎo)碧:原作“漂碧”,據其他版本改為此。青綠色。
縹:淡綠色。碧:青綠色。
游魚細石:游動的魚和細小的石頭。 直視無礙:可以看到底,毫無障礙。
這里形容江水清澈見底。 急湍:急流的水。
甚箭:“甚于箭”,比箭還快(勝過箭)。 甚:勝過。
為了字數整齊,中間的“于”字省略了。 若:好像。
奔:動詞活用作名詞,文中指奔騰的駿馬。 寒樹:耐寒長青的樹。
負勢競上:山巒憑借(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 負:憑借。
競:爭著。上:向上。
這一句說的是“高山”,不是“寒樹”,這從下文“千百成峰”一語可以看得出來。 軒邈(miǎo):意思是這些山巒仿佛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
軒,向高處伸展。邈,向遠處伸展。
這兩個詞在這里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用。軒邈,向高處向遠處生長。
(蘇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十八課中譯為高遠,這里作動詞用,比高遠) 直指:筆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向上。
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無數山峰。 激:沖擊,拍打。
泠(líng)泠作響:泠泠地發出聲響。泠泠,擬聲詞,形容水聲的清越。
好鳥相鳴:好,美麗的;相鳴,互相和鳴,互相鳴叫。 嚶(yīng)嚶成韻:鳴聲嚶嚶,和諧動聽。
嚶嚶,鳥鳴聲。韻,和諧的聲音。
蟬則千轉(zhuàn)不窮:蟬兒長久不斷地鳴叫。則:助詞,沒有實在意義。
千轉:長久不斷地叫。千表示多。
轉,同“囀”(視版本而定),鳥婉轉地叫,鳥鳴聲。這里指蟬鳴。
窮,窮盡。 無絕:就是“不絕”。
與上句中的“不窮”相對。絕:停止。
鳶飛戾天;出自《詩經·大雅·旱麓》"鳶飛戾天,魚躍于淵"。鳶飛到天上,這里比喻極力追求名利的人。
鳶,俗稱老鷹,善高飛,是一種兇猛的鳥。戾,至。
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 息:使……平息,使動用法。
經綸世務者:治理政務的人。經綸:籌劃、治理。
窺谷忘反: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連忘返。反:通“返”,返回。
窺:看 。 橫柯上蔽:橫斜的樹木在上邊遮蔽著。
柯,樹木的枝干。 蔽:遮蔽。
在晝猶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昏暗。 晝:白天。
猶:好像。 疏條交映: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
疏條:稀疏的小枝。交:相互。
見:看見。日:太陽,陽光。
通假字 ①蟬則千轉不窮 轉:通“囀”(zhuàn),意為鳥婉轉地叫,此處指蟬鳴聲。 ②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反:通“返”,意為返回。
③有時見日 見:通“現”意為顯現 編輯本段 古今異義 ①許 古義:附在整數詞之后表示約數,左右。例句: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
今義:或許,應允,贊許等。 ②經綸 古義:籌劃、治理。
例句:經綸世務者。 今義:整理過的蠶絲,規劃,管理政治的才能。
③戾 古義:至 .例句:鳶飛戾天者。 今義:罪惡。
④窮:古義:窮盡。例句:蟬則千轉不窮。
今義:貧窮。 ⑤奔:古義:本文指飛奔的馬。
例句:猛浪若奔。 今義:奔跑 ⑥窺:古義:看,觀察,偵探。
例句:窺谷忘反。 今義:從小孔、縫隙或隱蔽處偷看 編輯本段 一詞多義 1.絕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沒有第二個) 猿則百叫無絕(斷,停,停止) 2上 負勢競上(向上) 橫柯上蔽(在上邊) 3無 直視無礙(沒有) 猿則百叫無絕(不) 4百 一百許里(確數,十的倍數) 猿則百叫無絕(概數,表示多) 5直 直視無礙(一直) 爭高直指(筆直) 6負 負勢競上(憑借) 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背) 7窮 蟬則千轉不窮(窮盡) 窮冬烈風(深) 編輯本段 詞類活用 ①任意東西(“東西”:名詞作動詞,往東西飄逸) ②猛浪若奔(“奔”:動詞用作名詞,飛奔的馬) ③互相軒邈(“軒邈”:形容詞用作動詞,爭著往高處、遠處伸展) ④望峰息心(“息”:使動用法,使……停止) ⑤橫柯上蔽(“上”:名詞用作狀語,在上面) ⑥風煙俱凈(“凈”:形容詞作動詞,消凈、散凈) ⑦皆生寒樹(“寒”:形容詞作動詞,動詞的使動用法,使人感到有寒意) ⑧負勢競上(“競”:動詞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的狀上的意思)。
5.與朱元思書翻譯 簡單點的
風停了,煙霧都消散盡凈,天空和遠山呈現出相同的顏色。
(我乘著船)隨水流漂浮移動,隨心所欲,任船所致觀賞景物。從富陽到桐廬大約(相距)一百里左右,奇異的山水,是天下絕無僅有的。
江水都呈青綠色,深深的水流清澈的千丈也能見底。游魚和細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直看下去,毫無障礙。
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洶涌的波浪猛似奔馬。 兩岸的高山,都長著耐寒常綠的樹,(高山)憑依山勢,爭著向上,仿佛競相向高處和遠處伸展;(它們)爭相比高遠,筆直地向上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
泉水沖激著石頭,發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兒相向鳴叫,鳴聲諧而動聽。(樹上的)蟬兒長久不斷地鳴唱,(山中的)猿猴也時刻不住地啼叫。
像老鷹飛到天上那樣追逐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靜下來;那些辦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昏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可以見到陽光。
6.與朱元思書原文及翻譯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白話文:風煙都消散了,天和山的顏色變得一樣了。(我)跟隨著江流隨意的向東或向西飄蕩。從富陽到桐廬,大概有一百里左右的距離,奇異的山水景色,這是天下獨一無二的。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白話文:水是青白色的,清澈的可以看見水底。游動的魚和細小的石頭,也可以直接看見,沒有任何障礙。湍急的水流像箭一樣,兇猛的浪花就像駿馬在奔騰一樣。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白話文:兩岸的高山上,樹密得讓人感到寒冷,群山競爭著高聳。泉水飛濺在山石之上,發出清悅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相互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
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白話文:蟬兒和猿猴一直在叫。像兇猛的鳥飛到天上,看到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名利的心也就平靜下來了。整天忙于農務的人,看到這些山谷,也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也可以見到陽光。
擴展資料
寫作背景:
1、《與朱元思書》是南朝山水小品中的名作,原是作者寫給朋友的一封信,但這里看到的不是當時的完整信件。文中生動細膩地描繪了富春江從富陽到桐廬一段沿途百里的秀美風光,如詩如畫,引人入勝。
2、本文寫的是浙江境內富春江的秋景,亦無其他資料可考,只留下這看似隨興之所至而寫下的一段文字。雖然只是片斷,但這段文字無論從內容還是結構上看,都有相對的完整性,是一篇優秀的山水小品。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與朱元思書
7.與朱元思書 翻譯
天山共色。從流飄蕩。蟬兒則無休止地鳴叫不停,皆生寒樹,負勢競上。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游動的魚和細細的卵石,都可以看得十分清楚。湍急的流水快于飛箭,洶涌的江浪勢如奔馬。兩岸夾峙的高山上。從富陽到桐廬,一百來里水路,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千丈深也能見到水底,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千百成峰。泉水激石。
夾岸高山。江水全都呈現出一片青蒼之色;整天忙于籌劃治理世俗事務的人,看一看如此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望一眼這么美的峰巒就會平息熱衷名利的心,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即使白天也像黃昏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也會漏下一些光斑,奇峭的山峰奇異的流水,天下獨一無二,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爭著向高處筆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峰巒。泉水沖擊著石塊,發出泠泠的聲響;好鳥彼此和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有時見日。
風塵煙靄全部散盡,天空與山峰顯露出同樣清澄的顏色。讓船隨著江流飄浮蕩漾,猿猴則千百遍地啼叫不絕,織成嚶嚶的諧美旋律。橫斜的樹枝遮蔽天日,任憑它或東或西,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在仕途上鷹一般沖天直上的人;經綸世務者:吳均
風煙俱凈,全都生長著耐寒常青的樹木。山依恃地勢爭著向上,互相比高比遠,窺欲忘反。橫柯上蔽與朱元思書 作者
8.《與朱元思書》的翻譯
天空中沒有一絲風兒,江上的風和煙霧都已消散,天空和遠山都是藍色。(我坐著船)隨著流水任意飄浮蕩漾,不管船飄向何方。從富陽到桐廬。一百多里,其間奇特怪異的山山水水,天下獨一無二。
水清如鏡,清澈見底。游動的魚兒和細小的石頭,都能直接看見,毫無障礙。流得很急的江水比箭還快,水中的大波浪像群馬般飛奔。
江水兩岸高聳云天的山上都是些耐寒常綠樹木,依仗山水的氣勢爭著向上生長,互相爭高比遠,直上云霄,形成無數的山峰。泉水流過,拍打巖石,發出清越的響聲;美麗的鳥兒相互和鳴,鳴聲嚶嚶如同韻歌和諧動聽。蟬聲婉轉沒有停息,猿聲蕩漾不知疲憊。追求高官厚祿的人,看著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靜心境;處理國家大事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了陽光,即使在白天也如同黃昏;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有時可以見到太陽。
謝謝采納
9.《與朱元思書》的翻譯
風和煙都消散盡凈了,天空和遠山呈現出相同的顏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漂蕩,時而偏東時而偏西。從富陽縣到桐廬縣大約(相距)一百里左右,奇異的山水,是天下獨一無二的。
江水都呈青綠色,深深的水流清澈見底。游魚和細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洶涌的波浪猛似奔馬。
兩岸的高山,都長著蒼翠透出一派寒意的樹,(高山)憑依山勢,爭著向上,仿佛競相向高處和遠處伸展;(它們)爭相比高遠,筆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沖激著石頭,發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兒相向和鳴,唱出和諧而動聽的聲音。(樹上的)蟬兒長久不斷地鳴唱,(山中的)猿猴也時刻不住地啼叫。那些極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那些辦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陰暗,茂密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可以見到陽光。 這就是很準確的,我跟資料書對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10.與朱元思書的翻譯
與朱元思書 作者:吳均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欲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翻譯:
風塵煙靄全部散盡,天空與山峰顯露出同樣清澄的顏色。讓船隨著江流飄浮蕩漾,任憑它或東或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來里水路,奇峭的山峰奇異的流水,天下獨一無二。江水全都呈現出一片青蒼之色,千丈深也能見到水底。游動的魚和細細的卵石,都可以看得十分清楚。湍急的流水快于飛箭,洶涌的江浪勢如奔馬。兩岸夾峙的高山上,全都生長著耐寒常青的樹木。山依恃地勢爭著向上,互相比高比遠。爭著向高處筆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峰巒。泉水沖擊著石塊,發出泠泠的聲響;好鳥彼此和鳴,織成嚶嚶的諧美旋律。蟬兒則無休止地鳴叫不停,猿猴則千百遍地啼叫不絕。在仕途上鷹一般沖天直上的人,望一眼這么美的峰巒就會平息熱衷名利的心;整天忙于籌劃治理世俗事務的人,看一看如此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遮蔽天日,即使白天也像黃昏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也會漏下一些光斑。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與朱元思書的簡短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