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雪的意思
《春雪》是唐代詩人韓愈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題詠的對象就是春雪,真正的春天雖然還未來到,但白雪卻等不住了,紛紛揚揚,自己妝點出一派春色。
原文如下: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譯文如下:
新年都已來到,但還看不到芬芳的鮮花,到二月,才驚喜地發現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也嫌春色來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兒在庭院樹間穿飛。
擴展資料:
《春雪》首句寫人們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焦急心情。一個“都”字,透露出這種急切的心情。
第二句中,“驚”字最宜玩味,它寫出了人們在焦急的期待中終于見到“春色”萌芽而新奇、驚訝、欣喜的神情,十分傳神。詩句表達了這樣一種感情:雖然春色姍姍來遲,但畢竟就要來了。
三、四句表面是說有雪無花,實際是說白雪比人更等不住,穿樹飛花作春色。這實際是詩人期盼春天,在自然界還沒有春色時幻化出的一片春色,富有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春雪
2.春雪的賞析和解釋
三、四兩句表面上是說有雪而無花,實際感情卻是:人倒還能等待來遲的春色,從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卻等不住了,竟然紛紛揚揚,穿樹飛花,自己裝點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開)未來,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遺憾,但這穿樹飛花的春雪不也照樣給人以春的氣息嗎!詩人對春雪飛花主要不是惆悵、遺憾,而是充滿了欣喜。
第三、四段簡要賞析: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與靈性,同時這穿樹飛花的春雪似乎也給人春的氣息,為詩歌增添了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渲染了熱鬧的喜悅氣氛。
3.古詩春雪的大意是什么
不知道你所說的是不是這個
《春雪》是唐代詩人韓愈的作品,描繪了姍姍來遲的白雪紛紛揚揚的畫面。同時《春雪》是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的愛情小說。還有日本同名電影《春雪》,講述了一對貴族戀人的愛情悲劇。“西澗春雪”是茶名,產于滁州。
作者:[唐]韓愈 詩詞內容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釋義芳華:芬芳的鮮花。初:剛剛。庭樹:花園里的樹木。故:因此,所以。 新年:指農歷正月初一。 詩文解釋新年已經來到,然而卻還沒有看到芬芳的鮮花,直到二月里,才驚喜地發現草兒萌發了綠芽。白雪似乎耐不住這春天的姍姍來遲,竟紛紛揚揚,在庭前的樹木間灑下一片飛花。
4.春雪的意思以及全詩是
春雪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 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意思么,直譯是春天的雪,全首的賞析可以參考一下這個: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新年即陰歷正月初一,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標志著春天的到來。新年都還沒有芬芳的鮮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們分外焦急。
一個“都”字,透露出這種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驚見草芽”,說二月亦無花,但話是從側面來說的,感情就不是單純的嘆惜、遺憾。
“驚”字最宜玩味。它似乎不是表明,詩人為二月剛見草芽而吃驚、失望,而是在焦急的期待中終于見到“春色”的萌芽而驚喜。
內心的感情是:雖然春色姍姍來遲,但畢竟就要來了。“初驚”寫出“見草芽”時的情態,極其傳神。
“驚”字狀出擺脫冬寒后新奇、驚訝、欣喜的感受;“初”字含春來過晚、花開太遲的遺憾、惋惜和不滿的情緒。然而這種淡淡的情緒藏在詩句背后,顯得十分含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