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數學的小故事(50字左右)
阿拉伯數字的由來小明是個喜歡提問的孩子。
一天,他對0—9這幾個數字產生興趣:為什么它們被稱為“阿拉伯數字”呢?于是,他就去問媽媽:“0—9既然叫‘阿拉伯數字’,那肯定是阿拉伯人發明的了,對嗎媽媽?”媽媽搖搖頭說:“阿拉伯數字實際上是印度人發明的。大約在1500年前,印度人就用一種特殊的字來表示數目,這些字有10個,只要一筆兩筆就能寫成。
后來,這些數字傳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覺得這些數字簡單、實用,就在自己的國家廣泛使用,并又傳到了歐洲。就這樣,慢慢變成了我們今天使用的數字。
因為阿拉伯人在傳播這些數字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人們就習慣了稱這種數字為‘阿拉伯數字’。”小明聽了說:“原來是這樣。
媽媽,這可不可以叫做‘將錯就錯’呢?”媽媽笑了。
2.數學小故事50字左右
謙讓的“加”和“減”
在數學王國里,來了一對好朋友,它們是“乘”和“除”。 “加”“減”聽說“乘”和“除”來了,心里非常高興,它們又有新朋友了。但是,“乘”和“除”卻不把“加”“減”放在眼里,它們自以為自己的能力比“加”和“減”大,在計算方面比它們速度塊。所以來到它們的房間,連招呼都不打一聲,就上它們的床睡覺了。“加”和“減”并不生氣,反倒很樂意它們上自己的床睡覺,因為“加”和“減”以為它們在旅途中都非常的疲勞,要好好休息休息。誰知,“乘”和“除”對“加”和“減”的友好并不怎么領情,每次見面總是愛搭不理的,“加”和“減”兩人都莫名其妙,不知道怎么回事。一天,一個小朋友在做“6+5-2*4=?”這道算式時給難住了,不知道是先做“加”“減”“還是先做“乘”?“加”“減” 對小朋友說:他是新朋友,你先算他吧。”小朋友聽了“加”“減”的話,一下子就算出了這道題,“乘”“有些不好意思,就對“加”“減”說:“那次我沒打招呼就上你的床睡覺了,現在你還讓著我,真不好意思。”“不用不好意思,我們是朋友嗎!”“加”“減”笑嘻嘻地說。 從此以后,“加”“減”和“乘”“除”都是好朋友了。
3.簡短的數字小故事大全
1、數學小故事——找零錢
一家手杖店來了一個顧客,買了30元一根的手杖.他拿出一張50元的票子,要求找錢.
店里正巧沒有零錢,店主到鄰居處把50元的票子換成零錢,給了顧客20元的找頭.
顧客剛走,鄰居慌慌張張地奔來,說這張50元的票子是假的.店主不得已向鄰居賠償了50元.隨后出門去追那個顧客,并把他抓住說:“你這個騙子,我賠給鄰居50元,又給你找頭20元,你又拿走了一根手杖,你得賠償我100元的損失.”
這個顧客卻說:“一根手杖的費用就是鄰居給你換零錢時你留下的30元,因此我只拿了你70元.”
請你計算一下,手杖店真正的損失是多少?這里要補充一下,手杖的成本是20元.如果這個顧客行騙成功,那么共騙得了多少錢?
2、故事:猴子撈帽
一群猴子在井旁玩,一陣風將一只猴子的帽子吹到井里,他招呼來18個小伙伴,從井上方的松上一個接一個去撈帽子,有4只猴子沒有上樹,就撈著了帽子,問:是幾只猴子上樹下井接在一起把帽子撈上來的?
4.數學小故事50字
數學陳景潤的小故事 數學家陳景潤邊思考問題邊走路,撞到一棵樹干上,頭也不抬說:“對不起、對不起。”
繼續思考。 數學家魯道夫的小故事 16世紀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花了畢生精力,把圓周率算到小數后35位,后人稱之為魯道夫數,他死后別人便把這個數刻到他的墓碑上。
數學家雅谷伯努利的小故事 瑞士數學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對螺線(被譽為生命之線)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就刻著一條對數螺線,同時碑文上還寫著:“我雖然改變了,但卻和原來一樣”。這是一句既刻劃螺線性質又象征他對數學熱愛的雙關語。
很高興為您解答,祝你學習進步!【學習寶典】團隊為您答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您認可我的回答。
請點擊下面的【選為滿意回答】按鈕,謝謝。
5.要數學的小故事簡短一點,最好不超過50字,至少4個,
1:1796年的一天,一個青年開始做導師留的數學題.前兩道題完成順利.只剩第三道題:要求只用尺規,畫出一個正17邊形.這位青年絞盡腦汁,但是毫無進展.困難激起了斗志.他終于完成了這道難題.導師看到學生的作業驚呆了.他激動地說:“你知道嗎?你解開了遺留兩千多年的數學難題!”原來,導師因為失誤,把這道題目的紙條交給學生.每當回憶時,這位青年總是說:“如果有人告訴我,這是一道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數學難題,我可能永遠也沒有信心將它解出來.”這位青年就是數學王子高斯.有一天,數字卡片在一起吃午飯的時候,最小的一位說起話來了.0弟弟說:“我們大家伙兒,一起拍幾張合影吧,你們覺得怎么樣?” 0的兄弟姐妹們一口齊聲的說:“好啊.” 8哥哥說:“0弟弟的主意可真不錯,我就做一回好人吧,我老8供應照相機和膠卷,好吧?”老4說話了:“8哥,好是好,就是太麻煩了一點,到不如用我的數碼照相機,就這么定了吧.”于是,它們變忙了起來,終于+號幫它們拍好了,就立刻把數碼照相機送往沖印店,沖是沖好了,電腦姐姐身手想它們要錢,可它們到底誰付錢呢?它們一個個呆呆的望著對方,這是電腦姐姐說:“一共5元錢,你們一共十一個兄弟姐妹,平均一人付多少元錢?” 在它們十一個人中,就數老六最聰明,這回它還是第一個算出了結果,你知道它是怎么算出來的嗎?唐僧師徒摘桃子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長時間,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興興回來.師父唐僧問:你們每人各摘回多少個桃子?八戒憨笑著說:師父,我來考考你.我們每人摘的一樣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個,如果3個3個地數,數到最后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沙僧神秘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個4個地數,數到最后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悟空笑瞇瞇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個5個地數,數到最后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多少個?唐僧很快說出他們每人摘桃子的個數.你知道他們每人摘多少個桃子嗎?一個數學家去旅行,他對妻子說:“有10個箱子,你數數看.我去叫出租車.”于是,他出去了.過了一會兒,他妻子說:“只有9個.”“什么?你再數一下!”于是,他妻子便數了起來:“0、1、2、3、4、.” 16世紀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花了畢生精力,把圓周率算到小數后35位,后人稱之為魯 道夫數,他死后別人便把這個數刻到他的墓碑上.瑞士數學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對螺線(被譽為生命之線)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著一條對數螺線,同時碑文上還寫著:“我雖然改變了,但卻和原來一樣”.高斯的小學數學老師在一天上課時,他給學生們布置下了一道計算題,從1加到100,他認為大家肯定會用很長時間去做,這樣自己就可以安心看書學習了,哪知,才一會兒高斯就用很短的時間計算出了老師布置的任務,他所使用的方法是:對50對構造成和101的數列求和(1+100,2+99,3+98……),同時得到結果:5050.老師不敢相信,因為高斯,他改變了自己的上課態度.這一年,高斯9歲。
6.趣味數學的小故事 50字左右的
大約1500年前,歐洲的數學家們是不知道用“0”的。他們使用羅馬數字。羅馬數字是用幾個表示數的符號,按照一定規則,把它們組合起來表示不同的數目。在這種數字的運用里,不需要“0”這個數字。
而在當時,羅馬帝國有一位學者從印度記數法里發現了“0”這個符號。他發現,有了“0”,進行數學運算方便極了,他非常高興,還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紹。過了一段時間,這件事被當時的羅馬教皇知道了。當時是歐洲的中世紀,教會的勢力非常大,羅馬教皇的權利更是遠遠超過皇帝。教皇非常惱怒,他斥責說,神圣的數是上帝創造的,在上帝創造的數里沒有“0”這個怪物,如今誰要把它給引進來,誰就是褻瀆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這位學者抓了起來,并對他施加了酷刑,用夾子把他的十個手指頭緊緊夾注,使他兩手殘廢,讓他再也不能握筆寫字。就這樣,“0”被那個愚昧、殘忍的羅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雖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羅馬的數學家們還是不管禁令,在數學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數學上的貢獻。后來“0”終于在歐洲被廣泛使用,而羅馬數字卻逐漸被淘汰了。
小朋友你們可知道數學天才高斯小時候的故事呢?
高斯念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在老師教完加法后,因為老師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題目要同學們算算看,題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師心里正想,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課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時,卻被 高斯叫住了!! 原來呀,高斯已經算出來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嗎?
高斯告訴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與 100 加至 1 排成兩排相加,也就是說: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個101相加,但算式重復了兩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5050>
從此以后高斯小學的學習過程早已經超越了其它的同學,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數學基礎,更讓他成為——數學天才!
在日常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比如說:買菜、賣菜、算多少錢……
下面就是一個小故事,是一個數字之間的故事。
有一天,數字卡片在一起吃午飯的時候,最小的一位說起話來了。
0弟弟說:“我們大家伙兒,一起拍幾張合影吧,你們覺得怎么樣?”
0的兄弟姐妹們一口齊聲的說:“好啊。”
8哥哥說:“0弟弟的主意可真不錯,我就做一回好人吧,我老8供應照相機和膠卷,好吧?”
老4說話了:“8哥,好是好,就是太麻煩了一點,到不如用我的數碼照相機,就這么定了吧。”
于是,它們變忙了起來,終于+號幫它們拍好了,就立刻把數碼照相機送往沖印店,沖是沖好了,電腦姐姐身手想它們要錢,可它們到底誰付錢呢?它們一個個呆呆的望著對方,這是電腦姐姐說:“一共5元錢,你們一共十一個兄弟姐妹,平均一人付多少元錢?”
在它們十一個人中,就數老六最聰明,這回它還是第一個算出了結果,你知道它是怎么算出來的嗎?
唐僧師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長時間,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興興回來。師父唐僧問:你們每人各摘回多少個桃子?
八戒憨笑著說:師父,我來考考你。我們每人摘的一樣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個,如果3個3個地數,數到最后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
沙僧神秘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個4個地數,數到最后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
悟空笑瞇瞇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個5個地數,數到最后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多少個?
唐僧很快說出他們每人摘桃子的個數。你知道他們每人摘多少個桃子嗎?
7.簡短的數字小故事有哪些
1、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1967年8月23日,蘇聯的聯盟一號宇宙飛船在返回大氣層時,突然發生了惡性事故——減速降落傘無法打開。蘇聯中央領導研究后決定:向全國實況轉播這次事故。當電視臺的播音員用沉重的語調宣布,宇宙飛船在兩小時后將墜毀。
觀眾將目睹宇航員弗拉迪米·科馬洛夫殉難的消息后,舉國上下頓時被震撼了,人們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在電視上,觀眾們看到了宇航員科馬洛夫鎮定自若的形象。他面帶微笑叮囑女兒說:“你學習時,要認真對待每一個小數點。
聯盟一號今天發生的一切,就是因為地面檢查時忽略了一個小數點……”即使是一個小數點的錯誤,也會導致永遠無法彌補的悲壯告別。
2、一個故事引發的數學家
陳景潤一個家喻戶曉的數學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創立了著名的“陳氏定理”,所以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為“數學王子”。但有誰會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個故事。一天,沈元老師在數學課上給大家講了一故事。
“200年前有個法國人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個大于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奇數之和。因為這個結論沒有得到證明,所以還是一個猜想。大數學歐拉說過:雖然我不能證明它,但是我確信這個結論是正確的。
它像一個美麗的光環,在我們不遠的前方閃耀著眩目的光輝。……”陳景潤瞪著眼睛,聽得入神。從此,陳景潤對這個奇妙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課余時間他最愛到圖書館,不僅讀了中學輔導書,這些大學的數理化課程教材他也如饑似渴地閱讀。因此獲得了“書呆子”的雅號。
興趣是第一老師。正是這樣的數學故事,引發了陳景潤的興趣,引發了他的勤奮,從而引發了一位偉大的數學家。
3、唐僧師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長時間,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興興回來。師父唐僧問:你們每人各摘回多少個桃子?八戒憨笑著說:師父,我來考考你。我們每人摘的一樣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個,如果3個3個地數,數到最后還剩1個。
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沙僧神秘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個4個地數,數到最后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悟空笑瞇瞇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個5個地數,數到最后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多少個?
4、“0”的故事
羅馬數字是用幾個表示數的符號,按照一定規則,把它們組合起來表示不同的數目。在這種數字的運用里,不需要“0”這個數字。當時,羅馬帝國有一位學者從印度記數法里發現了“0”這個符號。他發現,有了“0”,進行數學運算方便極了。
還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紹。這件事被當時的羅馬教皇知道了。教皇非常惱怒,他斥責說,神圣的數是上帝創造的,在上帝創造的數里沒有“0”這個怪物,于是下令,把這位學者抓了起來,用夾子把他的十個手指頭緊緊夾住,使他兩手殘廢,讓他再也不能握筆寫字。
就這樣,“0”被那個愚昧、殘忍的羅馬教皇明令禁止了。但是,雖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羅馬的數學家們還是不管禁令,在數學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數學上的貢獻。后來“0”終于在歐洲被廣泛使用,而羅馬數字卻逐漸被淘汰了。
5、數學家的“健忘”
我國數學家吳文俊教授六十壽辰那天,仍如往常,黎明即起,整天浸沉在運算和公式中。有人特地選定這一天的晚間登門拜門拜訪,寒暄之后,說明來意:“聽您夫人說,今天是您六十大壽,特來表示祝賀。” 吳文俊仿佛聽了一件新聞,恍然大悟地說:“噢,是嗎?我倒忘了。”
來人暗暗吃驚,心想:數學家的腦子里裝滿了數字,怎么連自己的生日也記不住?其實,吳文俊對日期的記憶力是很強的。他在將近花甲之年的時候,又先攻了一個難題——“機器證明”。這是為了改變了數學家“一支筆、一張紙、一個腦袋”的勞動方式。
運用電子計算機來實現數學證明,以便數學家能騰出更多的時間來進行創造性的工作,他在進行這項課題的研究過程中,對于電子計算機安裝的日期、為計算機最后編成三百多道“指令”程序的日期,都記得一清二楚。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數字的簡短故事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