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錢塘江大潮資料,短點
錢塘潮指發生在浙江省錢塘江流域,由于月球和太陽的引潮力作用,使海洋水面發生的周期性漲落的潮汐現象。
最佳觀潮地點在海寧縣的鹽官鎮,觀潮的最佳時間是每年農歷的八月十五到八月十八。錢塘江大潮被譽為天下奇觀,全世界只有巴西亞馬遜河的涌潮可與之媲美。
潮汐的作用,加之這里獨特的地理地貌特征,構成了錢塘江大潮形成的自然條件,自錢塘江口逆流而上,依次可見交叉湖(十字湖)、回頭潮、一線潮等景觀,潮來之時,驚濤拍岸,蔚為壯觀。 ?wtp=tt。
2.錢塘江大潮的資料,簡短的一點
錢塘江大潮是三大涌潮之一,是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的離心作用,加上杭州灣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浙江省海寧鹽官鎮為觀潮第一勝地(最佳觀潮勝地),故亦稱"海寧潮"。詩云:“錢塘一望浪波連,頃刻狂瀾橫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蘊藏能量可驚天。”
[1] 潮頭初臨時,江面閃現出一條白線,伴之以隆隆的聲響,潮頭由遠而近,飛馳而來,潮頭推擁,鳴聲如雷,頃刻間,潮峰聳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墻直立于江面,噴珠濺玉,勢如萬馬奔騰。觀潮始于漢魏,盛于唐宋,歷經2000余年,已成為當地的習俗。
3.錢塘江大潮的資料可以的話簡略一點
錢塘潮歷來被譽為“天下奇觀”。
人們通常稱這種潮為“涌潮”,也有的叫“怒潮”。涌潮現象,在世界許多河口處也有所見。
如巴西的亞馬遜河、法國的塞納爾河等。 我國的錢塘江大潮,也是世界著名的。
為什么會發生這樣壯觀的涌潮呢? 首先,這與錢塘江入海的杭州灣的形狀,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關。杭州灣呈喇叭形,口大肚小。
錢塘江河道自澉浦以西,急劇變窄抬高,致使河床的容量突然縮小,大量潮水擁擠入狹淺的河道,潮頭受到阻礙,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進,迫使潮頭陡立,發生破碎,發出轟鳴,出現驚險而壯觀的場面。但是,河流入海口是喇叭形的很多,但能形成涌潮的河口卻只是少數,錢塘潮能榮幸地列入這少數之中,又是為什么? 科學家經過研究認為,涌潮的產生還與河流里水流的速度跟潮波的速度比值有關,如果兩者的速度相同或相近,勢均力敵,就有利于涌潮的產生,如果兩者的速度相差很遠,雖有喇叭形河口,也不能形成涌潮。
還有,河口能形成涌潮,與它處的位置潮差大小有關。由于杭州灣在東海的西岸,而東海的潮差,西岸比東岸大。
太平洋的潮波由東北進入東海之后,在南下的過程中,受到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移,使兩岸潮差大于東岸。 杭州灣處在太平洋潮波東來直沖的地方,又是東海西岸潮差最大的方位,得天獨厚。
所以,各種原因湊在一起,促成了錢塘江涌潮。
4.錢塘江大潮的簡短資料
浙江省最大河流。
古稱浙江、浙水、浙河、制河。源出安徽省休寧縣西南,皖、贛兩省交界懷玉山脈中的六股尖東坡(六股尖海拔1629.8米,源頭海拔約1350米)。
干流流經皖、浙兩省,于海鹽縣澉浦長山東南嘴至余姚市和慈溪縣邊境的西三閘的連線入杭州灣。全長 605公里,流域面積4.88萬余平方公里。
介于北緯28°04′~30°24′,東經117°39′~121°14′。流域地勢從西南向東北傾斜,干流依勢向東北注入杭州灣。
河流呈羽狀水系。 干流概況 干流在新安江水電站以上為上游。
上源馮村河流經皖南山地,到休寧縣鶴城,與源出懷玉山五股尖的梅溪源會合后,稱大源溪。大源溪沿途匯納的諸支流源短流急。
從休寧縣流口合小源河至屯溪市間稱率水。到屯溪納支流橫江后稱漸江,在歙縣浦口,練江自北注入。
浦口至浙江省建德縣梅城鎮間稱新安江。在歙縣街口以下屬山溪性河流。
新安江水電站至富春江水電站為中游。新安江流至梅城,接納支流蘭江和桐江,三江會合成“丁”字形。
蘭江為錢塘江最大支流的一段,也是錢塘江水量的主要來源之一,上游馬金溪源出安徽省休寧縣南部青芝埭尖北坡。至衢州市雙港口納江山港間稱常山港。
常山港多流經山區,屬山溪性河流。衢州市至蘭溪稱衢江(或衢港、信安江),蘭溪至梅城間稱蘭江。
衢江流經金衢盆地,河道寬廣,水深流緩,出金衢盆地,河床漸見深邃。桐江為梅城至桐廬的一段支流,梅城以下約7公里的烏石灘起,進入著名的七里瀧峽谷,峽谷全長約22公里。
富春江水電站建成蓄水后,七里瀧江面展寬,原淺灘沒入水中;蘭江、桐江部分河道形成水庫。出七里瀧后,江面開闊。
富春江水電站以下為下游。受潮水影響,屬錢塘江河口區。
由桐廬到蕭山縣聞堰稱富春江,河床開闊穩定,水流緩慢,堆積顯著,河漫灘發育,基本不受海域來沙影響。聞堰至杭州閘口段,河床寬淺而河道迂回曲折,形如“之”字,故又稱之江。
閘口以下始稱錢塘江,后泛指全河流,以涌潮洶涌為其特征。澉浦以下為杭州灣。
下段主要支流右岸有壺源江、浦陽江、曹娥江;左岸有分水江、淥渚江。 氣候與水文 錢塘江流域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
年降水量1600~2000毫米,干流上游山地降水量高于中、下游丘陵、平原地區。徑流補給以雨水占絕對優勢,地下水僅占少量。
錢塘江徑流總量達431億立方米,徑流深880毫米。
5.錢塘江大潮資料 簡略
我國 最大最壯觀的潮汐是錢塘江潮,潮頭高達8米左右,潮頭推進速度每秒達近10米,其壯觀景象,洶涌澎湃,氣勢雄偉,猶如千軍萬馬齊頭并進,發出雷鳴般的響聲,實為天下奇觀。錢塘江在杭州灣流入東海,河口外寬內狹,寬處達100千米,狹處只有幾千米。海水剛進海口,水面寬,越往里就越受河流兩岸地形的約束,海水只好涌積起來,并且越積越高,加之錢塘江流出的河水受到阻擋,又促進水位增高,好像一道直立的水墻。當后面的海水不斷涌入時,就形成了后浪趕前浪,一浪疊一浪的壯觀景象。
錢塘潮至遲于東漢形成,觀潮風俗出現在東晉,出名于南北朝,唐時十分猛烈,宋代觀潮成規模。
雄偉壯觀的錢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響外,還跟錢塘江口狀似喇叭形有關。錢塘江南岸赭山以東近50萬畝圍墾大地象半島似地擋住江口,使錢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進難退,杭州灣外口寬達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僅寬幾公里,江口東段河床又突然上升,灘高水淺,當大量潮水從錢塘江口涌進來時,由于江面迅速縮小,使潮水來不及均勻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層層相疊。其次還跟錢塘江水下多沉沙有關,這些沉沙對潮流起阻擋和磨擦作用,使潮水前坡變陡,速度減緩,從而形成后浪趕前浪,一浪疊一浪,一浪高一浪涌潮。
6.錢塘江大潮資料,短點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大潮成因:天時:農歷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陽、月球、地球幾乎在一條直線上,所以這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月球、太陽或其他天體對地球上單位質量物體的引力和對地心單位質量物體的引力之差,或地球繞地-月(日)質心運動所產生的慣性離心力與月(日)引力的合力)最大。地利:跟錢塘江口狀似喇叭形有關。
錢塘江南岸赭山以東近50萬畝圍墾大地像半島似地擋住江口,使錢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公里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進難退,杭州灣外口寬達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僅寬幾公里,江口東段河床又突然上升,灘高水淺。當大量潮水從錢塘江口涌進來時,由于江面迅速縮小,使潮水來不及均勻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層層相疊。
其次還跟錢塘江水下多沉沙有關,這些沉沙對潮流起阻擋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變陡,速度減緩,從而形成后浪趕前浪,一浪疊一浪涌。風勢:沿海一帶常刮東南風,風向與潮水方向大體一致,助長了潮勢。
擴展資料觀賞錢塘秋潮,早在漢、魏、六朝時就已蔚成風氣,至唐、宋時,此風更盛。相傳農歷8月18日,是潮神的生日,故潮峰最高。
南宋朝廷曾經規定,這一天在錢塘江上校閱水師,以后相沿成習,八月十八逐漸成為觀潮節。古時杭州觀潮,以鳳凰山、江干一帶為最佳處。
因地理位置的變遷,從明代起以海寧鹽官為觀潮第一勝地,故亦稱"海寧觀潮"。錢塘江大潮,白天有白天波瀾壯闊的氣勢,晚上有晚上的詩情畫意;看潮是一種樂趣,聽潮是一種遐想。
難怪有人說“錢塘郭里看潮人,直到白頭看不足。”。
7.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錢塘潮,天下聞名,每年都有不少游客前來觀看這一奇景。
海潮到來前,遠處先呈現出一個細小的白點,轉眼間變成了一縷銀線,并伴隨著一陣陣悶雷般的潮聲,白線翻滾而至。幾乎不給人們反應的時間,洶涌澎湃的潮水已呼嘯而來,潮峰高達3—5米,后浪趕前浪,一層疊一層,宛如一條長長的白色帶子,大有排山倒海之勢。
擴展資料:每年農歷八月十五,錢塘江涌潮最大,潮頭可達數米。農歷8月18在錢塘江上檢閱水軍,以后沿習成節。
除農歷8月18日前后三天觀潮節外,農歷每月初與月中皆有大潮可觀,并可作一潮三看“追潮游”。潮汐的出現是有規律的,農歷初一、十五漲大潮。
此時,月球、地球和太陽三個天體差不多在同一條直線上,月球與太陽的引潮力幾乎作用于同一個方向,兩者的合力最大,海水就漲得最高,落得最低,即大潮。到了初八、二十三,太陽、月球、地球三者位置形成直角,此時太陽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兩者合力最小,這時出現兩次最低的高潮和最高的低潮,稱為“半日潮”,通常,地球上絕大部分地方的海水每天出現這種潮。
有些地方,兩次高潮與兩次低潮的潮差很大,漲落時間不等為“混合潮”。有的地方一天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高潮和低潮之間大約相隔12小時25分,稱為“全日潮”。
“錢江潮”主要由杭州灣入海口的特殊地形形成,杭州灣外寬內窄,外深內淺,是一個典型的喇叭狀海灣。出海口江面寬達100公里,往西到澉浦,江面驟縮至20公里。
到海寧鹽官鎮一帶時,江面只有3公里寬。起潮時,寬深的灣口,一下子吞進大量海水,由于江面迅速收縮變窄變淺,奪路上涌的潮水來不及均勻上升,便都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到大夾山附近,又遇水下巨大攔門沙壩,潮水一擁而上,掀起高聳驚人的巨濤,形成陡立的水墻,釀成初起的潮峰。“錢江潮”每日兩潮,間隔約12小時,每天來潮往后推遲約45分鐘,成規律地半月循環一周。
潮頭最高達3.5米,潮差可達9米。
8.簡單的錢塘江的資料
錢塘江,古稱浙,全名“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羅剎江”,一般浙江富陽段稱為富春江,浙江下游杭州段稱為錢塘江。錢塘江最早見名于《山海經》,因流經古錢塘縣(今杭州)而得名,是吳越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
錢塘江是浙江省最大河流,是宋代兩浙路的命名來源,也是明初浙江省成立時的省名來源。以北源新安江起算,河長588.73千米;以南源衢江上游馬金溪起算,河長522.22千米。自源頭起,流經今安徽省南部和浙江省,流域面積55058平方公里,經杭州灣注入東海。
錢塘江潮被譽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觀,它是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的離心作用,加上杭州灣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請采納哦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錢塘江大潮的資料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