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規范字的重要性
規范字是歷史發展的需要。
書法是中華民族的一門傳統藝術,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中國書法之所以能夠成為一門藝術,一方面是基于漢字和毛筆的特殊性,另一方面是一大批文人有意識地追求書法的筆法體系和形式意味的創新和發展。譬如,王羲之對書法的貢獻在于他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一改魏晉以來樸質的書風,開創了妍美流便的今體行書,他的創新為書法的發展注入了生機勃勃的血液。
顏真卿又以豐腴開朗、圓轉渾厚的筆法代替了方折巧勁的晉人筆法,以平穩端莊的結體代替了二王以來的欹側秀美的風格,特別是他吸收民間書法樸拙自然的特色,解放了唐以來楷書業已成熟的森嚴法度,使之成為王羲之之后以變化創新開一代書風而彪炳百世的書壇人物。而清代的揚州八怪,在他們的書法作品中人們很難用傳統的尺子來衡量,便譏之為“怪”,“怪”到今天,人們不再是譏諷,而是崇拜…… 由此可見,中國書法的歷史是一部不斷創新、求變的歷史。
書法欲新,必須以觀念新為前提,只有有了新觀念、新追求,才能產生新創造、新書法,才能形成具有時代氣息的最佳體勢。 每個時期都有著獨特的審美和操作方式。
秦始皇用秀美端莊的小篆統一各國文字,在當時給社會政治和經濟發展帶來了相當的便捷和極大的好處。隨著全球化進程的逐漸深入,語系的繁雜和文字的多樣必然給社會經濟和科技的快速發展帶來桎梏,因此,首先進行全國范圍的“普通話進程”和“規范漢字”是歷史的必然。
如果不對漢字進行規范化要求,許多相關聯的高科技則沒有辦法進行。舉個簡單的例子,從書法角度來說,古人經常為了藝術表現而進行多筆畫、少筆畫、結構錯位的處理,但這些方法則沒有辦法應用于正常的電腦輸入;即使是簽合同,也不能馬虎對待漢字。
所以,漢字的規范是歷史發展到一定程度政治、經濟和科技高度的必然產物,每個公民必須進行規范漢字的練習和書寫也是生存和發展的必然。一個藝術門類的發展,除了有一批人做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以外,被廣大民眾的認可是一個更重要的人氣支撐。
漢代將書法作為選吏的標準之一,因而促進了人們認真學習書法的風氣;古代的科考制度使更多的人認真并研習書法,客觀上也促進了書法的發展。現如今,由于電腦的普及和英語的參加考試、找工作的重要性,使漢字書寫和研究越來越不受重視,導致了國人的書寫水平嚴重滑坡是不爭的事實,這不能怪罪國人個人。
但是事實上哪個人在學生階段沒練過幾本貼子呢,可為什么大多沒有什么效果?請看:當孩子找老師教練字時,教師教的都是毛筆書法的那一套,諸如欲左先右,提按頓挫,正、側、俯、仰等等,一個筆畫甚至要寫上好幾秒鐘,如此這般讓不少人心生厭意,對書法敬而遠之,不少練過字的當了家長之后,連對讓孩子練書法的信心都沒有,因為在他們心中留下的是書法是一門可望而不可即的高深藝術的深刻印象。我們能不能通過一定的研究實踐,提煉出讓普通大眾能在較短時間習成高水平、低難度的字呢?齊白石的畫水平高,但他的很多畫讓人不需費多大氣力就能學個形似,這個形似不正是“寫一手規范字”所需要的嗎?我們不妨把硬筆書法分為兩類:一類偏重實用,我們叫它“寫字”,另一類側重于藝術探究,習慣上還是把它稱為書法。
這里著重談談關于“寫字”的問題:漢字雖然有成千上萬個,但其基本元素——偏旁部首也就一百八十多個,當我們把這一百八十多個偏旁部首按一定的規范寫好之后,再寫由它們組合的其它漢字應該差不到哪里去的。筆者嘗試采用電腦行業對漢字的認識,把漢字分為三級,第一級一百四十字,為基礎字。
通過練習可以學習所有偏旁部首的寫法;第二級一百七十字,為強化字。通過練習既強化偏旁部首的寫法又強化間架結構等知識;第三級二百六十字,為鞏固字。
試驗的結果是通過第一、二級字的練習,習字者就已能隨手書寫出流暢、大方、美觀的漢字了,第三級鞏固字則進一步加強習字者用已經獲得的書寫書法去書寫其它漢字的自信心。在當今經濟大潮中,沒有經濟基礎一切將寸步難行,而現今的硬筆書法作品大多還只能是放在案頭自己欣賞。
面對正逐漸走入死胡同的硬筆書法,同時又面對“寫一手規范字”的巨大需求,作為硬筆書法愛好者和老師們應該怎么辦?筆者認為,大家應該平靜下來,首先正視它在實用領域的大的需求,不斷探索,積累經驗,形成特色,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才有希望迎來硬筆書法的春天。(一)重視硬筆書法的實用性,讓硬筆書法在較短的時間里為廣大人民眾所擁有。
硬筆是作為一種方便實用的書寫工具而出現的,但由于它是書寫工具,于是近代便按照古代的毛筆書法進行改造進而有了硬筆書法。應該說這是書法愛好者對書法藝術的前一步的追求,只不過硬筆書法在審美價值取向方面仍然追求的是毛筆書法的審美意味,即便至今,硬筆書法在技法體系上仍然緊抱著毛筆書法的筆法、結字法、章法不放手。
殊不知,毛筆因其獨特性,對在書寫過程中的動作的變化、力量的輕重有高度的敏感,哪怕是一點點動作的不同或力量的微妙變化,落在紙上的跡象便有不同。也正是這樣,使書寫者在用筆。
2.寫規范字的好處
語言是人類交流思想、傳遞信息的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它與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息息相關。
有一種語言經久不衰,穿越千年而青春不減;有一種文字歷久彌新,演化千年而魅力無限,這就是漢語言文字,我們民族的語言文字,當今聯合國六大工作語言文字之一。漢語以其純正圓熟的發音,抑揚頓挫的節奏,成了世界上最古老最美麗的語言之一,而漢字音義結合,體例多樣,是世界上最獨特最有智慧的文字之一。
推廣和普及普通話,是指我們每個人應具有會說普通話的能力,在需要說普通話的場合說普通話。自1998年起, 每年9月第3周在全國開展“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活動。
學校是推廣普通話,推廣規范字的重要陣地,每一名老師,每一名學生都有責任講普通話,用規范字,讓普通話成為我們的校園語言,讓規范字成為我們的校園文字。這不僅是我們熱愛民族、熱愛祖國的思想表現,更是同學們養成文明習慣,提高學習成績的現實需要。
另外,在學習中,許多同學書寫糊涂,寫字不規范,沒有依照正確的筆劃筆順進行書寫,這導致了考試的嚴重失分,影響學習成績的提高。俗語說“字如其人”,可見寫字還關系到一個人的形象。自覺寫好字對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大有裨益的,希望每個有志的同學都能下定決心,刻苦訓練,持之以恒,養成良好習慣,自覺寫規范字
3.寫規范字的好處
寫規范字的好處現在的語言文字的規范化,是“實現順暢交流,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前提,是社會文明發展的重要體現;在社會生活中說普通話、寫規范字能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人際溝通,促進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同時,提高本民族語言的應用能力,也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現在,我們學校開發了許多關于“講普通話,寫規范字。”
的活動,濃厚了校園人人的良好氛圍。可是,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還能發現存在的一些不足,比如我們的同學,在下課以及日常的交流中,總喜歡說更隨意的方言;在書寫時,有時為了標新立異,喜歡用早已淘汰了的繁體字、異體字;而且,我們的很多同學總認為,說什么話,寫什么字,是私人的事,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實不然,語言文字的規范,是我們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關系社會發展,維系國家統一,增強民族凝聚力的一件大事。
在此,特發出以下倡議,——說普通話,寫規范字,從我們做起,從身邊做起:1、在日常的學習和校園生活中,堅持說普通話,努力說好普通話;在日常的生活和交往中,盡可能用普通話;2、認真學好漢字,不寫繁體字、異體字以及不規范的字;3、增強推普、學普意識,在學校、家庭和社會中,努力營造良好的語言文字規范化氛圍,起到積極的示范、監督作用。因為我也是一位學生,所以,我對講普通話,寫規范字深有感觸。
對于一個學生,就更重要,所以“說普通話,寫規范字。”要從小培養,因為它太重要了。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還指出:“為推動國家語言文字的規范化、標準化及其健康發展,使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社會生活中更好地發揮作用,促進各民族、各地區經濟文化交流。”為此,成都航天小學少先隊還組織學生開展了“提倡文明用語、書寫規范字體”的實踐活動。
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走上街頭,到商家、店鋪去糾正錯別字和不規范字,使同學們在活動中提高識別規范字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從中了解不正確使用規范字給市場經濟和商家經營帶來的危害性和社會影響。如:在一次活動中同學們發現,一面食店的招牌上寫著“包 ”(也叫抄手),一碗3元,又聽到一個小孩問媽媽:“包 的 為什么里面的筆畫沒有了”?媽媽回答說:“因為老板把心都留著自己吃了”。
小孩聽后便說:“那我們就不吃包面算了,還是吃2元一碗的便宜面條吧!” 使媽媽當時就啼笑皆非,不知所措。同學們聽完,也都哈哈大笑起來。
這難道不是老板的疏忽和不使用規范字造成的后果和引出的笑話嗎?在活動中同學們還抄回不少錯別字、生造字,不規范字。如“ 廳”、“環保 七”、“錄相帶”、“家庭 院”、“網巴”、“午廳”、“冰高”、“高糧 九”等不規范用字,這些字的出現不僅給市場造成混亂,也影響了城市形象。
隨著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國家要求在“信息處理和信息技術產品中使用的國家通用的語言文字應當符合國家的規范標準”。在商品廣告和商家招牌上,使用任何生造字、不規范簡體字都是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行為。
作為每一位中國公民,都應該自覺使用國家規定的規范字,這是推廣普通話、使用規范字的自覺行動,也是熱愛祖國的具體體現。使用普通話和規范字,是國家語言文字發展的必然,是中華厚重文化發展的呈現,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又一重任。
作為中華子孫,我們必須肩負起這一新的歷史使命,讓普通話的推廣和規范字的使用為新時代、新經濟的發展鑄造新的輝煌。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簡短的寫規范字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