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短的探險故事
1901年8月,斯科特率領一支探險隊遠征南極,他們沿著和當年羅斯相同的路線,駛過羅斯海,在羅斯冰障西側的羅斯島登陸,并且在那里度過了南極漫長的冬夜,天氣轉暖以后,他們開始向南極大陸內地進軍。
1902年,他們經過一翻苦斗,來到了離南極點只有350公里的地方,勝利在望了,卻遇到了極為惡劣的天氣,食物和燃料也將耗盡,隊員病倒,只好敗退回來。 執著的追求使斯科特又做了8年的準備,1910年6月,他又率領一支65人的探險隊離開英國直向南極。
誰知,這時挪威極地探險家 阿蒙森也奔向了南極,他們誰能首先到達南極點呢?一場歷史上著名的"探險競賽"就這樣開始了。 阿蒙森是挪威人,他小時候讀過一本書,《約翰·富蘭克林探險記》,這本書敘述了英國探險家約翰·富蘭克林乘船去北極探險的真實故事。
小阿蒙森讀了這本書以后深受感動,立志征服北極,到達北極點,登上難達之極。 阿蒙森長大以后,3次率隊進入北極地區,還參加過南極探險。
在漫長的北極探險生涯中,阿蒙森經常乘坐愛斯基摩狗拉的雪橇,并且學會了馴服這種狗的辦法。這種狗在-50℃的低溫中仍然活蹦亂跳。
阿蒙森準備讓這種狗拉著雪橇到達北極點。 1909年夏末,阿蒙森正籌備向北極點進軍,猛然傳來了美國人皮爾里到達北極極點的消息。
阿蒙森當機立斷,把予頭指向南極,參加了南極探險的行列。 1910年斯科特率領的探險隊到達羅斯島,在埃文斯角登陸時,阿蒙森的小型南極探險隊也來到了羅斯冰障另一側的鯨灣。
阿蒙森探險隊只有5個人,駕著由52條愛斯基摩狗拉的4架雪橇。他們在鯨灣建了營地,每向南一個緯度(110公里)便設一個倉庫,存貯了大量的食品和燃料,為了防止迷失方向,他們每隔一段距離就在雪地上插一個標竿。
阿蒙森探險隊進入南極腹地之后,遇到了重重困難。有一次,一架雪橇掉進了一條冰縫,費了好大力氣才把它拖上來。
在離南極點550公里的時候,出現了上坡路,暴風雪又不停,怎么辦?阿蒙森決定,把活著的42條狗中的24條體弱的殺掉,由剩下的18條壯犬拖3架雪橇。只帶兩個月的口糧,向南極極點沖刺。
“一定要趕到斯科特之前!”阿蒙森的隊員們互相勉勵著。1911年12月14日下午3點,阿蒙森探險隊到達了南緯90度,站到了南極極點上,5個人的5雙手共同抓住一根旗桿,把一面挪威國旗升到了極點上空。
科學沒有國界,但是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他們唱起了國歌……。 當挪威探險隊員在極地慶勝利的時候,斯科特的隊伍還在暴風雪中挺進。
斯科特是駕西伯利亞矮種馬拉雪橇的,這種馬適應不了南極的嚴寒,又都陷入雪中,一匹一匹地死去了,最后只好用人力拉雪橇。暴風雪、凍傷、體力下降,打擊一個接一個地向斯科特襲來。
1月16日,已經勝利在望了,隊員卻發現了挪威的旗子,顯然,對手走到了他們的前邊.這是極為沉重的精神打擊,有的隊員精神幾乎要垮下來了。 “前進!”斯科特吼著。
1月18日,斯科特探險隊到達了南極極點,他們在挪威人的帳篷里看到了阿蒙森留下的信.他們把英國國旗插在帳篷旁邊,他們成了到達南極極點的亞軍。 第二天,精疲力盡的斯科特隊踏上歸途,他們按照科學探險的慣例,仍然沿途收集各類巖石標本,書寫探險日記。
他們的口糧不足了,有的隊員手指甲凍掉了,狂風咆哮著,兩名隊員犧牲了。 3月29日,斯科特在日記中寫道:"我們將堅持到底.但我們的末日已經不遠了。
這是很遺憾的,但恐怕我已經不能再記日記了"。 8個月后,搜索隊找到了他們的帳篷和遺體,人們在斯科特身邊發現了18公斤巖石和各種化石標本-他們在死亡將臨的時候仍然 沒有丟下科學,仍然為人類保留著科學財富! 你還可以到下面去看一看,有好多的: /ls/info/info_*。
2.要簡短的探險故事
探險家的故事
(一)魏格納的故事
魏格納于1880年11月l日出生在德國柏林,從小就喜歡幻想和冒險,童年時就喜愛讀探險家的故事,英國著名探險家約翰·富蘭克林成為他心目中崇拜的偶像。
為了給將來探險做準備。他攻讀氣象學。1905年,25歲的魏格納獲得了氣象學博士學位。
1906年,他終于實現了少年時代的遠大理想,加人了著名的丹麥探險隊,來到了格陵蘭島,從事氣象和冰川調查。
為了找到更多的證據,1930年4月,魏格納率領一支探險隊,迎著北極的暴風雪,第4次登上格陵蘭島進行考察,在零下65℃的酷寒下,大多數人失去了勇氣,只有他和另外兩個追隨者繼續前進,終于勝利地到達了中部的愛斯密特基地。
11月1 日,他在慶祝自己50歲的生日后冒險返回西海岸基地。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他失去了蹤跡。直至第二年4月才發現他的尸體。他凍得像石頭一樣與冰河渾然一體了。
(二)馬可·波羅的故事
馬可·波羅出身于旅行世家。他的父親尼科洛和叔叔馬泰奧都是威尼斯商人。他倆于13世紀60年代因經商到了中國。1271年,兩人再度出訪,并帶年輕的馬可一起前往。他們到了中國,進宮覲見蒙古族統治者----元世祖忽必烈。他們在中國逗留了24年,經商發了大財。馬可·波羅贏得了忽必烈的信任,多次受派遣遠行中國各地,并到過印度、緬甸、錫蘭(今斯里蘭卡)以及東南亞等地。
(三)麥哲倫的故事
死亡剝奪了麥哲倫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環球航行探險家的榮譽。1519年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率領探險隊尋找到通往東印度群島的香料群島這一西行路線,西行橫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風平浪靜,但后來情形開始惡化。船隊中有一艘船遇風暴失事。接著幾名船長密謀反對他。有一艘船調頭返航。麥哲倫將謀 反者中的一名處死,將兩名棄留在荒涼的海灘上后,又揚帆啟航。 當船隊抵達馬里亞納群島時,當地居民向他們發起了攻擊。在一次與菲律賓麥克坦島上部落的交戰中,麥哲倫陣亡。
(四)哥倫布的故事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于1451年出生在意大利的熱那亞港,14歲時就到海上生活。他通過對地圖和書本的學習和研究后確信,向西橫越大西洋航行能到達亞洲。
(五)阿蒙森的故事
阿蒙森在探險史上獲得了兩個“第一”:第一個航行于西北航道;第一個到達南極。
1903年6月,阿蒙森的探險隊開始遠航尋找西北航道。整隊人馬在深入北極圈的威廉王島上安營扎寨,度過了兩個冬季,并在馬更些島上又度過了一個冬季。他們于1906年9月完成了到達太平洋的航行。
1910年11月,阿蒙森乘坐另一位探險家弗里喬夫·南森的“弗拉姆號”船離開挪威,前往南極。1911年10月20 日,他趕在他的英國競爭對手斯科特船長前,從羅斯冰架東端的基地出發,于1911年12月14抵達南極。
F.D.G
May.10th
3.關于探險的故事,短一點的
魏格納于1880年11月l日出生在德國柏林,從小就喜歡幻想和冒險,童年時就喜愛讀探險家的故事,英國著名探險家約翰·富蘭克林成為他心目中崇拜的偶像。
為了給將來探險做準備。他攻讀氣象學。
1905年,25歲的魏格納獲得了氣象學博士學位。1906年,他終于實現了少年時代的遠大理想,加人了著名的丹麥探險隊,來到了格陵蘭島,從事氣象和冰川調查。
為了找到更多的證據,1930年4月,魏格納率領一支探險隊,迎著北極的暴風雪,第4次登上格陵蘭島進行考察,在零下65℃的酷寒下,大多數人失去了勇氣,只有他和另外兩個追隨者繼續前進,終于勝利地到達了中部的愛斯密特基地。11月1 日,他在慶祝自己50歲的生日后冒險返回西海岸基地。
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他失去了蹤跡。直至第二年4月才發現他的尸體。
他凍得像石頭一樣與冰河渾然一體了。
4.冒險短篇故事
(一)尋山
許凱站在房門口,老實回答著警察提出的問題:“我晚上回到招待所的時候,沒有看見什么可疑的人,我一打開門就直接看見了李嘉的尸體。”
“當時尸體是什么樣的狀態?就和你現在看到的一樣嗎?”這位問話的警察朝屋里望了望,對這具尸體嘖嘖稱奇。這個小村的警察顯然沒什么辦大案的經驗,估計他一生中都不會再有機會見到這樣離奇的尸體了。
“是的。”
“這房間就住你們倆人嗎?”
“不,不是,還有一個叫張雨沉的,我們三個是同學。”
“他人呢?你們三人為什么獨自跑到這窮鄉僻壤來?”
“我也不知道他去哪了,一整天都沒看見他。學校放暑假,我們就趁這個機會出來玩玩,張雨沉說沒有被人開發過的地方才是原汁原味的大自然,所以我們就跟著他來了這個村子。”
警察在本子上記錄了這些信息,張雨沉提出來到這個村子,同時他又失蹤一天,看來這個叫張雨沉的十分可疑。
警察問完話后,許凱獨自坐在樓道里發呆。他與張雨沉,李嘉三人是好友,結伴來到這個山中小村游玩,只是剛到這里的第一天,張雨沉就失蹤了。晚上許凱出去買東西的回來后,竟發現李嘉慘死在招待所里,他的尸體非常離奇,血跡染紅了整張床,身體的皮膚完全破開,內臟散落在體外,每一寸的骨骼都有裂口,全身的肌肉外翻,看上去就像是有什么東西從他身體里硬生生的爬出來一樣。李嘉的表情痛苦的扭曲著,臨死前那一刻一定十分痛苦。
5.求短篇的鬼故事/奇幻故事
第一夜 食指 朋友一邊抽著煙一邊神秘地豎起他的食指給我看。
"看,每個人的食指都代表著人的貪婪,因為吃的欲望是人類最基本和最原始的欲望。知道為什么叫食指么?因為古人說一旦看見好吃的東西食指就會跳動,不是有句成語叫'食指大動'么?我現在就告訴你一個關于食指的故事。
"說著,他把香煙熄滅,開始敘述這個故事。 (為方便行文,以下以朋友的口吻記述。)
我到西南一個小鎮的時候寄宿在一戶人家里,那里有一位年歲很大的老人,老人精神很好,我沒事就和他談天,也就從他口中知道了這樣一個故事。在民國時期,這里的女孩要嫁一個好人家的話首先要有一個好身材,尤其是腰。
據說一些人家都有明確的規范尺度,精確到毫米呢。(我笑道:"這也太夸張了。
")越是瘦的女孩他們越覺得漂亮,看來恰恰與唐朝的以胖為美相反呢。可能當地的人對豬非常反感,也就衍生地認為只要是肥胖的都是丑惡不堪的。
于是那里的女孩都拼命地節食,只為了能有一個一步三搖、風吹柳絮飄的輕柔身段。 其中有一個叫秀的女孩,自從她明白自己一輩子的幸福要和自己的腰圍成反比就不再吃肉了,而且包括面食。
但似乎命運很喜歡和人開玩笑。即便秀從早到晚不停地運動,只吃一點水果,她也會長胖。
或許按現在的話來說是基因的問題,或許根本就是一種病。但當時的人可不這么認為。
那些瘦瘦的女孩子都在背后嘲笑秀,說她是豬精投胎。家里人也不住地唉聲嘆氣。
因為秀的身材已經越來越胖,別說嫁個好人家,恐怕就是當地最窮的老四家也不要她了。 說到老四,其實與秀家里倒能尋到幾絲親戚關系,但這種親戚就像頭上的頭發,多得數不過來,每天都得掉上幾把。
不過老四的兒子和秀倒是青梅竹馬,兩人幼年時經常一起玩耍。但自從秀立志嫁入富人家后就斷絕和老四兒子的關系了。
可老四的兒子卻一直把秀放在心里。現在這種時候秀的父母也顧不了了,他們最大的愿望是趕緊把秀嫁出去,省得留在家里丟人現眼。
畢竟,他們認為女兒這種貨物家里還是有很多的。 老四的兒子叫民,其實論相貌倒也英俊,只是家貧,穿著很破舊,但十分干凈,無論是人還是衣服。
秀的父親把這事向老四一提,老四父子想都沒想就答應了。結果在一天之內就完成了提親、下聘、回書、過門酒席之類的繁瑣程序,在當時也算一項紀錄了。
秀雖然百般怨氣,但也沒辦法,誰叫自己命不好。再不嫁,過幾年恐怕連民都看不上自己了,何況丈夫對自己千依百順,疼愛有加,日子倒也將就地過了。
事情往往這么湊巧,或許是風水的緣故,或許是心情的緣故。秀嫁到老四家后反而日漸消瘦,最后倒成了當地有名的瘦美人。
可惜她早已為人婦,不過依舊有很多人打她的主意。那里的人可不在乎什么頭婚、二婚。
因為媳婦對那些人來說不過是生育的工具和對家里風水有改良作用罷了。 秀自己也不安分起來了。
而且她堅持不要孩子。這點令民十分苦惱。
他知道沒有孩子自己是留不住秀的。其實有孩子就能留住嗎?秀家里活也不干了,見天和一些朋友聊天逛街,或者去大戶人家做客,哪里像一個窮苦人家的媳婦。
看來都是瘦惹的禍,民知道,只有秀再次胖起來,她才會安心待在這個家。 沒過多久,秀果然再次發胖,一切仿佛回到從前。
她再次淪為一個農婦。她怨恨命運的玩弄。
只有民暗暗發笑。表面上卻和她一邊抱怨一邊安慰她。
日子如同織衣的梭子,在重復地穿梭。一晃十幾年過去,秀生育了幾個小孩。
她也不再做夢了,安心和民過著日子,一直到他們最喜歡的女兒月兒的長大。 月兒生得非常漂亮,吸取了父母的優點。
不過似乎她也一直都處于不胖不瘦的狀況,甚至偶爾還會豐滿一些。其實按照現在的標準一點都不胖。
不過秀不愿意女兒重蹈自己的覆轍,她很早就開始控制月兒的飲食,不過功效不是很大。眼看著月兒快十六了,但腰卻比起她同齡的女孩要多上一圈,急得秀天天睡不著。
看著自己的妻子天天熬得黑眼圈,民終于忍不住了,或許他認為時間已經沖淡了一切,這時候告訴妻子已經沒什么關系了。 這天兩人和衣睡在床上,秀依舊翻來覆去睡不著。
民把她的身體掰過來,正色道:"你知道你過門的時候怎么突然瘦了么?" 秀奇怪地搖著頭,隨即問道:"為什么?" "那是因為我,我們家雖然窮,卻知道一個可以讓人變瘦的法子。不過祖輩們交代是禁術,用多了控制得不好會得報應,不過究竟什么報應卻不知道。
你來我家后我就對你施了這個術,后來你想走我又把術解了,所以你又變胖了。"民黯然地說道。
秀已經過了生氣的年紀了。其實她早覺得自己突然變瘦又變胖可能是丈夫搗鬼,不過聽見這種奇妙的方子倒也覺得好奇。
"算了,都過去了,我不怪你,不過你不能耽誤月兒啊,我可要讓她嫁一個好人家!你趕緊告訴我啊!" 民望著著急的妻子,欲言又止。終于他舉起自己的食指,對秀說:"是指頭。
" "指頭?什么意思?"秀奇怪地問。民告訴秀,相傳在一百多年前,祖先在饑荒的時候好心收留了一個叫花子。
據說這個叫花子不是凡人,是游歷民間的茅山術士,不過是裝做要飯的來看看眾人的善心。他見民的祖先心地善良,就教會一些法術給民的祖輩。
后來一代代傳下。
6.《愛麗絲漫游奇境記》故事梗概 要短的40字左右
一位可愛的英國小女孩愛麗絲在百般無聊之際,發現了一只揣著懷表、會說話的白兔。她追趕著它而不慎掉進了一個兔子洞,由此墜入了神奇的地下世界。
在這個奇幻瘋狂的世界里,似乎只有愛麗絲是清醒的人,她不斷探險,同時又不斷追問“我是誰”,在探險的同時不斷認識自我,不斷成長,在終于成長為一個“大”姑娘的時候,她猛然驚醒,才發現原來這一切都是自己的一個夢境。
《愛麗絲夢游仙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通常簡寫為Alice in Wonderland)是十九世紀英國作家兼牛津大學基督學院數學教師劉易斯·卡羅爾創作的著名兒童文學作品。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1862年的一個夏日,卡羅爾帶領著牛津大學基督學院院長的三位女兒泛舟于泰晤士河上。在河岸小憩喝茶時,他給孩子們編了一個奇幻故事,主人公的名字便來源于姐妹中最伶俐可愛的七歲小愛麗絲。
回家后,卡羅爾應愛麗絲的請求而把故事寫了下來并親自作插圖送給了愛麗絲。不久后小說家亨利·金斯萊發現了書稿,他對故事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拍案叫絕。在他的鼓勵下,卡羅爾將故事進一步加以潤色并于1865年以《愛麗絲夢游仙境》為題正式出版。
作品賞析
《愛麗絲夢游仙境記》的藝術魅力,還在于其英國式的幽默。作者以輕松、議諧的筆調去敘述、描寫,充滿了種種笑語、傻話、俏皮話或雙關語,而其中都蘊含深意。
比如,紅王后命令儈子手砍掉柴郡貓的頭.而這只能夠漸隱漸現的怪貓正好隱去了身體。只留下一個咧著闊嘴笑的貓頭掛在樹梢,劊于手頓時傻了眼:砍頭是要把頭與身體分家,可這沒有身體的頭又從哪兒砍下來呢?這種神妙的幽默藝術,歷來為人們所稱道,回味無窮。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愛麗絲漫游奇境記
7.關于沙漠探險的故事(要簡短點哦)
一)魏格納的故事
魏格納于1880年11月l日出生在德國柏林,從小就喜歡幻想和冒險,童年時就喜愛讀探險家的故事,英國著名探險家約翰·富蘭克林成為他心目中崇拜的偶像。為了給將來探險做準備。他攻讀氣象學。1905年,25歲的魏格納獲得了氣象學博士學位。1906年,他終于實現了少年時代的遠大理想,加人了著名的丹麥探險隊,來到了格陵蘭島,從事氣象和冰川調查。為了找到更多的證據,1930年4月,魏格納率領一支探險隊,迎著北極的暴風雪,第4次登上格陵蘭島進行考察,在零下65℃的酷寒下,大多數人失去了勇氣,只有他和另外兩個追隨者繼續前進,終于勝利地到達了中部的愛斯密特基地。11月1 日,他在慶祝自己50歲的生日后冒險返回西海岸基地。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他失去了蹤跡。直至第二年4月才發現他的尸體。他凍得像石頭一樣與冰河渾然一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