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俊德事跡觀后感2篇
原發布者:芳芳
林俊德事跡觀后感2篇 林俊德事跡觀后感 林俊德是被授予“獻身國防科技事業杰出科學家”榮譽稱號的人。其中林俊德院士表現出的吃苦耐勞、敬業建功和愛國奉獻的精神,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知識分子的完美范本,值得我們認真學習。 林院士有終身不渝的愛國情懷。他的生活極其簡單,除了吃飯睡覺,所有的時間都用來搞研究,做工作。不管人生的道路有多少曲折,不管生活的環境有多么艱苦,不管事業的發展有多少坎坷,他都一如既往,奮勇向前。 愛國、敬業、奉獻,這樣的理念已經融入了林院士的生命。所以在他生命倒計時的日子里,他依然堅守這一切,他都坦然、淡定,把病痛甚至生命的長度都拋在腦后,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依然在爭分奪秒地工作。熱愛祖國、敬業奉獻,對林院士這一代優秀知識分子而言絕非空洞的口號,而是不折不扣地用自己的生命來踐行,他是我們這個民族真正的英雄。 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動著別人,以后不管人生的道路有多少曲折,不管生活的壞境有多么艱苦,不管事業的發展有多少的坎坷,我都會一如既往,奮勇向前。 林俊德事跡觀后感 林院士有終身不渝的愛國情懷。他的生活極其簡單,除了吃飯睡覺,所有的時間都用來搞研究,做工作。不管人生的道路有多少曲折,不管生活的環境有多么艱苦,不管事業的發展有多少坎坷,他都一如既往,奮勇向前。 愛國、敬業、奉獻,這樣的理念已經融入了林院士的生命。所以,在生命倒計時的日子里,他依然堅守這一切,
2.全國敬業奉獻模范林俊德的事跡給了我們什么啟示
林俊德:一生奉獻給核事業的科學家,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臨終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馬蘭.馬蘭,一種在“死亡之海”羅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綻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國核試驗基地,就是以這種野花來命名的. 啟示: 如何對待艱苦,如何對待收入?不同道德覺悟的人回答是不同的.在我們身邊,不少人是工作在環境艱苦、勞動繁重、收入不高的崗位上的,正是由于他們崇高的敬業精神,才贏得了社會廣大人民的尊敬.試想,如果沒有億萬農民辛苦種田,沒有千百萬工人在茫茫沙漠荒山采煤、采油、修鐵路,沒有廣大人民解放軍在天涯海角守衛祖國大門,沒有千萬個清潔工人清掃城市拉圾,沒有幾千萬人民教師、科學工作者理頭于教學、科研,我們的改革開放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嗎?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用為人民、為社會、為祖國的態度去敬業,在道德上是高尚的,是值得人們尊敬和學習的.那種帶著純粹個人功利目的敬業的人,也可能成功一時,但一旦遇到外在競爭壓力或其它原因,那種“敬業”精神就會迅速消失.當然,我們所說的敬業,并不意味著一個人在第一次選擇的崗位上“從一而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可以選擇發揮特長的工作崗位,并想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做出貢獻,同樣離不開敬業精神.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一個從業人員只有在自已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青益求精,才能在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否則,就是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如果沒有敬業精神,偷懶耍滑,得過且過,還會被職業組織所淘汰. 敬業和奉獻是緊密聯系在一走的.所謂奉獻,就是一心為他人、為人民、為社會、為國家、為民族作貢獻.有這種境界的人,從事工作的目的,不是為了個人的名利,也不是為了家庭的名利,而是為了有益于他人、人民、社會、國家和民族.奉獻是在自始至終貫穿著敬業等優良職業道德品質長期積累的基礎上產生的.在我們社會,像雷鋒、孔繁森、李國安、范匡夫等同志,之所以受到社會尊敬,就是因為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地為社會作了無私的奉獻. 奉獻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最高境界.一個公民如果真正做到了奉獻,他就能在工作中做到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同時,奉獻也是社會主義公民道德的最高境界.一個公民如果真正做到了奉獻,也就無論在什么場所,都能夠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和敬業.奉獻是無私的付出.雖然,它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但是,他也是社會主義公民做人的最高境界,一個社會主義公民能夠無私地奉獻自已的辛勤勞動、聰明才智,甚至自已的年輕的寶貴生命,這樣的公民難道不是一個道德高尚、值得人們學習的榜樣嗎?雷鋒曾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孔繁森同志也曾說:“把自已當作泥土吧,認眾人把你踩成一條路.”他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這就是他們無私奉獻觀的最好寫照.。
3.201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詞及事跡,事跡要簡潔
2012年感動中國獲獎人物頒獎詞:
林俊德 大漠,烽煙,馬蘭。平沙莽莽黃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劍河風急云片闊,將軍金甲夜不脫。戰士自有戰士的告別,你永遠不會倒下! 縱死終令汗竹香
林俊德事跡 追記工程院士林俊德:大漠鑄核盾 生命寫忠誠
陳斌強 小時候,這根布帶就是母愛,媽媽用它背著你。長大了,這布帶是兒子的深情,你用它背著媽媽。有一天,媽媽的記憶走遠了,但愛不會,它在兒女的臂膀上一代代傳承。 孝更絕倫足可矜、
陳斌強事跡:用行動注解孝德的好兒子
何玥 正是花樣年華,你卻悄然離開。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從枝頭散落,留得滿地清香。命運如此殘酷,你卻像天使一樣飛翔。你來過,你不曾離開,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閃光,把人間照亮。 何處春江無月明
何玥事跡:捐獻肝腎的12歲女孩
高秉涵 海峽淺淺,明月彎彎。一封家書,一張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覺離亂苦,近鄉更知故土甜。少小離家,如今你回來了,雙手顫抖,你捧著的不是老兵的遺骨,一壇又一壇,都是滿滿的鄉愁。 悲莫悲兮生別離
高秉涵事跡:見證海峽滄桑的臺灣老兵
高淑珍 粗糙的手支起課桌,寬厚的背擋住風雨。有了愛,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壯起來。你的心和泥土一樣質樸,你灑下辛苦的種子,善良會生長成參天大樹。 爝火燃回春浩浩
高淑珍事跡:河北的愛心小院
陳家順 為鄉親臥底,你吃遍所有的苦,為百姓打工,你換來群眾最多的甜。你喬裝改扮,卻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隱姓埋名,可我們都知道你是誰,為了誰。 動人以行不以言
陳家順事跡:受民工愛戴的基層好干部
張麗莉 別哭,孩子,那是你們人生最美的一課。你們的老師,她失去了雙腿,卻給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們不多,卻讓我們學會了許多。都說人生沒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對那一刻,這也是她不變的選擇。 冰雪為容玉作胎
張麗莉事跡:最美女教師
李文波 二十年堅守,你站成了一塊礁石,任憑風吹浪打。卻只能愧對青絲白發。你也有夢,可更知肩上的責任比天大。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里,祖國的風帆從不曾落下。 能受天磨為鐵漢
李文波事跡:守礁二十年的南海衛士
周月華 艾起 她背起藥箱,他再背起她。他心里裝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還裝著整個村莊。一條路,兩個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華皎潔,愛正漫漫的升起。 清香傳得天心在
周月華、艾起事跡:殘疾鄉村醫生夫婦
羅陽 如果你沒有離開,依然會,帶吳鉤,巡萬里關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燈看劍,夢一回再吹角連營。你聽到了么?那戰機的呼嘯,沒有悲傷,是為你而奏響! 長使英雄淚滿襟
羅陽事跡:用生命托起戰機的航空英模
4.王進喜的簡短事跡
1.王進喜,1923年10月8日出生于甘肅省玉門縣赤金堡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母親何占信,父親 王金堂。40歲得子的王金堂,看到出生的是一個男孩子,心里非常高興。
2.按照當地的習俗,父母把孩子和包孩子用的篩子放在秤上一稱整好十斤,于是就給孩子起 名“十斤娃”。十斤娃名字聽起來非常雄壯,可身材瘦小。十斤娃長大后,按照王家的家譜往下排,起名王進喜,希望他歡歡喜喜去上學,學到本領后重整家業。在 災難深重的舊中國,王進喜受盡苦難。
3.1929年,玉門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災荒。為了活命,6歲的王進喜用一根棍子領著雙目失明的父親沿街乞討。
拓展資料:
王進喜個人成就:
1.打出大慶油田第一口油井
1960年,他率領1205鉆井隊艱苦創業,打出了大慶第一口油井,并創造了年進尺10萬米的世界鉆井紀錄,展現了大慶石油工人的氣概,為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成為中國工業戰線的一面旗幟。他留下的"鐵人精神"、"大慶精神",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寶貴財富。
2.用身體制服井噴
1960年3月,他率隊從玉門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發揚"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為結束"洋油"時代而頑強拼搏。他組織全隊職工把鉆機化整為零,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運和安裝鉆機,奮戰3天3夜把井架聳立在荒原上。打第一口井時,為解決供水不足,王進喜帶領工人破冰取水,"盆端桶提"運水保開鉆。打第二口井時突然發生井噴,當時沒有壓井用的重晶石粉,王進喜決定用水泥代替;沒有攪拌機,他不顧腿傷,帶頭跳進泥漿池里用身體攪拌,經全隊工人奮戰,終于制服井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