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晏子的話妙在哪里
晏子出使楚國。
有人報告抓到了一個小偷,楚靈王詢問小偷是哪里人。
回答:齊國人。
楚靈王問晏子:齊國人都喜歡偷東西嗎?
晏子知道是在故意嘲諷自己,于是回答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淮北則為枳,完全是土地不同的原因,和種子沒有關系。
然后又說:齊國人在齊國不偷東西,到了楚國就偷東西,這完全是楚國的土地造成的,和他是哪國人沒有關系。楚國人到了齊國也不偷東西。
這段話暗諷楚靈王沒有德行教養,楚國政治混亂。
楚靈王碰了一鼻子灰,自討沒趣。只能厚待晏子,倍加敬重。
2.《晏子使楚》晏子說的話妙在哪兒
第一次晏子的回答以楚王之法反擊楚王。
他的話妙在使楚王沒有任何選擇地打開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
楚王承認自己的國家是狗國,那他就鉆狗洞。否則,就應打開城門。
第二次晏子將計就計,順水推舟,順著楚王的邏輯說下來。先貶低自己,再貶低楚國。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時這兒來了”隱含的意思是:如果楚王認為我無能,就說明楚國是下等國家。這精妙的回答讓楚王“啞巴吃黃連”。
第三次晏子舉了個楚國上下都熟知的現象,說明淮南的柑橘到了淮北就變成枳,是兩地水土不同的緣故;同樣道理,齊國人到楚國當盜賊,也是兩國水土不同的緣故。這回答的妙處在于,不但形象生動地點明齊國人在楚國為盜的原因,而且也回敬楚王:楚國治國無方,致使在齊國安居樂業的人到楚國成了盜賊。
讓楚王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晏子的話妙在何處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