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雄偉人事跡
中國革命斗爭中涌現出的英雄數不勝數,不知你需要什么時期或者是什么展現上的革命英雄,輯錄部分革命英雄以供參考。
一、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雷鋒雷鋒做好事常不留名,所以他一生做過多少好事已經無法統計。1962年8月15日雷鋒逝世后,**主席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題詞:“學習雷鋒同志平凡而偉大的共產主義精神。”**題詞:“學習雷鋒做**的好戰士。”
**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斗志。”此后,全國特別是青少年當中掀起了向雷鋒學習的熱潮。
每年3月5日便成了全民學雷鋒的日子。雷鋒精神主要歸納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共產主義精神、螺絲釘精神、公而忘私精神,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干一行愛一行,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
現在,雷鋒精神已成為“做好事”的代名詞,并漂洋過海成為世界人民的楷模。二、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劉胡蘭1946年秋天,國民黨大舉進攻陜甘寧邊區,中共文水縣委根據上級指示,決定留少數干部組織“敵后武工隊”,劉胡蘭覺得自己年齡小易于隱蔽請求留下來堅持斗爭。
不料敵人突然襲擊云周西村,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劉胡蘭昂首挺胸大義凜然,敵人故意在她面前用鍘刀連鍘幾個人,她依然鐵骨錚錚,向著氣勢洶洶的敵人怒吼一聲:“我咋個死法?”然后坦然躺在刀座上,慘遭敵人殺害。
犧牲時尚未滿15周歲。三、重于泰山的革命戰士——張思德張思德,四川儀隴人,中共中央警備團戰士,1944年9月5日在陜北安塞縣山中燒炭,因炭窯崩塌為掩護戰友而犧牲。
9月8日,**親自參加了他的追悼會并專門撰寫了紀年文章《為人民服務》,對張思德給予了極高評價,文章說,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四、為了新中國炸掉敵人碉堡的——**1948年 5月,在解放隆化的戰役中,**帶領戰友接連炸毀了敵人3個炮樓5個地堡。正當總攻沖鋒號吹響的時候,突然迎面的橋上敵人暗藏的碉堡射出了一竄竄火舌,阻擋了解放軍的沖鋒道路。
為了減少戰友傷亡,在找不到炸藥支撐點的情況下,**在橋下毅然舉起炸藥包,與敵人同歸于盡,年僅19歲。犧牲時**高喊:同志們,為了新中國的勝利,沖啊!五、用身體堵住敵人槍眼的——****,1952年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同年10月在朝鮮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嶺戰役奪取某高地的戰斗中,擔任爆破任務。
在手雷擲完后,毅然用胸膛堵住敵人地堡的機槍射孔,為保證部隊攻克高地而壯烈犧牲,被追授“中國人民志愿軍特級英雄”稱號。六、嚴守紀律為國捐軀的——****,在抗美援朝戰爭秋季戰術反擊戰中擔任潛伏任務,敵人發射的一顆燃燒彈正落在離他不到2米的地方,四散飛迸的火苗慢慢燒到了他的身上,此時,**身后就是一條水溝,只要向后一滾,身上的烈火就可熄滅。
但為了不暴露部隊的行動意圖,也為了戰友們的生命安全及整個戰斗的勝利,他嚴守潛伏紀律,在烈火燒身時,咬緊牙關,強忍劇痛,堅定地趴在地下,一聲不吭,巋然不動。烈火在他身上燃燒了30多分鐘,最后壯烈犧牲,死時手指頭已全部插入地下。
**用自己年輕的生命贏得了戰役的勝利。七、堅守陣地出色完成阻擊任務的——楊根思楊根思,江蘇泰興人。
1944年參加新四軍,曾多次立功受獎,曾兩次被評為戰斗模范,1950年光榮出席了全國戰斗英雄代表會議。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他率領全排戰士先后多次打退敵人在飛機、大炮掩護下的8次瘋狂進攻。
當美軍發起第9次進攻時,楊根思抱起最后一個5公斤重的炸藥包,毅然沖入敵群,與40多個敵人同歸于盡,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保住了陣地,完成了切斷敵人退路的阻擊任務。戰后被追授特級戰斗英雄稱號,并將他生前所在連命名為“楊根思連”。
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楊根思“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一級國旗勛章、金星獎章。朝鮮政府還在他犧牲的地方建立了“楊根思英雄紀念碑”。
八、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羅盛教響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號召,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任某部偵察連文書。1952年1月2日晨,一個名叫崔瑩的朝鮮少年不慎掉入2.7米深的冰窟,羅盛教聽到喊聲,冒著-20℃的嚴寒,縱身跳入冰窟幾次把崔瑩托出水面,又跌入水中。
最后拼盡最后氣力,把崔瑩頂出水面,而自己卻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羅盛教一級國旗勛章和一級戰士榮譽勛章,并將其獻身的櫟沼河改名為羅盛教河,崔瑩的家鄉也改名為羅盛教村,安葬他的佛體洞山改名為羅盛教山,并在山上建立了羅盛教紀念亭和羅盛教紀念碑。
碑上鐫刻著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主席金日成的題詞:羅盛教烈士的國際主義。
2.英雄故事越短越好
王二小中國少年抗日英雄。
1929年生于河北省淶源縣上莊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蕩”,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
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蕩”,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
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
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殘酷地殺害了,犧牲在淶源縣狼牙口村,年僅13歲。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 攻打上甘嶺的戰斗是1952年10月14日開始的。主力部隊是我們45師的134團和135團。
**當時是135團二營六連的通信員。 上甘嶺戰役打響后, 他被抽到營部當通信員。
六連的戰斗任務是依次收復六號、五號、四號和零號陣地。拿下了前面的三個陣地后,六連的90多人只剩下十來個人了。
19日凌晨,連長萬福來把剩余的戰士編成三個爆破小組,對零號陣地的幾個地堡實施爆破。結果,三個爆破組輪番上陣,全部傷亡殆盡。
正在這時,**、吳三羊和肖登良沖了上去。他們三個人交替掩護爆破,很快炸掉了三個小地堡,只剩下最后一個大地堡了。
這時,吳三羊犧牲了,肖登良也重傷后奄奄一息。指導員在敵照明彈的光亮上看見只剩**一個人帶著傷在運動時,連忙爬過來用機槍掩護**。
**拖著受傷的腿,慢慢爬到地堡前,然后奮力投出一顆手雷。不料這個大地堡很堅固,手雷爆炸后只炸塌了地堡的小小一角。
敵人的機槍依然瘋狂噴吐著火舌。這時,**的身體向機槍射孔果斷移動,用身體堵住了那條熾烈的火舌……****1929年生于河北省懷來縣的貧苦農民家庭。
1945年7月參加八路軍。1947年3月加入中國**。
1948年5月25日,解放軍攻打中華民國政府軍駐守的隆化城。**所在連隊負責守軍防御重點隆化中學。
據說,在沖鋒時,遭到一個橋型暗堡的猛烈火力封鎖。**便抱起炸藥包,準備進行爆破。
沖至橋下后,發現橋型暗堡距地面過高,也沒有地方可以放置炸藥包。**便用手托起炸藥包,拉燃導火索,與暗堡同歸于盡。
**的行為,使得他成了中國**宣傳的著名戰斗英雄。在河北省隆化縣北郊,有**的墓地和紀念碑,碑上刻著**的題詞:“舍身為國,永垂不朽。”
劉胡蘭 劉胡蘭出生在山西文水縣云周西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小小年紀,便對黑暗的舊社會產生了強烈的不滿。 1947年1月12日 ,劉胡蘭被國民黨軍和地主武裝抓捕了。
在敵人威脅面前,她堅貞不屈,大義凜然地說:“怕死不當**!”敵人沒有辦法,將同時被捕的6位革命群眾當場鍘死。但她毫不畏懼,從容地躺在鍘刀下。
她以短暫的青春年華,譜寫出永生的詩篇,以不朽的精神,矗立起生命的宣言。**的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四川銅梁。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
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次年10月12日朝鮮三九一高地反擊戰打響之前,隨部隊潛伏在敵山腳下草叢中,等待配合大部隊進攻。
不料埋伏點山草被敵燃燒彈擊中起火,為了不暴露部隊埋伏點,忍受烈火燒身,臥地不動,直到犧牲。
3.英雄事跡故事
竹筠 在黨的生日之時,不禁讓我想起一位偉大的革命女性江姐。
先前對江姐的印象來自長篇小說《紅巖》和電影《烈火中永生》,一次出差學習的機會,在四川重慶的歌樂山上,近距離地了解了不同于小說和電影的真實的江姐。江姐的真實姓名叫江竹筠,在下川東武裝起義中被捕后關押在重慶歌樂山上的渣滓洞內。
渣滓洞原為人工采掘的小煤窯,因渣多煤少而得名,后因軍統特務逼死礦主,霸占煤窯及礦工住房,改設為監獄,專門關押被捕革命黨人,最多時達700余人。它三面環山,一面臨溝,一年四季參天大樹遮蓋,地形隱蔽,因而軍統特務選擇這里作為監獄。
渣滓洞看守所分內外兩院,內院有一排牢房關押男犯和女犯,外院為特務辦公室和刑訊室。院外設有崗亭,架設機關槍,24小時有人看護,整個監獄被電網覆蓋,獄中之人插翅難飛。
現在這里已經成了紅色革命教育圣地,外院各個房間的墻壁上掛滿烈士們的生平事跡和照片,供參觀者祭奠和接受革命教育。我在這里看到了美麗高雅的江姐, 江竹筠。
聆聽了江姐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心靈得到洗禮和震撼。 江姐曾是四川大學農學院的大學生,學習期間,從事黨的秘密工作。
入黨后,按照黨組織的要求,與**員彭詠梧扮作夫妻,組成一個家庭,作為重慶市委的秘密機關和地下黨員學習的輔導中心。后與彭詠梧結婚。
人們習慣稱她江姐,以表敬愛之情。江姐參加領導重慶學生抗暴運動,并為市委機關報《挺進報》做編輯工作。
受中共重慶地下市委的指派,隨丈夫到下川東開展武裝斗爭,擔任聯絡員,負責組織大中學校的學生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英勇斗爭。江姐的丈夫在組織武裝暴動時不幸犧牲,江姐強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
后來由于叛徒的出賣,江姐不幸被捕,關押在渣滓洞監獄。 我們隔著裝有鐵欄桿的鐵門向里窺探,監獄牢房內根本沒有床,冰涼的水泥地面上堆放著幾床破舊的棉絮、地上擺放幾個痰盂、幾雙木屐等簡陋寒酸的生活用品,讓人看了流淚。
革命者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與敵人頑強斗爭,尤其是江姐受盡了國民黨軍統特務的各種酷刑,老虎凳、吊索、帶刺的鋼鞭、撬杠、電刑,甚至竹簽釘進十指。每次江姐受刑同志們都特別擔心,怕她由于丈夫犧牲、孩子年幼僅1歲,抵御不住敵人的各種摧殘和誘惑而叛黨,從而供出重慶地下黨組織,因為當時很多男同志都抵抗不了非人的摧殘而叛變了。
同志們的擔憂是多余的,江竹筠先后受重刑四次每次用擔 架抬出來都是十個手指頭指甲破裂,皮開肉綻,嘴唇被咬破,胸前留下斑斑血痕,但她每次都是守口如瓶,保守了黨組織及一切黨的機密。真金子在鬼蜮 江竹筠 的烈火中熬煉,她英勇不屈的形象教育了全渣滓洞的難友。
大家一致提出:向江竹筠同志學習!每一個革命者都應保守黨的機密,恪守黨的紀律,在酷刑面前應該做到威武不屈、富貴不淫!唾棄那些可恥的叛徒,江姐成了**員的一面光輝旗幟。也因為如此,國民黨特務狠透了堅強的江姐,在革命即將勝利之際,秘密殺害渣滓洞的所有革命黨人,并用濃硫酸浸泡損毀了江姐的尸體,解放后清理渣滓洞沒有找到江姐的尸骨。
江姐英勇就義時,年僅29歲。她的生命雖然短促,卻氣壯山河,表現出堅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精神情操。
當今社會,有人可能已經忘記了江姐,甚至有人在否定江姐的人生價值。但誰也否定不了,沒有無數的江姐,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無數先烈們的奮斗,終使我們不必再以忍受敵人的酷刑或在劊子手的槍口下犧牲生命來表明對黨和人民的忠誠。
然而,能不能經得住各種誘惑,永遠把人民利益作為最高準則,仍然是新時代的一種考驗。只要腳踏實地,以黨的宗旨為理念,做有利于國家和人民的人,不在五光十色的社會生活中淡漠理想、迷失方向,緬懷先烈時就可以問心無愧。
在黨的生日之時,讓我們共同祭奠追思偉大的革命烈士江姐,像江姐一樣永遠記住入黨時的誓言,為共產主義理想奮斗終身。
4.抗日戰爭英雄事跡(著名的,要簡潔50字左右)
王小二烈士之墓王二小,又名王樸(1929—1942),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蕩”,王二小是村里的兒童團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來掃蕩,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鬼子發現上當后,先是殘忍地剁去二小右手的五個手指,又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把他弱小的身軀摔在一塊大石頭上!
戰斗結束后,幾個戰士撲向流著鮮血的二小,當時他還活著,大家把他和另外兩名受傷八路軍戰士一起送到劉家莊,可惜傷重無治,為國犧牲,
5.英雄故事 偉人事跡
.王二小在日本鬼子掃蕩一條山溝的時候,為了掩護幾千名老鄉和干部,他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氣急敗壞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的上面。干部和老鄉脫離了危險,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犧牲了。王二小的動人事跡很快傳遍了解放區,每一個老鄉都含著眼淚,歌唱二小放牛郎.
2.有一次,野場村的鄉親們全被日寇趕到村子里,王樸也是其中一個,日寇拿著一份由漢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軍屬名單,叫漢奸翻譯把他們一個一個拉出來,然后狗漢奸齜牙咧嘴地問王樸:“你就是野場村的兒童團團長王樸吧?”。王樸理都不理這個狗漢奸。“你一定知道八路軍的東西藏在那里, 說出來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會告訴你鬼子和狗漢奸!”王樸面不該色得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東洋指揮刀,指著王樸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說,你不說死了死了的!”王樸面對日本鬼子強盜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張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領著兒童團團員宣言的誓言“頭可斷,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對死亡,毫不畏懼。就這樣,王樸英勇的為自己的祖國獻出年輕的生命。
3.12歲的龍門村兒童團團長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監視著前邊平川地里敵人的據點。一天,炮樓里的鬼子進山去搶糧食了,只剩下“貓眼司令”和幾個鬼子兵。民兵中隊長老趙畫了一張攻**樓的路線圖,并寫了一封信準備把它交給八路軍張連長。老趙把送信的任務交給了兒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雞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趕著一群羊作掩護送信去了。沒想到,海娃在山溝里碰上了鬼子,他靈機一動,把雞毛信拴在了“老頭羊”的尾巴里,瞞過了鬼子小隊長。一路上海娃受盡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從睡得像死豬一樣的鬼子的腿縫里溜了出來。他趕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雞毛信取了下來,一口氣跑了幾里路。后面偽軍也追來了,海娃又被他們抓回去。他把鬼子帶到了一條山路上,鬼子的騾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機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遠,鬼子開槍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著疼拉開嗓子喊“八路軍叔叔……”海娃把雞毛信交給了張連長。
6.抗日英雄的故事 50字左右
最佳答案“名將以身殉國家,愿拼熱血衛吾華。
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這是**總司令為悼念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壯烈殉國而寫的一首詩。
左權是中國工農紅軍和八路軍高級指揮員,著名軍事家。**稱他“足以為黨之模范”,**贊譽他是“中國軍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1905年3月15日生于湖南醴陵一個農民家庭。1924年入黃埔軍校第1期學習。
1925年2月加入中國**。同年12月赴蘇聯,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學、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
1930年回國后到中央蘇區工作,先后任中國工農紅軍學校第1分校教育長、新12軍軍長、第15軍軍長兼政治委員、紅1軍團參謀長等職,參加了開辟中央蘇區和五次反“圍剿”作戰。1934年10月參加長征,他參與指揮所部強渡大渡河、攻打臘子口等戰役戰斗。
到達陜北后,參加了直羅鎮和東征等戰役。1936年5月,任紅1軍團代理軍團長,率部參加了西征和山城堡戰役。
全國抗戰爆發后,左權擔任八路軍副參謀長、八路軍前方總部參謀長,后兼八路軍第2縱隊司令員,協助**、彭德懷指揮八路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開展敵后游擊戰爭,粉碎日軍多次殘酷“掃蕩”,威震敵后。1942年5月25日,他在山西省遼縣十字嶺戰斗中壯烈殉國,年僅37歲。
為紀念左權,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決定將遼縣改名為左權縣。 抗日戰爭時期,在華北平原上,活躍著一支以回民兄弟為主組成的部隊━━回民支隊。
這支部隊屢建戰功,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被八路軍冀中軍區譽為“無攻不克,無堅不摧,打不垮,拖不爛的鐵軍”。**稱其為“百戰百勝的回民支隊” 。
馬本齋就是這支英雄支隊的司令員。 馬本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獻縣的一個回族農民家庭。
早年投身奉軍當兵,逐級升至團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因不滿**的不抵抗政策,毅然棄官返鄉。
全國抗戰爆發后,在家鄉組織回民義勇隊,奮起抗日。1938年率隊參加八路軍,所部改編為冀中軍區回民教導總隊,任總隊長。
次年教導總隊改稱冀中軍區回民支隊,任司令員。馬本齋作戰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隊和廣大群眾中有很高威望。
從1937年至1944年,馬本齋率部經歷大小戰斗870余次,殲滅日偽軍3.6萬余人,打得敵人聞風喪膽。 馬本齋在革命斗爭中深深感受到黨的偉大,決心加入中國**。
他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獻給偉大的中國**,獻給為回族解放和整個中華民族的解放而奮斗的偉業。”1938年10月,馬本齋光榮地加入了中國**。
由于長期的艱苦作戰,馬本齋身患重病。1944年1月,在回民支隊奉命開赴延安前,他抱病作了最后一次動員報告,叮囑同志們:“要跟著黨,跟著**,抗戰到底!”同年2月7日,馬本齋在山東莘縣病逝。
新華社北京2月5日電 “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為著共產主義犧牲,為著蘇維埃流血,那是我們十分情愿的啊!” 當我們吟誦方志敏的不朽詩篇,無不為這位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對黨和革命事業的赤膽忠心而肅然起敬。 方志敏,1899年 生,江西省弋陽縣人。
1922年8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3月轉入中國**。
1928年1月,參與領導弋橫起義,創建贛東北蘇區,領導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10軍。先后任贛東北省、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紅10軍、紅11軍政治委員,中共閩浙贛省委書記。
他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贛東北實際相結合,創造了一整套建黨、建軍和建立紅色政權的經驗,**稱之為“方志敏式”的根據地。 1934年11月初,方志敏奉命率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北上,任紅10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
至皖南遭國民黨軍重兵圍追堵截,艱苦奮戰兩月余,被7倍于己的敵軍圍困。他帶領先頭部隊奮戰脫險,但為接應后續部隊,復入重圍,終因寡不敵眾,于1935年1月27日在江西玉山隴首村被俘。
被捕那天,兩個國民黨士兵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了一塊懷表和一支鋼筆,沒有一文錢。誠如方志敏所說:“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
在獄中,面對敵人的嚴刑和誘降,他正氣凜然,堅貞不屈。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下沙窩英勇就義,時年36歲。
7.關于英雄的簡單的事跡
鄧中夏(1894~1933) 湖南宜章人。
“五四”運動時,即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后積極從事工人運動。1922年在中共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委員。
曾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主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組織部長、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中共江蘇省委書記、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全總駐赤色工會國際代表、赤色工會國際執行委員、中共湘鄂兩省委委員。1933年5月在上海被捕,10月在南京雨花臺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
遺著有《中國職工運動簡史》。 勝 利 那有斬不除的荊棘? 那有打不死的豺虎? 那有推不翻的山岳? 你只須奮斗著, 猛勇的奮斗著; 持續著, 永遠的持續著。
勝利就是你的了! 勝利就是你的了! 方志敏(1900~1935) 江西弋陽人。1922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加入中國**。
曾任縣委書記、特委書記、省委書記、軍區司令員、江西省農民協會秘書長、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紅十軍政治委員。1928年,在中國**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
1931年,在全國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工農民主政府執行委員。1934年率領紅軍抗日先遣隊北上。
1935年1月在與國民黨反革命軍隊作戰中被捕。同年8月6日在南昌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
遺著有《可愛的中國》、《獄中紀實》等。 獄中紀實 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 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 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 乃是宇宙的真理! 為著共產主義犧牲, 為著蘇維埃流血, 那是我們十分情愿的啊! 黃 勵(1905~1933) 湖南益陽人。
1925年加入中國**。1933年由于叛徒告密被捕,于7月5日在南京雨花臺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
工人苦 北風呼呼聲怒嚎, 手提飯籃往外跑, 望一望工廠未到, 哎喲,哎喲!望一望工廠未到。 馬路跑過兩三條, 兩只腳腿都酸了, 去遲了廠門關了, 哎喲,哎喲!今天工錢罰掉了。
吉鴻昌(1895~1934) 河南扶溝人,1932年入黨。1933年任察綏民眾抗日同盟軍第二軍軍長。
1934年11月在天津被捕,英勇就義。 就義詩 恨不抗日死, 留作今日羞。
國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頭。 劉伯堅(1901~1935) 四川平昌人。
曾在法國和比利時勤工儉學。1922年加入中國**,1924年赴蘇聯學習。
1926年回國,黨派他出任西北軍馮玉祥部總政治部主任。1927年后又去蘇聯軍政大學學習,1930年回國在中央蘇區工作,曾當選為中央工農民主政府執行委員。
1931年任紅軍第五軍團政治部主任。1934年中央紅軍長征后,留在根據地堅持斗爭,擔任贛南軍區政治部主任。
1935年3月在戰斗中受傷被俘犧牲。 帶鐐行 帶鐐長街行,蹣跚復蹣跚, 市人爭矚目,我心無愧怍。
帶鐐長街行,鐐聲何鏗鏘, 市人皆驚訝,我心自安詳。 帶鐐長街行,志氣愈軒昂, 拼作階下囚,工農齊解放。
1935年3月11日,由大庚縣獄中帶腳鐐經大街移囚綏署候審室。 羅世文(1904~1946) 四川威遠人。
1923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加入中國**。曾任中共川西特委書記、四川省委書記、八路軍成都辦事處主任、新華日報成都分社社長。
1940年在成都被國民黨反動派非法逮捕。1946年10月18日在重慶"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被害。
詩一首 故國山河壯, 群情盡望春; “英雄”夸統一, 后笑是何人? ——1946年10月18日臨難前朗誦于白公館 英雄**的故事 全國著名戰斗英雄、模范**員**,是東北人民解放軍第十一縱隊三十二師九十六團二營六連六班班長。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戰斗中,他以身體當支架,手托炸藥包,炸毀了國民黨軍據守的橋型暗堡,壯烈犧牲,時年19歲。
英雄犧牲了,英雄的光輝形象永存。 旱河上,巨大的橋型暗堡中向外噴吐著罪惡的火舌;橋型暗堡下,一個全副武裝的年輕戰士巍然挺立,單手托舉著炸藥包,導火索燃燒著,冒著青煙哧哧作響,戰士高聲呼喊著:“為了新中國,沖啊!”這喊聲,震撼山河;這喊聲,穿透硝煙,成了千萬人的呼喊;這喊聲,至今還回蕩在我們的耳邊。
**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在河北省隆化縣北郊,長眠著模范**員、全國著名戰斗英雄**的英靈。
在蒼松翠柏中,矗立著一座雄偉的紀念碑,碑上銘刻著**總司令的題詞:“舍身為國,永垂不朽!” **,1929年出生,河北省懷來縣人,出身于貧苦農民家庭。當過兒童團長,13歲時,曾機智地掩護區委書記王平同志躲過侵華日軍的追捕,被譽為“抗日小英雄”。
1945年7月參加八路軍,后任32師96團2營6連6班班長。1947年3月加入中國**。
他軍事技術過硬,作戰機智勇敢,在一次戰斗中只身俘敵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獲3枚“勇敢獎章”、1枚“**獎章”。
他所領導的班獲“**練兵模范班”稱號。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斗打響。
**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御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
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于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員,請準許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