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返哥廷根故事梗概
《重返哥廷根》是季羨林先生的名作,1980年11月在西德開始,1987年10月在北京寫完。
背景,1945年10月,二戰終結不久,即匆匆束裝上道,經瑞士東歸,"宛如一場春夢,十年就飛過去了"。離開哥廷根35年后的1980年,季羨林率中國社會科學代表團重訪哥市,再謁83歲高齡的瓦爾德施米特恩師,相見如夢。
后來作感人至深的名文《重返哥廷根》。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齊奘季羨林。
中國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翻譯家,散文家,精通12國語言。曾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
2009年7月11日北京時間8點50分,國學大師季羨林在北京301醫院病逝,享年98歲。
2.重返哥廷根故事梗概
《重返哥廷根》是季羨林先生的名作,1980年11月在西德開始,1987年10月在北京寫完。背景,1945年10月,二戰終結不久,即匆匆束裝上道,經瑞士東歸,"宛如一場春夢,十年就飛過去了"。離開哥廷根35年后的1980年,季羨林率中國社會科學代表團重訪哥市,再謁83歲高齡的瓦爾德施米特恩師,相見如夢。后來作感人至深的名文《重返哥廷根》。
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齊奘季羨林。中國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翻譯家,散文家,精通12國語言。曾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2009年7月11日北京時間8點50分,國學大師季羨林在北京301醫院病逝,享年98歲。
3.重返哥廷根讀后感
一本不到300頁的書,收錄了季羨林從年輕到老各個時期的出國記錄。讀起來感覺很不一樣。
大白話,感情真摯,最喜歡的是本書開頭的三篇歐游散記:《去故國》,《表的喜劇》《聽詩》,尤其是《表的喜劇》,寫得生動有趣感人,另外一篇《Wala》也有一種跌宕起伏的遺憾美。但是,本書當中有比較大的篇幅,都有同樣類似的表述和過分濃烈的感受,顯得有點重復累贅與些許的反感:去到一個地方,景色和文物古跡很美很壯觀,但是那里的人心靈更美,對中國人的熱情對中國人的友誼讓我感動得沒辦法用語言來表達。
大師94年已經很老了在泰航上還忙不迭的看空姐~而且還和別的國家的比較說他們是有階級性。看空姐就看空姐嘛~如果這事兒再晚個十年,等大師已經把自己當年的日記都發表了,估計也就不怕承認自己“哎對,我就是看空姐的。”哈哈!
4.重返哥廷根讀后感450字
一位將為人母的少婦挽著愛人的手,在田邊散步,滿臉寫著幸福和憧憬.
田間,一位老人半蹲著,深情地看著那一畦畦翠嫩可人的蔬菜,不時用手摩挲幾下,好像撫摸著心愛的孩子.
放學鈴聲串串地滑溜著,不一會兒,流出了學生自行車隊.主流中分出支流,漸漸地三五成群,傾身靠頭地湊熱鬧,腳下蹬著,口里聊著,眉兒舞著……
美容院里剛走出一個姑娘,撩一撩劉海,甩一甩長發,滿身飄溢著青春和美.雖然看不清她的臉,但能感覺到她心中漲滿了生活的希冀.
托兒所里,那只聰明的小狗總會用兩條后腿站起,博得娃娃們咯咯咯的笑;這笑是那樣的天真無邪,似乎能融化一切憂愁煩惱.
一個簡易棚車行里,老師傅與顧客正為幾毛錢的修車費推來讓去.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重返哥廷根主要內容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