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海洋的資料,要簡潔,但不要太少
約占地球表面積為70.9%的鹽水水域,稱其為海洋,分布于地表的巨大盆地中。
面積約362,000,000平方公里(140,000,000平方里)。海洋中含有十三億五千多萬立方千米的水,約占地球上總水量的97.5%。
全球海洋一般被分為數個大洋和面積較小的海。四個主要的大洋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北冰洋(有科學家又加上第五大洋——南極海,即南極洲附近的海域),大部分以陸地和海底地形線為界。
四大洋在環繞南極大陸的水域即南極海(又稱南部海〔Southern Ocean〕)大片相連。傳統上,南極海也被分為三部分,分別隸屬三大洋。
將南極海的相應部分包含在內,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分別占地球海水總面積的49.8%、24%和20%。重要的邊緣海多分布于北半球,它們部分為大陸或島嶼包圍。
最大的是北冰洋及其近海、亞洲的地中海(介于澳大利亞與東南亞之間)、加勒比海及其附近水域、地中海(歐洲)、白令海、鄂霍次克海、黃海、東海和日本海。 [編輯本段]海和洋的區分 廣闊的海洋,從蔚藍到碧綠,美麗而又寬闊。
海洋,海洋。人們總是這樣說,但好多人卻不知道,海和洋不完全是一回事,它們彼此之間是不相同的。
那么,它們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關系呢? 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體。世界大洋的總面積約占海洋面積的89%。
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處可達1萬多米。大洋離陸地遙遠,不受陸地的影響。
它的水溫和鹽度的變化不大。每個大洋都有自己獨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統。
大洋的水色蔚藍,透明度很大,水中的雜質也很少。世界共有4個洋,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海,在洋的邊緣,是大洋的附屬部分。海的面積約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較淺,平均深度從幾米到二三千米。
海臨近大陸,受大陸、河流、氣候和季節的影響,海水的溫度、鹽度、顏色和透明度,都受陸地影響,有明顯的變化。夏季,海水變暖,冬季水溫降低;有的海域,海水還要結冰。
在大河入海的地方,或多雨的季節,海水會變淡。由于受陸地影響,河流夾帶著泥沙入海,近岸海水混濁不清,海水的透明度差。
海沒有自己獨立的潮汐與海流。海可以分為邊緣海、內陸海和地中海。
邊緣海既是海洋的邊緣,又是臨近大陸前沿;這類海與大洋聯系廣泛,一般由一群海島把它與大洋分開。我國的東海、南海就是太平洋的邊緣海。
內陸海,即位于大陸內部的海,如歐洲的波羅地海等。地中海是幾個大陸之間的海,水深一般比內陸海深些。
世界主要的海接近50個。太平洋最多,大西洋次之,印度洋和北冰洋差不多。
2.關于海洋生物的資料 短
海葵的外表很像植物,其實卻是動物。
海葵共有 1000 多種,棲息于世界各地的海洋中,從極地到熱帶、從潮間帶到超過 10000 米的海底深處都有分布,而數量最多的還是在熱帶海域。在巖岸貯水的石縫中,常見體表具乳突的綠側花海葵。
在我國東海,太平洋側花海葵數量之多每平方米可達數百至近萬個。在幾平方厘米的貝殼、石塊上,也會有紫褐色帶桔黃色縱帶的縱條肌海葵,當其收縮時酷似西瓜又名西瓜海葵。
此外,還有觸手眾多的細指海葵等。海葵的單體呈圓柱狀,柱體開口端為口盤、封閉端為基盤。
口盤中央為口,口部周圍有充分伸展的軟而美麗的花瓣狀觸手,猶如生機勃勃的向日葵,因而得名。觸手的數目因種而異,但內環者大于外環,數目均為 6 的倍數,具有攝食、保衛和運動的功能。
附著端的基盤,可分泌腺體吸附于石塊、貝殼、海藻或木樁等硬物上。口盤的直徑大多為幾厘米,但棲息于北太平洋沿岸和澳大利亞大堡礁的巨型海葵口盤直徑可達 1 . 5 米之巨。
海葵有著各種各樣的顏色,綠的、紅的、白的、桔黃的、具斑點或具條紋的或多色的,這些色彩來自何處呢,一是本身組織中的色素,另外來自與其共生的共生藻。共生藻不僅使海葵大為增色,而且也為海葵提供了營養。
生活在熱帶珊瑚礁中的幾種海葵,白天伸展著有色彩的部分使共生藻充分進行光合作用,到了晚上觸手再伸出來以捕食。 海葵沒有骨骼,在分類學上隸屬于腔腸動物,代表了從簡單有機體向復雜有機體進化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
它是一種原始而又簡單的動物,只能對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產生反應。海葵環繞在一個共同的消化系統周圍的每一只觸手能決定它所接觸到的食物適宜與否,卻沒有向其它觸手傳遞信息的功能。
海葵的神經系統無法辨別周圍環境的變化,只有通過實際的接觸,受到刺激才會發生反應。當海葵被觸動時,許多觸手都會發生一陣反射性痙攣,這說明有一些基本信號傳遞到了海葵的全身,但是只有直接參與和食物接觸的觸手才有抓取食物的反應。
這些信號是非常簡單的,因為每次接觸所產生的反應都相同。只有當食物最終進入和消化系統接觸的狀態時,其它觸手才會開始活躍起來,紛紛把自己折皺起來,這種反應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攝取食物,將食物包圍起來,送到嘴上進食。
海葵原始的感覺器官是否具有進一步的辨別能力呢?科學家通過實驗發現,當觸手接觸到人工放置的塑料蝦時,海葵就把它抓住,停留片刻后把它放了。因此,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海葵的神經細胞已精細到能告訴它自己塑料是不能吃的。
這樣就節省訂擔斥桿儷訪籌詩船澗了把塑料蝦送到消化系統在那里加以辨別而需要消耗的能量,同時也說明信息并沒有傳遍海葵的全身,因為塑料蝦每次接觸不同的觸手,捕捉的過程都會周而復始地進行。海葵環繞在一個共同的消化系統周圍的每一只觸手都能夠決定它所接觸到的食物適宜與否,但卻沒有向其它觸手傳遞信息的功能。
海葵沒有主動出擊的能力。但事實上,海葵并不都是永久附于一處,有的在緩緩滑行,有的靠觸手做翻轉運動,還有的能在水中做短距離的游泳。
極個別的海葵還會靠基盤分泌的氣囊倒掛在水層中浮游。 海葵看上去好似一朵無害的柔弱的鮮花,但實際上卻是一種靠攝取水中的動物為生的食肉動物。
它的呈放射狀的兩排細長的觸手伸張開來,在消化腔上方擺動不止就像一朵朵盛開的花,非常的美麗,向那些好奇心盛的游魚頻頻招手。雖然不能主動出擊獲取獵物,但是當它的觸手一旦受到刺激,那怕是輕輕的一掠,它都能毫不留情地捉住到手的犧牲品。
海葵的觸手長滿了倒刺,這種倒刺能夠刺穿獵物的肉體。它的體壁與觸手均具有刺絲胞,那是一種特殊的有毒器官,會分泌一種毒液,用來麻痹其他動物以自衛或攝食。
看來,海葵鮮艷動人的觸手對小魚來說,其實是一種可怕的美麗陷阱。海葵所分泌的毒液,對人類傷害不大,如果我們不小心摸到它們的觸手,就會受到拍擊而有刺痛或搔癢的感覺。
假如把它們采回去煮熟吃下,會產生嘔吐、發燒、腹痛等中毒現象。因此,海葵既摸不得也吃不得。
海葵是一種構造非常簡單的動物,沒有中樞信息處理機構,因此,它連最低級的大腦基礎也不具備。簡單動物一般都把所有的精力集中于向中央消化系統輸送食物,以充分滿足自己的生存需要。
海葵簡單的神經系統能力極為有限。海葵有根強的伸縮能力,口盤基部有發達的括約肌,體壁也有發達的縮肌和伸肌供柱體縮小或伸展。
遇到危險時,會將身體收縮,排空觸手內的水,把口盤和觸手全部縮入體內。海葵在完成收縮的全部過程之前,觸手是不能向外伸展的,由于完成這一過程需要兩個半小時,因此海葵這兩個半小時之內恢復不了原狀。
這樣,進攻者常常在海葵的觸手重新露出來之前便喪失了耐心,放棄了侵擾。 海葵除了依附巖礁之外,還會依附在寄居蟹的螺殼上。
當寄居蟹長大要遷入另一個較大的新螺殼時,海葵也會主動地移到新殼上。這樣海葵和寄居蟹雙方都得到好處。
由于寄居蟹喜好在海中四處游蕩,使得原本不移動的海葵隨著寄居蟹的走動,擴大了覓食的領域。對寄居蟹來說,一則可用海葵來偽裝,二則由于海葵能分泌。
3.簡短的海洋資料
海洋能
海洋能指蘊藏于海水中的各種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溫差能、海水鹽度差能等。這些能源都具有可再生性和不污染環境等優點,是一項亟待開發利用的具有戰略意義的新能源。
波浪發電,據科學家推算,地球上波浪蘊藏的電能高達90萬億度。目前,海上導航浮標和燈塔已經用上了波浪發電機發出的電來照明。大型波浪發電機組也已問世。我國在也對波浪發電進行研究和試驗,并制成了供航標燈使用的發電裝置。
潮汐發電,據世界動力會議估計,到2020年,全世界潮汐發電量將達到1000-3000億千瓦。世界上最大的潮汐發電站是法國北部英吉利海峽上的朗斯河口電站,發電能力24萬千瓦,已經工作了30多年。我國在浙江省建造了江廈潮汐電站,總容量達到3000千瓦。
4.關于海洋的資料,要簡潔,字少,寫作文用得上的那種大海資料(是關
1.走過了城市的喧嘩,隨著海風的吹浮和他那親切的呼喚終于的來到了這有點偏僻的海灘邊
我抱起那個大大的救生圈,沖進了大海的懷抱,海水還不足膝深,腳下是柔柔的沙子,海水很清澈,我從沒有想過在海水里也看到沙子,我想這應該就是還沒有開發的好處吧。
不敢走得很深,心里還是有點害怕的,只能站在比較靠岸的地方看著一層層的浪卷過來撲向岸邊。在看似離岸不遠的地方,海水一層層的涌向岸邊,在還沒有到達岸邊時,那一層層的海水就空然凝結成一個個大大的浪花,而那一層的海水就變成一排的浪花直向岸邊卷來,開始是直立起來的,突然間就向里面卷了起來從一個左邊直卷至右邊的盡頭,再向岸邊撲來,快到了,就快撲到我的身上了,跳起來,就在那么一瞬間浪就從自己的腳下過去了,快到自己還來不及反應就只看到白色的浪花在腳邊漂浮,然后看著身后的撲向岸邊。
坐在救生圈上,任海水將自己浮起來,太陽暖暖的曬在身上,海風就在耳邊唱著那屬于他的豪邁,一個浪打過來,自己就跟著他沉沉浮浮,漂漂蕩蕩,直到岸邊,然后再回到離海岸稍遠的地方,再任由自己隨著海水漂浮,有時一個浪打過來,沒坐好,整個人就給打翻了,浪從頭頂覆過,一股咸咸的苦苦的液體從鼻子,嘴里直沖進來,頭腦一片空白,甚至整個人被海浪卷起,給拋了出來,突然就心生恐慌怕就這么一直隨著海水漂浮到另一個世界,另一個地方,可是當浪花過后除了留在嘴里咸咸的感覺和被沙子磨擦著有點疼痛讓我知道剛剛自己是真的以外,頭腦里竟只剩一片空白。
一次過后,就愛上了那在浪尖漂浮的感覺,于是一次再一次的爬起來,在浪還沒有來之前,坐好,然后就隨著風浪一起漂浮,那漂浮在浪尖的感覺,讓我好像就是鳥兒在天空飛翔一樣,自己就像是魚兒一樣戀上了大海,戀上了這片海洋。一天就在這與大海的博斗與玩耍中結束了
太陽西下,海依然在呼嘯著,浪花依舊兇猛,只是暮色漸漸籠罩下來,夜晚大海是否又會安靜呢 ?
2.我喜歡大海。每當我來到海邊的時候,心中總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之情。
我站在金黃色的沙灘上,只見沙灘上撐起了一把五色的太陽傘,好像一朵朵五顏六色的蘑菇,金色迷人的沙灘如金子般閃亮,明晃晃藍悠悠的大海,閃著銀色的光輝。
那一望無際的大海,輕輕的拍打著海岸,唱出了優美悅耳的聲音,雪白的浪花像一個調皮的孩子,在海面上追逐嬉戲,剛碰到岸邊的礁石又害羞似的跑了回去;又好像一位舞蹈老師,盡情地在浪花上跳著歡快的舞蹈,遠遠望去,無邊無際的海面仿佛是一塊晶瑩的藍寶石,又仿佛像一塊天藍色的地毯,整齊的鋪在上面,
海浪涌上來,又悄悄退回去,在沙灘上留下了許多貝殼,我和玥玥蹲下身子,拾起貝殼來,貝殼有大的有小的,形狀各種各樣,有的貝殼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我挑了許多漂亮的貝殼放入籃子里,忽然,玥玥叫道:“媛媛姐,快過來看,這貝殼多漂亮。“我跑過去一看,玥玥說的真不假,那貝克又小碗那么大,身上印著一條條彩色花紋,五顏六色,我連忙接過來,小心翼翼地把他放入籃中。
我站起來,你看,近處的海鷗在自由自在的飛翔,好像在跟海洋說著悄悄話,你看,海浪不停地拍打著沙灘,像一個個頑皮的孩子在玩耍。太陽公公也累得慢慢的走回家,只在藍藍的天空中留下一片晚霞。
你聽!岸邊的海濤聲,小孩的歡笑聲,樹林里的沙沙聲,交織成了一曲名叫《大海》的交響樂,悅耳動聽,我愛大海,愛它的一望無際,愛它的空氣清鮮,愛它的神秘,愛它的美麗,我愛大海。因為大海在我心中編織了一個五彩的夢,讓我隨時隨地都能在大海中自由自在的遨游!
5.未來海洋的資料要短要好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一個開發海洋的新時代己經來臨。在開發海洋中,人們將更有效地從海洋中取得更多財富。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籌劃建立或已經建立了海底田園和海底牧場,人們正在從過去單純的海洋捕撈時代,逐漸過渡到未來的“耕海”時代。在不遠的將來,人們在海底田園和海底牧場中,將比在陸地上的農牧場中工作得更出色、更有效,因為同面積的單位產量,海洋養殖的產量要比陸地種植高出100倍。人們將大量養殖海藻和海草等,供應陸地上的牛、豬、羊等作飼料,從而獲得更多的蛋白質、世界海底田園的總產量不久將會從目前的2000萬噸躍增到5000萬噸,大量的海藻、海草等也將由水下聯合收割機來割取,然后由鋼索吊裝到船上。
在不久的將來,人們世世代代捕魚用的漁網將被強大的吸水裝置替代,利用電場發出的光、一定頻率的聲音和溶于水中的特殊化合物,能夠引誘和迫使魚群集中在一起,游近船上放下的吸水管道,吸水管道連水帶魚一起吸進船艙中。到那時,連同海底牧場向人類提供的各種魚蝦類一起,人們從海洋中所獲得的海味將達10億多噸,比現在向海洋索取到的多上十幾倍乃至幾十倍。
隨著世界對石油、天然氣等資源需求量的不斷增長和人們對這些資源的大量開采,陸地上的這些資源將日益枯竭。使人們勢必將目光轉向海洋,或者另找新能源。據估計.海底的石油蘊藏量約為900億噸,僅北冰洋的石油儲量就可供世界用上50年。目前,己有 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大陸架和深海石油的勘探與開采,己發現了500多個油氣田,一個為期十年的世界海洋邊緣鉆探計劃的實施已近尾聲。探索和開采海底石油,并將把生產基地建在海底。對于海底石油開采后的運輸問題,人們將用大型潛水艇。設想把巨型塑料筒沉入海底,里面裝上10萬噸原油,由潛艇拖帶航行。也有人設計用飛船裝運。
海洋中存在著巨大的能量,人們稱之為“藍色的煤海”,它將轉化為人類未來的能源。未來的海洋熱能轉化廠,將設置在海中,在沿海可由電纜供給城市用電。被譽為“未來的燃料”的重水,海水中的含量也比陸地水高得多。從重水中可以提取氫的同位素,科學家們正在用它來進行熱核反應試驗,如果獲得成功,它將成為取之不盡的能源。
在不遠的將來,人們還將建造“海底城市”,這己不是幻想,而是現實。目前,日本已為阿拉伯國家建造了一座海上游動的“小城市”。它大多用鋼鐵做成,中心是一座6層大廈。設有室內小花園、電影院,水電全部自己供應。它可以滿足海上采油工作人員文化娛樂生活的需要。這個浮動“城市”是靠8根高大柱子托起的,把它們收起來,就可以當船行駛。將來許多海上工廠,將在原料生產地或市場附近的海域興建起來,為海上城市居民提供物質需要。日本四國島西南面的龍串灣,有個“海中公園”,人們在海底透過 16面直徑 60厘米的玻璃窗可以飽覽海底奇景:奇形怪狀的礁石,五彩繽紛的珊瑚,各種奇麗的魚兒及奇趣的海星、海葵等。自從美國第一個建造了水下實驗室以后,不少國家紛紛效仿,在海底建造“鋼屋”和其他建筑,“屋”內氣壓和海面相同,人們可以在里面正常地工作,維修海底油氣井,打撈沉船,海底勘探或為潛艇補給等。另據報道,日本一群工程師、建筑師。計劃在離東京120千米的海域上,建設世界首座“海洋城”,以解決未來人類住的問題。海洋城將建于200米深的海底,有4層樓高的鋼骨平臺,離海面約70米,面積23平方千米、全城由1萬條堅固直柱頂住,直柱附近設有感應裝置。可測臺風、海嘯及暗流,自我調整力度以抵抗這些外來壓力,保持海洋城的平穩。海洋城除了住宅區外,還有一個商業中心,400個網球場,8個高爾夫球場,兩個棒球場,1個栽種水果蔬菜的人工田,還有縱橫相連的道路。海洋城的建設費用估計需要2000億美元,這項巨大的工程可望在本世紀末完成。到21世紀,這座“海底城市”將居住萬人以上,那時,深邃的海底不再沉默,將會跟大陸一樣,變得熱鬧非凡,越來越多的人將去發掘它、建設它,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去描繪這張碩大無比的宏偉藍圖。
6.海洋知識的資料(急需)越短越好
不知道你要了解哪方面的,幫你找了一些: 海洋殺手——赤潮 9月18日和19日,中國海監B-3807飛機在渤海錦州東部海域上空執行巡航監視任務時發現大面積海水水色異常現象,海洋執法監察部門已組織力量趕赴現場進行調查、分析。
根據現場調查和海監飛機的跟蹤監視以及衛星遙感圖像分析,確認此次水色異常現象為赤潮,面積約3000平方公里,并正在向渤海中部發展,速度較快,對海洋生態環境將產生一定影響。 水域中一些浮游生物暴發性繁殖引起的水色異常現象成為赤潮,它主要發生在近海海域。
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營養物質大量進入海洋,引起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大量消耗水體中的溶解氧量,造成水質惡化、魚類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富營養化現象,這是引起赤潮的根本原因。由于海洋環境污染日趨嚴重,赤潮發生的次數也隨之逐年增加。
香港海域去年就發生了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赤潮。由于赤潮的頻繁出現,使海區的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赤潮生物在生長繁殖的代謝過程和死亡的赤潮生物被微生物分解等過程中,消耗了海水中的氧氣,魚、貝因窒息而死。
另外,赤潮生物的死亡,促使細菌大量繁殖,有些細菌能產生有毒物質,一些赤潮生物體內及其代謝產物也會含有生物毒素,引起魚、貝中毒病變或死亡。 -------------------------------------------------------------------------------- 潮汐——海洋的呼吸 生活在海邊的人都知道海水有一種交替往復,永不停息的小漲落運動。
海水這種有節奏的周期性的漲落運動就是“潮汐”,法國文學稱之為“大海的呼吸”,科學地講,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陽引潮力作用下所發生的周期性運動。我們把海面周期性的漲落叫潮汐,海水周期性的水平流動稱為潮流,潮流與海流不同之處就在于潮流具有嚴格的周期性。
很早以前,人們就注意到海水的潮來潮往很有規律性;初一,十五漲大潮。通常,地球上絕大部分地方的海水每天出現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這種潮汐稱為“半日潮”,有些地方,兩次高潮與兩次低潮的潮差很大,漲落時間不等,稱為“混合潮”。
有的地方一天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高潮和低潮之大約相隔12小時25分,稱為“全日潮”,掌握了潮汐的規律,對海邊人民的生活有很大幫助。 潮汐的這種規律性與它的日月起因是分不開的。
我國早在《山海經》中就說潮汐與月亮有關,十七世紀后期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即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相互吸引。 地球、月球、太陽三者當然也不例外。
潮汐的產生就是由于月球和太陽對地球的引潮力作用引起的。在這一系統中,由于月球(又稱太陰)離地球遠較太陽近,故其質量雖小,但它產生的引潮力比太陽大得多,是它的兩倍左右。
在地球——月球系統中,地球受到兩個力的作用A:一是月球對它的引力,二是地球自轉、繞日公轉和繞地月系中心轉動時產生的慣性離心力,這兩個力結合產生合力。 這種合力就稱為“月球引潮力”,在引潮力的作用下導致海水運動形成潮汐。
合力的兩個分力就象四邊形的兩條邊,中間有一個夾角,四邊形的對角線就是”引潮力“。可以想像,當地月位置變化時,夾角也變化,對角線合力就變化。
在向著月球的地方,月球的引力大于離必力,引力起主導作用,此時出現高潮;在背月的地方,離心力大于地球的引力,離心力起主導作用,也形成高潮。 因此在高潮帶之間的廣闊海域,由于海水流向高潮區,水面下降,相對出現低潮。
因為地球對著地球自轉一周為24小時50分,這段時間內,某一海區就要經過向著月球和背著月球各一次出現兩次高潮。 當然,除了月球引潮力以外,太陽對地球也有引潮力。
雖然較前者小得多,但其力學過程都是一樣的。因為天體運動都有周期性和規律性,所以在月球和太陽的共同作用下,這海洋潮汐就很有規律性,每逢農歷初一十五時,太陽,月球和地球三個天體差不多在同一條直線上,月球與太陽的引潮力幾乎作用于同一個方向,兩者的合力最大,此時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因此這會海水漲得最高,落得最低,即大潮。
到了初八(上弦),二十三(下弦),太陽、月球、地球三者位置形成直角,此時太陽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兩者合力最小,這時潮漲得不高,落得也不低,出現兩次最低的高潮和最高的低潮。 潮汐是海洋中常見的自然現象之一。
在我國,有聞名中外的錢塘江暴漲潮和深入內陸六百多公里的長江潮。 主要是由于潮流沿著入海河流的河道溯流而上形成的。
當潮流涌來時,潮端陡立,水花四濺,象一道高速推進的直立水墻,形成“滔天濁浪排空來,翻江倒海山為摧”的壯觀景象。 -------------------------------------------------------------------------------- 海岸 人們往往認為,海洋與陸地交界的地方,叫做“海岸線”,實際上,這條線是具有一定寬度的“帶”,全球長達44萬公里,能繞地球赤道11圈。
這條海岸帶不但自然資源豐富,而且也是人類活動最頻繁的地帶,是目前世界經濟文化最發達區域,全球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這里,有海陸空立體運輸系統和轉運系統功能。尤其是海上交通,目前共有2300個港口位于海岸帶上。
海岸是波浪和潮汐有顯著作用的沿岸地帶,是海洋。
7.海底世界資料簡單的
海底世界(Underwater World)是亞洲最大的海洋生物館,有將近四千多種的海底生物,普通品種和珍稀品種都有。最占數量優勢的就是熱帶魚,種類多,而且顏色、形態各異,看得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海洋館里最受游人歡迎的就是讓游客可以更近距離觀賞水中動物的隧道,有一百多米長,而且是電動人行道。游人可以隨著電動人行道的緩緩前行,透過玻璃罩看各個角度的海底生物游動情景,仿佛和魚兒在同一個水域里,真是非常神奇。還有一處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危險魚類走廊,很多對人或者動物造成生命威脅的魚類在這里集中展出,像電鰻、水虎魚等。這里,多了一些緊張的氣氛,但是也撩撥起人們尋找刺激的興趣!
另外,海洋館里最可愛的去處算是海豚館了,無論是戀人還是一家人,都喜歡到海豚館里看可愛的小海豚們表演的節目。
海底世界(Underwater World)在透明的海底隧道里,可以清楚觀察到250種、2500只,是亞洲最大的海洋生物館,儲水量為310萬公升。海底世界共耗資2700萬新元建成,于1991年開放。
隧道長100米,游人站在電動行人道上環游一周,透過隧道的玻璃纖維罩可盡情觀賞多種海魚在“天空”中飛翔,珊瑚樹和海草在水波里蕩漾,巨大的海龜在游動以及每天兩次的由潛水員喂鯊魚的情形
8.有關大海的資料
海洋中最深的地方是太平洋的馬里亞納海溝,最大深度達11521米(根據《地理知識1977年8期》數據),平均深度是:
太平洋 4282米
大西洋 3627米
印度洋 3897米
北冰洋 1200米
海洋和生命的起源關系密切,生物的演變進化離不開海洋。時至今日,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也離不開海洋。
地球作為一顆行星在浩瀚的宇宙中是微不足道的,但它獨有的特點令宇宙中大多數天體黯然失色,那就是,它是太陽系中唯一擁有大量液態水的星系。如果乘航天飛機俯看地球,你會清楚地看到人類居住的地球是一個淡藍色的水球,而陸地只不過是浩瀚大洋中的一個個島嶼。從這個意義上說,把地球稱做水球或者是海洋之球,似乎更為貼切些。
地球的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的面積為3.67億平方千米,占整個地球表面積的70.8%;而陸地面積為1.49億平方千米,僅占整個地球表面積的29.2%。
海洋對自然界,對人類文明社會的進步有著巨大的影響,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一直與海洋息息相關。沒有人不認為,人類的文明與進步直接受益于海洋。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它為生命的誕生進化與繁衍提供了條件;海洋是風雨的故鄉,它在控制和調節全球氣候方面發揮有重要的作用;海洋是資源的保護,它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和無窮盡的資源;海洋是交通的要道,它為人類從事海上交通,提供了經濟便捷的運輸途徑;海洋是現代高科技研究與開發的基地,它為人們探索自然奧秘,發展高科技產業提供了空間。
在人類進入21世紀的今天,海洋作為地球上的一個特殊空間,無論是它的物質資源價值,或是政治經濟價值,都遠遠超出人們原有的認識。人們對海洋的需求不再只是漁人之利、舟揖之便了。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使人類有條件以進軍姿態走向海洋。
然而,誰也不可否認,20世紀全球環境的惡化,經濟的畸形發展,使能源、糧食和水危機的陰影重重籠罩在人們的頭上。陸地已不堪重負,而海洋有可能是人類第二個生存空間。
但是不要忘了,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地球上只有一捧海水。潔凈明亮的海水,對于我們人類,對于地球上所有的生靈是多么的重要呀!
讓我們記住一位哲入曾經說過的話:海洋養育了我們,我們要感謝海洋。作為生命最初的搖籃中的后代,我們光滑的皮膚,我們血管里的血,我們體內循環的水,都是海洋的所有,我們只是海洋的一分子。
可以了吧!加分哦!
9.海、海浪、海洋的簡短資料,詩歌和保護海洋的倡議,手抄報用
海又稱為“大海”,是指與“大洋”相連接的大面積咸水區域,即大洋的邊緣部分。海分為邊緣海、內海、內陸海。海域是人類最先通向大洋的橋梁。海域對人類的作用不僅是提供豐富的各類可用資源,它也為調節整個地球水平衡發揮出重要作用。
地球表面被陸地分隔為彼此相通的廣大水域稱為海洋,其總面積約為3.6億平方公里,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海洋中含有十三億五千多萬立方千米的水,約占地球上總水量的97%。四個主要的大洋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陸地和海底地形線為界。目前為止,人類已探索的海洋只有5%,還有95%的海洋是未知的。
海浪是發生在海洋中的一種波動現象。我們這里指的海浪是由風產生的波動,其周期為0.5至25秒,波長為幾十厘米到幾百米,一般波高為幾厘米到20米,在罕見的情況下波高可達30米以上。
《寫給石島或銀灘》
此刻
思緒如伸向海面的島礁
迎擊著風浪
愛便在心頭涌起
幽默
睿智如刀劈斧割般鉗在船長的臉上
憑嚴寒肆虐不凍的海岸
這一串蔚藍色記憶的詩行就寫給石島
或銀灘
打鼓船趕在日出之前頑強的閃爍著漁火
敲擊著我的愁眠
太陽出來了
一絲白亮閃過
紅就璨熳開來
朝霞怒放
心
就豁然開朗了起來
“拒絕污染,保護藍色海洋”倡議書
藍色海洋孕育了人類的生命,海洋動物與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但是近百年來現代文明的發展卻嚴重的污染了我們周圍的環境?尤其是被稱為環保號大敵的“白色污染”,已稱為影響海洋環境的一道難題。大約五分之四的海洋垃圾都來自人們在陸地上丟棄的廢棄物,通過風吹雨刷帶入河流,排水管和下水道一路來到海洋中。塑料垃圾又占全部海洋垃圾的百分之九十。有專家估計在海洋中?每一平方公里約有二萬件塑料垃圾。有專家稱?進入海洋的塑料制品已經在北太平洋中部締造了一個相當于六個法國大小的新大陸,如果以現在的擴張?二十年后這塊“塑料陸地”的面積將是現在的九倍。
塑料垃圾對海洋生物的生長、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脅和致命的傷害。有科學家稱?每年會有數十萬的海島和數萬海洋哺乳動物?因為吞食或被纏在海洋垃圾中而死亡。在澳大利亞凱斯發現了一只已經死亡的鯨?在它的胃里竟有長達六米的塑料物。有260多種海洋動物都因為把塑料袋當作食物吞下,由此飽受折磨。然而研究表明?塑料垃圾對動物的傷害和威脅愈演愈烈,還在日趨嚴重。
朋友們,為了保護浩海的的藍色海洋?保護奇妙的海洋生物,也為了保護人類生活和生存環境?為人與動物創建更加美好?更加和諧的家園。讓我們踴躍地投入到“拒絕白色污染”的活動中去吧?由此,我們倡議: 1、努力做綠色宣傳員?要經常向同學、向朋友、向家人、向社會人士講:“拒絕白色污染?保護藍色海洋”的作用和意義?讓所有人都能自覺的行動。 2、要從自己的日常生活點滴做起?絕不亂扔塑料袋和其他垃圾,作廢的塑料垃圾袋要集中到一起處理?回收在利用。 3、要養成拾撿和收集垃圾的行為習慣?自覺拾撿在路口、在車船上、在公共場所地上塑料垃圾和其它垃圾?并做好收集、處理。 4、要說服幫助他人不隨地丟塑料垃圾或其它垃圾的行為?無論何時何地?如果發現他人丟下垃圾?應立即制止或說服拾撿。 5、要動員說服家人、親戚、朋友減少扔掉垃圾的數量。盡量購買能夠長期使用又無毒的食品包裝袋?來取代塑料袋。 6、要自覺組織綠色活動小組?堅持不懈?壯大環保力量。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行動吧?趕快投入到“拒絕白色污染,保護藍色海洋”的活動中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