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歷史必修一重要的問答題考點,不要具體內容,只要考點
yqj8442 1課 從內外服聯盟到封邦建國 知識結構:1.夏:出現公共權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點.2.商:政治制度是內服與外服制度,具有濃厚的神權色彩.3.西周:分封制 定義:目的:鞏固周的統治(奴隸主的統治) 主體:同姓親族 宗法制 目的: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核心:嫡長子繼承制 內容:確立大宗、小宗體系 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內部紛爭,強化王權 工具:禮樂制度第2課 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知識結構:1.統一 (1)群雄割據 A.春秋爭霸 B.戰國變法:秦國商鞅變法.(2)統 一:時間:前221年;人物:贏政.2、中央集權的確立 (1)確 立:A.“皇帝制”:皇權至上、皇位繼承制 B.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 C.郡縣制(地方) (2)加強皇權的措施:制定官吏選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細苛、嚴密的法律.(3)影 響: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統王朝制度基礎.第3課 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斗爭 知識結構:1.漢初郡國并行,導致諸候尾大不掉,引發七國之亂.2.漢武帝集權措施:建中朝、設刺史、頒布推恩令.3.藩鎮割據與五代十國:唐朝中后期,地方勢力增強,出現藩鎮割據局面;唐滅亡后,中國進入五代十國的分裂時期,五代十國是藩鎮割據的繼續和發展;這一時期,南方經濟得到較大發展;后周世宗改革,為北宋結束五代十國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礎.4.宋加強中央集權 (1)措施 ①收精兵:“三衙”、樞密院、原則; ②削實權:設通判、文臣任州郡長官; ③制錢谷:財賦大部分運往京師; (2)影響 利:改變藩鎮割據分裂局面,加強中央集權;。
2.高一必修一歷史簡答題 解答方法
1.一定要寫序號 有關鍵字 也就是老師常說的答案要點化
例如這個題問:上述兩則材料分別體現了什么制度?就要寫成——
答:1)材料一體現了分封制 2)材料二體現了三省六部制
例二:材料從哪幾個方面體現了宋朝的發展?要寫——1)政治2)經濟3)思想文化 分角度作答
這樣條理清楚老師更容易給分
2.高一的歷史題要善于從材料中發掘答案 作答時也應注意結合材料 即史論結合
3.作答一定要看清分值 按所給分值判斷答題要點 例如 一道小題表明分值為四分 除非是那種列舉題 你能迅速判斷出四個小答案 一般都是一個要點兩分的。如果給六分 就是至少三個要點 這種判斷利于你整理答題的思路 不易丟分 這就是所說的按要點答題
簡答題不論是高一高二還是高三基本都是這個思路 一定要在腦海中形成答題的框架 省時又能得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3.跪求高一歷史必修一、必修二材料題
圖沒辦法,就略了,不過也不難 26.(12分)中國傳統文化中以“吉祥”為主題的詞句、對聯、圖案非常豐富。
作為我國歷史文化傳統中的一種文藝表現形式,它們與人們的生活、習俗以及文化背景有著極為密切的關聯,反映了小農經濟背景下,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體現出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內涵。 圖二 喜鵲與梅花 圖三 花瓶與月季化 回答: (1)我國傳統中以“吉祥”為主題的圖案巧妙地運用動植物、人物、器物等,通過借喻、比擬、雙關、諧音、象征等手法,創造出圖形與吉祥寓意相結合的藝術表現形式。
比如把蓮花和金魚放在一起,寓意為“連年有余”,把麥穗與花瓶結合在一起,寓意為“歲歲平安”等。請根據所提供的信息,任選三幅圖分別用四字詞組概括每幅圖的寓意。
(3分) 圖一:______________ 圖二 :______________ 圖三:______________圖四:_____________ (2)在小農經濟背景下,反映 “吉祥”內容的詞句、對聯非常豐富,試舉三例。 (比如:瑞雪兆豐年。
每條1分,共3分) (3)簡述我國古代小農經濟的基本特點。(4分) (4)如何看待小農經濟背景下人們祈求吉祥的現象?(2分) 27.閱讀下列材料(共10分) 材料一 清雍正帝說:“我國家休養生息,數十年來,戶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數,非率天下農民竭力耕耘,兼收倍獲,欲家室盈寧,必不可得……朕觀四民(指士、農、工、商)之業,士之外,農為最貴。
凡士工商賈,皆賴食于農,以故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賈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爭尚華巧,必將多用工匠。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畝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材料二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國國王的信中說:“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特因天朝所產茶葉、磁器、絲斤為西洋各國及爾國必需之物,是以加恩體恤,在澳門開設洋行,俾得日用有資,并沾余潤。” 請回答: (1)材料一、二中雍正、乾隆皇帝分別提出什么觀點?(2分)據此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2分) (2)指出其實行這些政策的共同原因是什么?(3分)指出其產生的后果。
(3分) 28.閱讀下列圖表和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回答問題(共12分) 材料一 中國早期民族企業 地點 創辦人 企業名稱 上海 方舉贊 發昌機器廠 南海 陳啟源 繼昌隆繅絲廠 天津 朱其昂 貽來牟機器磨坊 材料二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變化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江蘇南通人張謇創辦的南通大生紗廠等企業發展很快,僅大生紗廠一、二廠,到1921年就獲利白銀一千六百多萬兩,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戰期間獲得的。 但到20年代中期,張謇的企業就每況愈下了。
請回答: ⑴材料一中民族企業與明代“機房”相比,最大的不同點是什么?其分布地點具有什么樣的特點?(4分) ⑵從材料二,可以看出民族資本主義在歷史上有過發展的高潮,這一高潮大概出現在什么時期?(2分) ⑶根據材料三,說說為什么張謇的企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迅速發展,而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4分) ⑷從張謇企業的歷史命運,我們可以得出怎樣的認識?(2分) 29.閱讀下列材料(共16分) 材料一 華商在上海創辦了六家絲廠,資本總額120萬元,而同一時期,法國商人在上海開辦的寶昌絲廠一家就有資本110萬元,接近上海六家華商絲廠資本的總和。 材料二 發昌機器廠制造小火輪船時雖然“俱用華人”,但是自身的技術力量還很薄弱,“發動機系英國制造”。
到80年代,受外商企業的排擠,發昌機器廠日趨衰落。后來,它被英商在上海開辦的耶松船廠吞并。
材料三 洋商見我工商競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計阻抑,勒價停市。 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繅絲、紡織各廠,無不虧折,有歇業者,有抵押與洋商者。
材料四 90年代,天津武舉李福明在北京開辦一家機器面粉廠,使用外國進口蒸汽機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見機器面粉廠生意興隆,就存心勒索。
李福明不甘忍受壓迫,到官府去講理。 結果,官府給他扣上“私設磨坊”、“哄鬧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舉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
李福明的機器面粉廠被迫關閉。 ——以上材料轉摘自《中國近代現代史資料選編》 請回答: (1)材料一、二說明了近代早期民族企業的哪些特點?(2分)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現象?(2分) (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現象?(2分) (4)綜合上述材料和答案,歸納中國民族工業發展過程中的基本處境。
造成這種處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5)近代民族工業的上述特點和處境決定了民族資產階級的政治態度如何?它對中國近代資產階級的政治運動有何影響?舉一例說明。(6分) 二、非選擇題(共四答題50分;26題12分;27題10分;28題12分;29題16分。
將答案填到答題卷相應的位置上) 26.答:(1)圖一:松鶴延年或松鶴長春;圖二:喜上眉梢或雙喜臨門;圖三:四季平安或月月平安;圖四:吉祥如意或如意吉祥。(每個1分,意思符合,可酌情給分,總分不超過3分) (2)五谷豐登、家和萬事興、風調雨順;人勤春來早,家合喜事多。
等(每條1分,意思符合,可酌情給分,總分不超過3分) (3)以家庭為單位、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自。
4.高中歷史必修1的考試題目
大題的話,出材料提的可能性較大。
考點請參考高考考試說明 ------------------------------------- 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皇帝 門下省 尚書 中書省 工部 刑部 兵部 禮部 戶部 吏部 ——摘自《中國古代史》 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書省,今冀,晉、魯、內蒙及河南的黃河以北地區稱“腹里”,由中書省直轄。中書省也稱都里,為全國行政中樞。
總領各行省,又兼轄腹里。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
元制,凡有重大軍事,則遣中書省官員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書省建制,故稱“行中書省”。《元史?地理志》中載:“自封建變為郡縣,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
材料三 雍正年間,用兵西北……始設軍需房于隆宗門內,選內閣中書之謹密者入直繕寫,后名軍機處。地近宮廷,便于宣召。
為軍機大臣者,皆親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 ——趙翼《蘑曝雜記》 請回答: (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三省中門下省的職能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元朝設置的中書省與唐朝的中書省有何不同?元朝為什么實行行省制?(4分) (3)材料三中軍機處的主要職能和作用是什么?軍機處的設置反映了什么時代特征?(4分) 1. (1)三省六部制進一步完善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2分)門下省掌管國家政令的審批。(2分) (2)唐朝的中書省是中央機構之一,掌管國家政令的草擬;元朝的中書省是全國最高行政機構。
(4分)元朝時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王朝,實行行省制是為了對全國遼闊的疆域進行有效的統治。(4分) (3)只能是迅速將筆錄的皇帝旨意傳達給各部門和地方大臣去執行。
(2分)作用是使皇權得到進一步加強。(2分)反映了明清時期封建制度的漸趨衰落。
(2分) 2、閱讀下列材料 我們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稱為民主制,是因為權力不掌握在少數人手里,而是由全體人民掌握。 ——伯里克利“在陣亡將士葬禮是的演說” 請回答: (1)請指出伯里克利執政的時間及職務。
(2)你是否贊成伯里克利演說的內容?請簡要闡述理由。 3、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代羅馬人相信,在人類之外客觀上存在著一種必須服從的力量,這就是約束人類的自然法則。
法律的目的是在保證人類“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為任何人不能剝奪的一些基本權利。 ——人教版必修1P129 材料二 “我找不出任何理由,為什么羅馬法律優于印度法律,假使不是有‘自然法’理論給了它一種與眾不同的優秀典型”。
——亨利?梅因《古代法》 請問答: (1)根據材料一,概述羅馬人制定法律的依據、目的是什么? (2)亨利?梅因認為羅馬法律成為優秀典型的原因是什么? (3)結合所學知識,概述上述理論對近代資產階級法律的影響。 2、(1)公元前443年到公元前429年(或公元前5世紀);首席將軍。
(2)不完全贊同。伯里克利執政時期,雅典的民主制度發展到很高的程度。
表現在:除十將軍外,各級官職向所有公民開放;每個公民在國家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上都有發言權和表決權;由民眾組成的“陪審法院”擁有最充分的權力;為保證所有公民能積極參加國家政治事務,國家為擔任公職和參加政治活動的公民發放津貼。但是雅典“公民”由成年男子組成,婦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之外,所以權力并不是“由全體人民掌握”。
3、(1)依據是約束人類的自然法則;目的是保證人類的自由和平等權利。 (2)有自然法理論。
(3)英國的《權利法案》、美國的《獨立宣言》和1787年憲法、法國的《人權宣言》都以羅馬法中的自然法思想為基礎,從中發展出反映資產階級要求的“天賦人權”“權利平等”等口號。 4、材料一、恩格斯評價美國1787年憲法說:“可以表明這種人權的特殊資產階級性質的是美國憲法,它首先承認了人權,同時確認了存在與美國的有色人種奴隸制……” 材料二、馬克思認為,德意志帝國實質上是一個“以議會形式粉飾門面,混雜著封建殘余,已經受到資產階級影響、按官僚制度組織起來、并以警察來保衛的、軍事專制制度的國家”。
(1)、材料一的觀點是否正確?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1787年美國憲法的看法? (2)、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思考為什么說德意志帝國的國家制度是“以議會形式粉飾門面”? (3)、結合上述兩段材料談談你對歐美近代形成的代議制的看法? 4、(1)正確。評價:①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奠定了美國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礎;②反映人民群眾權益的《權利法案》幾年后作為修正案補充進憲法,承認了黑人奴隸制和黑人奴隸貿易,留下種族歧視和壓迫的烙印; (2)雖然德國建立了議會,德國首腦(德意志帝國皇帝)擁有官吏任免權(帝國官吏及宰相);德意志帝國皇帝擁有立法權;德國皇帝可以召集或延期或結束兩院,因此,德國雖然是資產階級性質的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但是德國首腦擁有絕對的實權。
(3)資產階級階級雖然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民主,但是其民主和自由都是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階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