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學家的小故事(簡短一點)
1、牛頓從事科學研究時非常專心,時常忘卻生活中的小事。有一次,給牛頓做飯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雞蛋放在桌子上說:“先生!我出去買東西,請您自己煮個雞蛋吃吧。正在聚精會神地計算的牛頓,頭也不抬地“嗯”了一聲。老保姆回來以后問牛頓煮了雞蛋沒有,牛頓頭也沒抬地說:“煮了!”老太太掀開鍋蓋一看,驚呆了:鍋里居然煮了一塊懷表,雞蛋卻還在原地放著。原來牛頓忙于計算,胡亂把懷表扔到了鍋里。
2、牛頓一人在家中的果園中,由于邊走路邊思考問題,無意間撞到園中的蘋果樹,這時一個蘋果正好砸在牛頓的頭上。牛頓突然從問題中醒悟過來,撿起了蘋果,這時他又陷入一個問題:為什么蘋果會落到地上,而不是飄上天空。最終牛頓提出一個最簡單的現象產生的舉世定律:萬有引力。
3、富蘭克林7歲時,有一次過節,大人們給了他許多錢。富蘭克林打算用這筆“巨款”去商店買一些玩具。半路上,他看到一個男孩很神氣地吹哨子,他當時完全被這個哨子迷住了,就用自己所有的錢換了那個男孩的哨子。
4、回到家里,富蘭克林十分得意地吹著哨子滿屋子轉,卻打擾了全家人。他的家人知道他這筆交易后告訴他,為了這個哨子,他付出了比它原價高4倍的錢,并讓他明白,這些多付的錢,是可以買到更多更好的東西的。
5、波義耳1627年1月25日出生于愛爾蘭的一個貴族家庭。父親是個伯爵,家庭富有。在十四個兄弟中他最小。童年時波義耳并不特別聰明,說話還有點口吃,不大喜歡熱鬧的游戲,但卻十分好學,喜歡靜靜地讀書思考。
6、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639至1644年,曾游學歐洲。在這期間,他閱讀了許多自然科學書籍,包括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伽利略的名著《關于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這本書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后來的名著《懷疑派化學家》就是模仿這本書寫的。
7、愛迪生一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他的學問是靠母親的教導和自修得來的。他的成功,應該歸功于母親自小對他的諒解與耐心的教導,才使原來被人認為是低能兒的愛迪生,長大后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
8、愛迪生從小就對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歡親自去試驗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為止。長大以后,他就根據自己這方面的興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發明的工作。他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個實驗室,一生共發明了電燈、電報機、留聲機、電影機、磁力析礦機、壓碎機等等總計兩千余種東西。愛迪生的強烈研究精神,使他對改進人類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2.科學家的小故事(簡短一點)
愛迪生在幾十年間幾乎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愛迪生在七十五歲的時候,還每天準時到實驗室上班。有個記者問他:“愛迪生先生,你打算什么時候退休呢?”愛迪生為難地說:“糟糕,這個問題,我活到現在還沒有來得及考慮呢!”
愛迪生未成名前是個窮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見他,關心地說:“看你身上這件大衣破得不象樣了,你應該換一件新的。” “用得著嗎?在紐約沒人認識我。” 愛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幾年過去了,愛迪生成了大發明家。有一天,愛迪生又在紐約街頭碰上了那個朋友。“哎呀”,那位朋友驚叫起來,“你怎么還穿這件破大衣呀?這回,你無論如何要換一件新的了!” “用得著嗎?這兒已經是人人都認識我了。” 愛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3.科學家的小故事4篇
法布爾有一次觀察蟋蟀趴到樹上,被人誤會他是賊就大叫抓賊.還有一次他在觀察螞蟻,從早晨到人們回家的時候都看見他在觀察螞蟻,就說瘋了 愛迪生 一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他的學問是靠母親的教導和自修得來的.他的成功,應該歸功于母親自小對他的諒解與耐心的教導,才使原來被人認為是低能兒的愛迪生,長大后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 愛迪生從小就對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歡親自去試驗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為止.長大以后,他就根據自己這方面的興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發明的工作.他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個實驗室,一生共發明了電燈、電報機、留聲機、電影機、磁力析礦機、壓碎機等等總計兩千余種東西.愛迪生的強烈研究精神,使他對改進人類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浪費,最大的浪費莫過于浪費時間了.” 愛迪生常對助手說.“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 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工作,他遞給助手一個沒上燈口的空玻璃燈泡,說:“你量量燈泡的容量.”他又低頭工作了. 過了好半天,他問:“容量多少? ”他沒聽見回答,轉頭看見助手拿著軟尺在測量燈泡的周長、斜度,并拿了測得的數字伏在桌上計算.他說:“時間,時間,怎么費那么多的時間呢?”愛迪生走過來,拿起那個空燈泡,向里面斟滿了水,交給助手,說:“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馬上告訴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讀出了數字. 愛迪生 說:“這是多么容易的測量方法啊,它又準確,又節省時間,你怎么想不到呢?還去算,那豈不是白白地浪費時間嗎?” 助手的臉紅了. 愛迪生喃喃地說:“人生太短暫了,太短暫了,要節省時間,多做事情啊!” 愛迪生未成名前是個窮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見他,關心地說:“看你身上這件大衣破得不象樣了,你應該換一件新的.” “用得著嗎?在紐約沒人認識我.” 愛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 幾年過去了,愛迪生成了大發明家. 有一天,愛迪生又在紐約街頭碰上了那個朋友.“哎呀”,那位朋友驚叫起來,“你怎么還穿這件破大衣呀?這回,你無論如何要換一件新的了!” “用得著嗎?這兒已經是人人都認識我了.” 愛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 富蘭克林7歲時,有一次過節,大人們給了他許多錢.富蘭克去商店買一些玩具.半路上,他看到一個男孩很神氣地吹哨子,他當時完全被這個哨子迷住了,就用自己所有的錢換了那個男孩的哨子.回到家里,富蘭克林十分得意地吹著哨子滿屋子轉,卻打擾了全家人.他的家人知道他這筆交易后告訴他,為了這個哨子,他付出了比它原價高4倍的錢,并讓他明白,這些多付的錢,是可以買到更多更好的東西的.林打算用這筆“巨款” 蒸汽機的出現,使人類社會從手工時代進入機械時代,社會一下子向前推進了許多年.工礦交通突飛猛進地發展起來,制造機械需要鋼鐵,燒蒸汽需要煤,煉鐵采煤需要開礦,對礦就需要威力強的炸藥.修水庫、建河壩,鐵路穿越山谷,也需要炸藥劈開山谷、鑿通隧道. 炸藥有兩種截然相反的作用,破壞力大,生產力也大.一方面,開礦要用它炸開礦石,修路靠它劈開山谷、鑿通隧道、掃除障礙,修水庫、建大壩,靠它移山填海……另一面,用它裝填炮彈、炸彈,不知毀壞多少房舍、農田、村莊,壓取多少人的生命……看炸藥用在何處,建設者需要它,戰爭狂也喜歡它. 自它一出世,兩種作用就兼而有之.蒸汽機推動著鋼鐵業和采礦業,人們到處找礦,鐵礦石、煤靠炸藥源源不斷地開采出來.資產者為爭奪資源、市場打得你死我活,都想找到摧毀力更強的武器.于是,炸藥便應運而生. 炸藥源于中國的火藥,但比火藥的威力大得多. 這里說的就是炸藥和引爆物———雷管的發明者. 早晨,太陽剛剛升起,淡淡的月牙還沒有消逝,熙熙攘攘的人群已經開始活動,清晨的靜謐頓時變得無影無蹤了.突然,如同平地一聲雷,震得人們耳根子發麻.遠處,教堂鐘樓的大塊玻璃轟然墜落粉碎.人們感到地面在顫動,許多人都以為發生了地震,膽小的人紛紛祈禱上帝保佑…… 城東的諾貝爾家族住宅附近,發生了一場罕見的爆炸.屬于諾貝爾家族的大平房實驗室,隨著一聲巨響變成一片瓦礫.進行實驗的5個人全部死于非命.老諾貝爾的小兒子埃米也在這次爆炸中喪生.炸藥的爆炸力是人們從未見過的. 當市政廳方面公布爆炸情況時,城內的百姓們簡直要造反了.原來,諾貝爾一家正在研究一種爆炸力極強的硝化甘油,因操作不慎引起爆炸.誰愿意躺在炸藥桶旁睡覺呢?憤怒不已的鄰居們簡直要將諾貝爾一家掃地出門.市政廳當即發布命令,禁止在城里搞實驗,否則將驅逐諾貝爾一家. 政府明令禁止在城里制造炸藥,他們只好把設備搬到距斯德哥爾摩較遠的馬拉湖面的一只平底船上.人們都說諾貝爾一家全瘋了.其實,諾貝爾一家是熱衷于科學技術,沉浸在炸藥研究中的發明家族,從老諾貝爾開始,這個小工廠主就獻身于技術發明,直到阿爾弗萊德創立不朽的諾貝爾獎金.諾貝爾家族歷經磨難,千辛萬苦,為科學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老諾貝爾是一位獻身科學技術的發明家.當他在瑞典苦心經營的小工廠毀于火災之后,他便遠離祖國和妻兒,到俄國尋求生路.在俄國,老諾貝爾慘淡經。
4.科學家的故事(簡短點)
一
在幾十年間幾乎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
在七十五歲的時候,還每天準時到實驗室上班。有個記者問他:“
先生,你打算什么時候退休呢?”愛迪生為難地說:“糟糕,這個問題,我活到現在還沒有來得及考慮呢!”
二
愛迪生未成名前是個窮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見他,關心地說:“看你身上這件大衣破得不象樣了,你應該換一件新的。” “用得著嗎?在紐約沒人認識我。” 愛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幾年過去了,愛迪生成了大科學家
有一天,愛迪生又在紐約街頭碰上了那個朋友。“哎呀”,那位朋友驚叫起來,“你怎么還穿這件破大衣呀?這回,你無論如何要換一件新的了!” “用得著嗎?這兒已經是人人都認識我了。” 愛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三
1862年8月,一天早晨,愛迪生正在某個小車站上賣報。猛一抬頭,只見一個三四歲的小男孩蹲在
旁玩石子,一列貨車正朝他飛馳而來。愛迪生“哎呀”一聲,扔下報紙,
地沖下站臺,一把搶出小孩。這時候,火車擦著他的耳朵呼嘯而過。好險哪!愛迪生抱著小男孩摔倒在
旁,他的臉和手被劃破了,然而,孩子得救了。
小男孩的爸爸叫
是這個站的站長,他是一位優秀的報務員。
親眼看到這驚險的場面,感動得話都說不連貫了:“謝……謝謝,謝謝你救……救了我的孩子!”
愛迪生卻毫不在意地笑了笑,他從地上撿起報紙,拍打拍打身上的
登上火車就走了。
第二天,當愛迪生乘坐的火車進站的時候,
早已在站臺上等候著了。他十分誠懇地對愛迪生說:“我沒有什么可以酬謝你的。聽說你對電報很有興趣,要是你愿意,我可以教你收發報技術,使你成為一名報務員。”這番話正說在小愛迪生的心坎上。他高興地接受了麥肯基的好意,跟著他學習收
的技術。
愛迪生學習很專心,進步很快。才三個月的工夫,他收
的技術已經很熟練,麥肯基推薦他擔任了火車站的報務員工作,這次非常意外的
會,為愛迪生以后進行的偉大發明,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牛頓的故事
有一天傍晚,沉思中的牛頓
地向后院的
走去。園子里,
上掛滿了成熟的蘋果,空氣中充滿著
的果香,對此,牛頓全然不覺。
突然, “ 吧嗒 ” 一聲,樹上一個熟透了的蘋果被風吹落在地上。牛頓的思路一跳:咦!蘋果為什么不往天上掉?難道是地球的引力在吸引著它?!
牛頓立即進行了聯想,并推而廣之。認為地球吸引蘋果的力和地球使月球圍繞自己轉動的力,以及太陽使行星圍繞自己轉動的力,都是相同的。得出了
人們又把它叫做 “ 萬有引力 ” 。
5.科學家的故事(短點的)
一 愛迪生在幾十年間幾乎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
愛迪生在七十五歲的時候,還每天準時到實驗室上班。有個記者問他:“愛迪生先生,你打算什么時候退休呢?”愛迪生為難地說:“糟糕,這個問題,我活到現在還沒有來得及考慮呢!” 二 愛迪生未成名前是個窮工人。
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見他,關心地說:“看你身上這件大衣破得不象樣了,你應該換一件新的。” “用得著嗎?在紐約沒人認識我。”
愛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幾年過去了,愛迪生成了大發明家。
有一天,愛迪生又在紐約街頭碰上了那個朋友。“哎呀”,那位朋友驚叫起來,“你怎么還穿這件破大衣呀?這回,你無論如何要換一件新的了!” “用得著嗎?這兒已經是人人都認識我了。”
愛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6.中國科學家的故事,簡短點的
1、華羅庚愛國故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在年應聘到美國講學,很受學術界器重。
當時,美國的伊利諾大學以一萬美元的年薪,與他訂立了終身教授的聘約。華羅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適起來了,不僅有了小洋樓,大學方面還特地給他配備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員。
新中國成立后,一些人總以為華羅庚在美國已功成名就,生活優裕,是不會回來的了。然而,物質、金錢、地位并沒有能羈絆住他的愛國之心。
華羅庚毅然放棄了在美國的待遇,沖破重重封鎖回到祖國。途經香港時,他寫了一封《告留美同學的公開信》,抒發了他獻身祖國的熱情。
2、李四光愛國故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早年在英國伯明翰大學苦讀六年,取得了地質學碩士學位。他的老師鮑爾敦教授勸他留下深造,獲得博士學位后再回國。
李四光謝絕了老師的好意,他回答說:不,我想把我學到的知識,盡快貢獻給我的祖國。”1920年回國工作,直到年抗日戰爭爆發為止。
后來,一度出國,在國外仍堅持地質學的研究工作。在新中國百廢待興之際,毅然從英國回國,作為新中國的地質部長為我國石油事業立下卓越功勛。
3、錢三強愛國故事我國原子能科學事業創始人錢三強,年赴法國留學研究原子理論,被小居里夫婦認為他是最優秀的科研人員。年,錢三強和夫人何澤慧提出回國,導師和同事們都再三勸說、挽留。
國民黨政府駐法大使惡狠狠地威脅說:看他能上得了大陸的岸,那才怪呢!這意思很明白。如果錢三強堅持要回祖國,國民黨特務就會在半路上下毒手。
錢三強不顧個人安危,置生死于不顧,與夫人抱著剛剛半歲的女兒,果斷而機智地回到祖國懷抱,為發展我國原子能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4、蘇步青愛國故事著名數學家蘇步青早年留學日本,年獲得博士學位。
日本不少名牌大學以高薪聘請他,但他想到出國留學是為了掌握科學、報效祖國,就一一辭謝,毅然回國。回國后,他在浙江大學執教,竟一連四個月領不到工資,窮得連飯都難以吃飽,而當時日本帝國大學還答應保留他半年的工資。
貧賤難移愛國心,蘇步青毫無再去日本之意。抗日戰爭爆發后,日本帝國大學又發來電報,請他前往任教。
出于民族大義,他一口回絕道: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國。祖國再窮,我也要為她奮斗,為她服務!5、王淦昌愛國故事中國核物理學家王淦昌早年為了支持抗日戰爭,把日本侵略者早日趕出去,他就將自己家中積蓄的白銀、首飾全都獻給了祖國。
當國內出現了嚴重的自然災害,錢財十分短缺時,身在蘇聯的王淦昌就將自己省吃儉用節約下來的十四萬盧布交給中國駐蘇大使館轉贈給祖國和人民。
7.科學家的100個故事
《科普系列:科學家故事100個》是2012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葉永烈。
講了這些故事:
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因家境貧困,從小就替父親擔起全家的生活重任。但一有空,就借幾本數學書來看,他用5年時間自學了高中三年和大學初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18歲那年染上了傷寒病,為此,家里的東西全部當光,而病情不見好轉。幸好有家人的精心照顧,總算保住了生命,但卻成了終身殘疾。后來在原就學的中學老師的關懷下,到這所中學里當勤雜工。他一有空就借書看,傷殘的左腿時常疼痛得鉆心,他仍一心在數學王國的海洋里劈波斬浪,將身軀的疼痛、生活的艱辛和世道的不公統統拋在腦后……
1791年,法拉第出生在倫敦市郊一個貧困鐵匠的家里。他父親收入菲薄,常生病,子女又多,所以法拉第小時候連飯都吃不飽,有時他一個星期只能吃到一個面包,當然更談不上去上學了。
法拉第12歲的時候,就上街去賣報。一邊賣報,一邊從報上識字。到13歲的時候,法拉第進了一家印刷廠當圖書裝訂學徒工,他一邊裝訂書,一邊學習。每當工余時間,他就翻閱裝訂的書籍。有時甚至在送貨的路上,他也邊走邊看。經過幾年的努力,法拉第終于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漸漸的,法拉第能夠看懂的書越來越多。他開始閱讀《大英百科全書》,并常常讀到深夜。他特別喜歡電學和力學方面的書。法拉第沒錢買書、買簿子,就利用印刷廠的廢紙訂成筆記本,摘錄各種資料,有時還自己配上插圖。
一個偶然的機會,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丹斯來到印刷廠校對他的著作,無意中發現法拉第的"手抄本"。當他知道這是一位裝訂學徒記的筆記時,大吃一驚,于是丹斯送給法拉第皇家學院的聽講券。
法拉第以極為興奮的心情,來到皇家學院旁聽。作報告的正是當時赫赫有名的英國著名化學家戴維。法拉第瞪大眼睛,非常用心地聽戴維講課。回家后,他把聽講筆記整理成冊,作為自學用的《化學課本》。
后來,法拉第把自己精心裝訂的《化學課本》寄給戴維教授,并附了一封信,表示:"極愿逃出商界而入于科學界,因為據我的想象,科學能使人高尚而可親"。
收到信后,戴維深為感動。他非常欣賞法拉第的才干,決定把他招為助手。法拉第非常勤奮,很快掌握了實驗技術,成為戴維的得力助手。
半年以后,戴維要到歐洲大陸作一次科學研究旅行,訪問歐洲各國的著名科學家,參觀各國的化學實驗室。戴維決定帶法拉第出國。就這樣,法拉第跟著戴維在歐洲旅行了一年半,會見了安培等著名科學家,長了不少見識,還學會了法語。
回國以后,法拉第開始獨立進行科學研究。不久,他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1834年,他發現了電解定律,震動了科學界。這一定律,被命名為"法拉第電解定律"。
法拉第依靠刻苦自學,從一個連小學都沒念過的裝訂圖書學徒工,跨入了世界第一流科學家的行列。恩格斯曾稱贊法拉第是"到現在為止最大的電學家"。
1867年8月25日,法拉第坐在他的書房里看書時逝世,終年76歲。由于他對電化學的巨大貢獻,人們用他的姓--"法拉第",作為電量的單位;用他的姓的縮寫--"法拉"作為電容的單位。
8.關于科學家的故事(短的)
一 愛迪生在幾十年間幾乎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
愛迪生在七十五歲的時候,還每天準時到實驗室上班。有個記者問他:“愛迪生先生,你打算什么時候退休呢?”愛迪生為難地說:“糟糕,這個問題,我活到現在還沒有來得及考慮呢!” 二 愛迪生未成名前是個窮工人。
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見他,關心地說:“看你身上這件大衣破得不象樣了,你應該換一件新的。” “用得著嗎?在紐約沒人認識我。”
愛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幾年過去了,愛迪生成了大發明家。
有一天,愛迪生又在紐約街頭碰上了那個朋友。“哎呀”,那位朋友驚叫起來,“你怎么還穿這件破大衣呀?這回,你無論如何要換一件新的了!” “用得著嗎?這兒已經是人人都認識我了。”
愛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