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梁山伯與祝英臺簡單簡介
相傳,在中國西晉時期,青年學子梁山伯辭家攻讀,途遇女扮男裝的學子祝英臺,兩人一見如故,志趣相投,遂于草橋結拜為兄弟,后同到萬松書院就讀。在書院兩人朝夕相處,感情日深。三年后,英臺返家,山伯十八里相送,二人依依惜別。山伯經師母指點,帶上英臺留下的蝴蝶玉扇墜到祝家求婚遭拒絕,回家后悲憤交加,一病不起,不治身亡。英臺聞山伯為己而死,悲痛欲絕。不久,馬家前來迎娶,英臺被迫含憤上轎。花轎繞道至梁山伯墳前,英臺執意下轎,哭拜亡靈,因過度悲痛而死亡,后被葬在山伯墓東側;又傳:祭拜時,驚雷裂墓,英臺入墳。梁祝化蝶雙舞。
梁祝》細膩地呈現一段唯美徹骨、驚天動地的愛情。 出身富裕人家的祝英臺反抗傳統社會對女子的不平等待遇和束縛,爭取到與男孩子一同讀書受教育的機會。繼而挑戰長久以來“門當戶對”的觀念,與同窗三年的平民子弟梁山伯相戀,為自己爭取婚姻自由。然而,保守的年代卻棒打鴛鴦兩分離。但梁、祝的情,終究感天動地!二人化成彩蝶翩翩飛舞,溶入多彩、自由的天空,所經之處,花兒漫天開放.
2.梁山伯與祝英臺主要內容簡短點
從前有個姓祝的地主,人稱祝員外,他的女兒祝英臺到了學堂的第一天,祝英臺遇見了一個叫梁山伯的男同學,學問出眾,人品也十分優秀。
于是,他們常常一起詩呀文呀談得情投意合,冷呀熱呀相互關心體貼,促膝并肩,兩小無猜。學年期滿,該是打點行裝、拜別老師、返回家鄉的時候了。
他見到的祝英臺,已不再是那個清秀的小書生,而是一位年輕美貌的大姑娘。再見的那一刻,他們都明白了彼此之間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
此后,梁山伯請人到祝家去求親。可祝員外哪會看得上這窮書生呢,他早已把女兒許配給了有錢人家的少爺馬公子。
梁山伯頓覺萬念俱灰,一病不起,沒多久就死去了。祝英臺走出轎來,脫去紅裝,一身素服,緩緩地走到墳前,跪下來放聲大哭,霎時間風雨飄搖,雷聲大作,“轟”的一聲,墳墓裂開了,祝英臺似乎又見到了她的梁兄那溫柔的面龐,她微笑著縱身跳了進去。
接著又是一聲巨響,墳墓合上了。這時風消云散,雨過天晴,各種野花在風中輕柔地搖曳,一對美麗的蝴蝶從墳頭飛出來,在陽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v。
3.梁山伯與祝英臺的主要內容【用簡短話語概括~
《梁山伯與祝英臺》與《白蛇傳》、《孟姜女》、《牛郎與織女》并稱中國古代四大傳說。
其中,梁祝傳說是我國最具輻射力的口頭傳承藝術,也是惟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梁祝故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有東方《羅密歐與朱麗葉》之稱。
這一個美麗、凄婉、動人的愛情故事,多少年以來就流傳在上虞的曹娥江畔、流傳在俊美的龍山腳下。 東晉時期,浙江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邊,有個祝員外之女英臺,美麗聰穎,自幼隨兄習詩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恨家無良師,一心想往杭州訪師求學。
祝員外拒絕了女兒的請求,祝英臺求學心切,偽裝賣卜者,對祝員外說:"按卦而斷,還是讓令愛出門的好。"祝父見女兒喬扮男裝,一無破綻,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強應允。
英臺女扮男裝,遠去杭州求學。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學的會稽(今紹興)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相讀甚歡,在草橋亭上撮土為香,義結金蘭。
不一日,二人來到杭州城的萬松書院,拜師入學。從此,同窗共讀,形影不離。
梁祝同學三年,情深似海。英臺深愛山伯,但山伯卻始終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沒有特別的感受。
祝父思女,催歸甚急,英臺只得倉促回鄉。梁祝分手,依依不舍。
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臺不斷借物撫意,暗示愛情。山伯忠厚純樸,不解其故。
英臺無奈,謊稱家中九妹,品貌與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貧,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時,豈知祝父已將英臺許配給家住貿阝城(今鄞縣)的太守之子馬又才。美滿姻緣,已成滄影。
二人樓臺相會,淚眼相向,凄然而別。臨別時,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被朝廷沼為鄞縣(今奉化縣)令。
然山伯憂郁成疾,不久身亡。遺命葬貿阝城九龍墟。
英臺聞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臺被迫出嫁時,繞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臺哀慟感應下,風雨雷電大作,墳墓爆裂,英臺翩然躍入墳中,墓復合攏,風停雨霽,彩虹高懸,梁祝化為蝴蝶,在人間蹁躚飛舞。
4.古代簡短的梁祝愛情故事
梁山伯是一書生
祝英臺是富家小姐——古代常有這種愛情故事
然后祝英臺女扮男裝出去玩,到了一個學堂里念書,和梁山伯同窗共讀
再然后祝英臺被許配給馬家,得回去了,梁山伯依然不知道她是女兒身,只當是兄弟情誼難舍難分
祝英臺說自己有個孿生妹妹,梁山伯要是愿意娶他妹妹就來求親
祝英臺到家不久就被嫁進馬家,不久就病死了,梁山伯知道之后又痛又悔
他到祝英臺墳前祭奠的時候,墳突然打開了,他就跳了進去,飛出來兩只蝴蝶——親愛的,你慢慢飛,小心前面帶剌的玫瑰
5.梁山伯與祝英臺主要內容簡短點
東晉時期,祝員外家,有女英臺,不讓須眉,女扮男裝,出外求學。
途遇梁兄,交談甚歡,結伴同路,共上尼山。三年同窗,日日同桌,夜夜同床,耳鬢廝磨,情投意合。
家書忽至,英臺將歸,托信師母,轉告梁兄,速來求親。英臺歸家,父母之命,令嫁馬家。
山伯得訊,前來求親,英臺女裝,梁兄驚艷。英臺含淚斷情,山伯吐血離去。
相去幾日,山伯病亡。英臺得知,心灰意涼。
馬家迎親,英臺素裝,約法三章,要拜山伯。行至墳塋,英臺斷腸。
痛哭拜墳,地摧山崩,墳墓裂開,梁兄相望。梁祝攜手,共赴黃泉。
轟然墓合,雙蝶翩翩。后人歌之曰:千代萬代分不開,梁山伯與祝英臺。
6.用簡短的話描繪梁祝的故事
簡單的給你說說哦 呵呵 故事發生在東晉時期的浙江,與杭州有密切關系。
傳說當年浙江上虞祝家莊有個女孩名祝英臺,小名九妹,她一心想到杭州求學,其父祝公遠拗不過愛女的要求,同意英臺女扮男裝,并由丫環銀心扮作書童相隨從,來到杭州草橋門(今望江門)外,邂逅來杭求學的會稽(今紹興)青年書生梁山伯與其書童四九,梁祝兩人談得投機,當場結拜為兄弟,這就是“草橋結拜”。 兩人來杭州就讀于萬松嶺的萬松書院,同窗三年,山伯始終不知英臺為女性。
后來,英臺接到家信促其速歸。英臺鐘情于山伯,但又不便明言,只好將白玉扇墜請師母轉交山伯,作為愛情信物。
別時,山伯送行,一路上英臺有18次向山伯暗示自己的情意,但忠厚老實的梁山伯始終未悟。兩人行經鳳凰山時,祝英臺表示家有小九妹,愿為山伯做媒,望他早來祝家,這就是“十八相送”。
山伯后從師母處得到玉扇墜并獲悉真情,急忙趕去祝家莊,但這時英臺已被其父許配給太守之子馬文才。英臺據理抗婚,至死不從,并與山伯在繡樓中相會,表明心愿,這就是“樓臺相會”。
山伯突遭此打擊,氣急而病,一病而亡,英臺聞噩耗拼死到梁家吊孝,這就是“吊孝哭靈”。后馬家前來娶親,英臺渾身縞素,要求途經山伯之墳一祭,祝父無奈只好應允。
轎至山伯墳前,英臺下轎祭奠痛哭,霎時雷電大作,風雨交加,霹靂一聲墳頭開裂,英臺縱身躍入墳中。瞬間陰云四散,雨過天晴,一對美麗的彩蝶自由地在一碧長空中翩翩起舞,這就是梁祝精靈的化身,表示了生不能成婚匹配,死也要成雙結對的強烈愿望。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梁山伯與祝英臺簡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