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求恩的故事50字
白求恩的故事
1938年初,加拿大著名的胸外科專家白求恩大夫到中國來了。他不僅帶來了大批藥品、顯微鏡、X光鏡和一套手術器械,最可寶貴的是,他帶來了高超的醫療技術,驚人的組織能力和對中國革命戰爭事業的無限的熱忱。
他到達晉察冀邊區后方醫院后,第一周內就檢查了520個傷病員,他們大部分是在平型關戰斗中負傷的。第二周白求恩大夫就開始施行手術。四個星期的連續工作,使147個傷病員很快又帶著健康的身體回到前線。
從此,哪里有傷員,白求恩大夫就出現在哪里。在晉察冀的一次戰斗中,他曾經連續69個小時為115名傷員動了手術。他的手術臺,曾經安在離前線五里地的村中小廟里,大炮和機關槍在平原上咆哮著,敵人的炮彈落在手術室后面,爆炸開來,震得小廟上的瓦片格格地響。白求恩大夫卻在小廟里緊張地動著手術。他不肯轉移,他說:“離火線遠了,傷員到達的時間會延長,死亡率就會增高。戰士在火線上都不怕危險,我們怕什么危險?”兩天兩夜,他一直在手術臺上工作著,直到戰斗結束。
為了保住傷員的性命,白求恩大夫把自己的鮮血輸給了中國戰士。他愉快地稱自己是萬能輸血者,因為他是O型血。他還拿出自己帶來的荷蘭純牛乳,親自到廚房煮牛奶,烤饅頭片,端到重傷員面前。看著他們貪婪地吃下去,微笑浮在白求恩的臉上。
一次,給一個頭部中彈后引起感染的傷員做手術,匆忙之中,他竟忘記戴橡皮手套。切開頭顱后,白求恩大夫赤手伸進去,用原已發炎的左手指去摸碎骨,摸到一片,像是考古學家突然在什么地方發現了甲骨文似的喜悅,他立即取出放在盤里,旋即又用手指伸進去摸。白求恩大夫的心只注意著傷員,為摸出的一片片碎骨的喜悅情緒占有了。他總是得意地說:“又是一片!要是戴手套就摸不到了。碎骨鐵片取不出來,傷員是很難好的啊!”但是卻不知,病員傷口里的細菌,也從白求恩大夫發炎手指的傷口處溜了進去,種下了導致他生命垂危的毒種。
白求恩大夫是一個技術精湛的戰地外科醫生。他除了做手術治療
2.白求恩的故事50字
白求恩的不同故事: 1、兒時 白求恩從小勇敢,愛冒險。
6歲那年,白求恩獨自到離鎮很遠的多倫多去游玩,走著走著迷路了,但他并不哭。當警察把他送回家,媽媽批評他時,他說:“我想嘗嘗探險的滋味。”
有8歲時,白求恩捉麻雀,捉蒼蠅,捉到后就解剖,學祖父當外科醫生。 2、抗洪救險 1939年7月間,連續十幾天的特大暴雨使唐河水位猛增,泛濫成災的洪水著河北完縣神北村。
幾名老鄉死死地把他抱住,不讓他冒險。白求恩無可奈何地嘆了口氣。
洪水威脅著衛生學校的安全,上級決定將學校轉移到河西巖。白求恩知道后立刻找到學校要求參加了突擊隊。
3、注重感情 1923年秋,33歲的白求恩到英國愛丁堡參加外科醫學會會員考試,結識了22歲的英國姑娘法蘭西絲。白求恩對法蘭西絲一見鐘情,很快兩人結為伉儷。
一年后,白求恩染上了肺結核。 白求恩對妻子說死神就要來到他的身邊,不能把肺病傳染給妻子,要和妻子離婚。
擴展資料: 白求恩的精神: 1、在我國醫療衛生界,白求恩永遠是一座豐碑,是一面旗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精神財富。 2、在這面旗幟下,華益慰、喬淑萍、韋加寧、吳登云、鐘南山、王忠誠、任繼學等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白求恩式的好醫生不斷涌現,顯示了白求恩精神的強大生命力,也顯示了用白求恩精神培育起來的我國醫療衛生隊伍,是一支可信賴、可尊重的隊伍。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白求恩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諾爾曼·白求恩在中國。
3.關于白求恩的故事50字以內
“我不能親眼看到新中國誕生了”
1939年10月28日,"冬季掃蕩"的日寇瘋狂抗日根據地.在淶源泉孫家莊,哨兵催促正在做手術的白求恩大夫趕快撤離.白求恩卻說:"加快手術速度."當時躺在手術床上的戰士叫**士,大腿粉碎性骨折.白求恩為了與敵人搶時間,不慎刺破手指.他將手指伸進消毒液中,浸泡了一下,堅持縫完最后一針才轉移.10分鐘后,敵人沖進村莊. 白求恩的手指發炎了,炎癥一天天加重.11月1日,又搶救一名丹毒合并蜂窩組織炎的傷員吳明.這是外科一種烈性傳染病,發炎的手指第二次受到細菌致命的感染.后來,在手指疼痛的折磨中,他又連續做了13臺手術,并寫下了治療瘧疾病的講課提綱. 11月7日,白求恩病情迅速惡化,左肘關節下發生轉移性膿瘍,領導強迫白求恩向后方醫院轉移.當到達南太平地時,白求恩聽到前沿有槍聲,便叫擔架停下來,想到陣地看一看傷員.但此時他高燒已達40℃,渾身癱軟.10日到達唐縣黃石村,白求恩的病情已十分危險.大家很著急,白求恩卻平靜地說:"我得了膿敗血癥,沒有辦法了……請轉告**,我相信中國人民一定會獲得解放,遺憾的是我不能親眼看到新中國誕生了…… 11月12日清晨5點,白求恩大夫與世長辭,靈柩被秘密掩埋在村南青山秀水的狼山溝門.
編輯本段中國和加拿大建交中關于白求恩的故事
70年代中加建交,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訪華,訪華之前,加方關于送什么國禮給中方產生了爭論.有人說送一只加拿大特有的麋鹿;有人說加拿大的農場主愿意送中國一些農業機械;有人說塑一尊華工的雕像,因為華工為加拿大修建鐵路付出了很多努力.這時加拿大外交部的一位官員的話,給特魯多很深的印象,這位官員剛從法國回來,他回來之前參加過中國駐法國大使館的一個猜謎語活動,其中有一道題目,全球知名度最高的加拿大人是誰?很多人都沒有猜出來,后來是一個華裔小學生猜出是白求恩,當時令這位官員很震驚,他說在加拿大沒有多少人知道白求恩,中國使館工作人員解釋到:“在中國有八億人口,至少有六億人知道白求恩,他當然是全球知名度最高的加拿大人.”特魯多經研究后,派人到白求恩的家鄉,得知白求恩家鄉還有他的一些遺物,特魯多決定就以這些遺物為中加建交加方送給中方的禮物,并將白求恩的故居開辟為博物館。
4.白求恩的小故事,要短的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
每個**員都要學習他。不少的人對工作不負責任,拈輕怕重,把重擔于推給人家,自己挑輕的。
-“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別人打算。出了…點力就覺得了不起,喜歡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對同志對人民不是滿腔熱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關心,麻木不仁。這種人其實不是**員,至少不能算一個純粹的**員。
從前線回來的人說到白求恩,沒有一個不佩服,沒有一個不為他的精神所感動。晉察冀邊區的軍民,凡親身受過白求恩醫生的治療和親眼看過白求恩醫生的工作的,無不為之感動。
每一個**員,一定要學習白求恩同志的這種真正共產主義者的精神。
5.白求恩的故事,短一些
1938年初,加拿大著名的胸外科專家白求恩大夫到中國來了。
他不僅帶來了大批藥品、顯微鏡、X光鏡和一套手術器械,最可貴的是,他帶來了高超的醫療技術,驚人的組織能力和對中國革命戰爭事業的無限的熱忱。 當他到達晉察冀邊區后方醫院后,第一周內就檢查了520個傷病員。
第二周白求恩大夫就開始施行手術。四個星期的連續工作,使147個傷病員很快又帶著健康的身體回到前線。
從此,哪里有傷員,白求恩大夫就出現在哪里。在晉察冀的一次戰斗中,他曾經連續69個小時為115名傷員動手術。
他的手術臺,曾經安在離前線五里地的村中小廟里,大炮和機關槍在平原上咆哮著,敵人的炮彈落在手術室后面,爆炸開來,震得小廟上的瓦片格格地響。白求恩大夫卻在小廟里緊張地動著手術。
戰士讓他轉移到后方,他不肯轉移,他說:“離火線遠了,傷員到達的時間會延長,死亡率就會增高。戰士在火線上都不怕危險,我們怕什么危險?”兩天兩夜,他一直在手術臺上工作著,直到戰斗結束。
為了保住傷員的性命,白求恩大夫把自己的鮮血輸給了中國戰士。他愉快地稱自己是萬能輸血者,因為他是O型血。
他還拿出自己帶來的荷蘭純牛乳與丹麥咖啡,親自到廚房煮牛奶,烤饅頭片,端到重傷員面前。看著他們貪婪地吃下去,微笑浮在白求恩的臉上, 而他自己則吃簡單的點心。
一次,給一個頭部中彈后引起感染的傷員做手術,匆忙之中,他竟忘記戴橡皮手套。切開頭顱后,白求恩大夫赤手伸進去,用原已發炎的左手指去摸碎骨,摸到一片,像是考古學家突然在什么地方發現了甲骨文似的喜悅,他立即取出放在盤里,隨即又用手指伸進去摸。
白求恩大夫的心只注意著傷員,為摸出的一片片碎骨的喜悅情緒占有了。他總是得意地說:“又是一片!要是戴手套就摸不到了。
碎骨鐵片取不出來,傷員是很難好的啊!”但是卻不知,病員傷口里的細菌,也從白求恩大夫發炎手指的傷口處溜了進去,種下了導致他生命垂危的毒種。 白求恩大夫是一個技術精湛的戰地外科醫生。
他除了做手術治療之外,還親自打字,畫圖,編寫教材,給醫務人員上課。他曾經在幽靜的叢林中,給三百多學生上大課。
他的講臺上放一個擴音機,身后掛著三大幅人體解剖圖。他一邊講,一邊指著圖表。
學生的海洋,鴉雀無聲,埋頭做筆記,靜靜地聽著。白求恩大夫曾制定“五星期計劃”,建立模范醫院,作為示范來推動整個根據地的醫務工作。
他說:“一個戰地的外科醫生,同時要是木匠、縫紉匠、鐵匠和理發匠。”他自己用木匠工具幾下子把木板鋸斷、刨平,做成靠背架,讓手術后的傷員靠在上面使呼吸暢通。
他一有空閑,就指揮木匠做大腿骨折牽引架、病人木床,鐵匠做妥馬式夾板和洋鐵桶盆,錫匠打探針、鑷子、鉗子,分配裁縫做床單、褥子、枕頭……。
6.白求恩同志犧牲的故事50字
1939年10月28日下午,白求恩正緊張地做著手術,哨兵報告:“敵人從北面包抄過來了!”但堅決地要做完,直到縫完最后一針,才跟隨擔架轉移到村后的山溝里。
10分鐘后,敵人沖進了孫家莊。1936年9月,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為了廣泛聯合國際進步人士支持國內抗戰,自籌經費先后奔走香港、法國、荷蘭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1937年7月30日,陶行知應邀參加美國洛杉磯醫友晚餐會,恰巧加拿大**員、著名胸外科醫師白求恩也應邀參加晚宴。擴展資料白求恩來中國是因為有陶行知先生的介紹以及白求恩先生救死扶傷無國界的奉獻精神。
1936年9月,陶行知先生為發動華僑并廣泛聯合國際進步人士支持國內抗戰,自籌經費先后奔走法國、荷蘭等20多個國家和中國香港地區。美國也是他的必經之地。
1937年7月30日,陶行知應邀參加美國洛杉磯醫友晚餐會,恰巧白求恩也在場,在主人的介紹下陶行知與白求恩兩個人相識。白求恩大夫是加拿大蒙特利爾皇家維多利亞醫院著名的腦外科主任。
在西班牙發生內戰時,他曾跟隨加拿大志愿軍到西班牙前線搶救過傷員。陶行知向白求恩介紹了七七事變后中國面臨的嚴峻形勢,以及他此行的目的。
白求恩大夫聽后,很受感動,他毫不猶豫地向陶行知表示:“如果需要,我愿意到中國去!”陶行知聽了,連忙說:“謝謝!謝謝!”。
7.白求恩的故事,短一些
1939年2月,率18人的“東征醫療隊”到冀中前線救治傷員,不顧日軍炮火威脅,連續工作69小時,給115名傷員做了手術。
有一次,當某傷員急需輸血時,他主動獻血300毫升。他還倡議成立并參加了志愿輸血隊。
有些傷員分散在游擊區居民家里,他和醫療隊冒著危險去為他們做手術。4個月里,行程1500余里,做手術315次,建立手術室和包扎所13處,救治傷員1000多名。
為了適應戰爭環境,方便戰地救治,組成流動醫院,組織制作了藥馱子,可裝做100次手術、換500次藥和配制500個處方所用的全部醫療器械和藥品,被稱為“盧溝橋藥馱子”;制作了換藥籃,被稱為“白求恩換藥籃”。7月初,回到冀西山地參加軍區衛生機關的組織領導工作,提議開蘇衛生材料廠,解決了藥品不足的問題;創辦衛生學校,培養了大批醫務干部;編寫了《游擊戰爭中師野戰醫院的組織和技術》、《戰地救護須知》、《戰場治療技術》、《模范醫院組織法》等多種戰地醫療教材。
還將自己的x光機、顯微鏡、一套手術器械和一批藥品捐贈給軍區衛生學校。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白求恩的故事簡短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