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白的 《妾薄命》 什么意思
妾薄命
李白
漢帝重阿嬌, 貯之黃金屋。
咳唾落九天, 隨風生珠玉。
寵極愛還歇, 妒深情卻疏。
長門一步地, 不肯暫回車。
雨落不上天, 水覆難再收。
君情與妾意, 各自東西流。
昔日芙蓉花, 今成斷根草。
以色事他人, 能得幾時好?
《妾薄命》為樂府古題之一。李白的這首詩“依題立義”,通過對陳皇后阿嬌由得寵到失寵的描寫,揭示了封建社會中婦女以色事人,色衰而愛弛的悲劇命運。
全詩十六句,每四句基本為一個層次。詩的前四句,先寫阿嬌的受寵,而從“金屋藏嬌”寫起,欲抑先揚,以反襯失寵后的冷落。據《漢武故事》記載:漢武帝劉徹數歲時,他的姑母長公主問他:“兒欲得婦否?”指左右長御百余人,皆曰:“不用。”最后指其女阿嬌問:“阿嬌好否?”劉徹笑曰:“好!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劉徹即位后,阿嬌做了皇后,也曾寵極一時。詩中用“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兩句夸張的詩句,形象地描繪出阿嬌受寵時的氣焰之盛,真是炙手可熱,不可一世。但是,好景不長。從“寵極愛還歇”以下四句,筆鋒一轉,描寫阿嬌的失寵,俯仰之間,筆底翻出波瀾。嬌妒的陳皇后,為了“奪寵”,曾做了種種努力,她重金聘請司馬相如寫《長門賦》,“但愿君恩顧妾深,豈惜黃金買詞賦”(李白《白頭吟》);又曾用女巫楚服的法術,“令上意回”。前者沒有收到多大的效果,后者反因此得罪,后來成了“廢皇后”,幽居于長門宮內,雖與皇帝相隔一步之遠,但咫尺天涯,宮車不肯暫回。“雨落不上天”以下四句,用形象的比喻,極言“令上意回”之不可能,與《白頭吟》所謂“東流不作西歸水”、“覆水再收豈滿杯”詞旨相同。這是什么原因呢?最后四句,詩人用比興的手法,形象地揭示出這樣一條規律:“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這發人深省的詩句,是一篇之警策,它對以色取人者進行了諷刺,同時對“以色事人”而暫時得寵者,也是一個警告。詩人用比喻來說理,用比興來議論,充分發揮形象思維的特點和比興的作用,不去說理,勝似說理,不去議論,而又高于議論,頗得理趣。
這首詩語言質樸自然,氣韻天成,比喻貼切,對比鮮明,得寵與失寵相比,“芙蓉花”與“斷根草”相比,比中見義。全詩半是比擬,從比中得出結論:“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顯得自然而又奇警,自然得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奇警處,讀之讓人驚心動魄。
2.李白的 《妾薄命》 什么意思
妾薄命李白 漢帝重阿嬌, 貯之黃金屋。
咳唾落九天, 隨風生珠玉。 寵極愛還歇, 妒深情卻疏。
長門一步地, 不肯暫回車。 雨落不上天, 水覆難再收。
君情與妾意, 各自東西流。 昔日芙蓉花, 今成斷根草。
以色事他人, 能得幾時好? 《妾薄命》為樂府古題之一。李白的這首詩“依題立義”,通過對陳皇后阿嬌由得寵到失寵的描寫,揭示了封建社會中婦女以色事人,色衰而愛弛的悲劇命運。
全詩十六句,每四句基本為一個層次。詩的前四句,先寫阿嬌的受寵,而從“金屋藏嬌”寫起,欲抑先揚,以反襯失寵后的冷落。
據《漢武故事》記載:漢武帝劉徹數歲時,他的姑母長公主問他:“兒欲得婦否?”指左右長御百余人,皆曰:“不用。”最后指其女阿嬌問:“阿嬌好否?”劉徹笑曰:“好!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
劉徹即位后,阿嬌做了皇后,也曾寵極一時。詩中用“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兩句夸張的詩句,形象地描繪出阿嬌受寵時的氣焰之盛,真是炙手可熱,不可一世。
但是,好景不長。從“寵極愛還歇”以下四句,筆鋒一轉,描寫阿嬌的失寵,俯仰之間,筆底翻出波瀾。
嬌妒的陳皇后,為了“奪寵”,曾做了種種努力,她重金聘請司馬相如寫《長門賦》,“但愿君恩顧妾深,豈惜黃金買詞賦”(李白《白頭吟》);又曾用女巫楚服的法術,“令上意回”。前者沒有收到多大的效果,后者反因此得罪,后來成了“廢皇后”,幽居于長門宮內,雖與皇帝相隔一步之遠,但咫尺天涯,宮車不肯暫回。
“雨落不上天”以下四句,用形象的比喻,極言“令上意回”之不可能,與《白頭吟》所謂“東流不作西歸水”、“覆水再收豈滿杯”詞旨相同。這是什么原因呢?最后四句,詩人用比興的手法,形象地揭示出這樣一條規律:“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這發人深省的詩句,是一篇之警策,它對以色取人者進行了諷刺,同時對“以色事人”而暫時得寵者,也是一個警告。詩人用比喻來說理,用比興來議論,充分發揮形象思維的特點和比興的作用,不去說理,勝似說理,不去議論,而又高于議論,頗得理趣。
這首詩語言質樸自然,氣韻天成,比喻貼切,對比鮮明,得寵與失寵相比,“芙蓉花”與“斷根草”相比,比中見義。全詩半是比擬,從比中得出結論:“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顯得自然而又奇警,自然得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奇警處,讀之讓人驚心動魄。
3.唐詩《雜曲歌辭·妾薄命》如何翻譯和賞析
下面是我是這翻譯、、、
有女妖且麗 有一個妖艷又美麗的女子
裴回湘水湄 穿著下垂的長衣繞著湘水的岸邊來回的走著
水湄蘭杜芳 水邊有淡淡的蘭歡和杜梨的清香
采之將寄誰 采來將送給誰
瓠犀發皓齒 牙齒像亮亮的犀牛瓠
雙蛾顰翠眉 皺起的眉毛如雙蛾一樣美麗
紅臉如開蓮 紅紅的臉如開放的蓮花
素膚若凝脂 白素的肌膚像凝結的霜脂
綽約多逸態 柔美的姿態安逸的面容
輕盈不自持 輕盈不夸張自己
嘗矜絕代色 常常自夸為絕代的姿色
復恃傾城姿 依舊依仗傾城的面容
4.急求李白 《妾薄命》的 翻譯
妾薄命李白 漢帝重阿嬌, 貯之黃金屋。
咳唾落九天, 隨風生珠玉。 寵極愛還歇, 妒深情卻疏。
長門一步地, 不肯暫回車。 雨落不上天, 水覆難再收。
君情與妾意, 各自東西流。 昔日芙蓉花, 今成斷根草。
以色事他人, 能得幾時好? 《妾薄命》為樂府古題之一。李白的這首詩“依題立義”,通過對陳皇后阿嬌由得寵到失寵的描寫,揭示了封建社會中婦女以色事人,色衰而愛弛的悲劇命運。
全詩十六句,每四句基本為一個層次。詩的前四句,先寫阿嬌的受寵,而從“金屋藏嬌”寫起,欲抑先揚,以反襯失寵后的冷落。
據《漢武故事》記載:漢武帝劉徹數歲時,他的姑母長公主問他:“兒欲得婦否?”指左右長御百余人,皆曰:“不用。”最后指其女阿嬌問:“阿嬌好否?”劉徹笑曰:“好!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
劉徹即位后,阿嬌做了皇后,也曾寵極一時。詩中用“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兩句夸張的詩句,形象地描繪出阿嬌受寵時的氣焰之盛,真是炙手可熱,不可一世。
但是,好景不長。從“寵極愛還歇”以下四句,筆鋒一轉,描寫阿嬌的失寵,俯仰之間,筆底翻出波瀾。
嬌妒的陳皇后,為了“奪寵”,曾做了種種努力,她重金聘請司馬相如寫《長門賦》,“但愿君恩顧妾深,豈惜黃金買詞賦”(李白《白頭吟》);又曾用女巫楚服的法術,“令上意回”。前者沒有收到多大的效果,后者反因此得罪,后來成了“廢皇后”,幽居于長門宮內,雖與皇帝相隔一步之遠,但咫尺天涯,宮車不肯暫回。
“雨落不上天”以下四句,用形象的比喻,極言“令上意回”之不可能,與《白頭吟》所謂“東流不作西歸水”、“覆水再收豈滿杯”詞旨相同。這是什么原因呢?最后四句,詩人用比興的手法,形象地揭示出這樣一條規律:“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這發人深省的詩句,是一篇之警策,它對以色取人者進行了諷刺,同時對“以色事人”而暫時得寵者,也是一個警告。詩人用比喻來說理,用比興來議論,充分發揮形象思維的特點和比興的作用,不去說理,勝似說理,不去議論,而又高于議論,頗得理趣。
這首詩語言質樸自然,氣韻天成,比喻貼切,對比鮮明,得寵與失寵相比,“芙蓉花”與“斷根草”相比,比中見義。全詩半是比擬,從比中得出結論:“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顯得自然而又奇警,自然得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奇警處,讀之讓人驚心動魄。
5.求唐詩《雜曲歌辭·妾薄命》譯文和賞析,作者是 唐代 武平一
我就直接給你譯吧:有女妖嬈而美麗,徘徊在湘水之岸。香水岸邊蘭草杜若芳香,采摘了又將之寄與誰?她的皓齒如瓠瓜子般整齊而潔白,以翠點染的蛾眉微微皺著。紅潤的臉龐如同綻開的蓮花,潔白的肌膚如同凝凍了的油脂。她風姿綽約體態飄逸,輕盈得仿佛不能自持。常常自憐絕代之色,又自恃傾城之姿。就好像衛子夫入侍漢武帝,又好像趙飛燕重現于當時。(她)正享受著掌中起舞的風光,又怎會有作《團扇詩》的憂愁。洛神的傳說總是昔日之事,高唐的夢境也相隔久遠。幽深的樓閣中禽鳥竟自喧鬧著,悠閑的臺階前青草掛著露珠。美好光陰的流走得多么快啊,逝去的年華也無法追尋。解下自己的佩巾給誰呢?幽怨哭泣,空自傷悲。
從這首詞的題目來看,這是一首宮怨詩,詩中的美人曾經得寵,而得寵之時也未能料到后來遭受冷落的結局。詩文描繪了女子的美麗,也交代了她境遇的變化。隨著年華的老去,曾經的美麗終于被棄置,而在宮人特殊命運下的無奈,終于變成因為不得真正愛情的遺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