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優秀人物高風亮節的小故事
高風亮節
gāo fēng liàng jié
〖解釋〗高風:高尚的品格;亮節:堅貞的節操。形容道德和行為都很高尚。
〖出處〗宋·胡仔《苕溪漁隱從話后集》卷一:“余謂淵明高風峻節,固已無愧于四皓,然猶仰慕之,尤見其好賢尚友之情也。”
〖示例〗藍先生不佩服世界史中的任何圣哲與偉人,因而也就不去摹仿他們的~。 ★老舍《四世同堂》二十三
/jszl/*?ArticleID=12570
這有``不過不能復制``
2.說出一個維護民族團結的優秀人物并簡要介紹他的事跡
豐碑式的人物當數王昭君,一個弱女子,在國家危難之際,毅然挺身前行,到“蠻荒”“蠻夷”之地做了和親使者,成就了漢匈兩大民族的甥舅之好,以一介女流贏得了半個世紀兩方之間的安寧。后來,匈奴幾次大舉內遷,幾十萬人(一說一二百萬)融入漢族,以至于如今北方一些地方還有“一半韃子種”的說法。
拓跋鮮卑來自草原地帶,愛慕漢地及中原文化,一步步把都城從盛樂(今內蒙和林格爾)、平城(今山西大同),最后遷至洛陽,鮮卑族成為一個歷史民族。
李氏唐朝同樣是有胡人血脈者創建,胡漢一家,兼容并蓄,樹立了盛唐氣象的文化標桿。
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已經有幾千年歷史,是世代致力維護發展的結晶。在這個過程中,代表人物的確有,但普通的、無名的小人物的基礎性貢獻更可貴。如今,隨時隨地都在演繹這樣的故事,而且并非有意而為,而是內心自覺的無意識之舉。
3.《最美的青春》馮程的人物原型是誰
《最美的青春》人物原型,第一批塞罕壩造林人值得我們尊敬:
《最美的青春》以第一批塞罕壩造林人的熱血青春為原型,匠心呈現一幅綠色畫卷。
為遏止沙漠逼近北京、涵養京津地區水源,國家決定在河北北部建立大型機械林場。緊急集結起來的這支平均年齡不到24歲的隊伍,在1962年的深秋,鑿開了塞罕壩的第一個樹坑,開啟了三代人55年的造林傳奇。
1964年4月20日,王尚海、劉文仕精心挑選了120名員工,調集了最精良的裝備,挺進位于總場東北部10公里處的馬蹄坑。早春的塞罕壩,白天氣溫在零下2攝氏度。每個人的雨衣外面都濺滿了泥漿,凍成了冰甲,走起路來,咣咣直響。大干3天,馬蹄坑坡上全部栽上了落葉松。
天后,放葉率達96.6%。面對一片稚嫩的綠色,王尚海等人號啕大哭,淚如雨下。
一位老職工回憶說:“大雪被風一刮,屋內就是一層冰,即使抱著火爐子也不會有熱的感覺。晚上睡覺要戴上皮帽子,早上起來,眉毛、帽子和被子上會落下一層霜,鋪的氈子全凍在了炕上,想卷起來得用鐵鍬慢慢地鏟。”缺少糧食,就吃全麩黑莜面加野菜;缺少副食,多數時間只能吃咸菜,有時能吃上點鹽水泡黃豆,就是難得的美味了。
塞罕壩偏遠閉塞,道路不通,人們除了吃飯、睡覺、工作外,沒有電,沒有任何娛樂活動,孤獨和寂寞無時無刻不在挑戰他們的心理極限。
《最美的青春》以塞罕壩造林人的真實事跡為原型,講述了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以馮程(劉智揚飾)、覃雪梅(何雨虹飾)為代表的來自全國18個省市林業大中專的畢業生,與承德圍場林業干部職工為骨干的369人組成開荒隊伍,積極響應祖國號召,與當地干部群眾一起與自然抗爭的故事。
林業大中專畢業的學生,畢業之后響應國家的號召去了河北省塞罕壩上工作,和覃雪梅等人成為第一代荒漠種樹人,在惡劣的環境下始終不忘堅持的夢想,靠著勤勞的雙手和大家共同創造了荒原變臨海的偉大壯舉。
4.革命英雄故事(人物 事跡)越短越好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紀念碑 活在歌聲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這首名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敘事民歌傳唱了許多年,優美的旋律和動人的故事影響了幾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淶源的一個小山村。抗日戰爭爆發后,日軍把魔爪伸進了這個寧靜的村莊。
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時碰上了打算進村“掃蕩”的鬼子。鬼子讓他帶路,二小卻把鬼子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
鬼子發現上當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犧牲后,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晉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介紹他英雄事跡的消息。
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跡深深打動,很快創作了這首流傳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國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編進小學課本,二小成了千千萬萬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5.報效祖國的人物事跡丁汝昌,稍短點的,謝了
丁汝昌(1836.11.18~1895. 2.12)晚清北洋海軍提督。
1888年,北洋海軍正式成軍,出任北洋海軍提督。在任職期間對北洋海軍和北洋海防的建設嘔心瀝血,嚴于律己,但整肅軍紀不夠嚴厲,貪腐嚴重,但其人嚴重依賴李鴻章,言聽計隨,北洋海軍在其領導下,儼然李氏家軍.1895年1月30日~2月11日,在威海衛之戰中,指揮北洋艦隊抗擊日軍圍攻,但未得到上級命令,無奈港內待援,致北洋海軍陷入絕境。
彈盡糧絕后又無援軍來援的希望,拒絕了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伊東佑亨的勸降和北洋海軍洋員瑞乃爾等的逼降,但對大清政府已絕望,服毒自盡以謝國人。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塞罕壩人物的簡短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