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心形線的愛情故事
讀《數學的故事》里面說到了數學家笛卡爾的愛情故事。笛卡爾于1596年出生在法國,歐洲大陸爆發黑死病時他流浪到瑞典,認識了瑞典一個小公國18歲的公主克里斯汀,后成為她的數學老師,日日相處使他們彼此產生愛慕之心,公主的父親國王知道了后勃然大怒,下令將笛卡爾處死,后因女兒求情將其流放回法國,克里斯汀公主也被父親軟禁起來。笛卡爾回法國后不久便染上重病,他日日給公主寫信,因被國王攔截,克里斯汀一直沒收到笛卡爾的信。笛卡爾在給克里斯汀寄出第十三封信后就氣絕身亡了,這第十三封信內容只有短短的一個公式:r=a(1-sinθ)。國王看不懂,覺得他們倆之間并不是總是說情話的,大發慈悲就把這封信交給一直悶悶不樂的克里斯汀,公主看到后,立即明了戀人的意圖,她馬上著手把方程的圖形畫出來,看到圖形,她開心極了,她知道戀人仍然愛著她,原來方程的圖形是一顆心的形狀。這也就是著名的“心形線”。
國王死后,克里斯汀登基,立即派人在歐洲四處尋找心上人,無奈斯人已故,先她走一步了,徒留她孤零零在人間。
據說這封享譽世界的另類情書還保存在歐洲笛卡爾的紀念館里。
2.笛卡爾的經典小故事
1650年,斯德哥爾摩的街頭,52歲的笛卡爾邂逅了18歲的瑞典公主克里斯汀。
那時,落魄、一文不名的笛卡爾過著乞討的生活,全部的財產只有身上穿的破破爛爛的衣服和隨身所帶的幾本數學書籍。生性清高的笛卡爾從來不開口請求路人施舍,他只是默默地低頭在紙上寫寫畫畫,潛心于他的數學世界。
一個寧靜的午后,笛卡爾照例坐在街頭,沐浴在陽光中研究數學問題。他如此沉溺于數學世界,身邊過往的人群,喧鬧的車馬隊伍。
都無法對他造成干擾。 突然,有人來到他旁邊,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在干什么呢?”扭過頭,笛卡爾看到一張年輕秀麗的瞼龐,一雙清澈的眼睛如湛藍的湖水,楚楚動人,長長的睫毛一眨一眨的,期待著他的回應。
她就是瑞典的小公主,國王最寵愛的女兒克里斯汀。 她蹲下身,拿過笛卡爾的數學書和草稿紙,和他交談起來。
言談中,他發現,這個小女孩思維敏捷,對數學有著濃厚的興趣。 和女孩道別后,笛卡爾漸漸忘卻了這件事,依舊每天坐在街頭寫寫畫畫。
幾天后,他意外地接到通知,國王聘請他做小公主的數學老師。滿心疑惑的笛卡爾跟隨前來通知的侍衛一起來到皇宮,在會客廳等候的時候,他聽到了從遠處傳來的銀鈴般的笑聲。
轉過身,他看到了前兒天在街頭偶遇的女孩子。慌忙中,他趕緊低頭行禮。
從此,他當上了公主的數學老師。 公主的數學在笛卡爾的悉心指導下突飛猛進,他們之間也開始變得親密起來。
笛卡爾向她介紹了他研究的新領域——直角坐標系。通過它,代數與幾何可以結合起來,也就是日后笛卡爾創立的解析幾何學的雛形。
在笛卡爾的帶領下,克里斯汀走進了奇妙的坐標世界,她對曲線著了迷。每天的形影不離也使他們彼此產生了愛慕之心。
在瑞典這個浪漫的國度里,一段純粹、美好的愛情悄然萌發。 然而,沒過多久,他們的戀情傳到了國王的耳朵里。
國王大怒,下令馬上將笛卡爾處死。在克里斯汀的苦苦哀求下,國王將他放逐回國,公主被軟禁在宮中。
當時,歐洲大陸正在流行黑死病。身體孱弱的笛卡爾回到法國后不久,便染上重病。
在生命進入倒計時的那段日子,他日夜思念的還是街頭偶遇的那張溫暖的笑臉。他每天堅持給她寫信,盼望著她的回音。
然而,這些信都被國王攔截下來,公主一直沒有收到他的任何消息。 在笛卡爾給克里斯汀寄出第十三封信后,他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此時,被軟禁在宮中的小公主依然徘徊在皇宮的走廊里,思念著遠方的情人。 這最后一封信上沒有寫一句話,只有一個方程:r=a(1-sinθ)。
國王看不懂,以為這個方程里隱藏著兩個人不可告人的秘密,便把全城的數學家召集到皇宮,但是沒有人能解開這個函數式。他不忍看著心愛的女兒每天悶悶不 樂,便把這封信給了她。
拿到信的克里斯汀欣喜若狂,她立即明白了戀人的意圖,找來紙和筆,著手把方程圖形畫了出來,一顆心形圖案出現在眼前,克里斯汀不禁 流下感動的淚水,這條曲線就是著名的“心形線”。
3.關于數學家笛卡爾的小故事
笛卡爾于1596年出生在法國,歐洲大陸爆發黑死病時他流浪到瑞典,認識了瑞典一個小公國18歲的公主克里斯汀,后成為她的數學老師,日日相處使他們彼此產生愛慕之心,公主的父親國王知道了后勃然大怒,下令將笛卡爾處死,后因女兒求情將其流放回法國,克里斯汀公主也被父親軟禁起來。笛卡爾回法國后不久便染上重病,他日日給公主寫信,因被國王攔截,克里斯汀一直沒收到笛卡爾的信。笛卡爾在給克里斯汀寄出第十三封信后就氣絕身亡了,這第十三封信內容只有短短的一個公式:r=a(1-sinθ)。國王看不懂,覺得他們倆之間并不是總是說情話的,大發慈悲就把這封信交給一直悶悶不樂的克里斯汀,公主看到后,立即明了戀人的意圖,她馬上著手把方程的圖形畫出來,看到圖形,她開心極了,她知道戀人仍然愛著她,原來方程的圖形是一顆心的形狀。這也就是著名的“心形線”。
國王死后,克里斯汀登基,立即派人在歐洲四處尋找心上人,無奈斯人已故,先她走一步了,徒留她孤零零在人間。
4.給講一講笛卡爾的故事
笛卡爾[1596—1650](又譯笛卡兒)出生于法國都蘭,他洗禮的時候取名“熱奈”,表示“再生”的意思。當時一場肺炎的爆發奪去了他母親的生命,但他死里逃生,好歹活了下來。
他最初學習法律,曾在幾支軍隊里任職。從1620到1628年間,笛卡爾遍游歐洲,最后在荷蘭定居。雖然他發明了笛卡爾坐標— 一種繪制圖形的方法 —和若干方程式,并研究了慣性,但他最為知名的還是他的哲學。笛卡爾以懷疑一切為出發點,只相信“我思,故我在”。他敦促人們利用自己的感官去確定并了解周圍的世界,不要簡單地依賴過去的知識。這是一種激進派的觀念,它引出了一個叫做啟蒙運動的歷史階段,這期間科學得到了長足的發展。1649年,笛卡爾移居瑞典,并逝于該地。[顯著成就:在17世紀開現代哲學之先河。]
你可以在百度百科上搜“笛卡爾”
5.關于數學家笛卡爾的小故事
笛卡爾于1596年出生在法國,歐洲大陸爆發黑死病時他流浪到瑞典,認識了瑞典一個小公國18歲的公主克里斯汀,后成為她的數學老師,日日相處使他們彼此產生愛慕之心,公主的父親國王知道了后勃然大怒,下令將笛卡爾處死,后因女兒求情將其流放回法國,克里斯汀公主也被父親軟禁起來。
笛卡爾回法國后不久便染上重病,他日日給公主寫信,因被國王攔截,克里斯汀一直沒收到笛卡爾的信。笛卡爾在給克里斯汀寄出第十三封信后就氣絕身亡了,這第十三封信內容只有短短的一個公式:r=a(1-sinθ)。
國王看不懂,覺得他們倆之間并不是總是說情話的,大發慈悲就把這封信交給一直悶悶不樂的克里斯汀,公主看到后,立即明了戀人的意圖,她馬上著手把方程的圖形畫出來,看到圖形,她開心極了,她知道戀人仍然愛著她,原來方程的圖形是一顆心的形狀。這也就是著名的“心形線”。
國王死后,克里斯汀登基,立即派人在歐洲四處尋找心上人,無奈斯人已故,先她走一步了,徒留她孤零零在人間。
6.有誰知道r=a(1
r = a(1 ? cosθ)
or
r= a(1- sinθ)
笛卡爾, 17世紀時出生于法國, 他對于后人的貢獻相當大,
他是第一個創造發明坐標的人, 可惜一生窮困潦倒。
一直到52歲, 仍然默默無名。
當時法國正流行黑死病, 笛卡爾不得不逃離法國,
于是他流浪到瑞典當乞丐。
某天, 他在市場乞討時, 有一群少女經過,
其中一名少女發現他的口音不像是瑞典人,
她對笛卡爾非常好奇, 于是上前問他……
你從哪來的啊?
法國
你是做什么的啊?
我是數學家。
這名少女叫克麗絲汀, 18歲, 是一個公主,
她和其它女孩子不一樣, 并不喜歡文學, 而是熱衷于數學。
當她聽到笛卡爾說名身份之后, 感到相當大的興趣, 于是把笛卡爾邀請回宮。
笛卡爾就成了她的數學老師, 將一生的研究傾囊相授給克麗絲汀。
而克麗絲汀的數學也日益進步, 直角坐標當時也只有笛卡爾這對師生才懂。
后來, 他們之間有了不一樣的情愫, 發生了喧騰一時的師生戀。
這件事傳到國王耳中, 讓國王相當憤怒!
下令將笛卡爾處死, 克麗絲汀以自縊相逼,
國王害怕寶貝女兒真的會想不開,
于是……將笛卡爾放逐回法國, 并將克麗絲汀軟禁。
笛卡爾一回到法國后, 沒多久就染上了黑死病, 躺在床上奄奄一息。
笛卡爾不斷地寫信到瑞典給克麗絲汀, 但卻被國王給攔截沒收。
所以克麗絲汀一直沒收到笛卡爾的信……
在笛卡爾快要死去的時候, 他寄出了第13封信,
當他寄出去沒多久后。就氣絕身亡了。
這封信的內容只有短短的一行……
r=a(1-sinθ)
國王攔截到這封信之后, 拆開看, 發現并不是一如往常的情話。
國王當然看不懂這個數學式, 于是找來城里所有科學家來研究,
但都沒有人能夠解開到底是什么意思。
國王心想……反正笛卡爾快要死了,
而且公主被軟禁時郁悶不樂的, 所以, 就把信交給克麗絲汀。
當克麗絲汀收到這封信時, 雀躍無比,
她很高興她的愛人還是在想念她的。她立刻動手研究這行字的秘密。
沒多久就解出來了, 用的就是直角坐標圖(yxh注:實際上是極坐標系)
當θ=0°時,r=a(1-0)=a …… A點
當θ=90°時,r=a(1-1)=0 …… B點
當θ=180°時,r=a(1-0)=a …… C點
當θ=270°時,r=a(1+1)=2a …… D點
將整個曲線圖作出來, 就是有名的心臟線!
這就是笛卡爾和克麗絲汀之間秘密數學式……
不久之后那位國王也死了, 克麗絲汀繼承王位,
登基之后馬上派人在歐洲四處尋找笛卡爾的蹤跡, 可惜……人已故。
傳說, 這第13封的另類情書還保留在歐洲的笛卡爾紀念館里.
7.笛卡爾坐標系的故事
1619年,23歲的笛卡爾在一支德國部隊服役,軍營駐扎在多瑙河旁,11月的一天,他因病躺在了床上,無所事事的他默默地思考著…… 20歲時,他大學畢業繼承父業,當了一名律師,當時法國的社會風氣是“非紅即黑”。
也就是說,有志之士不是致力于宗教事業就是獻身于軍事,笛卡爾選擇了后者。軍旅中一個偶然機會,他解出了數學教授別克曼的一道難題。
從此成了別克曼教授的上賓,在數學的海洋中漫游,并游進了深水區。他開始看到了傳統的幾何過分依賴圖形和形式演繹的缺陷。
同時也深感代數過分受法則和公式的限制而缺乏活力。 代數與幾何的各自為政、劃地為牢的狀況抑制了數學的發展,怎樣才能擺脫這種狀況,架起溝通代數與幾何的橋梁呢?這個問題苦苦折磨著年輕的笛卡爾。
在沒有戰事的軍隊中,他常常有時間思考它。 現在,他的思緒又回到了這個問題上……抬頭望著天花板,一只小小的蜘蛛從墻角慢慢地爬過來,吐絲結網,忙個不停。
從東爬到西,從南爬到北。要結一張網,小蜘蛛該走多少路啊!笛卡爾突發奇想,算一算蜘蛛走過的路程。
他先把蜘蛛看成一個點,這個點離墻角多遠? 離墻的兩邊多遠?……他思考著,計算著,病中的他睡著了……夢中他繼續在數學的廣闊天地中馳騁,好像悟出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大夢醒來的笛卡爾茅塞頓開,一種新的思想初露端倪:在互相垂直的兩條直線下,一個點可以用到這兩條直線的距離,也就是兩個數來表示,這個點的位置就被確定了。用數形結合的方式將代數與幾何的橋梁聯起來了。
這就是解析幾何學誕生的曙光,沿著這條思路前進,在眾多數學家的努力下數學的歷史發生了重要的轉折,建立了解析幾何學。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笛卡爾心形線故事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