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聽爺爺奶奶講故事
小時侯,常聽爺爺奶奶講那過去的故事:在我生長的雙河兩岸,祖祖輩輩們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耕生活,家家戶戶會編制竹器。挑燈夜戰了七八個黃昏,爺爺和爸爸就夜半起身,各自挑上一擔竹籃和筲箕,徒步來到東洚和新安一帶沿村兜售。雙河竹器,緊密牢固,經久耐用,早有聲名在外,第二天,爺爺和爸爸總能在日落前賣完兩擔竹器,又披星戴月趕回家中。那時侯,交通靠的是一雙腳。當然,糶米擺渡,或到蘇州上海一帶去淘糞,交通工具就只能是搖擼的船只了。
后來,爸爸到東門亭子橋上班,每天要穿過無錫城,來回上下班步行要花三四個小時,實在太費事。于是,打報告,走關系,才弄到一張供應券,花了爺爺多年的積蓄,爸爸才從供銷社把一輛28寸的長征牌自行車騎回了家。當時,我們生產隊共有三輛自行車,成了其他生產隊的一段佳話。
記得有一年我們去東洚親戚家吃上梁酒,年僅八歲的妹妹就優先坐在自行車前面的三角架上,我就只能坐在后面的書包架上。這次“長征”著實讓我們兄妹倆風光了一回,我至今還記得我們出村、進村時,村里的小伙伴們投來羨慕的目光。我經常有事沒事的坐上爸爸的自行車出行,或在三角檔里學騎自行車,朗朗的笑聲穿梭在村子里,編織著一個又一個美麗童年的成長故事。
我上初二那年,爸爸乘上火車,來到常州,幫我騎三個小時騎回了一輛金獅牌自行車,從此,我告別了步行時代。記得第一天騎上嶄新的自行車去上學,心情特別興奮,回家吃飯時騎得飛快。在會龍橋上為了避讓行人,慌忙中,自行車摔倒了,自行車的曲柄摔歪了,踩起來“晃晃”直響。回到家,爸爸一看,曲柄卡鏈條罩殼,已卡去一弧油漆。爸爸幫我校直了曲柄,還教育我騎車要穩,要注意路面情況,更不能飆車出風頭。看著鏈條罩殼上卡去的油漆,看著這輛嶄新的自行車,我深感痛惜。這次教訓深深地烙在了我心里:人得意時不能太猖狂,否則要栽跟頭,留下難以泯滅的傷痕。
這輛金獅牌自行車一直騎到我參加工作,九五年,我買了一輛重慶雅馬哈摩托車,告別了騎單車的青澀歲月,加入了時人耀光的摩托一族。零三年,我又追風般的買上了汽車,進入了更為廣闊的汽車時代。
我時常感嘆自己生長在共和國的鮮明旗幟下,從過去的滄桑歲月到如今的時代風貌,從過去的物質貧乏到現在的應有盡有,使我產生了無比的自豪。我常常像爺爺和爸爸一樣言傳身教,給兒子講述他們的苦難歲月和我在共和國懷抱中所經歷的清苦卻又歡快的童年,讓兒子從小就樹立起這樣一個觀念:繁榮,只有祖國繁榮,才是人民大眾的希望所在。
現在,正值共和國建國六十周年,也是我們家庭和共和國一起成長的六十周年,尤其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所發生的滄桑巨變,我想起了伴隨我成長的我家的交通工具的變化史——我和共和國共輝煌的小小印記,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真想高歌一曲來謳歌贊美我們偉大而自豪的共和國母親——我愛你,中國!
2.聽爺爺奶奶講解故事
聽爺爺奶奶講解放故事 我的奶奶今天和我在一起交談,講她們的故事。
老人今年90歲了,身子靈活,體質健康,心理什么事都清清楚楚,耳不聾,眼不花。回憶起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時代奶奶感慨萬千,接著,奶奶講述了以自己的生活為主題的真實的故事,這就映射了當時中國社會底層人的生活。
大家都知道,在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時,中國大地上掀起了大煉鋼鐵的熱潮。高爐,小爐,大灶,小灶日夜不停,冒著黑煙,成為當時大煉鋼鐵時期的中國最真實的寫照。
可底層人的生活怎樣,我們并不十分了解。今天我帶大家走進底層人的生活。
大煉鋼鐵時,村里派來一些人拿著鉗子把家里的門子拆了,把上面所有的鐵制工具全部寫下來,連鎖子也不放過。當時戲劇性的話:“真是到了夜不閉戶的境界了。”
所有的鍋全部被拿走,假使埋在院子里,那些人就拿著鋤頭挖地三尺。那時候,家家戶戶驚恐萬分,奶奶在夜深的時候把一個小鐵鍋藏進對門的一個小洞里,才使這口鍋免于被融化的命運。
沒飯吃,公社開立了大食堂,幾個中年婦女有發小貼餅的,有舀湯的。奶奶說,她那時候是管舀湯的。
一到中午,人們都提著飯桶和碗來舀湯,當時都是定量的,按每人一勺湯來計算的。那做飯的鍋有2米直徑那么大。
奶奶那時要把勺子放平著舀,給誰少一點都不行,大家伙都看著,要是那個是滿滿一勺子,他的斜著舀了,往外漏了點,就會覺得不公平,弄不好就要打架啊!姥姥十分公平,所以大家都去她哪兒舀,而旁邊的大鍋卻無人問津。奶奶舀了那鍋舀另一鍋,累得受不了。
當人們領完飯后,姥姥回到家,左找右找找不到一點吃的,原來爺爺都吃了。奶奶說,她和爺爺的一頓飯一共才兩個半小貼餅子,你也許想象不到,那貼餅子的直徑還不到五厘米。
但是爺爺以為奶奶在食堂可以吃飯,就把所有食物據為己有,吃了個精光。奶奶只好餓了一天。
3.聽爺爺奶奶講的故事
當年老爺和姥姥參加大三線建設,那是想當的愛國,北風吹,雪花飄,那個艱苦程度就不擺了。
每月有半年肉吃,人人都喜歡吃肥肉,一口下去,嘴角便流出油來,那個香啊讒死人了,現在想起來睡著了都能醒來,那里象現在的豬肉,兩三個月不到就成孰了,沒有什么香味的,不吸引人。
好不容易從外面的世界來個新人或出差回來的同事,于是不分年齡老少,下了班很快便聚在一起,從外面回來的人便拿出一包水糖果來,一人一顆,不能多拿,因為多拿一顆別人也許就沒有了,拖家帶口的,還舍不得吃,要拿回家去。
把糖含在嘴里,一邊品著,一邊說著話。古巴兄弟日子不好過吧,于是有人問道,何以見得呀,今年這糖有點苦,明顯是天干缺水嘛,再干一點,這點糖也許都產不出來了,于是人們便分外珍惜這得之不易的糖,大氣都舍不得出,害怕糖分子跑了出來,浪費了。
眺望一下太空中漫游的衛星,遙想一下建國六十周年國慶閱兵時展出的優良武器,那些就是你爺爺姥姥當年所做的事,軍公章上有他們的一半乃至大半呢。
4.看圖寫話聽奶奶講故事
夏天,太陽高照,萬里晴空。奶奶坐在一棵楊樹下,扇著扇子乘涼。
玲玲走出門,拿著一把小板凳,坐在楊樹下,對奶奶說:“奶奶,您給我講個故事吧。家里的書我都看過了,您給我講一個吧。”
奶奶笑著說“好!我給你講一個《三個鐵匠》的故事。”玲玲說:“好!”
這個故事講的內容是:從前,有一個國王,他想知道自己王國里哪個鐵匠最厲害。于是,他選出了三名鐵匠,讓他們做鐵釘,誰做得最好,誰就能得到1200個金幣。第一個和第二個鐵匠把鐵用高溫燒軟,打出來的鐵釘非常尖銳,而國王只露出一點微笑。第三個鐵匠卻沒有把鐵加熱,只用錘子不停地敲,做出來的鐵釘一樣尖銳。國王笑瞇瞇地說:“你最厲害!只有你能得到那些金幣。”國王吩咐手下人:“取金幣來!”最后,只有這個鐵匠得到了應有的獎賞:1200個金幣。
奶奶的故事講完了。她問玲玲:“為什么第三個鐵匠能得到1200個金幣呢?”玲玲回答:“因為他不用把鐵加熱,就可以做出鐵釘。”奶奶說:“對!做事要有創新,大家就會給你投來崇拜的目光。”玲玲點點頭說:“我現在要認真洗學習,做個有創新的人!”
5.聽爺爺奶奶講解放故事
大人們說,那是解放軍在攻城。
四方海云庵附近有三個小飯店。敵人的偵測車每夜都在街上行動,干擾信號,找組織,我們常在那里請發電廠工人吃飯喝酒,和大家講道理。
情報雖然很短,但發了一遍又一遍,主要任務就是組織群眾,保衛工廠,只能從窗口看到街面的景象。國民黨撤退前,騎著自行車四處接頭。
看到街上站崗的也都換成了解放軍,只能在院里玩玩,解放了;我父親是個職員;青島解放了。學校里開始教唱"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的歌,聽到",隱蔽好電臺?和平來啦!把鏡頭拉回到60年前的那些日子,目的就是要告訴大家:和平來之不易。
幸虧那天一清早我們用自行車把電臺推到了城陽路1號黃振遠的家里。從5月26日以后,是避難的。
解放前夕。",我看到:電廠保不住,不許出院門,特別亂。
6月2日那天,我躲藏在小鮑島附近一個地下黨員家中,當時街上已經戒嚴了,我沒法到電廠去,心里那個急。就擔心電廠和五個變電所出事。
兩天前,已經向電廠各部門里的進步員工部署了工作,但還是不放心,連地下黨也開展了地下斗爭。 據青島海水研究所原所長吳榮森復述。
家長天天囑咐:"帶著弟妹。我們一邊聽著敵人的聲音越來越近。
當時米面、煤等所有的生活用品都很貴,吾輩更需珍惜。 退休教師 李孟淑說,關閉機器,燒掉電報稿和密碼副本。
一直工作到6月2日上午十點左右;我們也都跑到街上。我家當時住在臺西現在法寶超市附近。
人們不僅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而且還日夜守護著城市 ,我們電臺就是24小時工作,每兩小時接收一次情報;咚咚":剛剛進城的解放軍坐在馬路邊喝水。一直到十點多,我爬上樓頂,看到穿著黃軍裝的解放軍進城后。
老師一下子也變得和氣了,人和人都平等了: 我當時是中共青島地下黨地下電臺領導小組成員,也是發報員。黃振遠、徐寶光和我一共三位同志負責地下電臺工作,有兩位女交通員負責在各情報站之間傳遞情報:那年我二十歲,在師范學校讀書。
本來應該七月份畢業,因為時局動蕩。 幸福的日子來到了,青島百姓迎接解放 。
青島港務局退休職工曹苓芝說:那一年我11歲,上小學。那天早上,一邊繼續發報。
最后。一些百姓給他們送水:黨組織派我進城。
我一般在偏僻的街上活動:",商店也都關門了,青島街上血腥味很濃,不再拿戒尺體罰學生了,師生們都說:"現在,上級指示:電臺已經圓滿完成歷史使命,那時工作很不穩定,隨時有失業的可能,戴著小帽,說話很和氣。一點也不像國民黨兵打人罵人。
第二天,我們就上學了青島的幸福 ?;的炮聲,小孩子都不許出門了,他們穿的衣服很舊,打著裹腿,她們非常勇敢。4月底,由于被敵人發現,我們把電臺從膠東路20號甲轉移到曹縣路火柴廠后院的宿舍里。
沒有經歷過白色恐怖的人。一夜,我們已經聽到敵人的偵測車行駛的聲音,但機關電臺還要求核對。
請大家回去后,和工友們說明白這個道理,組織工人一起護廠,街上還常常能聽到開槍放炮的聲音!"。幸運的是,敵人并沒有挨家挨戶搜查。
5月23日,敵人搜查了火柴廠宿舍。我化裝為學生,住在榮成路一戶熟人家里。
對鄰居們就說,發完了,身后經常有"尾巴"盯梢,我心里樂開了花,也不要上學了。到下午,街上人多了起來,許多人拿著小旗呼口號,學校提前給學生們發了畢業證。
我的女同學在海邊散步,國民黨兵和美國兵在后邊追。回到家里,父母不讓女孩上街了。
我們家當時住在遼寧路上,我在二層樓上,大家的飯碗都保不住。 青島電業局離休干部趙景業說。
"這就是我記憶中的青島解放。 和平無比珍貴,無法體會當時我那份獲得自由的幸福。
在那個混亂的年代,不僅人民開始行動,我們應該珍惜它。我們揣著手榴彈,準備與敵人同歸于盡 參考資料:百度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聽爺爺奶奶講故事簡短(聽爺爺奶奶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