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關四大名著評語
脂硯齋評點《紅樓夢》
《紅樓夢》這部曠世奇書一經問世,立即以其獨有的神奇驚動世人。曹雪芹的至交好友、家族中人及諸多文人墨客,將其抄寫謄清,評點批注。這樣,各種手抄本中就出現了許多評點者的名字,如脂硯齋、畸笏叟、梅溪、松齋、立松軒、綺園、鑒堂、玉藍坡、棠村等。其中,評得最多的是脂硯齋,紅學界的普遍觀點認為脂硯齋是曹雪芹的平生摯友或是曹氏家族里熟悉曹雪芹的人,也有觀點認為,脂硯齋原是曹雪芹的紅顏知己。由于最早的幾個抄本的書名,都帶有“脂硯齋重評”字樣,也就有了《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亦稱《脂硯齋評點紅樓夢》)的版本留傳后世。此版《紅樓夢》搜集了脂硯齋各種評點本上的所有評語,既可以見其所批之全貌,又可以互相參閱校考。
毛宗崗評點《三國志演義》
三國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激蕩的一段時期,群英薈萃,人才輩出,《三國志演義》被世人廣為傳頌。康熙年間一部署名毛宗崗序始氏批評的《三國志演義》問世,其他各種版本逐漸為之音咽聲消,相繼被其淹沒和取代。從此流傳于世的,便只是毛評《三國志演義》版本,連舞臺上所演的各種三國戲也都取材于毛氏一書。毛評《三國志演義》的另一重大成就,就是將全書的框架由原來的二百四十回奠定為一百二十回。雖然在此之前,《李卓吾批評三國志》版本也改成了一百二十回,但只是倉促合并,沒有脫掉原來荒蕪雜亂的“胎氣”。而毛評《三國志演義》最難得的地方,是對世面上所流傳的各種版本,做了一番深入細致的深究詳考,然后經過推敲審核最終加以增刪修訂。毛氏父子所評定的《三國志演義》已成為最普遍流行的正宗本。
金圣嘆評點《水滸傳》
《水滸傳》因金圣嘆而名聲遠揚,而金圣嘆也因批評《水滸傳》為天下人所盡知。胡適稱金圣嘆為中國第一大批評家,其功績遠在明代大文豪王世貞、李卓吾之上,實為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人。金圣嘆有鑒于《水滸傳》各種版本的荒蕪雜亂,對該書進行了一次大手術。除了文字上的千錘百煉和對于詩歌的梳理,他以“東都施耐庵”的名義編寫了一篇《自序》。文章言語清秀雋逸,旨趣儒雅恬淡,使其更為蔚然壯觀。金圣嘆對于《水滸傳》的最大功勞還在于“腰斬”一事。為了挽救《水滸傳》后半截敗筆招致的重大損失,他毅然決然地將招安后的五十回書全部截去,到梁山泊群雄聚義便戛然而止。為了不使結尾處顯得收場過于緊迫急促,金圣嘆又于臨終時補寫了兩首慢慢騰騰的七言律詩續在后邊,借以平緩讀者仍然激烈跳動的思維脈搏;并且使全書首尾相顧,前后關聯。金圣嘆的這一大創舉,為世代文人學者所賞識和贊服。
李卓吾評點《西游記》
這部小說由于奇幻絕倫、神異詭變,故而成書后翻版的本子甚多,為之作批注者也不少。然而批得最早、影響最大的是李卓吾的《評點西游記》。李卓吾是一位卓越的文藝批評家,開我國小說、戲劇批評的先河。《西游記》創作中的一切閃光之處,皆于李卓吾的評點文字中點化出來,書中那位無所不能的齊天大圣孫悟空的一切神奇,亦在評點中點化出來。因此,李評本可謂是閱讀這部神話小說的一個最好的“通天眼”,一根撥亮智慧神燈的金針。
2.四大名著的評價
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簡稱四大名著,是指《水滸傳》《三國演義》《西游記》《紅樓夢》(按照成書順序)這四部巨著。
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學史中的經典作品,是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此四部巨著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難分高低的,都有著極高的文學水平和藝術成就,細致的刻畫和所蘊含的深刻思想都為歷代讀者所稱道,其中的故事、場景、人物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
擴展資料:
如今的“四大名著”,是“四大奇書”的現代叫法,主要是因為在近代此四部著作出版量巨大,一些出版商社便把這四部小說合并出版,并冠以“四大名著”系列叢書。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文學出版社也最先推出了這四部小說,其他的出版社跟著效仿,四大名著的稱呼也隨之流行開來。
四大名著繼承載著無數文化精華,在浩瀚如煙的古典小說領域中如四座屹立不倒的高山,任滄海桑田如何變幻,其偉岸身姿始終不被湮滅。不論是在藝術手法還是在思維深度上,它們都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是悠悠中國文學史上燦爛輝煌的一筆。
研讀四大名著,為我們提供了閱歷中國傳統人文、社會、倫理、歷史、地理、民俗、心理、處事策略的機會,在怡情悅性的同時,也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民族和文化。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四大名著
3.對四大名著的總體評價
紅樓夢》林黛玉的人物性格被刻畫得十分豐滿。
你可以寫一下林黛玉性格中的多對兩極對門性格元素的并存。1、孤獨自卑而又清高自傲。
2、洞悉世情卻不識世故。 3,珍惜愛情卻苛求情人。
4、難得眾人心卻擁有真知已。 5、狹隘多疑卻充滿浪漫靈氣。
6、感傷柔弱中含有堅定執著 7、不流于俗的高潔 8、純真熱烈的感情 《西游記》孫悟空是全書中最光輝的形象。"大鬧天宮"突出他熱愛自由、勇于反抗的精神"西天取經"表現他見惡必除、除惡必盡的精神。
孫悟空大鬧天宮失敗后,經過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鎮壓,被唐僧放出,同往西天。他已不再是一個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個頭戴緊箍,身穿虎皮裙,專為人間解除魔難的英雄。
在重重困難之前頑強不屈,隨機應機,就是鎮魔者孫悟空的主要特征。 《水滸傳》成功地刻劃了不同性格的人物,書中一百零八個英雄,有三十多個都具有鮮明的性格,其中尤以林沖、李逵、魯智深、宋江、武松等人性格刻劃最為鮮明。
李逵對革命事業最忠誠、革命思想最徹底;宋江則在領導革命的同時,即始終表現了動搖性,他既是促使農民起義事業的發展興盛的一個重要因素,又是導致農民起義變質、崩潰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兩個矛盾的東西,在性格上統一了起來。魯智深的凌強助弱;林沖的忠直純樸;武松的仗義剛烈;石秀的機警伶俐;阮氏兄弟的義膽包身、武藝出眾等等。
在《水滸傳》中,李逵是作者著墨較多,性格較為鮮明豐滿的人物形象之一。對這位梁山革命隊伍的要將,歷來的評價較高,或認為他最具反抗意識,或認為他天真可愛,但筆者閱讀《水滸》數遍,對這位好漢實在喜歡不起來,一頭失控的江湖怪獸,這是筆者對他的整體印象. 首先是其流氓習氣。
他出身農民,但沒有農民的厚道,一點都不天真,反而顯出一副無賴相,賭博、搶劫,與一般的地痞無賴沒有什么區別。 再次是其奴才意識。
劉備:《三國演義》推崇的人物,仁義善良,禮賢下士,有君子之風,不過婦人之仁,感情用事,在三個霸主中算能打,曹操稱他為天下英雄,不過事實上沒有什么特別本領,軍事上十分窩囊,早期渾渾噩噩沒有闖出什么名堂,最后也是敗亡于軍事上。
4.誰能幫我分別評價我國四大名著,請簡潔點,四五句就行
最佳答案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故事開始于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結束于王浚平吳,描寫了東漢末年和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之間的軍事、政治斗爭。
文字淺顯、人物形象刻畫深刻、情節曲折、結構宏大。 《紅樓夢》 紅樓夢寫于十八世紀中葉的清乾隆時代,內容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著重描寫賈家榮國府和寧國府由盛到衰的全過程。
作品語言優美生動,善于刻畫人物,塑造了賈寶玉、林黛玉、王熙鳳、薛寶釵、尤三姐等個性鮮明的人物。本書規模宏大,結構嚴謹,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西游記》 西游記以民間傳說的唐僧取經的故事和有關話本及雜劇(元末明初楊訥作)基礎上創作而成。
西游記前七回敘述孫悟空出世,有大鬧天宮等故事。此后寫孫悟空隨唐僧西天取經,沿途除妖降魔、戰勝困難的故事。
書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畫生動,規模宏大,結構完整。 《水滸傳》 作者在《宣和遺事》及相關話本、故事的基礎上創作而成。
全書以描寫農民戰爭為主要題材,塑造了李逵、武松、林沖、魯智深等梁山英雄,揭示了當時的社會矛盾。故事曲折、語言生動、人物性格鮮明,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5.四大名著的評價(自己的意見哦)
三國演義:我覺得5錯啊,,一來里面有許多歷史人物,他們的每一件事情,可以說是相當精彩哦,,諸葛亮才厲害啊,,足智多謀.本人佩服ING~~~還有里面的故事真的適合一些有軍事方面謀劃的人啊,,,
西游記:西游記也太精彩了,不過,我覺得,西游記也太悶了吧,不就是打妖怪,沒什么好看的..可惜就是這一點拉。
水滸傳:一般般拉,,不適合女孩子看..太暴力拉
紅樓夢:都是好想癡情小說一樣,本人不喜歡..還有,據說>的作者還是一個謎耶,著也太奇怪拉..
6.對于四大名著的精練評價
《四大名著必考知識精編精練》內容簡介:《西游記》的作者,從成書開始就是一個問題。后來經魯迅、周作人、胡適等民國學者的考證,確定為吳承恩。雖然學界對這一結論時有疑問,但因為缺少新材料,不能推翻這一結論。在現有材料的情況下,這一說法成為定論。胡適的文章是亞東版《西游記》的序言,流傳久遠,成為影響最大的考證文章,這一觀點的代表,遂為胡適先生。吳承恩的生平,也沒有完整的資料。學界只是通過《淮安府志》,知道他是淮安府人,也就是今天江蘇淮安人。他約生于明朝弘治八年(1495年),于萬歷十年(1582年)約81歲高齡時去世。字汝忠,號射陽山人。
吳承恩的家庭并不富裕,祖上本是小官,到父親這一輩時是小商販,依靠販賣花邊花線過活,生活已經不富裕,但是其父卻喜歡讀書,雖然不求甚解,范圍卻很廣,日后吳承恩喜讀雜書的習慣,應該是受到了父親的影響。
7.四大名著簡短的語句,語段
三國成語 一手包辦 【出處】三國志魏志典韋傳:「韋一手建之」 一舉兩得 【出處】三國志魏志臧洪傳:「將以安社稷,一舉兩得。
」 一臂之力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誅國賊。」 一親芳澤 【出處】曹植洛神賦:「芳澤無加,鉛華無御。
」 七步成詩 【出處】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帝深有慚色。 三顧茅廬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 下筆成章 【出處】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 不出所料 【出處】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豐在遇中聞主公兵敗,撫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 不由分說 【出處】三國演義第十三回:「李傕隨后掩殺,郭汜兵退,車駕冒險出城,不由分說,竟擁到李傕營中。」 不知所云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 不容偏廢 【出處】三國志蜀志魏延傳:「不忍有所偏廢。」 乘虛而入 【出處】魏志袁紹傳:「將軍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
」 五內如焚 【出處】蔡琰悲憤詩:「奈何不顧思,見此崩五內。」 人生如寄 【出處】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憂何為?」曹植仙人篇:「俯觀五岳間,人生如寄居。
」 仰人鼻息 【出處】后漢書袁紹傳:「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鼓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 伯仲之間 【出處】曹丕典論:「傅說之于班固,伯仲之間耳。
」 位極人臣 【出處】吳志孫綝傳:「因緣肺腑,位極人臣。」 作奸犯科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 偃旗息鼓 【出處】三國志蜀志趙云傳注:「偃旗息鼓,曹軍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遜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遜,何不殺之。
」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廬 【出處】據三國演義所載,諸葛亮初出茅廬,佐劉備用兵,觀與張飛不服,行事諸多困難。
刮目相待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危在旦夕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與閹宦共飲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處】司馬昭在曹髦在位時,為大將軍,專管國政,自封為相國,不久封為晉公,昭還假裝不接受。
髦很生氣地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虛傳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兵精糧足,名不虛傳。
」 同符合契 【出處】三國志吳志孫傳注:「一與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紅樓夢經典語句,如下: 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艷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靜如嬌花照水,動若弱柳扶風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
桃花簾外東風軟,桃花簾內晨妝懶。 西游記中的名句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一葉浮萍歸大海,人生何處不相逢 人逢喜事精神爽,悶上心來瞌睡多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水滸傳中的名言警句 只因衣冠無義俠,遂今草澤見奇雄。
(施耐庵《水滸傳》) 破屋更遭連夜雨,漏船又遭打頭風。(施耐庵《水滸傳》) 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施耐庵《水滸傳》) 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施耐庵《水滸傳》)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紅樓夢》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紅樓夢》《好了歌》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
說什么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金滿箱,銀滿箱, 展眼乞丐人皆謗。
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訓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杠;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 他鄉是故鄉。
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紅樓夢》《〈好了歌〉解注》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紅樓夢》太虛幻境石牌坊聯語 一個是閬苑仙范葩,一個是美玉無理瑕。
若說 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 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磋嗟呀,一個空勞牽掛; 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 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紅樓夢》枉 凝 眉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春樹,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對四大名著的簡短評語(有關四大名著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