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誰有關于顏真卿的小故事啊 越短越好 不然不給分呦
顏真卿是唐代著名書法家。
為了學習書法,顏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學習,后來又拜在張旭門下。張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書法家,各種字體都會寫,尤其擅長草書。
顏真卿希望在這位名師的指點下,很快學到寫字的竅門,從而一舉成名。但拜師以后,張旭卻沒有透露半點書法秘訣。
他只是給顏真卿介紹了一些名家字帖,簡單地指點一下字貼的特點,讓顏真卿臨摹。有時候,他帶著顏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趕集、看戲,回家后又讓顏真卿練字,或看他揮毫疾書。
轉眼幾個月過去了,顏真卿得不到老師的書法秘訣,心里很著急,他決定直接向老師提出要求。 一天,顏真卿壯著膽子,紅著臉說:“學生有一事相求,請老師傳授書法秘訣。”
張旭回答說:“學習書法,一要‘工學’,即勤學苦練;二要‘領悟’,即從自然萬象中接受啟發。這些我不是多次告訴過你了嗎?” 顏真卿聽了,以為老師不愿傳授秘訣,又向前一步,施禮懇求道:“老師說的‘工學’,‘領悟’,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現在最需要的是老師行筆落墨的絕技秘方,請老師指教。”
張旭還是耐著性子開導顏真卿:“我是見公主與擔夫爭路而察筆法之意,見公孫大娘舞劍而得落筆神韻,除了苦練就是觀察自然,別的沒什么訣竅。” 接著他給顏真卿講了晉代書圣王羲之教兒子王獻之練字的故事,最后嚴肅地說:“學習書法要說有什么‘秘訣’的話,那就是勤學苦練。
要記住,不下苦功的人,不會有任何成就。” 老師的教誨,使顏真卿大受啟發,他真正明白了為學之道。
從此,他扎扎實實勤學苦練,潛心鉆研,從生活中領悟運筆神韻,進步很快,終成為一位大書法家,為四大書法家之首。
2.顏真卿的故事
原發布者:9015015
(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生于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1] ,祖籍瑯邪臨沂(今山東臨沂),顏師古五世從孫[2] 、顏杲卿從弟,唐代名臣、杰出的書法家。顏真卿顏真卿圖冊顏真卿三歲時喪父,母親殷氏親自教育他。長大后,學問淵博,擅長寫文章,侍奉母親非常孝唐中宗景龍三年(709年),顏真顏真卿像顏真卿三歲時喪父,母親殷氏親自教育他。長大后,學問淵博,擅長寫文章,侍奉母親非常孝顏真卿像顏真卿三歲時喪父,母親殷氏親自教育他。長大后,學問淵博,擅長寫文章,侍奉母親非常孝顏真卿像顏真卿三歲時喪父,母親殷氏親自教育他。長大后,學問淵博,擅長寫文章,侍奉母親非常孝卿生于京兆府萬年縣敦化坊順。[5] 顏真卿的故事黃泥習字顏真卿三歲的時候,父親病死了。母親只好帶著他回到了外祖父家。顏真卿的外祖父是位書畫家,母親也是個知書達理的人。他們見顏真卿很聰明,就教他讀書寫字。顏真卿練起字來很專心,一筆一劃從不馬虎,一寫就是大半天。母親見兒子練字這樣用心,心里又是喜又是愁。喜的是兒子將來一定會有出息;愁的是家境不寬裕,哪有余錢買紙供他練字呢?顏真卿很懂事,見母親為沒錢買紙的事犯愁,就悄悄地自己琢磨開了。一天,顏真卿高興地對母親說:“我有不花錢的紙筆了,您別發愁了!”“傻孩子,紙筆哪有不花錢的呢?”“您瞧,這不是嗎?”顏真卿手里舉著一只碗和一把刷子,歡快地說,“這只碗是硯,
3.顏真卿的故事70字
顏真卿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書法家,也是一位唐代的官員,顏真卿的故事有剛正不阿、書法大家等等一系列事例,顏真卿的書法從古代傳到今日,仍然是我國書法界的一絕,他做官期間也是非常的正直不阿。
一、書法造詣很高
顏真卿的書法是中國書法界的一絕,顏真卿一生在書學上的境界非常的高。他在五十歲之前長期對書法進行鉆研,在書法方面有很高的修養,確立了自己的顏體,這是顏真卿初期形成自己的書法體系。后來顏真卿學習了張旭的長處,將張旭的筆法與自己的顏體相結合,又開啟了磨礪書法的階段,并且留存了很多的碑文,再之后安祿山反叛,顏真卿參與平叛就暫時擱置了書法。后來安史之亂平定,顏真卿的書法漸漸地成熟,神形兼備,非常的有氣勢,顏真卿的書法漸漸開始展露名氣。在顏真卿六十五歲之后,他的書法徹底進入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圓潤中透露著豪邁,給人一種雄邁、有力的感覺,所以顏真卿的顏派書法是中國書法界的瑰寶。
二、為官剛正忠心
顏真卿做官期間非常的剛正不阿,他曾經率領軍隊參與平定安史之亂,顏真卿利用自己的計謀騙過安祿山,并且對朝廷忠心耿耿。安史之亂平定之后,顏真卿功勞很大,被召入朝擔任了刑部尚書,之后還一連升遷。因為顏真卿敢于諫言皇帝,卻得罪了朝廷其他的官員,顏真卿的進諫常常被大臣阻撓,顏真卿一再堅持,后來得罪了丞相楊炎,被貶官成了太子少師,已經沒有了實權,最終被排擠出了京都。所以顏真卿為官期間,因為剛正不阿為朝廷效力招到了其他權臣的妒忌,最終丟了官職。
顏真卿為官期間忠心耿耿、一心為主、敢于諫言、剛正不阿,也不畏權臣。顏真卿的書法也是中國書法界的一大瑰寶,所以他本人也是值得后世稱贊的。
4.顏真卿的故事50字
顏真卿三歲的時候,父親病死了。
母親只好帶著他回到了外祖父家。顏真卿的外祖父是位書畫家,母親也是個知書達理的人。
他們見顏真卿很聰明,就教他讀書寫字。顏真卿練起字來很專心,一筆一劃從不馬虎,一寫就是大半天。
母親見兒子練字這樣用心,心里又是喜又是愁。喜的是兒子將來一定會有出息;愁的是家境不寬裕,哪有余錢買紙供他練字呢?顏真卿很懂事,見母親為沒錢買紙的事犯愁,就悄悄地自己琢磨開了。
一天,顏真卿高興地對母親說:“我有不花錢的紙筆了,您別發愁了!”“傻孩子,紙筆哪有不花錢的呢?”“您瞧,這不是嗎?”顏真卿手里舉著一只碗和一把刷子,歡快地說,“這只碗是硯,這把刷子當筆,碗里的黃泥漿就是墨!”“那……紙在哪兒呢?”母親又問。顏真卿用手指了指墻壁,認真地說:“這就是紙。
不信,我寫給您看!”說完,他拿起刷子,在碗里蘸滿了泥漿,走到墻壁前揮筆寫了起來。等到墻上寫滿了字,他又用清水把字跡沖洗掉,然后又重新寫起來。
看到兒子有了不花錢練字的好法子,母親高興地笑了。由于顏真卿刻苦好學,長大以后,他不但練就了一手好字,而且也成了一個博學多才的青年人。
5.關于顏真卿的典型事例
興元元年(784年),李希烈攻陷汝州時,盧杞竟建議派顏真卿做使者到李希烈軍中去傳達朝廷旨意,德宗同意。朝臣為此大驚失色。宰相李勉也秘密上奏,堅決要求留下他。河南尹鄭叔則也勸他不要去,顏真卿回答說:“圣旨能逃避嗎?”顏真卿到后,李希烈想給他一個下馬威。在見面的時候,叫自己的部將和養子一千多人都聚集在廳堂內外。顏真卿剛開始宣讀圣旨,那些人就沖上來,手里拿著明晃晃的尖刀,圍住顏真卿又是謾罵,又是威脅,顏真卿面不改色。李希烈才用身子護著他,命眾將退下,讓真卿住進驛館。李希烈逼顏真卿寫信給德宗來洗刷自己罪行,顏真卿不聽,李希烈就借他的名義派顏真卿侄子顏峴與幾個隨從到朝廷繼續請求,德宗沒有答復。顏真卿每次給兒子寫信,只告誡他們嚴謹地敬奉祖宗,撫養孤兒,從未有其他的話。
李希烈派李元平勸說他,顏真卿斥責元平說:“你受國家委任為官,不能報答國家,想我沒有兵殺你,還來誘說我嗎?”李希烈請來他的同黨,設盛會,喚來顏真卿,并指使戲子們借唱戲攻擊和侮辱朝廷。真卿憤怒地說:“您是皇帝的臣子,怎么能這樣做!”起身拂衣離去。希烈非常慚愧。當時朱滔、王武俊、田悅、李納等藩鎮的使者都在座,對李希烈說:“很早就聽說太師的名望高,品德好,您想當皇帝,太師來了,選人當宰相誰能超過太師?”顏真卿斥責說:“你們聽說顏常山沒有?那是我的兄長,安祿山反叛時,首先起義兵抵抗,后來即使被俘了,也不住口地罵叛賊。我將近八十歲了,官做到太師,我至死保持我的名節,怎么會屈服于你們的脅迫?!”眾人面盡失色。
李希烈最終將顏真卿逮捕,用甲士看守著。在庭院中挖了一丈見方的坑,傳言說要活埋他,顏真卿約見李希烈說:“死生有命,何必搞那些鬼把戲!”張伯儀兵敗時,李希烈命令把張伯儀的儀仗和頭顱送給顏真卿看,他悲痛地哭倒在地。恰逢李希烈同伙中的周曾、康秀林想偷襲殺掉李希烈,尊顏真卿為帥,事情泄露,周曾被殺死,李希烈就把顏真卿押送到蔡州。顏真卿估計自己一定會死,于是寫了給德宗的遺書、自己的墓志和祭文,指著寢室西墻下說:“這是放我尸體的地方啊!”李希烈稱帝時,派使者問登帝位的儀式,顏真卿回答說:“老夫年近八十,曾掌管國家禮儀,只記得諸侯朝見皇帝的禮儀!
后來,朝廷的軍隊又強大起來,叛賊料想形勢會變,派將領辛景臻、安華到顏真卿住所,在庭院里堆起干柴說:“再不投降,就燒死你!”顏真卿起身跳入火中,辛景臻等人急忙拉住了他。李希烈的弟弟李希倩因與朱泚叛亂被殺,李希烈因而發怒,于興元元年八月初三(784年8月23日)派宦官前往蔡州殺害顏真卿,說:“有詔書!”顏真卿拜了兩拜。宦官說:“應該賜你死。”顏真卿說:“老臣沒有完成使命,有罪該死,但使者是哪一天從長安來的?”宦官說:“從大梁來。”真卿罵道:“原來是叛賊,何敢稱詔!”顏真卿于是遭縊殺,享年七十六歲(一作七十七)。嗣曹王李皋聽到顏真卿死節的消息,流下眼淚,三軍為之都痛哭。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顏真卿的故事簡短版(誰有關于顏真卿的小故事啊越短越好不然不給分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