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曲譜寫幼年往事的優美樂章。
在這一膾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詩的筆觸舒卷自如地為人們描繪了一個妙趣橫生的童心世界。
這個世界是由色調不同、情韻各異的兩大景片組成的。
先是百草園,顧名思義,是個荒涼的地方,如作品所說,“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可是,“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草園”變成“樂園”,其間就充滿了童趣,作品即以這為中心進行構圖。
兒童最大的心理特征就是好奇,自然的形態,自然的情調,自然的聲音,必然萌發起他們的興趣,勾起無窮的聯想,那蟬的“長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彈琴”,都是孩子們對昆蟲“語言”的好奇想象。
魯迅在百草園里描繪的就是兒童在自然環境里的極樂世界。
在作者筆下,百草園是一個充滿了顏色和聲音的生命世界,連那青青的野草叢里,也氤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
這故事極有聲色,但見金光閃閃,風聲颯颯,鬼影幢幢,妖氣重重,恐怖極了,又生動極了。
有人認為這像是閑筆,其實這看似信筆插話,卻是極具匠心,眾所周知,這是一個民間的古老傳說,魯迅借助它饒有興趣地從另一側面豐富了作品的內容。
從結構角度看,這個故事是從園里草叢中相傳“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引發出來的,文氣貫通,毫無游離之感;而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兒童的心理,挖掘了潛存于他們心靈深處的奧秘。
人們可以想象得出,孩子們對美女蛇的故事是又喜歡又害怕的。
在技巧上看,這一插話是轉敘事為描寫,別開生面地為作品拓展了新的天地,百草園一滲入人情,就更具魅力了,這實是一記妙著。
百草園的另一景觀是冬天,作品集中筆力只寫雪天捕鳥,怎樣張設機關,鳥雀如何入彀,閏土父親如何傳授方法,自己又是如何不行,雖然著墨無多,但卻相當傳神,是一幅充滿了兒童樂趣的動畫,你簡直可以從里頭看到孩子們歡蹦亂跳的情景,聽到快樂的歡語笑聲。
寫夏天,用濃墨重彩,寫冬天則輕描淡寫,這一筆路的轉換,也是很討巧的。
把這兩大片斷連貫起來,構成了百草園的大全景,它所表現的就是“無限的趣味”,那是一個沒有煩惱,沒有憂愁,可以無拘無束地盡情歡笑的兒童樂園。
三味書屋的況味就完全不同了。
由于對它理解不同,因此對作品的主旨和作者的創作意圖也有多種猜測。
有的認為魯迅所勾勒的三味書屋是一個封建的囚牢,禁錮兒童身心的場所,因此論定作者意在批判封建教育制度。
有的則相反,以為三味書屋和百草園一樣,都是表現兒童樂趣的。
孰是孰非,只有正視作品實際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方能得出比較恰當的答案。
三味書屋是個私塾,如作品所說,“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
它的樣子就很古老,何謂“三味”?實是經、史、子三類書籍,“三味書屋”這一名稱就鮮明地表現了這所私塾的辦學宗旨和教育內容。
在作品里,魯迅十分逼真地描寫了三味書屋的陳腐味,學生進學先向孔子牌位行禮,其次是拜先生,平時只能專心攻讀經書,旁的學問是不許過問的。
日常課程也安排得十分刻板,每天只能專門攻讀經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書慢慢加多,對課也逐漸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于到七言”。
書塾設有打人的戒尺,也有罰跪的規則。
總之,三味書屋絕不是和百草園一樣是兒童的樂園,它是一所名副其實的“最嚴厲的書塾”,兒童在那里要受到規矩的束縛,自由是沒有的;但魯迅也沒有把書塾寫成兒童的囚牢,這不是他創作的本意。
讀這篇作品,誰都會真切地感到,在那枯燥乏味的三味書屋里,卻有一股親切的氣氛流動其間,這就是兒童的諧趣。
有三幅明麗的圖景,值得注意,一是“園戲圖”,書屋后面有一個小園,學生有時偷偷地從課堂里溜出來到里面玩耍。
再就是“讀書圖”,師生都放開喉嚨讀,可讀到后來,學生的聲音漸漸地低下去,以至靜了下來,只有老師一個人在那兒搖頭晃腦大聲地朗讀著,這情景實在有趣極了。
最后是“課嬉圖”,在課堂間隙,當先生獨自“讀書入神”之時,孩子們便調皮起來了。
這三個充滿諧趣的圖景,和“最嚴厲的書塾”似乎有點不大相稱,反差很大,但這恰是透露了魯迅的創作意圖,于“嚴厲”的環境中,表現了兒童不可壓抑的天性和本能。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在結構上確實形成鮮明的對比,但書屋雖然是所典型的封建私塾,而魯迅立意并不在于批判。
這篇散文題目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點出了創作的本意和內容,即敘寫自己從有“無限樂趣”的“樂園”到全城“稱為最嚴厲的書塾”的過程和心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敘事生動,寫人也出色,最感人的是塾師形象。
對先生這個人物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為他是一個封建老頑固,作者對他是暴露和抨擊的。
其實不然,如作品所暗示的,魯迅對先生是“很恭敬”的,作品一開始便以簡潔的線條描繪出他古樸的形象,接著,以肯定語句,介紹了他的品性。
在魯迅的筆下,這位老先生似乎也并不太“嚴厲”,學生行禮,他在一旁“和藹”地回拜,備有一條“戒尺”,定有“罰跪”的規則,但都不“常用”。
通常也只是“瞪幾眼”,大聲嚷道:“讀書”。
管制似乎也并不太嚴,學生不是都能溜到小花園里頑皮,課間也能偷偷地嬉耍么?但他刻板、迂倔,顯然在他看來學生是只許攻讀經書子集,其他都是不正經的,不許涉獵。
課讀那一場景卻又映現了他性情的另一方面:樸真。
只見學生都悄沒聲兒各自嬉戲去了,就他一人大聲讀書,面帶“微笑”,“將頭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
那聲音,那表情,那動作,自我陶醉,神游其間,真是活顯出一個迂老夫子的天真靈魂,可愛極了。
不可否認,魯迅在對這位善良老人的描繪中,隱含有調侃之意,但其間多的是溫和的微笑,眷念的深情。
你可以選段寫,不用都抄上!!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語句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