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奉上這部教育學的圣經中的經典的句子,請參考:
★不要把你自己的過失推諉給別人:孩子們固然要受到他們耳濡目染的壞事的敗壞,但同他們受你的教育不善的敗壞相比,在程度上還是要輕一些的。
★熱情的老師,你要保持純樸,謹言慎行。
只有在防止別人對你的學生施加影響的時候,你才能采取行動,我以后還要不斷地重復這一點;如果可能的話,就連有益的教育也加以拋棄,以免把有害的教育授予他們。
★不要在教天真無邪的孩子分辨善惡的時候,自己就充當了引誘的魔鬼。
★沖動的情緒被孩子看到了,就會對他產生巨大的影響,因為這種情緒有十分明顯的表現刺激他,使他非注意不可。
★在迫不得已的時候,可以把一個桀驁不馴的孩子當作一個有病的孩子來處理;可以把他關在房間里,如果必要的話,還可以叫他成天躺在床上,規定他的飲食,用他自己一天天增多的缺點去嚇他,使他覺得哪些缺點是非常可厭和可怕的;這樣做,就不致于使他把你為了糾正他的缺點而不得不采取的嚴厲手段看成是一種懲罰。
★一個小孩子所接受的這種簡單的觀念,是可能使他產生種種天真爛漫的想法的,所以,千萬不要當著他的面談論他的天真的言行,即使要談,也不要讓他發覺。
輕率地笑一下,也許就會毀掉你六個月的工作,造成一次終身不能彌補的錯誤。
★我們首先是要對自己盡我們的責任;我們原始的情感是以我們自身為中心的;我們所有一切本能的活動首先是為了保持我們的生存和我們的幸福。
★年輕的教師們,我請你們想一想這個例子,而且要記著,在任何事情上,你們的教育都應該是行動多于口訓,因為孩子們是容易忘記他們自己說的和別人對他們說的話的,但是對他們所做的和別人替他們做的事情,就不容易忘記了。
★一種利益既可以使人許下諾言,則更大的利益就可使人違反諾言。
★我們不能為了懲罰孩子而懲罰孩子,應當使他們覺得這些懲罰正是他們不良行為的自然后果。
★撒謊的事不是孩子的天性,而是服從的義務使他們不得不撒謊,因為服從別人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孩子的撒謊,完全是老師造成的,他們想教會孩子說實話,結果卻教會孩子說謊話。
我愈是使他美好的生活不受他人的意志和判斷的影響,我就愈能使他明白撒謊對他沒有好處。
★如果我們不是那樣急于想教好孩子,我們也就不會那樣急于硬要他做這做那的,我們就可以從從容容地只是在適當的時候才提出我們對他的要求。
你希不希望他忠實地遵守他所說的話呢?如果希望的話,對孩子提出什么要求的時候,就一定要十分慎重。
★他拿給別人的東西,不是對他沒有用處,就是別人準會還他的。
★重要的是養成心靈的習慣而不是手上的習慣。
★在道德教育方面,只有一條既適合于孩子,而且對各種年齡的人來說都最為重要,那就是:絕不損害別人。
甚至教人為善這一條,如果不從屬于這個教訓,也是虛偽的、矛盾的和有害的。
★在繁華地方撫養起來的孩子,比較在窮鄉僻壤撫養起來的孩子更需要提早受到這樣的教育。
★就他們那樣的年齡來說,沒有哪一種財產真正是屬于他們的。
★他是一個孩子,他是一只幼鷹,時而飛入云霄,過一會兒又要回到它的窠巢的。
★有了愚笨的孩子就會有平庸的大人,我想,這條法則是最普遍和準確不過的了。
★一個是樣樣都不懂,而另一個是覺得樣樣都不稱他自己的心。
★要尊重兒童,不要急于對他作出或好或壞的評判。
讓特異的征象經過一再地顯示和確實證明之后,才對它們采取特殊的方法。
★可是你沒有看到,由于錯用時間而帶來的損失,比在那段時間中一事不做的損失還大,一個受了不良教育的孩子,遠遠不如沒有受過任何教育的孩子聰明。
★難道說讓他成天高高興興的,成天跑呀、跳呀、玩呀,是一事不做、浪費時間嗎?
★要了解到兒童時期就是理性的睡眠。
★盡管記憶和理解是兩種在本質上不同的本能,然而兩者只有互相結合才能得到真正的發展。
★最好是讓孩子們去學那些只用眼睛學的東西;如果確實有什么東西只憑眼睛就能學會的話,那當然是可以的;不過,這樣的東西我根本還沒有見過。
★大多數人都責備亞歷山大太冒失,有幾個人則跟著老師說他們佩服亞歷山大的果斷和勇氣,所有這些,使我認為在場的人沒有哪一個是看出了這個故事的美究竟是美在什么地方。
★所以,孩子的頭腦之有可塑性,是為了讓那些能夠為他所理解和對他有用處的觀念,這些觀念關系到他的幸福和日后指導他履行其天職,早已以不可磨滅的印象記在他心中,使他一生當中能按照適合于他的天性和才能的方式過他的生活。
★他周圍的事物就是一本書,使他在不知不覺中繼續不斷地豐富他的記憶,從而增進他的判斷能力。
為了培養他具備這種頭等重要的能力,真正的好辦法是:要對他周圍的事物加以選擇,要十分慎重地使他繼續不斷地接觸他能夠理解的東西,而把他不應該知道的事物都藏起來,我們要盡可能用這個辦法使他獲得各種各樣有用于他青年時期的教育和他一生的行為的知識。
★毫不考慮這樣教法雖然可以使他們覺得有趣,但也妨礙了他們從其中得到益處?寓言可以用來教育大人,但對孩子們就應該直截了當地講真理;你用幕布把真理蓋起來了,他就不愿意花力氣去把它揭開。
★但是,一塊奶酪就把整個事情弄糟了,因為你不是在教他們怎樣把自己的奶酪緊緊地含在嘴里,而是教他們怎樣想辦法把別人嘴里的奶酪汁出來。
★只要你長期同曾經學過寓言的孩子在一起,你就可以發現,當他們有機會把所學的寓言拿來應用時,他們的所作所為差不多同寓言作者的意圖完全是相反的;
★那你就首先要給我證明盡管那些寓言中的事物有四分之一是他不懂的,但他學了還是對他有好處;證明他學習他可能懂得的寓言時不會誤解它們的意思,證明他學了以后不僅不會上人家的當,而且還不學歹人的樣子。
以上是摘自《愛彌兒》P100—135中的句子,自己認為比較經典,也覺得對自己教育孩子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希望對認真讀的家長也有一定的幫助。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愛彌兒摘抄及點評1000字謝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