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陳毅吃墨水
陳毅小時候非常喜歡讀書。
有一次,他正在看書,媽媽端來餅和芝麻醬,叫他蘸著吃。
他一邊看書,一邊吃餅。
書桌上有一個大墨盒,他竟把餅蘸到墨盒里,一口一口吃得很香。
媽媽走進屋,看到他滿嘴都是墨,吃驚地叫了起來。
這時,他才發現蘸的不是芝麻醬,而是墨水。
媽媽一邊責怪他,一邊心疼地拉他去漱口。
他卻笑著說:"沒關系!吃點墨水好哇,我肚子里的'墨水'還太少呢!"
2、伽利略好奇善問
伽利略是意大利偉大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他在力學上的貢獻是建立了落體定律,發現了物體的慣性定律、擺振動的等時性、拋物運動規律,確定了伽利略原理。
他在比薩大學讀書期間,就非常好奇,也經常提出一些問題,比如“行星為什么不沿著直線前進?”一類的問題,有的老師嫌他問題太多了,可他從不在乎,該問還問。
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數學家利奇來比薩游歷,他就準備了許多問題去請教利奇。
這一次可好了,老師誨人不倦,學生就沒完沒了地問。
伽利略很快就學會了關于平面幾何、立體幾何等方面的知識,并且深人地掌握阿基米德的關于杠桿、浮體比重等理論。
3、聞一多醉書
聞一多讀書成癮,一看就“醉”,就在他結婚的那天,洞房里張燈結彩,熱鬧非凡。
大清早親朋好友都來登門賀喜,直到迎親的花轎快到家時,人們還到處找不到新郎。
急得大家東尋西找,結果在書房里找到了他。
他仍穿著舊袍,手里捧著一本書人了迷。
怪不得人家說他不能看書,一看就要“醉”。
4、侯寶林抄書
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于他勤奮好學,使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有名的語言專家。
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愿。
后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
適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里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于被他抄錄到手。
5、張廣厚吃書
數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于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復閱讀。
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復復地念了半年多。
因為經常的反復翻摸,潔白的書頁上,留下一條明顯的黑印。
他的妻子對他開玩笑說,這哪叫念書啊,簡直是吃書。
擴展資料:
讀書是指獲取他人已預備好的符號、文字并加以辨認、理解、分析的過程,有時還伴隨著朗讀、鑒賞、記憶等行為。
這些符號最常見的是語言文字,其他還有音符、密碼、圖表等也在此列;一般獲取過程是用眼睛觀看,也包括盲人用觸覺來識別凸字等其他獲取方式。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讀書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名人讀書故事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