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海龍
今年讀了一本好書,名叫《野芒坡》,主人公是一個孩子,名為幼安。
幼安自幼喪母,受盡了繼母的刁難與折磨。
五歲的幼安因過錯被繼母燒傷了左手……寒冬里,他凄然上路,離家出走,尋找曾經給過他溫暖的外婆,卻機緣巧合被人送進了專門收養孤兒的圣母院。
在那里,幼安得到了善良的修女的庇護和照料,同時認識了活潑可愛的小女孩卓米豆,度過了一段懵懂而難忘的時光。
一年后幼安被轉到野芒坡繼續生活和學習。
野芒坡是法國神父安仁齋開辦的孤兒院。
在安仁齋的帶領下,野芒坡有自己的土地,菜園,雞舍,豬圈,他們自給自足,衣食無憂。
12歲以前,他們以學習為主,同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年滿十二歲后在這里學習繪畫、制鞋、印刷、彩繪玻璃、鑄鐵、木雕等技藝。
從野芒坡出去的孩子,都能掌握立身之本。
打個比方:圣母孤兒院好像是“幼兒園”,只收養六周歲以下的孩子,年滿六周歲就去野芒坡讀“小學”,六年后,“小學”畢業,在野芒坡繼續讀“藝校”,學習各種手藝技術,掌握立身之本。
倘若再過六年,可以選擇離開野芒坡,仗技謀生,也可以選擇留在野芒坡成為各行各業的工人或者老師。
幼安在野芒坡看到了美輪美奐的各類油畫雕塑等藝術作品,激起幼安對藝術的渴望。
他忽然意識到生命中還有一種不可名狀的興奮與感動。
最終在安仁齋神父無私的幫助下,走上了尋找藝術的路上。
這是一部令人很訝異很振奮的小說。
從無論是內容還是主題,抑或時技巧,都不落窠臼,別具一格。
我是一個兒童閱讀推廣人,每天到學校與學生面對面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