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原名王金波。
1935年7月31日生于北京,祖籍河北冀縣(現冀州市)。
社會職務: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創作委員會主任、理事,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副主席。
文學創作情況:
五十年代中期開始文學創作。
在北京師范學院學習期間(1958年)創作歌詞《勤儉是咱們的傳家寶》。
譜曲后,向全國推廣傳唱,并收入音樂教材。
截止到目前為止,出版詩集《回聲》、《會飛的花朵》、《我的雪人》、《紅蘋果》等二十余部;童話集、歌詞集、評論集以及幼兒文學讀物等約七十余冊。
此外,還發表了歌詞作品和歌詞評論約三百余首(篇)。
獲獎情況:
五次榮獲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
連續三屆榮獲“五個一工程一本好書獎”
三次榮獲宋慶齡兒童文學獎。
兩次榮獲陳伯吹兒童文學獎。
六次榮獲北京市文聯優秀作品獎。
1992年,榮獲國際安徒生獎提名。
1992年,榮獲臺灣楊喚兒童文學特殊貢獻獎。
烏丟丟是布袋老人的小木偶丟失的一只小腳丫,是珍兒給了他腦袋、身子、手,才使他成了一個完整的“人”。
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存在,他從來沒有體驗過快樂和悲傷,他的不辭而別,只能說明他的年幼無知,他不知道這樣做會給珍兒帶來什么樣的痛苦。
無意中,他闖進了吟癡老人的家中,在這里,他認識了一群可愛的朋友——“詩簍子”、木頭娃娃、小泥猴、鬃人、不倒翁……他們因陪伴吟老過日子,感受著他的氣息和靈感而獲得了生命,在他們為吟老舉行的“重返童年”的晚會中,烏丟丟才真正體會到了快樂,因了愛的滋養而產生的快樂。
于是,他開始了尋找布袋爺爺和珍兒的旅程。
在遠行途中,他們碰到了逆風的蝶,他讓烏丟丟懂得,對自己所愛的人,應該靠自己的力量來到她身邊,不管前面有多少艱難險阻;種雞蛋的蕓兒,讓他相信,只要心存信念,理想的種子一定會發芽、開花的……這種種經歷,讓烏丟丟深深感受到了作為一個“人”是多么幸福,這幸福來自于內心的豐富。
為了讓自己更完美,他最后將自己變成了珍兒的一只健康的腳。
“布袋爺爺給了他生命,珍兒給了他血肉,吟老給了他智慧。
他現在雖然只剩下這只腳,但他是有生命的、有智慧的。
他要把自己融入珍兒的生命中。”烏丟丟因為被愛而獲得了生命,更懂得用愛去回報而使生命美麗。
愛,讓烏丟丟的生命變得更加鮮活、有趣!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烏丟丟奇遇記佳句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