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子曾經是個正直、熱愛生活的勞動者。
小說一開始,關于他的外貌的描寫,關于他拉車的刻畫,都寫得很有光彩,簡直成了青春、健康和勞動的贊歌。
小說又以更多的篇幅,描繪祥子美好的內心世界。
當他在曹府拉車,不小心翻了車,車給碰壞了,主人也給摔傷了;他引咎辭工,情愿把工錢退給主人作為賠償,表現出作為一個勞動者的責任心和榮譽感。
在嚴冬夜晚的小茶館里,他給老馬小馬祖孫兩代買羊肉包充饑,又傾注著對于苦難的伙伴真誠的關切和深沉的同情。
這些段落,用樸實無華的筆墨,描寫了祥子好的品質。
作家甚至用了奇特的比喻形容這個人物:“他仿佛就是在地獄里也能作個好鬼似的。”
然而在這個地獄里都會是個好鬼的祥子,在人世間卻沒有能夠始終成為一個好人。
隨著生活愿望的破滅,他成了截然不同的另一個人。
“他吃,他喝,他嫖,他賭,他懶,他狡猾”,他掏壞,打架,占便宜,為了幾個錢出賣人命。
拉車曾經是他唯一的指望,后來卻憎恨拉車,厭倦拉車。
連他的外貌,也變得骯臟了。
小說結束時他已經淪為一個行尸走肉般的無業游民。
而在祥子前后判若兩人的變化中,最重要的是生活態度的改變。
他從來不是一個有覺悟的勞動者,更不是什么英雄,但買輛車做個獨立勞動者的愿望,畢竟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對于命運的反抗,和改變低賤處境的努力,他不向命運低頭,他要強,他追求自己的理想。
最后卻完全安于命運的安排,“將就著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無須乎想了”。
他向生活屈服了,忍受著一切侮辱與損害,而沒有任何怨尤。
祥子被剝奪掉的,不僅是車子,積蓄,還有作為勞動者的美德,還有奮發向上的生活意志和人生目的。
在這里,美好的東西的毀壞不是表現為一個品格高尚的英雄在肉體上的死亡,而是人物的高尚品格的喪失殆盡,即精神上的毀滅。
人在社會中的生活,受著社會的制約。
他的道路,是由他所處的社會環境,他所屬的社會地位,他與社會的各種聯系決定的。
祥子的形象,是在當時那個黑暗社會的生活畫面上,在他與各種社會力量的復雜關系中凸現出來的。
他的悲劇,主要是他所生活的那個社會的產物。
最使祥子苦惱的,是無法擺脫虎妞的糾纏。
他從一開始就不愿意接受這種強加于他的關系,想方設法避開她。
雖然比起大兵和特務,虎妞沒有可以任意置他于死地的權力;他把接受虎妞的安排,看作是“投降”。
在這件事上,他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無能和無力:“命是自己的,可是教別人管著。”這對于腐蝕他的生活意志,打破他的生活愿望,從奮發有為到懷疑自己進而自甘墮落,起了比前面幾次打擊更為嚴重的作用。
在這里,階級對階級的壓迫,不是表現為政治上的迫害或者經濟上的剝削,而是表現為深入人物身心的摧殘和折磨。
祥子不僅不能獲得自己所追求的,甚至無法拒絕自己所厭惡的。
這些都充分地刻畫出生活的復雜內容和祥子的卑微處境,是全書最能表現出老舍特長的部分。
[點評]
《駱駝祥子》的成功首先在于它人物的成功。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胡適、劉半農、魯迅等作家都不同側面地寫到了人力車夫,但他們是以一個知識分子居高臨下的觀察和道德評價,對折個職業或擴而大之對下層勞動者給予同情或贊美。
他們都沒有真正深入到一個車夫實實在在的生活和內心中去。
車夫這個中國近代城市化進程中所產生的新職業真正以豐滿的形象立足于文壇,是老舍的功勞。
老舍筆下的祥子來自鄉間,帶著中國農村破敗凋敝的大背景,也帶著農民的質樸和固執。
當他任準了拉車這一行,一心想買上自己的車。
憑著勤勞和堅忍,他用三年世界省吃儉用,終于實現了這個理想,成為自食其力的上等車夫。
可是,當時的社會,不容忍每個人有半點幻想。
一次次的被偷車,一次次的夢想成為泡影,一次次遭受生活的打擊,祥子開始厭惡拉車,厭惡勞作。
生活作弄了他,他也開始游戲生活,吃喝嫖賭,出賣他人換錢,祥子徹底墮落為城市的垃圾,變成一具失去靈魂的行尸走肉。
老舍通過這個人物寫出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對下層勞動者生活空間的威壓。
小說中另一個鮮活的人物是虎妞。
她身上十足的生活味道,她的可鄙也可悲的命運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老舍將中國傳統的敘事方法融入外國文學的景物鋪排和心理描寫,使祥子和虎妞成為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人物形象。
《駱駝祥子》的另一個特點是它濃郁的古都風情,市井氣息。
老舍以北京為背景的作品都有這樣的特點,《駱駝祥子》偏重下層勞動者的生活場景,尤其是車夫的圈子,大雜院的生活。
這些京腔京韻的北京風情為小說增加了不可代替的藝術魅力。
小說中不時閃現出類似的對“個人”主義鞭笞和否定:“他(祥子)是個還有吃的死鬼,個人主義是他的靈魂”,“為個人努力的也知道怎樣毀滅個人,這是個人主義的兩端”,由此表現出對“個人”主義的深刻反省。
《駱駝祥子》的復雜性在于。
作為一部現代文學文本,一方面它是由包括“個人”覺醒(個性解放)在內的中國近現代文化催生而成的,另一方面它反過來表示了對這種“個人”意識的深刻懷疑。
可以說,這部小說體現了中國三十年代乃至整個現代文化中“個人”(觀念)的處境。
在《駱駝祥子》中,當"立在人間的最低處,等著一切人一切法一切困苦的擊打"的祥子,在所有的希望破滅、所有的路被堵住后,逐漸被逼入命運的死胡同。
這時他開始"投降"及至完全墮落。
我們發現,作者在這場"個人"與命運的較量面前表現出復雜的態度:一方面他似乎以為,置身于強大的傳統習俗和社會現實之中,"個人"的力量是多么渺小,無論個體怎樣掙扎、奮斗都是無濟于事的,終究逃脫不了毀滅的悲劇,于是他讓祥子完全被命運擊倒了,從而體現出強烈的宿命意味。
另一方面他也無法徹底認同那種古老的因果觀,他借小馬兒的祖父之口說:"鐵打的人也逃不出咱們這個天羅地網。
心眼好?有什么用呢!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并沒有這么八宗事!……"由于傳統期待的因果報應并沒有出現,祥子終于在絕望中明白:"劉四、楊太太、孫偵探--并不能因為他的咒罵就得到了惡報"。
同時,在"個人"與命運較量過程的始終,作者對"個人"仍然是不信任的:"他(祥子)是要強的,小福子是要強的,……一領席,埋在亂死崗子,這就是努力一世的下場頭","他自己,也不能因為要強就得了好處"。
這樣,作者干脆同時否定了因果觀和"個人"的努力。
由此看來,《駱駝祥子》在處理"個人"與命運的關系時,從整體上顯示出曖昧的氣息,作者既無法掙脫宿命的悲哀,又不能完全相信"個人"的力量。
這顯然與作者老舍本人的"個人"觀念--對"個人"的疑慮態度密不可分;另外,深受中國市民文學傳統熏染的老舍,其作品中常留有這一傳統"因果報應"觀念的殘余,也是導致《駱駝祥子》既不能認同宿命也無法清晰地為個人提供出路的原因。
《駱駝祥子》表明,中國現代的"個人"觀念受到了一種新的決定論的嚴峻挑戰,而這種新的決定論緣于具體歷史情景在作家視野里的強行滲入。
這就是,中國近現代以來充滿災難的歷史現實,像一道最高律令高懸在作家們的頭上,使他們無法輕易言述"個人"的一己悲歡,即使有所言述,也要越過"個人"去探究國家、民族的命運。
正是內憂外患的歷史進程構成了中國現代作家的"宿命",它逼促著作家們進行內心的乃至行動的選擇:或激憤,或低沉;或積極,或悲觀;或行走呼號,或避讓退縮,等等。
這就導致了一種深刻的矛盾:一方面,五四以來"個人的解放"的使命尚未完成,另一方面,持續不斷的憂患又沖淡著這一使命的走向深入。
在這種情形下,以"個人"為本位或中心的觀念難以為繼,且一直處于卷曲的狀態,也是大勢所趨。
而隱隱蘊含著"個人"郁苦的《駱駝祥子》在表現"個人"兩難處境方面,極具代表性 4 回答者: 糊angel明 - 三級 2007-12-2 15:35 我來評論>> 提問者對于答案的評價:真是太謝謝了其他的也不錯了啦 相關內容 ?? 駱駝祥子好句加賞析~~~~~~~~!!!!!!!!!! 78 2009-10-2?? 駱駝祥子摘錄加賞析 2008-9-10?? 駱駝祥子 名人傳 西游記 賞析加摘抄 35 2009-2-21?? 童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駱駝祥子、名人傳、海底兩萬里、水滸傳每部精彩片段20個加1句賞析 67 2009-8-17?? 駱駝祥子摘抄并賞析 6 2009-12-13 更多相關問題>>查看同主題問題: 片斷 賞析 駱駝祥子 等待您來回答 怎么寫科學猜想的文章 以命運為題的作文 急!辯論賽三辯的問題!!!!! 始的近義詞是什么 指出與“猿則百叫無絕”中的“絕”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 新概論3的答案 自從有了你 作文 小英雄雨來 讀后感不少于100字 其他回答 共 3 條 駱駝祥子》講述的是舊中國北平城里一個人力車夫祥子的悲劇故事。
祥子來到城市,渴望以自己誠實的勞動,創造生活。
他懷著買車的信念,拼命的賺錢,就像是一個旋轉的小陀螺。
終于,祥子得到了夢寐以求的車,那輛車對于祥子來說,不知道是他磨破了多少雙鞋換來的。
可是命運捉弄人,車接二連三的被人奪走,祥子的夢想之火一次次的熄滅。
但祥子仍然不肯放棄,不斷的振作起來,再度奮斗。
在此,我不由地感動和憐憫了,對祥子那堅持不懈,為夢想而拼搏的那股韌勁而感動;對祥子被悲慘的命運所折磨,而只能無奈地沮喪和失望感到憐憫。
這教育了我:要堅強的面對困難,失敗了靠自己站起。
之后在從與虎妞的結合到虎妞最終死去的期間,使祥子的心靈深受打擊。
最終車賣了,虎妞死了,一切都化為了烏有,又如同剛開始般。
一切的一切像用橡皮擦擦筆痕般,將一切都揮發了,只留下幾條深深的印痕。
而在祥子心中,深深的印痕卻永遠烙下了。
祥子從此對世界充滿了敵意,開始報復身邊的所有人。
從前講義氣的祥子,如今卻開始欺騙自己的朋友、利用他們,把他們的一切都騙搶過來。
他變得奸詐,甚至無恥。
簡直變了一個人,偷搶拐騙,只要能拿到錢,他什么都做得出。
看了這些,我心頭不禁得發酸、失望,還帶著絲絲怒火。
失望的是祥子沒有堅持下去,最終被黑暗吞噬;憤怒的是以前那個老實憨厚的祥子如今卻做盡了一切傷天害理的事,他自己卻還是毫無悔意。
祥子的悲劇,是他所置身的社會生活環境的產物。
在黑暗的社會中,人類的力量實在太渺小了。
祥子多次想要憑自己來打敗命運,可是最后呢,卻使身心又一次的傷痕累累。
祥子在一次次的痛苦中掙扎,越陷越深,他漸漸的被黑暗所扭曲、吞噬。
以前有抱負且滿是骨氣的祥子,現在只有對錢的貪念而已。
在社會的黑暗與金錢的誘惑下,祥子沒有了骨氣。
“錢會把人引進惡劣的社會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開,而甘心走入地獄中去。”的確,祥子為了“生命”來爭取錢,而“生命”和“理想”中他選擇了“生命”,因為只有“生命”才是窮人唯一可以選擇的東西。
那時窮人的命也許就像是棗核兒兩尖頭——幼小的時候能不餓死,萬幸;到老了能不餓死,很難。
這時,才真正體會到:人的命運不完全由自己掌控。
故事主人公祥子以堅韌的性格和執著的態度與生活展開搏斗,可最終,命運仍不費吹灰之力的摧殘了祥子。
黑暗社會中,人性變得扭曲,人與人之間充滿著仇恨……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駱駝祥子》摘抄20句每句都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