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列舉5例:
1、歐陽修借閱典籍
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由于家里無錢買紙買筆,歐陽修的母親鄭氏為了讓兒子習文練字,用荻草代替毛筆教小歐陽修寫字。
歐陽修勤奮刻苦,練成了—手好字,也影響了他的小伙伴李堯輔,將他帶上好學之路。
2、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
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于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
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后,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鑿壁借光
3、鑿壁借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
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墻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
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報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么這樣,他說:“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
于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4、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開始由于知識淺薄得不到重用,連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決心認真鉆研,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
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
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
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
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
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就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這就是孫敬懸梁的故事。
5、組逖聞雞起舞
當匈奴貴族橫行北方、西晉王朝面臨崩潰的時候,晉朝有一些有志氣的將領還堅持在北方戰斗。
劉琨就是這樣的杰出代表。
劉琨年青的時候,有一個要好的朋友叫祖逖。
在西晉初期,他們一起在司州(治所在今洛陽東北)做主簿,晚上,兩人睡在一張床上,談論起國家大事來,常常談到深更半夜。
一天夜里,他們睡得正香的時候,一陣雞叫的聲音,把祖逖驚醒了。
祖逖往窗外一看,天邊掛著殘月,東方還沒有發白。
祖逖不想睡了,他用腳踢踢劉琨。
劉琨醒來揉揉眼睛,問是怎么回事。
祖逖說:“你聽聽,這可不是壞聲音呀。
它在催我們起床了。”
兩個人高高興興地起來,拿下壁上掛的劍,走出屋子,在熹微的晨光下舞起劍來。
就這樣,他們一起天天苦練武藝,研究兵法,終于都成為有名的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