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作家。
人民文學獎、朱自清散文獎、銀河獎得主,作品涵蓋歷史、懸疑、文化等領域。
于多家主流媒體開設歷史文化專欄,被譽為“文字鬼才”。
馬伯庸擅長以推理對真實史料進行解構和猜想,被評為沿襲“‘五四’以來歷史文學創作的譜系”。
2010年前后,新浪微博興起,無數人自此走上“網紅”、“段子手”的道路,這其中就有作家馬伯庸。
他創作的惡搞小短文和腦洞設定在這個獨特的平臺得到了爆炸式的傳播,這也為他帶來了遠超一般作家的粉絲基礎。
但實際上,早在馬伯庸成為一名杰出的微博段子手之前,他已經積累了相當豐富的創作經驗,也收獲過不少榮譽。
2005年,馬伯庸曾憑借作品《寂靜之城》獲得了國內科幻文學的最高獎項“銀河獎”,2010年,他又憑《風雨<洛神賦>》摘得人民文學獎散文獎的桂冠。
早年的互聯網論壇到后來的微博段子,馬伯庸在虛擬社群中一直很活躍。
不過和其他網絡作家不同,他與互聯網和文藝作品的商業化始終保持著一種“曖昧”的關系,一方面,他通過互聯網建立人設、吸納粉絲、招徠社群,另一方面,他的作品仍然能夠保持鮮明的個人色彩,被人們稱為文學界的“鬼才”。
歸根結底,就像馬伯庸自己所說的一樣,走哪條路,無非都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
后又寫出《長安士二時辰》,故事講述的是在上元節前夕,突厥狼衛想要推毀長安域,李必聯合張小敬在十二個時辰內粉碎其陰謀的故事。
馬伯庸被網友稱為祥瑞親王,因為他是滿人。
與他有接觸的人常會遇到委運,而他卻是多次堂發無傷,所以便有了這個稱號。
不過,親王只是一個網絡的幽默綽號,馬伯庸則為筆名,他的真實名字為馬力。
《長安十二時辰》的故事要更緊湊,從故事開始到結束時間上只有12個時辰,也就是一天的時間,空間上是一座長安城。
電視劇是被拍成了25集,所以天家都比較好奇,小說中的故事在電視劇中會有怎樣的呈現。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長安十二時辰》原著作者是哪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