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后的回首
30年,對于歷史長河就那么短短的一瞬間,然而,對于我們這樣一個從貧窮落后一步步走向發達富裕文明和諧的國家來說,又是一個豐富而值得銘記的過程。
30年前的那個春天,一位頗具設計天才的老人,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設計出了一條寬廣坦途———實行改革開放,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轉移工作重心,放到經濟上來。
于是,1978年,我們成功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
1979年,設立了經濟特區。
1982年,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86年,啟動了全民所有制企業改革。
1987年,提出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基本路線。
1992年,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
1992、1994年,施行了醫療及住房市場化改革。
1997年,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1999年,吹響了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沖鋒號。
2001年,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
2002年,確定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2005年,廢止了農業稅條例,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
2006年,作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決定。
2007年,科學發展觀被寫入黨章……
三十而立,在改革開放的30年里,我們走過了那么多的艱難險阻,我就舉我的家鄉為例吧,我的故鄉是在四川的一個小縣城,那里人民樸素,笑容和藹,是一個在改革開放后,如雨后春筍一般,發展起來的城市。
城市不大,但也是今時不同往日,與以前有了很大變化。
改革開放三十年,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
歲月如梭,似乎只是在轉眼之間,改革開放的征途已經整整走過30年。
在這30年中,我的家鄉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個小小城市,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經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勤勞善良的家鄉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實現了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辦公樓更是鱗次櫛比,一列列火車橫貫家鄉,家家住進了新樓房,一臺臺彩電飛進千家萬戶,現如今家家電腦、電視、電冰箱樣樣不少,生活水平也是顯著提高,家鄉讓我刮目相看,在不經意間,我們的家鄉已隨著時代的變革,走入了小康社會,大家不愁吃穿,生活物質水平更是前所未有的增長。
有了黨的宏觀政策,人們開始為四化建設努力工作、勞動,不管是工人、農民、老師、學生、他們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為這個城市出力、出汗,為把家鄉建設得更美,更好而不懈努力著。
黨的政策好,方針好,家鄉才會日新月異,飛速發展。
30年改革開放,30年功勛卓著。
30年輝煌成就有力地證明:以改革開放為動力,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策,是最科學的、最正確的、最有利于廣大人民群眾的決策。
30年來,從農村到城市,從農民到市民,從農田到工廠,從森林到牧場……先進代替了落后,機械取代了人工,舊貌換新顏。
我們體驗了收復港澳的快慰,一國兩制的成功,三峽工程建設的壯觀,神舟號飛船升天的壯舉,西部開發的激情,奧運會即將舉辦……
更重要的是,在今年5月12日發生的強烈地震后,那些國際上的救援。
在過去的30年里,我們真誠地與國際交流,與眾多國家建立了友好關系,在地震后,他們也真誠地給我們以最大的援助。
我們一次又一次將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推上新的高潮,一個又一個宏偉計劃交替閃爍在電腦屏幕上,一扇又一扇窗口爭先恐后向大海開放,一條又一條高速公路馬不停蹄地追逐著車輪的速度。
30年后的今天,我們偉大的祖國闊步前進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經濟發展、政治穩定、社會進步、民族團結、各項事業興旺發達蒸蒸日上。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熱烈慶祝改革開放30周年建設成就的時刻,我們更欣喜地看到,我們的黨始終牢記神圣使命,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言: 自從建國以來,沒有什么能像改革開放那樣如此徹底地改變著中國。
如果說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意味著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那么改革開放則真正表明中國人民沿著社會主義的光明大道走起來,跑起來了。
總結歷史是為了更好地走向未來,同樣對改革開放的總結也是為了更好地進一步改革開放,更好地發展中國。
以下我將以政治經濟和文化社會兩大方面討論改革開放,并分析改革開放的精髓,以及展望未來的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的經濟奇跡
一九七八年,我們黨召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
設立經濟特區、確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明確私有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等等都是改革開放的重要舉措。
改革開放是黨帶領人民進行的偉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
事實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1]。
以**為首的黨的國家領導人改革了經濟發展的傳統體制桎梏,極大地調動了億萬人民的積極性,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
科教興國、依法治國戰略的實施都為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1978年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只有379元人民幣,2006年2月達到2000美元,增加了約40倍[2]。
毫無疑問,改革開放對中國今年經濟的影響最明顯、最徹底,我們的體會也最深。
改革開放就如催化劑一樣,推動著中國經濟爆炸式地增長。
我國經濟從一度瀕于崩潰的邊緣發展到總量躍至世界第四、進出口總額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發展到總體小康,農村貧困人口從兩億五千多萬減少到兩千多萬,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以其過人的膽識打開國門,以優惠的政策把外資吸引進來,伴隨而來的還有先進的科技、現代化的管理。
加上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和原材料使我國的產品價格低廉,如潮水般地涌向世界,并以資源的高耗和環境的破壞為代價迅速完成了西方國家上百年才完成的原始資本的積累。
改革的膽子很大,但步子很穩,整個改革在黨的領導下有秩序地進行,再加上以黨政分開和權力分散為主的政治體制改革也為經濟的發展掃清了障礙。
已加入世貿組織為起點,我國大踏步進入全球化進程,對外貿易總額五年成三倍之速遞增,順差更是爆炸式增長,不斷創造著經濟奇跡。
經濟的發展又反過來推動著政治體制的改革,民主的狂風一陣接一陣,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呼聲越來越高,這又進一步推動經濟的穩定、健康發展。
經濟奇跡背后產生的問題
但伴隨著經濟的增長,也產生了一系列問題:資源能源因過度開采而日漸枯竭,環境惡化程度驚人。
我們過度陶醉于“為人打工”,以“世界工廠”自豪,但缺乏自主知識產權使我們創造的大部分財富流向國外,八億件襯衫換一架波音飛機就是最好的例子。
這些問題都已經成了制約中國進一步高水平發展的瓶頸,下一步深化的改革開放一定要解決這些問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結合,加大自主研發力度,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
改革開放帶來的社會效益
一個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來自生產力的發展,的確如此,我國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奇跡就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了物質保障。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教育事業突飛猛進,現已成為世界第一教育大國,為經濟建設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
我國的各種社會保障也逐漸完善,各種福利制度逐步實施。
經濟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收入,穿上了體面而漂亮的衣服,住上了寬敞舒適的房子,用上了各種家電,吃著更豐富而美味的食品,喝著多滋多味的飲料,享受著高科技的醫療服務,玩著各種有趣的電子游戲,做著各種精彩的體育運動,交通工具多樣化、便捷化,通訊工具普遍化……這些都顛覆著舊的傳統觀念,沖擊著舊的社會結構,推動著新的充滿活力的社會結構的形成。
改革開放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及啟發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深入和全面展開,西方的文化觀念逐漸深入我國,既有民主、公平、自由等普世價值觀,又有一些文化垃圾——物質崇拜主義、享樂主義、性自由等,以普世價值觀為代表的優秀文化給我國的社會發展做了有益的補充,但那些文化糟粕也毒害著我們的社會風氣。
還有一部分人認為我國過去落后的原因在于傳統文化,過激地對我國的傳統文化全部否定,這是十分危險的,我們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之根。
世界是多元的,注定文化也應該是多元的,我們不應過度崇拜國外的文化觀念,我們要有適合自己的獨特的文化價值觀。
還好最近社會上對傳統文化已越來越重視。
對于民主、自由等價值觀,我們應該學習它的實質,而不應學習它在國外的表現形式,應該結合自己的經濟發展和文化傳統,給它賦予自己的元素,構建適合我們自己的文化價值觀。
改革開放的精髓
改革開放的精髓在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同志以其偉大的智慧對社會主義的本質給出了精當的闡述,他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3]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我們不能刻意追求公平而導致普遍的貧窮,只有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才能實現真正的社會主義。
**過人的膽識為中國的發展掃清了思想上的障礙。
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只要是有利于經濟發展的、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有利于提高綜合國力的,我們都可以大膽地利用。
展望未來的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的本質要求是思想解放。
我們過去堅持思想解放,現在堅持思想解放,將來還要堅持思想解放,永遠都要堅持思想解放。
我們根據新時期的社會問題,要進行新時期的思想解放,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繼續深化改革開放。
對外加強開放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起來,擴大開放領域,優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質量,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4]。
對內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使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
改革攻堅面臨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既要通過發展增加社會物質財富、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過發展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不斷促進社會和諧[5]。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但不是唯經濟發展為中心,高的GDP并不是我們的目標。
我們應以**為**提出的建設和諧社會為目標,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努力使經濟更加發展、文化更加繁榮、政治更加民主、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這里也有,你看哪個比較好就選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