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豐八年(1085),沈括徙秀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
至元祐三年(1088),他在秀州創作了《游秀州東湖》、 《秀州秋日》等詩。
《游秀州東湖》表現了他欲借游覽秀州東湖以忘情而不得的惆悵心態,七言律詩《秀州秋日》則與其相反。
詩云:草滿池塘霜送梅,林疏野色近樓臺。
天圍故越侵云盡,潮上孤城帶月回。
客夢冷隨楓葉斷,愁心低逐雁聲來。
流年又喜經重九,可意黃花是處開。
前四句寫出秀州重九的蕭瑟景象,從遠處所見長滿野草的池塘的凄涼寫到逼近樓臺的樹木的慘淡,隨即又將視線轉移到陰沉的天色、隱藏的云朵,以及潮水圍繞孤城,撲面而來的月色。
而沈括的羈旅悲情,也隨著景色由暗淡變為明亮而好轉,雖然此時仍有心灰意冷之情。
最后兩句順理成章地把心情的灰暗色彩掃除,使喜悅之情由處處開放耀眼黃花的場景引出。
所用的韻腳“回”、 “來”、 “開”將心情的愉快逐漸到來的過程,十分巧妙地銜接,而最終使之完全浮出了水面。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秀州秋日沈括表達了詩人怎樣復雜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