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藝術形象來闡明哲學道理,是《莊子》的一大特色。
戰國文章,普遍多假寓言、故事以說理,但僅僅作為比喻的材料,證明文章的觀點。
《莊子》不僅如此。
從理論意 識來說,莊子這一派本有“言不盡意”的看法,即邏輯的語言并不能充分地表達思想。
與此相關,在表現手法上,許多篇章,如《逍遙游》、《人間世》、《德充符》、《秋 水》,幾乎都是用一連串的寓言、神話、虛構的人物故事聯綴而成,把作者的思想融化在這些故事和其中人物、動物的對話中,這就超出了以故事為例證的意義。
而且,作者 的想象奇特而豐富,古今人物、骷髏幽魂、草蟲樹石、大鵬小雀,無奇不有,千匯萬狀,出人意表,迷離荒誕,使文章充滿了詭奇多變的色彩。
擴展資料:
作品影響
莊子的散文批判哲學思想博大精深,是我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
因此,莊子不但是我國哲學史上一位著名的哲學家,也是文學史上一位不朽的散文家、藝術家。
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面,還是文學語言、藝術審美方面,他都給了我國歷代的思想家、文學家和藝術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響,在我國思想史、文學史、美學史、藝術史、審美史上都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作品主題
《莊子》一書,以冷峻的眼光,犀利的筆觸,對當時社會存在的諸多病態現象進行了全方位、整體性的批判。
在莊子的批判里,從謀權謀名謀利者到鼓吹仁義道德者,從逞辯者到拙變者,再到最普通的庸者,他們在各自的生活圈子里,以各自不同的生活和思考方式,干擾社會的正常秩序,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阻遏者。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莊子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請問《莊子》的藝術特色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