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攝影文學,我們可以作出這樣描述性的定義:它是按照藝術創作的規律,通過一幅或者若干幅的攝影畫面表現的、運用文字說明或描述,形象地創造生活世界、塑造人物、抒發情感的綜合藝術形式。
攝影文學的表現形式有攝影詩、攝影散文、攝影小說、攝影紀實文學等等,它憑借報紙副刊而流行。
最早提出“攝影文學”這個概念的是成東方。
他在1990年3月3日的《人民日報》上發表《攝影文學有著廣闊前景》一文,首次提出“攝影文學”這個概念。
1993年7月成東方主編的《中華攝影文學》問世,從此,攝影文學真正開始有獨立自主意識地走向創作實踐。
攝影詩、攝影散文等藝術形式開始百花齊放,爭奇斗艷,成為攝影文學大家族的成員。
1995年10月,成東方主編的《中國攝影文學論文集》出版。
2001年1月,中國文藝理論報《文藝報·攝影文學導刊》創刊。
創辦于1990年的一年一屆的冰心獎(新作獎、圖書獎、藝術獎)自2002年起增設攝影文學獎,當年的第十三屆冰心獎中,成東方獲得“創立攝影文學特別貢獻獎”。
十多年來,新興的攝影文學在傳媒技術、復印技術的推波助瀾下,在照片與文字的互動聯姻中,創造出了一種讀者喜聞樂見的文學藝術形式。
攝影文學無論在作品創作上還是在理論建設上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并且呈現出繁榮的景象。
攝影文學為什么受到讀者喜愛
當代生活的快節奏,使得人們上班步履匆匆,下班忙忙碌碌。
消費化、娛樂化、快餐化、平面化已經成為當前生活時尚的重要特征。
人們看報紙,往往是“新聞看標題,副刊看照片,廣告看價格”。
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要生存和發展,報紙副刊非創新不可,非辦得提高有效閱讀率不可。
運用照片吸引讀者的眼球,已經成為報人的共識。
隨便翻翻手頭的報紙,版面上照片的使用量與日俱增,照片的質量也在不斷提高。
相對而言,副刊比新聞更能充分發掘照片的內涵,提升照片的品位,以吸引讀者。
攝影文學不僅使攝影藝術突破了傳統的紀實性,而且把文學的藝術語言變成直觀形象,把文學想象的描寫變成可視的畫面,使它既有美的視覺形象,又有精致的語言藝術。
攝影文學中的照片和文字互動起來,照片本身的審美要素被簡潔的文字挖掘出來,其審美價值超越了照片本身的美學意義;文字所描述的事件、人物、場景等等的審美功能因有了照片的觀照而給讀者留下了形象之美。
照片在副刊版面上升值了,品位提高了。
照片和文字產生的復合審美價值,遠非單獨的命題照片或者單獨的文學語言所能媲美。
因此,在報紙副刊中創新攝影文學,不僅是時代的要求,也是讀者不斷提高的審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