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曾在濟南生活和執教多年,對濟南擁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他與季羨林先生一樣都把濟南視為自己的第二故鄉。
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濟南的冬天》大家都非常的熟悉,這篇優美的散文讓眾多讀者對濟南尤其是冬天里的濟南心生向往之情。
在老舍先生的筆下,濟南的冬天詩情畫意,充滿了濃郁的浪漫色彩。
歲月流云,數十年過去了,如今的濟南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濟南的冬天也增添了許多新的內涵和情趣;倘若老舍先生看到今日之濟南的話又該發出怎樣的贊嘆呢
作為一座典型的內陸城市,濟南的冬天漫長但卻并不是多么寒冷,最低溫度也就是在零下十二三度左右,大多數情況下都保持在零度之上,因此一般來說濟南人只要在秋裝的基礎上再增加一點厚度就可以非常舒適的度過整個冬天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濟南的冬天所表現出來的氣質就如同濟南人的性格一樣:溫柔!
是啊,濟南的冬天是夠溫柔的,很少刮那種凜冽的寒風;即便有風也是纏纏綿綿的,不會讓人感覺到無法忍受。
老舍先生把濟南冬天里的雪描繪的情趣盎然、浪漫別致。
其實近些年來,濟南的冬天已經很少下雪了,別說記憶中的鵝毛大雪難覓蹤影,就是那種點點的小雪花也很少光顧了。
因而在濟南的冬天要想體味到老舍先生當年筆下雪景的意境真得要靠運氣了!不過沒有關系,當年老舍先生筆下的濟南只是一座三面環山的小城,而如今的濟南早已日新月異成為了一座現代化的都市,不知比當年大了多少倍,只要有心總能在冬天里找到濟南的獨特之美。
濟南的歷史實在太悠久了,“舜耕于歷山”,可見濟南至少已經存在四千年之上了;濟南雖然不像北京、南京、洛陽、開封、西安等城市一樣是帝王之都,但卻是一座不折不扣的文化名城,歷代文士名流諸如李白、杜甫、曾鞏等都對這座城市贊譽有加!杜甫就曾有詩曰:“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歷經數千年的滄海桑田,濟南已經積淀了非常濃厚的文化底蘊,加之深受儒家傳統文化的影響,造就了濟南人儒雅、內斂、傳統、不事張揚而且極度戀家的個性。
那么說這些究竟跟濟南的冬天有什么關系呢有啊!不但有而且關系密切。
剛才提到了濟南人的性格中有一個關鍵詞:戀家!無論男女皆是如此,單就男人而言,在冬天里晚上下班后一般都能基本上按時回家,很少有人有興趣在外面玩耍逗留;回家陪父母、老婆孩子一起吃飯、看新聞聯播,一家其樂融融那多溫馨幸福啊!遠比在外面吃吃喝喝應酬強得多!因而濟南的冬天整座城市的夜晚顯得格外寧靜,不像春夏秋三季夜晚那樣的喧囂。
至少從冬天這一季節來說濟南的夜生活遠比不上南方城市那么紅火發達。
這都是由于濟南人的性情使然;對濟南人來說老婆孩子熱炕頭永遠比燈紅酒綠、山珍海味的魅力大得多!
我不知道冬季里,在其他城市的街道上有沒有賣烤地瓜的,但在濟南的冬天里,街頭上賣烤地瓜的小販格外多;而且在烤爐上還掛個牌子,上書七個大字:“山東名吃烤地瓜”!呵呵,這個烤地瓜究竟算不算是山東名吃似乎有待商榷,不過大家既然已經認同“山東名吃”這四個字了,說明烤地瓜就是山東特產了哦!在冬天里吃上一塊烤的香氣四溢、金黃綿甜的烤地瓜確實不錯,既增加了熱量還享受了美味,而且還物美價廉;難怪濟南賣烤地瓜的生意這么紅火。
烤地瓜的生意之火與賣麻辣燙的有得一拼!麻辣燙,又麻又辣又熱,主要顧客是以學生為主的年輕人。
只要你看見一群少男少女站著圍在某個小攤位前,不用問,那肯定是在吃麻辣串呢!右手托一個小盤子,左手拿一串麻辣燙“絲絲哈哈”直往嘴里塞,吃得津津有味,旁若無人,的確也算是冬日里的一道風景!
不過我是不吃麻辣燙這東西,一是怕辣,二是有點害羞;這種吃法確實有些不太雅觀。
吃這東西一般都站著,要讓我在大庭廣眾之下“絲絲哈哈”吃麻辣串,我是無論如何都送不到嘴邊的!因為我還沒修煉到旁若無人的境界。
看看人家那群小年輕的,吃了一串又一串,吃得津津有味、風生水起,我確實還有點羨慕呢!
山一城,水一城,山水泉城!山與水是濟南的魅力之所在。
在濟南有兩座名山值得游人光顧。
一是大名鼎鼎的千佛山,另一座就是華山,不過此華山可不是西岳華山,而是“華不注山”;“華不注山”是全真派宗師丘處機修行之道教圣地,與佛家圣地千佛山成遙相呼應,雙峰對峙之勢!之所以提華不注山,一是因為此山遠離鬧市,清幽靜謐,是個修身養性的好去處;二是大詩人李白登華不注山后對此山大加贊賞,揮毫潑墨寫下千古名句:“昔我游齊都,登華不注峰,茲山何峻秀,綠翠如芙蓉。
蕭颯古仙人,不知是赤松。
借余一白鹿,自挾兩青龍。
含笑凌倒影,欣然愿相從!”
我想在冬天這樣一個季節里登一登華不注山是個不錯的主意。
冬天里的華山在寧靜之外又增添了幾許空靈寂寥的意境,自有與春夏秋不同的味道在其中。
其實每一座城市有每一座城市的魅力,每一個季節有每一個季節的美麗。
只要有心,細細觀察,在每一個季節都能尋找到很多很多美的痕跡和特色。
濟南的春天是這樣,濟南的夏天是這樣,濟南的秋天是這樣,當然濟南的冬天也不例外……
另附
1
似乎一 之間 葉子
空投了濟南的冬
我所走過的道路 該是
金錢豹掃動的長尾
沙沙 沙沙
猶記得 昨
它森然的林嘯
來自空中的這個
冬
俯沖 跌入零下
帶著凍雨 帶著海
帶著我瑟瑟的行走
變得堅硬
除了雪 除了
輕輕柔柔的夢 不肯
鉆出被窩
2
這個季節 喝 騰騰
大米粥 小米粥 玉米粥
舉著汁 黏黏的紅薯
深一 淺一
是為幸福
濟南的肚子永遠是
半饑半飽
寒冷 能加重一個城市對
食物的 望
楊柳樓臺大明湖
饅 包子窩窩
它們 在濟南的地位
是平起平坐的
3
關東大漢的揚抑調
是落盡煩囂后
寒徹的天空 猝然
飛離的幾點雀子
他們 中有
辛棄疾疏邁的風霜
他們話語里 全都是
齊魯厚實的土地
是割盡高粱后 坦坦
的山郭村落 是濟南
不多的高樓下
本分的二三層樓群
短 臺 舊木格子窗
4
窗 霧 隔開了 暖的一間間
有時燈火 有時寧靜
臺 或許找得到
燦燦的 光 區別了 烘烘
而 晾衣桿 的時裝 更加
顯出和平 顯出
主 的勤快善良
如幼兒園的小朋友般
期待
能坐在 的自行車后
回家的 黃昏
我期待回到 多年以前的
那個 暖小巢
5
可是逢到大霧天 濃重的
濟南都隱在迢遙望中
街 不堪消失的車輛
用一盞盞燈 一聲聲汽笛
扎破混沌
匆匆的路 匆匆
哪怕是在大霧彌漫
也依舊 匆匆
他們在霧中 用行動
擰緊城市古老的發條
當他們坐在辦公室
坐在寫字臺前 坐在電腦前
慢慢地 濟南
老舍的濟南的冬天
就被捺下了
6
濟南的冬天要尋找一份
曠遠的淡泊
可以從
滿是沙土的建筑工地 從
十字路 擁堵的車子 從
電梯 下下 從
商場腫脹的食品架 從
手機 從
短信息 從
沉浮的 市投資和緊缺的石油 從
抬高的面價 油價 從
廣告鋪天蓋地的傳單中
試著走出來
就像一行煙樹 從
張大千的山 圖軸中走出來
就像一歇鷺鷥 從
李苦禪的畫中走出來
并不走遠 只是
走進原本的 濟南的
冬天
7
如果 晚 總會聽到那
沙沙 沙沙
是翻動起自大舜的淳生
泉 依舊 泉城依舊
我能夢見一枚落葉
刪除所有花哨
然而語重心長地降落 它
在北方 在半島
在濟南的 冬天
就如此深 著 一個游子
關于千年以前層層漂泊的記憶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歌頌泉城濟南的50字散文